靖安侯 第556章

作者:漫客1

  皇帝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那就按照沈卿你的法子来,回头朕让邸报司的人好好琢磨出一个章程出来。”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一眼沈毅,问道:“沈卿何时回淮安啊?”

  沈毅回建康,已经快有半个月时间了,皇帝也担心淮安防务出现什么纰漏。

  沈老爷微微低头,开口道:“回陛下,臣在过几日便回淮安去。”

  皇帝点了点头,颇有些感慨:“每一次见到沈卿所上战报,朕都有些心驰神往,恨不能亲临战阵,去瞧一瞧前线的战场,只可惜……”

  洪德天子自嘲一笑:“朕现在,出宫一次都要被御史台的人上书劝谏,如同笼中鸟雀一般,不得自由。”

  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乃是万金之躯,白龙鱼服自是不妥,御史台的人也是为了陛下安全着想。”

  皇帝不置可否,没有接沈毅的话,他站了起来,三两步走到沈毅面前,拍着沈毅的肩膀说道:“沈卿,你回淮安之后,务必小心。”

  皇帝的声音压的很低。

  “现在,不管是齐人,还是我大陈内部的一些人,乃至于朝廷里的一些勋贵,都想看到淮安军吃上一场大败仗……”

  皇帝这句话,说的很直白,但是也隐晦了一部分。

  比如说,孙太后未必就不想让淮安军吃个败仗,这样她的儿子也能够“冷静”一些,不至于为北伐两个字魔怔。

  眼下的局势,除了皇帝之外,最清楚的就是沈毅了,他立刻会意,微微点头道:“陛下放心,淮安固若金汤。”

  “东南练兵数年,淮安练兵一年,以现在淮安军的实力……”

  沈老爷很是自信。

  “我不攻,则不败。”

  皇帝点了点头。

  “这也是法子,两年时间一到,淮河水师便无话可说了。”

  他的目光看向北边,笑着说道:“现在只看,王兄能把齐人招惹到什么程度了。”

  ……

  燕都城下。

  大陈的使者李穆,与北齐的四皇子赵楷,同坐在马背上,远远的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那座雄城。

  世子爷坐在马背上,怔怔的望着远处那座大城,不觉间有些痴了。

  赵楷骑马,来到李穆旁边,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来自于陈国,与自己出身仿佛的年轻世子,笑着说道:“李家蜗居江南多年,没有见过此等雄伟的城池罢?”

  本来如果是坐马车,他们二人还得一段时间才能赶回燕都,但是赵楷要急着回建康缴旨讨赏,因此有些时候他们是骑马奔行。

  一路上走了大半个月,二人之间不熟也熟了,听到赵楷这句略带嘲讽的话,李穆袖子里的拳头握紧,他看向前方的燕都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此是我李氏祖地。”

  说到这里,他扭头看向赵楷,闷声道:“早晚要夺回来!”

  卫王殿下听了李穆这句话,在马背上笑的前仰后合。

  “这不是你们李家人,哄骗南陈小朝廷子民的话么?怎么?口号喊了六十多年,你们李家人也真个信啦?”

  李穆眯了眯眼睛,冷声道:“信与不信,将来自有分说。”

  “不过齐人向来自夸齐军如何如何强大,怎么这一次先是兴兵十万,大张旗鼓,后来在淮河损兵折将,到最后无声无息的休战了?”

  听到这句话,赵楷的眼皮子跳了跳,他面无表情,闷声道:“南人奸滑,一时取巧而已!”

  李穆冷笑道:“口说无用。”

  二人身份相类。再加上李穆这一次是大陈的使臣,赵楷也不能动他,两个人互相斗嘴,倒也都没有上升到拳脚上。

  赵楷领着李穆,一路进了燕都城,进了燕都之后,他回头看了一眼李穆,淡然一笑:“南陈小子,你听好了,稍后本王便将你安置在礼部的会馆里居住,你在会馆里好生住下,等待我父皇的召见。”

  “看在一路相识一场的份上,等你见完了父皇,本王带你去你们陈国的历代皇陵瞧一瞧,这样你也算是拜了祖宗了。”

  大陈世宗皇帝之前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埋在燕都左近,因此赵楷这句满是调侃嘲讽的话,硬是让李穆无话可说。

  这位世子爷气的脸色涨红,却无可反驳,只是愤然骂了一句:“无礼蛮夷!”

  赵楷闻言,爽朗大笑,带着自己的随从离开。

  而李穆,很快被安排进了礼部的会馆之中居住。

  在礼部会馆大概住了三天时间之后,李穆终于得了北齐皇帝的召见,他身穿正使服,在几个太监的带领下,一路来到了燕都皇宫的后宫,最终在一处暖阁里,见到了北齐的皇帝陛下。

  此时还是初秋,这位北齐的皇帝,已经穿了秋衣。

  可能因为要见客人,这位皇帝陛下梳了头发,换上了龙袍,除了嘴唇有些苍白之外,其他还是颇有威仪的。

  见到这位齐人皇帝之后,李穆不卑不亢的上前,低头拱手道:“大陈使者李穆,见过北朝皇帝。”

  这位北齐的永平皇帝,认真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想了想之后,问道:“你是李睿的儿子?”

  李穆默默点头,开口道:“不错。”

  “你父年轻的时候,来过一次燕都,是被李壑派来的,朕见过他。”

  李壑就是大陈的先帝,那位兴兵北伐却郁郁而终的皇帝。

  说到这里,北齐皇帝感慨了一句,开口道:“当初李壑暴死,朕还以为你父会登上帝位,只可惜,你们南朝的宗法太重,你父与你都失了机会。”

  这位永平皇帝看向李穆,淡淡的说道:“他们宁可把朝政,交托于外臣之手数年,也不愿让你们晋王一脉嗣位,依朕看,你父李睿比如今南朝那个志大才疏的小皇帝,要厉害的多。”

  永平帝抚掌笑道:“这也是好事,我大齐失了一个对手。”

  短短几句话,把李穆说的额头冒汗。

  他飞快的看了一眼左近的随从,然后抬头打断了永平帝的话。

  “我大陈的皇位顺递,自有我大陈的规矩,似乎不应当由北朝皇帝陛下来管。”

  “而且……”

  李穆咬牙道:“我父未曾做过,陛下焉知他就一定能做好?”

  本来以子议父是为不孝,身为人子不能在外面说老爹的坏话,但是现在,为了让晋王府一脉安生,李穆也顾不得许多了。

  永平帝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李穆,忽然笑了笑:“你倒有些意思。”

  他伸出手来,淡淡的说道:“国书拿来与朕。”

  李穆站在原地,抬头直视北齐的皇帝。

  “国书,须得大朝之时,当众呈给陛下。”

第九百零六章 不闻不问

  永平帝抬头,静静的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并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默默从怀里取出一方手帕,捂住嘴巴之后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初时,李穆还以为这是什么召唤刀斧手的暗号,被吓了一跳,但是这位北齐的皇帝咳嗽了半晌,一直咳的脸色有些潮红,等到几个太监上前帮他拍后背的时候,李穆才知道这位北齐的皇帝陛下,大约是犯病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永平帝终于缓了过来,他抬头看着李穆:“朕已经近三年未曾大朝了。”

  “你们李氏,虽然被赶到了南边,但是毕竟还是一国,你身为南朝使者。”

  永平帝看着李穆,问道:“连这事都不知道?”

  北齐皇帝抱恙在身数年,这一点大陈朝廷上下是非常清楚的,皇帝陛下一心想要北伐,也是想趁着这个当口,看能不能啃上齐人一大口。

  而这件事,李穆自然不会不知道,他微微低头,开口道:“两国国书,不得不慎重,未免陛下事后不认,至少也应该请北朝的宰相,六部九卿一同到场,才能递交国书。”

  永平帝眯了眯眼睛,看着李穆:“既然如此,就请贵使回会馆等消息罢,等朕再有时间,会着人请贵使再一次进宫的。”

  李穆深呼吸了一口气,拱手道:“外臣告退。”

  说罢,他转身大踏步离开。

  看着李穆远去的背影,永平帝又咳嗽了两声,一个老太监立刻走了过来,又给皇帝披上了一件外衣,微微低头道:“陛下……”

  永平帝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去让老四来一趟,再有,想法子看到南朝国书上写了什么,递到朕这里来。”

  老太监立刻点头:“奴才明白。”

  他缓缓退了下去,没过多久,卫王赵楷便小心翼翼的进了这处暖阁,然后扑通一声跪在了老父亲面前,恭恭敬敬:“儿臣拜见父皇!”

  永平帝看了一眼地上的儿子,却没有让他站起来,只是用已经不太响亮的声音,缓缓说道:“你昨天进宫见朕,与朕说了什么?”

  赵楷一时半会之间,没有弄清楚老父亲的用意,于是老老实实的低头道:“儿臣昨日进宫拜见父皇,与父皇说南朝来求和的使者已经到了,而且这个使者,是南朝晋王之子,还是晋王府的嫡长子,身份大有文章可做……”

  “若能够拉拢此人,说不定就能挑拨南朝宗室,惹得南朝大乱……”

  永平帝神色平静。

  “朕方才试他了,此人并无反陈之意。”

  他又看着赵楷,继续说道:“至于你说他是来议和的……”

  永平帝冷哼了一声:“朕看那也未必,要真是来求和的,如何见了朕之后,连国书也不肯与朕!”

  皇帝怒视了一眼赵楷。

  “罢了,朕先不与你计较,等朕看了南朝国书上的内容之后,再跟你分说,免得你心里埋怨朕屈了你。”

  永平帝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挥了挥手。

  “让你去沿淮督战,你便督成了这个模样!”

  此时的卫王殿下,心里一阵委屈。

  “父皇,仗都是周大将军打的……”

  永平帝闻言,摇头叹了口气:“罢了,你下去罢。”

  赵楷给皇帝磕了个头,狼狈离开暖阁,也不知是因为暖阁里太热,还是因为紧张,走出暖阁的时候,这位卫王爷已经汗湿了后背。

  是夜,一张白纸递在了皇帝桌案上。

  白纸上,誊录了南陈国书的内容。

  自从永平帝染恙以来,这两年晚上睡得都很晚,大约都是子时以后才会睡,因此张纸几乎立刻被永平帝看到。

  当天夜里,这个已经五十多岁的皇帝陛下,看到这张纸上的内容之后,在自己的床榻上,几乎咳断了气。

  最终,千言万语只剩下了一句话。

  “抄送卫王府……”

  ……

  同样在这个晚上,礼部会馆,李穆的房间里,一个年级并不是很大,身材偏瘦的书生,静静的坐在李穆对面,低头道:“世子爷,小的也是建康人,说起来咱们还是同乡。”

  李穆也在打量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他到了燕都之后,才找上门来的。

  来的时候,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方言,不过因为他手上一封不怎么起眼的信戳,李穆还是见了他。

  “你说你是建康人,却一口徐州话。”

  世子静静的看着他,问道:“你如何分说?”

  “不说徐州话,混不下去啊。”

  这个年轻人面色拘谨,小声说了两句建康方言。

  证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这人才微微低头道:“世子爷,小人是邸报司的,前几年奉司正的命令到北齐来做事情,现如今明面上的身份是徐州人士,走的也是徐州的路引进的燕都。”

  李穆若有所思。

  “邸报司既然派你到北齐来,那说明肯定有大事要你去办,你怎么这么莽撞,就来寻我?”

  “司正吩咐,不敢不来。”

  这人抬头看了看李穆,开口道:“今日世子爷应该已经见到齐人皇帝了罢?”

  “是,见着了。”

  这个邸报司的人微微低头,开口道:“现如今,世子爷所带来的国书上的内容,怕已经是放在的齐人皇帝的桌案上。”

  李穆想了想。

  自己白天进宫的时候,的确带了国书进宫,被齐人盯上也不奇怪,于是乎他淡淡点头,开口道:“按理说,我在半路上的时候,这份国书的内容便该落在永平帝桌案上了,若是到今天他才瞧见,那么北齐清净司也不过如此。”

  “齐人皇帝见着国书的内容之后,如果他不准备立刻翻脸,那么……”

  “多半就是要软禁世子您了。”

  这人低着头说道:“而且,不管是北齐的皇帝,还是臣子,再没有一个人会见世子,他们只当世子没有来过燕都。”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