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438章

作者:漫客1

  沈老爷闻言一愣,然后皱眉道:“真的假的?”

  蒋胜低头道:“建康邸报司寄来的,应该不至于有假。”

  沈毅默默点头,长出了几口气之后,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棋盘上,深思熟虑。

  陆夫子见状,有些好奇,问道:“什么消息,让七郎这样失魂落魄?”

  沈毅动了动自己的卒子,往前拱了一步,然后他抬头看了陆安世一眼,忽然笑了笑:“岳父,建康最新消息……”

  “有数位御史上书朝廷,弹劾工部侍郎杨蕃,贪污枉法……”

  听到这句话,陆夫子也微微变了脸色。

  要知道,杨蕃是谁?那可是宰相杨敬宗的儿子!

  他看向沈毅,缓缓说道:“看来,陛下是准备对……”

  “对那父子俩动手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洪德朝第一进士

  老相国杨敬宗,是洪德六年卸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时间了。

  这五年时间,杨敬宗一直住在建康城里,除了偶尔出城去游玩,或者是去寺庙道观烧香之外,基本上没有出过建康城。

  因为皇帝不许他回乡。

  这等同于是变相的软禁了。

  不过杨老头前些年在朝廷里积攒的“势”太大,导致他这碗茶热的离谱,整整五年时间都没有凉透。

  到现在,有些旧日“杨派”的官员进了建康,去了吏部之后,还会再在去一趟杨家,拜会拜会这位老相国。

  尤其是前段时间,老相国的儿子杨蕃,被从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直接拔擢为工部侍郎,这种破格提拔,更是让人觉得,皇帝依旧没有放弃“杨派”。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杨家的“香火”又旺了一些。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位老相国能够晚年安详。

  而现在,御史台的御史,竟然突然对杨蕃发难。

  听到了老丈人的感慨之后,沈毅默默看了一眼手里的文书,他心里没有多少喜意。

  而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跟杨敬宗,或者说是杨敬宗那一派的人,属于是“政敌”,但是这件事,他觉得不太对劲。

  因为,这不太可能是皇帝干出来的事情。

  皇帝当初放了张敬回家,却不肯放杨敬宗回家,就代表他已经在北伐与否这件事情上做出了选择。

  皇帝……一定是会北伐的。

  不管能不能打得赢,打到什么程度,肯定要跟北边人碰一碰,打一打。

  到时候战事将起的时候,朝廷里肯定有很多原先那些“龟派”的人反对,而到了那个时候,皇帝才会对杨老头下手,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统一朝廷上下的口径,北伐的事情就不会再有任何人有异议了。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杀了杨敬宗祭旗!

  而现在,皇帝才刚刚下了决心,准备处理赵阀,距离北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当口,皇帝不可能干这种事情。

  而如果御史台的御史参奏杨蕃的事情,不是皇帝授意的,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沈毅盯着这份文书看了许久,然后对着陆夫子微微低头,叹息道:“岳父,小婿可能要赶回建康了。”

  陆夫子对于沈毅的离开,并不觉得意外,他只是“嗯”了一声,开口道:“其实前两日,老夫就想跟你提这件事,你现在是兵部的司官,还是四大郎中之首,回来探望宗族,祭扫亡母是应该的,不过也不能在江都待得太久,误了身上的重任。”

  小老头顿了顿,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沈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开口道:“明天罢。”

  “建康那里,可能会有一些变故,小婿要回去看一看。”

  陆夫子再一次点头,然后开口说道:“你回去可以,不过青雀母子……”

  “还是在江都多留一些日子罢。”

  小老头捋了捋胡须,开口道:“正好那渊儿孩子现在是学说话的年纪,在江都也能学学江都话,免得将来长大了,连江都话都不会说。”

  陆夫子这句话,就有些偏颇了,沈渊虽然一直在建康长大,但是沈宅上下,基本上都是说江都话的,这都能教他。

  不过这种话,沈毅自然是不能拆穿的。

  他笑着说道:“岳父不舍得她们,就让她们在江都多待一些日子就是。”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提了棋盘上的马,往前跳了一步。

  “将军。”

  陆夫子一愣神的功夫,再看向棋盘,已经是无可挽回的死棋。

  他只能无奈投子认负,笑骂道:“一时出神,让你小子给占了便宜。”

  沈老爷也不生气,笑呵呵的收拾棋盘。

  “侥幸,侥幸……”

  ……

  次日清晨,沈老爷告别了家里人,带着蒋胜还有几个随从,骑马赶回建康。

  两百里的路程,坐马车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但是骑马,哪怕不是骑的特别快,如果日夜兼程,最多也就一天就赶到了。

  当天傍晚,沈毅等人就已经进到了建康府境内,不过因为黑天闭了城门,他们没有办法进城,因此只能在城外的客栈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沈老爷一行人才进了建康。

  进了城里之后,沈毅等人先是在路边吃了顿饭,然后才骑马回了沈宅。

  刚回到沈宅,就又有邸报司的情报送到了沈毅手里。

  情报上的内容是,只昨天一天的时间,御史台就又有五六个御史上书参奏杨蕃,而且这一次……

  还带上了老相国杨敬宗。

  罪名是,包庇亲子。

  沈老爷先是简单看了一遍这份情报,洗了个脸之后,这才拿在手里,认真看了一遍。

  他还在看着这份情报出神的时候,蒋胜快步走到他身后,微微低头道:“公子,宫里来人传话,说陛下召您进宫。”

  听到这句话,沈毅先是一愣,然后走到了自家院子里,四下看了看。

  他没有发现有人跟着自己,不过他知道,一定有人跟着自己。

  想到这里,沈老爷小声嘀咕了一句:“刚回到家,屁股都还没坐热乎。”

  嘀咕归嘀咕,该进宫还是要进宫的。

  沈老爷换上了自己的绯红色官服,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上了马车,马车停在了皇城门口,他一路步行,直接进了皇宫。

  皇宫门口,有两个小太监在等着他,见到沈毅之后,两个小太监直接领着他到了甘露殿。

  这一次连通报都没有通报,两个小太监直接带着他走进了甘露殿,把他带到了皇帝面前。

  沈老爷恭敬低头,躬身道:“微臣,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

  皇帝陛下从软榻上站了起来,顶着两个黑眼圈。

  看起来,他这两天也没有睡好。

  打量了一眼沈毅之后,皇帝先是打了个哈欠,然后问道:“今天才回建康?”

  “昨天一早,从江都骑马赶回来的。”

  皇帝“嗯”了一声,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本来你不回来,朕都准备派人去江都,传你回来了。”

  沈毅一愣,问道:“臣职低位薄,如何能当得起陛下如此看重……”

  “跟职位无关。”

  皇帝闷哼了一声,开口道:“沈司正耳聪目明,应当知道建康城里的事情了罢?”

  “知道一些,不知道是不是陛下说的事。”

  沈毅微微低头,开口道:“臣听闻,御史台这两天,似乎在参奏杨相父子……”

  皇帝“嗯”了一声。

  “就是因为这件事。”

  说到这里,他有些恼怒的说道:“这些御史台的御史,嘴上说着为国言事,背地里其实都是旁人豢养的疯狗,让他们咬谁他们便去咬谁!”

  沈毅微微低头。

  “御史台风闻奏事……向来如此……”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向沈毅,开口问道:“沈卿向来聪慧,此时不妨猜一猜,这些参奏杨敬宗父子的御史,背后是谁在指使?”

  沈毅站在皇帝面前,微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微臣愚见……”

  “应当是杨相父子自家指使的。”

  皇帝闻言,眼睛一亮,抚掌笑道:“这是你邸报司查出来的,还是你沈七猜出来的。”

  “臣猜出来的。”

  沈毅微微欠身道:“因为臣思来想去,此时建康城里,应该没有人会参他们父子才对。”

  “会参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皇帝抚掌,拍了拍手。

  “不愧是坊间所说的洪德朝第一进士,着实敏慧。”

  沈毅一愣,愕然道:“陛下,这从何说起啊?”

  皇帝呵呵一笑:“坊间都在说,你沈毅,是朕亲政以来的进士中,官做的最大的,因此称你为洪德朝第一进士。”

  说到这里,皇帝摸了摸自己的下颌思考了一会儿,开口道:“说起来,哪怕把洪德元年,以及洪德四年的两科进士也算上,比你沈七官大的恐怕也寥寥无几。”

  沈毅微微低头,没有接话。

  皇帝眯了眯眼睛,继续说道:“那沈卿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自己告自己?”

  沈毅吐出了一口浊气。

  “自然……是想要从建康脱身。”

第七百四十四章 问候与试探

  之所以自己参自己,其中的缘由并不难想明白。

  用这些贪污的理由参自己,即便皇帝下旨去查,降罪他们,至多也就是将杨蕃罢官撤职,赶回老家,永不录用。

  无碍性命。

  而杨敬宗这个“包庇之罪”,也会收到责罚。

  老头现在,依旧是宰相的待遇,就在建康给皇帝是做“顾问”的,一旦有了罪过,这一层身份也就没了,就可以拍拍屁股回乡去了。

  皇帝也没有理由留他。

  而如果皇帝收到了御史台的奏书之后,对杨氏父子不加处理,那么对杨家来说就更好了。

  这就意味着,皇帝将来也就不能用同样的理由来处置他们了。

  算是提前给自己家上了个保险。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御史参杨敬宗父子的罪过,是“贪污”。

  事实上,杨老头把持朝政那些年,虽然屁股有点歪,有点向着齐人,但是还真的没有他勾结齐人的证据,将来真要追究他们父子的罪过,也就一个贪污比较好用了。

  皇帝陛下坐在了甘露殿里的软榻上,语气有些无奈:“老头是笃定这个时候,朕不会处置他们父子,才会用这一招来试探朕。”

  沈毅微微欠身道:“这事对于陛下来说不难,御史台的奏书,一律留中不发就是,只当是没有事情发生过,将来该怎么处理他们,再怎么处理他们就是。”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