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6章

作者:漫客1

  “是也不是。”

  沈毅看了许复一眼,开口道:“玉带湖的营生,你们想要继续干下去,暂时就继续干着,不过那都是蝇头小利,也不必一心钻到上面去,你稍候去药铺,按照这个方子抓个十几二十份,然后……”

  沈毅看了一眼许复,低声道:“然后我要你辛苦一趟。”

  “你带着这些药,尽量到偏远一些的地方去,如果哪里有小孩发热没大夫治了,你便给他们一包药,让他们自己煎服。”

  许复瞪大了眼睛看着沈毅,整个人都愣住了。

  “公子,这如何使得?一病一方,如果吃死了人……”

  “我吃过了。”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我照着这个方子两倍的剂量吃了三天,并没有什么事情,我也翻了医书,这些药材里没有什么毒性,吃不死人……”

  说到这里,沈七看了许复一眼,低声道:“兄弟,这件事情本来我应该亲自去做的,但是我要准备县试,很难再出来了,只能你替我去做。”

  “这件事情做成了,咱们兄弟不但……”

  “不但能挣到钱,更是功德无量!”

第六十八章 秋天的县试

  中医之所以在后世被人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一病一方”,需要大量的合格的中医。

  而中医的培养周期又太长,因此才会慢慢没落。

  沈毅先前被县衙打板子,在床上躺了半个月,便是严大夫亲自上门诊脉之后给开的方子,甚至过一段期间之后,严大夫还上门给沈毅调整了一下药方。

  像是江都以及建康这种大城还好,城里的医馆大夫都不少,生病了也能请得到大夫,但是一些偏远的地方,或是城里的穷人,一旦生了病,便不可能请得起医生了,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硬扛或者用一些土方子来治病。

  更有甚者,还会去庙里求香灰回来治病。

  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不能说先进,但是至少要远远胜过用什么鳄鱼眼泪乌鸦爪子熬出来的药剂,之所以人均寿命上不去,便是因为医疗资源不平均。

  沈毅想要做的买卖是“成药”。

  也就是成品药,不需要医生上门,只要症状差不多,比如说感冒发烧了,便能直接煎服的成药。

  沈毅上辈子挣到了点小钱,得了绝症之后,自己在山里盖了个小木屋,那个时候按照现代医学来看,他可能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了,不过沈毅在山里修身养性了一段时间,又买了大量的中医书籍以及一些古书翻看,身上有什么症状了,便自己给自己煎药喝。

  就这样捣鼓了一两年,虽然没有把身上的病治好,但是最起码一直到他“穿越”之前,他都还好好活着,并没有把自己给弄死。

  而这份方子,是他前世在一本叫作《赤脚医生手册》的书里看来的,主要的效用是退烧。

  赤脚医生手册,是在困难年代,两地中医学院联合编写的书,因为那个年代生产资料极其匮乏,医疗资源也非常稀缺,根本没有办法辐射到乡村,因此由官方出面印制这种教人行医的书籍,从而催生出了一批乡村大山里的赤脚医生。

  这本书里的方子,不一定是什么药到病除的神方,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稳当。

  不管怎么样,吃不死人。

  只有这样的“成方”,才能刊印出来,分发到各地去。

  沈毅凭借着记忆力,把这张方子写了出来,写出来之后,他先是去找城里的严大夫确认了一遍,又自己吃了两三天,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把这张方子交给了许复。

  沈毅拉着许复坐了下来,缓缓说道:“你出去之后,尽可能多帮一些人,大概一个月之后,我县试结束,你再回江都来找我。”

  沈毅问道:“有没有问题?”

  许复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在江都街头流浪了几年,并没有太多小孩子的稚嫩,他看了看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公子,城里的营生都还在做,我要是一下子离开了,弟弟妹妹们恐怕干不好,我想先在城里安排一下,过个一两天再出门替公子办事。”

  “不着急。”

  沈毅笑了笑,开口道:“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甚至一年两年都很难办成,咱们慢慢来。”

  成药这个东西,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每一种病具体用什么药,也不能瞎来,虽然沈毅目前只准备做咳嗽,感冒,发烧这些常见病的成药,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弄出来的。

  将来,沈毅还要雇一些医生,来做“技术主管”才行。

  沈某人的创业计划是五年之内把东西搞出来。

  按照他现在的学业进度,五年之内一定是会考进士的,五年之后如果中了进士,有了官身,做起生意自然得心应手,五年之后如果暂时中不了进士,沈毅虽然依旧会继续考学,但是官场上的重心可能就要放在弟弟沈恒身上了。

  进士不好考,或者说非常难考,沈毅不得不给自己做出两套预案。

  沈毅在城里待了小半天时间才离开,到了中午的时候,另外五个小家伙儿都回来吃饭,沈毅还跟六个小家伙一起聚了个餐,这才动身离开。

  这会儿,沈恒也已经搬去了书院居住,因此沈毅也没有留在城里,在傍晚时分离开了江都,回到了书院里。

  因为县试将近,书院这边已经整理出了今年参加县试的学子名单,到时候由书院里的先生带去教谕那里统一报名,书院每年参考的学子不少,这会儿已经报了名的学子们每一个都紧张兮兮的,书院里到处可以听到读书声。

  沈毅趁着夜色,回到了自己的学舍里。

  这会儿虽然已经入秋,但是秋老虎依旧十分厉害,天色燥热,他刚刚推门进了学舍,就看到小弟沈恒穿了一件单衣,正坐在床边,就着油灯的灯光翻书。

  书院的学舍本就是两人之间,只是沈毅先前的那个舍友搬走了,沈毅才独住一间,沈恒进入书院之后,兄弟俩便住在了一起。

  见到正在用功的沈恒,沈毅将手里提的一包糕点放在了桌子上,微笑道:“大半夜这样看书伤眼睛,这是我在城里给你买的吃食,你尝一点,然后就睡觉罢。”

  沈恒连忙放下书本,一边拆油纸包,一边抬头看向沈毅,笑着说道:“哥你今天不在书院,秦先生在学堂都说你了。”

  沈毅坐了下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老头说我什么了?”

  “说你怠惰。”

  油纸包已经打开,沈恒拿起一块糕点,大大的啃了一口,然后看向沈毅,笑着说道:“先生说兄长你仗着聪明,便不怎么用功,临近县试了,还整天往外跑,今年说不定就要落考。”

  沈七郎微微翻了个白眼。

  “老头嘴不饶人,我最近半个月不是天天在书院里?只出去一天,便在背后说我坏话!”

  说着,沈某人半躺在了自己的床上,又打了个哈欠。

  “就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县试之前,我都不出书院了,安心在书院读书。”

  沈恒这会儿已经吃了两块糕点,嘴角都是糕点的渣滓,他用袖子擦了擦嘴,看向自己的兄长,突然说道:“哥你要是今年落考了,那也不是坏事,秦先生跟我说了,我明年就能去考县试了,到时候咱俩一起去考。”

  沈毅瞪了沈恒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怎么,巴着你哥考不过县试?”

  沈恒吃了两块糕点之后,便不再吃了,他把剩下的糕点包好,又翻了两页书,这才说到:“考完县试府试,兄长就要去京城考院试了,明年乡试也是在京城,兄长你最少要在京城待两年时间,才能回江都来……”

  兄弟俩相依为命,沈恒自然舍不得自家兄长。

  沈毅听了这话,心里也微微叹了口气,他沉默了一会儿,这才低声道。

  “以后在书院里,要称呼建康,不要称呼京城。”

  沈毅岔开了话题,缓缓说道。

  “有些人不爱听。”

第六十九章 开心的县尊

  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帝制时代,光有钱是没有什么大用的。

  就拿江都首富马晋来说,作为江都首富,他的家业即便是在京城里也可以排得上号,马老爷辛苦经营十几年,攒下了不知道多少金银,马家的后台也不是没有,京城里不少显贵人家,马老爷都可以说得上话。

  但是一朝大浪袭来,马家的高楼说塌就塌了。

  沈毅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做生意只是用来当作自己的辅助,甚至把这些生意交诸人手,并不准备亲力亲为。

  他自己要做的是进学,是做官,是踏上科举时代独一无二的进身之阶,康庄大道!

  县试与府试都三年两次,今年江都的县试设在九月底,需要提前十天,有两位秀才作保,才能有考试资格。

  寻常人家想要考县试,少不得要提点东西,到秀才公家里去拜会,再说点好话,秀才公才会答应作保,但是甘泉书院就不需要这些。

  在甘泉书院里教书的,就有十几位秀才以及五六个举人老爷,甚至还有陆夫子这个进士老爷在,自然不需要去到处求人,在县试开始之前,甘泉书院的先生们就带着今年参考的学生们去县衙教谕那里报名去了。

  沈毅的老师秦先生就是秀才功名,因此报名的时候,他就跟在秦先生身后,与甘泉书院二三十个学子一起,前往县衙报名。

  秦先生几乎年年都带学生到教谕这里报名,与县衙的教谕已经是熟人了,很快就带着沈毅等人办好了报名手续,其中沈毅是第一个报名的,写完名字之后,就跟着秦先生一起走了出来。

  师徒俩走在县衙的院子里,秦先生回头看了沈毅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初夏之时,如果书院里不出事,现在陈清应当跟你一起来这里报名县试了。”

  陈清与沈毅都是秦先生的学生,其中陈清的天分还要高一些,不仅学问作得好,诗词也很出彩,很得秦先生喜欢。

  听到秦先生这句话,站在他身后的沈毅,也微微低头,开口安慰道:“陈清师弟已经去了,老师莫要伤心。”

  秦先生背负双手,心里还是有一些惋惜。

  “陈清的学问,已经胜过为师一些了,他若是还在,少说也能中举人,再过几年中个进士也不是没有可能……”

  说到这里,秦先生在袖子里摸索了一会儿,摸出了一个小钱袋,回头递在沈毅手里,开口道:“陈清家里,为师不忍心去,你过些日子得空,便替为师去一趟,把这些钱转交给他们家,告诉他们父母……”

  秦先生缓缓说道:“无论如何,不能绝了读书的念想,没记错的话,陈清还有一个弟弟,让他们先把他送进私塾里读书,将来合适了,也送到咱们书院里来。”

  陈清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先前在江都县衙大堂的时候,沈毅是见过他们的。

  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对沈毅有误会,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

  听到秦先生这句话,沈毅默默接过这个钱袋,然后开口道:“先生,在县衙的时候,冯知县补给学生的那些钱,学生已经都给陈家了,陈清师弟的弟弟如果有读书的天分,不用先生破费,学生会供他读书。”

  师徒俩说话的时候,甘泉书院的学生一个个从教谕那里走了出来,围在了秦先生还有书院另外两个先生周围,人多便不方便说话了,秦先生叹了口气,开口道:“罢了,这件事等回书院之后再说。”

  沈毅低头。

  秦先生虽然不是他的开蒙老师,但是却是在书院里授业的老师,将来三节两寿,沈毅只要在江都,都是要给送东西的,再加上秦先生对自己的学生都还不错,这位“亲老师”的话,沈毅自然是要听的。

  此时临近县试,教谕公房门外,不止有甘泉书院的学生,还有江都县其他地方的学子,这些学子三三两两成群聚在一起,不一会儿县衙后院里便热闹了起来,正当学子们叽叽喳喳说话的时候,一个有些粗横的声音,在人堆之中响起。

  “县尊老爷到!”

  这一声粗嗓之后,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紧接着,一个身着县令官服的年轻人,在一众吏员的簇拥之下,从正门口走了进来。

  此时,县令张简到任江都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了,江都的百姓也知道这位新任的县老爷十分年轻,大家对于张简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怀疑,便纷纷上前,对着张县令拱手行礼。

  “见过县尊老爷。”

  本来无有功名,在正规场合见官是要跪拜的,但是此时县衙后院,不算是什么正经场合,那些作保的秀才公没有跪,学子们也就没有跪。

  张县尊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这个时候,江都的教谕也从自己的公房里走了出来,来到了县尊面前,对着领导拱手行礼。

  张县令对着教谕笑了笑,开口道:“王教谕,临近县试,你是县衙里最忙的,此时不必理我,忙你的就是。”

  姓王的教谕对着领导连连拱手,又回到自己的公房里上班去了。

  紧接着,县令走到众人面前,扫视了一眼众人,微笑道:“见到诸位,让本县想起了少年时考学的光景,现在想来,颇有些怀念啊。”

  他声音清朗。

  只不过这位县老爷年纪并不大,听他说起“少年时”这三个字,在场众人心里都觉得有些怪异。

  “诸位能来参加县试,都是我大陈将来的栋梁,也是咱们江都的菁华,本县在这里预祝诸位考学顺利,当然了,过了县试之后府试也要好好发挥,莫要落了咱们江都的名声!”

  张县尊说的这个江都的名声,实际上是“江都县”的名声。

  江都县附郭,但是江都府不止一个江都县,除了江都县之外,还有不少辖县,等考完县试之后,这些辖县县试录取的学子,都是要来江都考府试的。

  张县尊这句话,是在替后续的府试“预热”了。

  因为他本人就是县试的主考官,不太好提太多县试的事情。

  后面无非就是走走过场,说一些场面话了。

  “打气”环节结束之后,张县尊挥了挥手,示意大家自由行动,然后这个一身官服的年轻县尊,背负双手,笑呵呵的走到了沈毅面前。

  他看了一眼沈毅,又看了看沈毅旁边的秦先生,笑着说道:“七郎,这位是书院的先生?”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不可能直接称呼沈毅也师弟,如果真这么称呼了,那就是这位县尊故意想要针对沈毅了。

  毕竟考试前主考跟考生太过亲近,一定会被人在暗中嚼舌根。

  沈毅点了点头,微微低头道:“回县尊,这是家师秦先生。”

  秦先生对着张县令拱手行礼:“见过县尊。”

  “先生客气。”

  张县令全然没有什么县尊的架子,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便对着秦先生笑道:“今日正好有事情要去书院见陆师叔,二位要不要坐我的车,一起回书院?”

  秦先生回头看了看沈毅,又看了看一众学子,然后连连摇头,开口道:“多谢县尊好意,只是……不太合适。”

  秦先生叹了口气,开口道:“老实说,县尊您现在跟我们说话,已经不太合适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