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85章

作者:漫客1

  沈毅微微摇头,淡淡的说道:“相处好几年了,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再说了,就算她们是内卫的人,你我又没有做什么对不起陛下的事情。”

  “不碍事的。”

  说着话,沈毅伸手给他倒了杯茶,微笑道:“好了,咱们说正事罢,本来以为你下午就要回来的,不曾想到了傍晚才回来。”

  “白天毕竟人多眼杂,如果给人瞧见我出城之后又回来,恐怕有些不太好。”

  沈毅微笑摇头:“你呀,还是太谨慎了一些,你换上了这一身衣裳,别人就算见到了你,也只会以为你跟许大官人相像。”

  “还是谨慎些好。”

  许复低头喝了一口沈毅递过来的茶水,低头说起了正事:“公子,我这趟南下,要先去哪里?”

  “你先去福州府罢。”

  沈毅已经想好了对许复的安排,当即不假思索的说道:“宫里派过去的几个管账的太监,现在应该在福州府清账,我跟那边的邸报司打过招呼了,你到了之后,他们会直接带你去见杜太监。”

  “记住两件事。”

  许复低头道:“公子赐教。”

  沈毅伸手敲了敲桌子,整理了一下措辞,然后开口道:“首先,见到杜太监之后,对他客气一些,然后直接给他内侍省的文书,如果他不问,你就不要提你跟高公公的关系。”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这个杜公公,比高公公资历还要老,你跟他提了高公公,他就会觉得你用高公公压他。”

  “那么你在他那里办事,就不太好办了。”

  许复连忙低头道:“我记下了公子。”

  “再有。”

  沈毅一边伸手轻轻的敲着桌子,一边开口道:“你去杜怀那里,虽然是奉皇命去拿钱的,但是也不要一下子把他们那里的钱拿空了,需要多少就去拿多少,给那几个太监留一点,他们没了根苗,心里就指望着那点钱做念想了。”

  “不过……”

  沈毅话锋一转,抬头看向许复。

  “不过不要自己往里面贴钱,那几个老太监要是当守财奴,死守着赃款不愿意吐,你就直接给高公公写信,宫里既然派你南下,自然会替你撑场面的。”

  接着,沈毅又交待了几件事情,许复低头一一记下。

  记下了这件事之后,他伸手给沈毅倒茶,然后开口道:“公子,您还没有说,我拿了钱之后,要去做什么生意呢……”

  “杜太监手里的钱不少,现银估计都有近百万两了,你到了福州之后,直接跟他要五十万两银子拿在手里。”

  “然后你就在福州那里等着。”

  沈毅吐出了一口浊气,面色平静:“到时候碰到合适的生意了,我会让邸报司的人去给你传音的。”

  “不过生意不急着做。”

  沈毅继续说道:“福州那里船厂也多,你到了那里之后,没事就多去沿海的船厂跑跑。”

  “我需要一些大船的图纸,还有一些能造大船的工匠,你碰到了,就想法子弄到手。”

  “对我或许有用处。”

  许复闻言,连忙低头。

  “是,公子的话,我都记下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许复的觉悟

  许复在沈毅的书房里,待了约莫一个时辰,沈毅基本上把许复要做的事情统统交待了一遍。

  交待完事情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沈毅要留许复过夜,许复说什么都不愿意留下来,而且执意要从后门离开。

  沈毅没有办法,只能一路把他送到了后门,两个人分别的时候,许复低头问道:“公子是明天启程么?”

  “嗯。”

  沈毅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颇有些疲惫:“我在建康,已经待了好几个月了,身上有皇差,也是时候南下了,不然陛下那里也要说我惫懒。”

  沈毅是去年十一月出头就回的建康,在建康差不多待了两个半月。

  他身上是有皇差的,理论上来说没有办好差事之前,都不应该回健康才是。

  比如说晋世子李穆,去年年节便不曾回来,一直待在南方,兢兢业业的替皇帝办差。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家里人反对他出去办差,李穆担心自己回了建康之后便出不去了,因此索性就没有回来。

  不过即便如此,沈毅一休假就是两个多月,也差不多该到了回去上班的时间了。

  如果回去的晚了,去年他辛苦一年的结果,说不定就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许复微微低头道:“本来南下顺路,应当与公子同行的,但是我现在声名狼藉,便不连累公子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块金锁,两只手捧着递在了沈毅面前,轻声道:“小公子出生之后,我便没有来看过,还请公子莫怪。”

  “这是我这几个月抽空做的一把长命锁,就当送给小公子的礼物了,请公子代为转送给小公子。”

  沈毅接过这块看起来颇为精致的金锁,有些诧异的看了看许复:“你做的?”

  许复抬头微笑道:“公子安排过我去笔筒巷黄石斋做事,笔筒巷里有两三个金铺,我闲来无事便经常去看,后来我也开了一家金铺,闲来无事,就跟铺子里的师傅学了一个多月。”

  “做的有些粗糙,还望公子和夫人不要嫌弃。”

  沈毅抬头看着眼前这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的许大官人,颇有些感慨的说道:“你有心了。”

  许复微微摇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他神色严肃,微微低头道:“没有公子,我们六人现在说不定还在江都乞食。”

  “虽然公子您从来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甚至他们五人也快要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但是我没有忘。”

  许复退后两步,对着沈毅深深作揖道:“许复一辈子记得公子的恩情。”

  沈毅默默上前,拍了拍许复的肩膀。

  “好了,你明天还要赶路,快去寻个地方休息罢。”

  “这次南下,如果有吃不准的事情,就派人递个信给我,有些事情太紧急,来不及递信,你做决定的时候,心里要存着几分谦恭,凡事都要留余地。”

  许复点头应是,然后对沈毅拱手告辞。

  行礼之后,这个已经与沈毅差不多高的少年人,才踱步离开沈宅的后院。

  他走出沈家后门没多久,转了个弯之后,便出了胡同,一个身材颇为壮硕的大个子,默默站到了许复身后。

  这个大个子,身高已经比许复高出了一头,但是见到许复之后,他还是下意识的低下头,神态恭敬。

  这个大个子姓秦,名叫秦柱,是当年许复六兄妹之中的老二。

  同时,他也是六个人当中除了许复之外,说话最管用的人,这两年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许复身边,勤勤恳恳的做许复的副手。

  见许复从沈家走出来之后,秦柱跟在许复身后,低声道:“哥,住处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饿不饿?我再去给你叫一桌酒菜。”

  “随便弄两个菜就行了。”

  许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低声道:“明天天一亮,我们就要出城赶上马队,今天要早点睡觉。”

  听到大哥这么说,秦柱忍不住说道:“哥你也是的,前几天明明有那么多时间来见……来见公子,非要今天先出城之后再回来见他,弄的自己这样疲累……”

  许复停下脚步,回头瞥了一眼这个大个子,然后默默吐气:“与你说过很多次了,偷偷进城,是为了不让人知道,我来过沈家。”

  “要替公子着想,他不太方便明着见我。”

  “不方便见就不见。”

  秦柱低声道:“老三不是常去沈家吗,有事让他传个信就是了。”

  他口中的老三是丁满,的确是常去沈家的。

  许复再一次皱眉。

  他沉默了一会儿,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有些恼火的说了一句:“不吃了。”

  说罢,许复大踏步向前走去。

  秦柱闻言,立刻就有些慌了。

  他知道自家大哥有些生气了了,于是赶忙三两步赶了上去,陪着笑脸:“哥,我说错话了……说错话了,要不然你打我两下出出气……”

  “我知道你记沈公子的恩情,我们五个人也都记得沈公子的恩情,我就是心疼你,才这么随口一说……”

  见许复不理自己,秦柱有些着急了,他狠狠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然后低头道:“哥,我这个人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你不要生我的气……”

  许复停下脚步,回头看了这个大个子一眼,微微叹了口气。

  “柱子,我跟着沈公子,并不全是因为他在江都时候对咱们几个人的恩情。”

  “更重要的是……”

  许复面色严肃:“更重要的是,只有公子他,把我们兄妹几个当人看。”

  “当初咱们几个在江都穷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公子他也没有把咱们当畜牲看待,更没有把咱们收为家仆。”

  “他当初跟我说的是,想让咱们几个帮他办点事情,让咱们几个人去替他传唱童谣。”

  “童谣的事情过去之后,他说的是要跟咱们几个合作,让咱们六个人能有个生计,不至于继续流落街头。”

  说到这里,许复看了秦柱一眼,默默叹了口气。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老四他说漏了嘴,把童谣的事情说了出去。”

  “这件事,当初咱们几个都没放在心上,毕竟公子也已经把事情揭过去了,只是说了老四几句,并没有跟咱们说太多。”

  “可是这两年,我常常回头想这件事。”

  许复看着秦柱,低声道:“柱子,你这两年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你好好想一想,当初公子他身上还没有功名,童谣的事情泄露出去,几乎会得罪整个江都衙门。”

  “这件事,该有多大?”

  许复满脸严肃:“虽然不知道这件事当初是怎么平息的,但是公子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追究咱们,甚至没有放弃咱们。”

  “有些事情,你要好好回头想一想,咱们兄妹六个人能走到今天,锦衣玉食,得享富贵,并不是因为咱们几个如何如何有本事。”

  “是因为咱们几个的运气足够好,碰到了公子。”

  “你再想一想。”

  许复看着秦柱,默默说道:“这建康城里的贵人们,那些到翠云楼吃饭的达官显贵,包括高公公在内……”

  “除了公子。”

  许复大官人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又有哪个,当真正眼瞧过咱们了?”

第五百二十五章 圣眷正隆

  正月十七,休假两个多月的沈老爷,终于从家里动身,准备离京南下。

  去年他用了大半年时间,把抗倭军的雏形建构了出来,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几乎荡平了陆上的倭寇,而在今年的洪德九年,沈毅要做平息海患。

  即便做不到,最起码也要让近海再无倭寇袭扰。

  当然了,对于沈毅以及抗倭军来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抗倭军的编制问题。

  现在的抗倭军,是一卫兵马,五千人的编制,统领是李穆这个抗倭军指挥使。

  如果今年皇帝陛下能够下定决心,那么抗倭军很有可能会扩建到两三万人的编制,到时候就不再是一卫,而是会新成立一个都指挥使司来统一指挥。

  也就是会不会在沿海建立都司。

  这件事情,对于抗倭军上下的集体将士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朝廷扩编抗倭军,那么抗倭军现有的所有将士们基本上都可以原地升上一级,甚至有可能会原地爬升好几级。

  不过升级成为都司,也不是全然没有坏处的。

  最明显的坏处,是对沈毅来说的。

  一旦在沿海建立都司,那么李穆便不可能担任都指挥使,连挂名也不可能。

  李穆卸任之后,新来的都指挥使会不会尊重沈毅的意见,是非常难讲的。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