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84章

作者:漫客1

  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利益团体,对你忠心不二。

  甚至,让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高于朝廷,高于皇帝。

  在这种无底线的纵容之下,两三代人下来,自然有人沉迷享乐,懈怠训练,贪赃枉法,乃至于……

  虚报人头,吃空饷!

  这些情况,在淮河水师里,基本统统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淮河水师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孱弱。

  只要赵家还把淮河水师当成赵家军来经营,这种情况其实就不可避免。

  想到这里,赵禄默默看了一眼北方,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

  “孩子,这两年你在建康踏实一点,再过两年,为父就带你去淮河水师,多认识认识你那些叔叔伯伯。”

  赵涿闻言,神色一喜,然后恭敬低头。

  “孩儿遵命!”

第五百二十二章 两个巧合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又到了。

  今年建康的上元节依旧十分热闹,还没有到傍晚,秦淮河畔的人流就已经非常多了,许多摊贩在沿街售卖他们提前扎好的花灯,也有一些摊贩在卖浆糊以及彩纸这类扎彩灯的原材料,生意都十分不错。

  因为过了上元节之后,沈毅就要离京南下了,自然要好好的陪陪夫人,从下午开始,他就把孩子交给了家里的三个丫鬟带着,小夫妻两个人结伴在城里逛了一个下午,到了傍晚时分,两个人便走到了秦淮河畔。

  沈毅掏钱,买了两盏很是好看的彩灯,小夫妻俩又在路边的一个小摊借了笔墨,写了两张纸条塞进花灯里,放进了河中。

  目送着两盏花灯顺流而下,陆所以拉着自家丈夫的手,轻轻的叹了口气:“夫君,你这趟南下,又要多久才能回来?”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微微低头道:“估摸着还是要年底才能回来,不过过几个月那边没有什么大事了,我便能抽空回来看看夫人了。”

  陆若溪轻轻咬了咬嘴唇,低声道:“夫君,要不然我陪你一起去罢?”

  沈毅先是一愣,然后微微摇头道:“夫人,为夫不是南下做官。”

  “如果是南下当什么地方官,带上夫人跟渊儿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夫这是南下去办差,平时不定定居在一个地方,很可能要各个州府到处去跑动,还有可能乘船出海,实在是无暇顾及你们母子俩。”

  “你们母子在建康,这里有一众师长朋友照看,为夫才放心得下。”

  “那……”

  陆若溪抬头,看了沈毅一眼,低声道:“那让莲儿陪你去罢……”

  沈毅一怔,随即笑道:“怎么让你的丫鬟跟着我了?”

  “你一个大男人,平日里衣食起居,都要人照顾,身边有个丫鬟自然是好的。”

  “再者说了……”

  陆若溪脸颊微红,低声道:“我怕你在外面胡来,有莲儿在你身边,也能伺候伺候你……”

  这就是个人的生理问题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说,陆若溪的丫鬟莲儿,是跟着她一起嫁到沈家的,自然也就成了沈家的通房丫鬟,在女主人不方便的时候,莲儿是要跟沈毅睡觉的。

  只是沈毅本人并不适应这种规矩,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动那个有些刁蛮脾气的丫鬟莲儿。

  事实上不止是莲儿,一直跟在沈毅身边的两个丫鬟,青儿萍儿,也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进沈家的家门,做沈家的妾室。

  因此,陆若溪想让莲儿跟在沈毅身边,帮他解决生理问题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正常的。

  毕竟让自己的丫鬟跟着,总好过夫君在外面胡来,那些地方上的地方官,谁知道会给自家夫君床上送什么样的女人?

  对于生理问题,沈毅倒还真没有什么感觉。

  主要是他南下之后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实在是太忙了。

  从组建抗倭军,到组织船坞以及火器作坊,再到后来的剿倭事宜,从头到尾沈毅都在跟着忙活,在去年年底的那段时间,为了安排福建剿倭的事情,沈毅几乎是在路上赶了半个月的路,每天晚上一沾到床几乎是几个呼吸就能睡过去,实在是没有什么闲心再去想男女之事。

  沈毅想了想,还是微微摇头:“南下的差事很辛苦,蒋胜跟着我有时候都有点吃不住,莲儿跟在我身边,更受不了了。”

  陆若溪想了想,又轻声道:“夫君要是不喜欢莲儿,就让青儿萍儿跟你南下,平日里能给你洗洗衣服做做饭之类的,免得你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

  沈毅哑然一笑,正要开口说话,远远的听到有人在喊自己。

  用的还是江都方言。

  他抬头看去,只见远方两个人,正在兴冲冲的对他招手。

  这两个人,沈毅都是认得的。

  应先生应昭,以及江都孙鲤。

  两个人都是甘泉书院出身,而且是很沈毅同年的进士,朝堂上天然的盟友。

  只不过沈老爷爬的太快,现在已经是六品兵部主事,目前这二位在朝堂上能给他的助力就非常少了。

  此时在秦淮河畔巧遇,沈毅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

  他拉着自家夫人的手,迈步迎了上去,等走近了之后,才笑着对两个人拱手道:“二位年兄,许久不见了。”

  两个人也纷纷对着沈毅拱手行礼。

  互相见礼之后,两个人又看向了一旁的陆若溪。

  二人都是甘泉书院出身,自然是认得陆若溪的,都纷纷对陆若溪行礼,其中应先生笑着说道:“一转眼,陆小姐已经是沈夫人了,二位郎才女貌,真是神仙眷侣。”

  陆若溪脸颊有些微红,微微低头道:“二位取笑了。”

  四个人客套了几句之后,也不好继续站在大街上说话,于是乎便在秦淮河畔找了个茶摊坐下,各自落座之后,沈毅看向两个人,轻声笑道:“中进士之后,我实在是有些太忙了,便没有来得及打听二位年兄的消息,不曾想二位年兄都补了京官,真是可喜可贺。”

  三个人是洪德七年中的进士,现在已经是洪德九年了,六部观政早已经结束,在沈毅看来,既然这两位同年还在建康,定然是做了京官了。

  听到沈毅这句话,年纪轻的孙鲤满脸尴尬,而应先生则是苦笑了一声,无奈道:“我二人哪里有补京官的福分?只是吏部那里一直补不到官,我们就只能在建康城里等着。”

  说到这里,应先生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好在去岁年底,吏部终于给补了官,等过些日子开了春,我二人就可以离京赴任了。”

  一旁的孙鲤看向沈毅,目光里尽是艳羡:“我与应先生二人,苦等近两年才补了官缺,听说子恒你,此时已经是六品兵部主事了。”

  “虚领职位而已,并没有实任。”

  沈毅谦虚了一句,抬头看向这两个人,笑着说道:“不知道二位年兄补了哪里的官缺?”

  应先生捋了捋自己下颌的胡须,笑着说道:“我运气好一些,补了浙江温州府乐清县知县,距离咱们江都不算特别远,要是想家了,还可以回去看一看。”

  一旁的孙鲤无奈的叹了口气:“我的运气就稍差一点了,补了广东广州府新安县知县。”

  “距离江都,千里之遥。”

  一旁的应先生笑着说道:“少要卖乖了,那新安县乃是省府下辖县,将来你升迁的路子,要比我广得多了。”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自己的将来无限憧憬。

  语气里,满是高兴。

  但是沈毅的脸色却有些古怪……

  因为温州府乐清县,是抗倭军的船坞以及火器作坊的所在地,也是抗倭军目前整体驻扎的地方,算是抗倭军的老巢了。

  而广州府新安县,正是广州府闹海患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抗倭军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所在。

  如果只有一个,那还可以理解为巧合。

  两个人,都这么巧,那就肯定是有人安排了。

  而能够影响吏部人事任命的,除了吏部的几个堂官,也就只有皇帝陛下了。

  如果真是皇帝干的,那么他的目的就不难猜了。

  安排两个甘泉书院的地方知县,好让沈毅在东南办事,办的更加得心应手,不必要跟地方官府扯皮。

  想到这里,沈毅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之后,看向了皇宫方向。

  看来……

  皇帝陛下依旧非常重视抗倭军啊……

第五百二十三章 沈老爷的安排

  有两个同年到东南任职,对于沈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雪中送炭,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因为抗倭军的级别很高,指挥使是朝廷的钦差,陛下的堂兄,理论上来说,地方官府不可能对抗倭军造成任何掣肘,再加上几千兵马在手,地方官府没有任何可能跟抗倭军呲牙,顶天了也就是写点奏书告抗倭军一状。

  然而以目前皇帝对抗倭军的态度而言,这种小报告注定了没有任何用处。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毕竟自己人,办事的时候能够更加顺畅容易一些,也不用花费时间跟地方官府扯皮了。

  上元节转眼即过,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这天,一则消息在建康城里不胫而走。

  那就是再建康颇有声名的许复许大官人,要离开建康了。

  这位许大官人,虽然还是个少年人,但是传闻是宫里那位执掌内侍省的大太监的亲侄子,因此到了建康没几年时间,生意便越做越大,顺风顺水,不仅在建康置办了不少产业,更是做了皇商,给宫里供应东西。

  更让建康百姓羡慕的是,这位许大官人私下里赎买了当年闻名秦淮河的名妓顾大家,然后便金屋藏娇,独享美人,自那以后顾大家便再也不曾露面了。

  不过这种花边新闻,流传的版本自然是很多的,坊间还有人传说是宫里的那位高公公虽然没了子孙根,但是却有一些特殊的癖好,因此让他这个侄子在外面替他养了女人。

  不过不管怎么传,都始终没有人传到皇帝陛下头上,一来是大家对皇帝还是有一些敬畏之心的,不太相信皇帝陛下会在宫外蓄妓,这二来嘛……

  自然是因为内卫控评控得好。

  不过按理说,这位许大官人既然在建康的事业干的这么顺利,便不应该这么突然的离开建康,于是乎便有传闻说,宫里的高公公在南边还有大生意,有人说是发掘了铜矿,有人说是高公公让自家的这个侄子去南边贩盐。

  总之各种消息,混淆难辨。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许复这个年轻人的突然发迹,让建康城里的许多人为之眼红,随之又爆出了许复是高公公的侄子,才让许复发迹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

  而正因为如此,高明这个内廷的大太监,这两年着实是背负了很多不该有的骂名,在坊间的名声可以说是急转直下了。

  这天上午,许大官人的车队,足有近二十辆马车,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建康城。

  而许大官人则是坐在最中间那辆看起来就颇为奢华的马车里,隔着马车的车帘,还能隐隐看见马车里坐了一个身材优美的女子,正依偎在许大官人怀里。

  在许多人艳羡的目光里,车队浩浩荡荡的出了城。

  不过这个车队马匹虽然多,但是都是单马的马车,因为许复虽然有钱,但是说到底还是平民,不能逾越规矩。

  于是乎,在许多人的目视之下,许大官人带着顾大家离开了建康。

  很快,时间到了傍晚时分。

  一个中等身材,穿着普通布衣,看起来不是很起眼的年轻人,一个人摸到了北城沈主事宅邸的后门,轻轻敲了敲房门之后,很快便有一个丫鬟把他领了进去,这个丫鬟看着眼前这个小厮装扮的年轻人,掩嘴笑道:“好久没见许大官人这样穿了。”

  大陈建国初年,商人是不能着绫罗绸缎的,但是到现在一百好几十年了,再加上世宗南渡之后,便没有什么人在意这种事情了,再加上许复平日里要跟其他商人谈生意,因此大多数时间都是穿绸布衣裳的。

  许复神色有些尴尬,微微低头道:“青儿姐姐取笑了。”

  青儿上下看了许复几眼,笑着说道:“大官人可不要折煞我这个奴婢了,跟我来罢,公子已经等了你一会了。”

  “嗯。”

  许复脸上露出笑容,微笑道:“请姐姐带路。”

  做了几年生意,他的嘴也变的甜了起来,更何况他跟青儿的确是认识好几年的交情了,这声姐姐喊起来倒也顺口。

  青儿“啐”了他一口,便带着他到了沈毅的书房门口,这会儿沈毅的书房里已经点起了灯,青儿敲了敲门之后,房门很快打开,沈老爷身上披着一件外衣,看了许复一眼。

  “进来说话罢。”

  许复应了一声,然后微微低头走了进去。

  青儿很贴心的给两个人泡好了茶,然后走出了书房,顺带关好了门。

  一直等到青儿离开之后,许复才看了一眼房门的方向,然后回头看了一眼沈毅,微微低头道:“公子,您身边这两个丫鬟……”

  说到这里,他就没有说下去了。

  沈毅低头抿了口茶水,淡淡的看了许复一眼,微笑道:“怎么,怀疑她们是内卫的人?”

  许复微微摇头,低声道:“我跟她们接触的不是特别多,只是知道她们是宫里出来的人,公子洞见人心,所以我才问一问公子……”

  “我也不知道。”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