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65章

作者:漫客1

  此时,甘露殿里,已经点起了许多炉子,炉子放的都是进贡的银骨炭,在这些炭火的烘烤下,甘露殿里不仅温暖如春,还多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香气。

  沈毅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对着皇帝叩首道:“臣兵部主事沈毅,叩见吾皇。”

  皇帝抬头看了看跪在面前的沈毅,并没有着急让他起来,而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问道:“家里添了个儿子?”

  沈毅老老实实的点头道:“是,臣家里昨天添了个儿子。”

  皇帝走下御座,来到了沈毅旁边,瞥了一眼地上的沈毅,语气不免有些酸溜溜的:“好事啊。”

  “你起来回话罢。”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家庭都重男轻女,而这种普世现象存在,自然不单纯的是所谓的封建观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背景导致的。

  对于农户家来说,男丁代表着生产力,劳动力,剩下一个儿子,七八九岁就可以带下地干活,家里也就多了一个帮手。

  而对于士族家庭来说,多生一个男孩,就是多一份希望,也是多一个继承者。

  而对于皇家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小皇帝来说。

  他非常想要一个儿子,因为他身为皇帝膝下无子,就代表着皇位并没有牢牢攥在他的手里,别的人,尤其是宗室,很有可能对他这个位置有觊觎之心。

  毕竟只要弄死他,皇位立刻就会易主。

  而一旦他有了儿子,有了继承者,那就意味着皇位彻底在他这一脉稳固了下来,宗室里的其他支脉,例如晋王府一脉,例如二殿下李誉那一边,就会彻底熄了这个心思。

  这种有利于江山稳固的事情,对于皇帝来说,自然是越快越好的。

  事实上,孙太后着急让皇帝成婚生子,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毕竟先帝三个儿子当中,就只有当今皇帝一个是她所出,另外两个皇子,都是其他妃嫔所出。

  沈毅站起来之后,对着皇帝躬身道:“臣也听闻陛下得女,臣向陛下道喜了……”

  皇帝听到这句话,先是闷哼了一声,然后瞥了沈毅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你这话也就是说给朕听一听,要是给太后听了去,非得给你点好看不可。”

  沈毅微笑道:“太后娘娘自然是想要孙儿的,不过陛下年轻,这事情不急。”

  皇帝挥了挥手,一旁的高明会意,立刻给搬了把椅子过来,放在了沈毅身后。

  此时皇帝没有坐下,沈毅自然也不敢坐。

  皇帝看了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淡淡的说道:“太后知道顾姑娘的事情了。”

  听到这句话,沈毅心里一惊,忍不住抬头看向皇帝。

  他这会儿心里有些担心。

  担心这个小皇帝,是不是在太后那里,把自己给卖了……

  如果真是如此,太后说不定会埋怨自己带坏了她的儿子,到时候自己的政治前途堪忧……

  见沈毅一副惊疑不定的表情,皇帝哑然一笑:“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也没有朕想的那么严重,太后只是在朕这里随口提了一句,便没有深究了。”

  说到这里,皇帝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御阶上,叹了口气:“可惜,皇后没有给朕生个嫡长子出来,要是生个儿子,太后便不会再过问朕的私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两个人是同龄人的原因,这位皇帝陛下跟沈毅单独相处的时候,表现的很是放松,虽然沈毅时刻保持恭谨,但是这位皇帝陛下对待沈毅的态度,有时候更像是对待朋友。

  当然了,皇帝该使的手段,他是一个都没有少使……

  对于天家的私事,尤其是关于太后娘娘的事情,沈毅这个外臣,自然是不好说话的,他只能低头沉默不语。

  皇帝见他不说话,也没有了扯闲话的兴致,伸了个懒腰之后,他看向沈毅,懒洋洋的说道:“沈卿回来之前,从福建那边送过来了捷报,朕跟中书省的相公们都看了。”

  说到这里,皇帝微笑道:“打的很好啊。”

  “过两天大朝会,沈卿你也来一趟,跟那些大臣们好生说一说巡海的事情。”

  说到这里,皇帝闷声道:“上半年朕跟他们提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还左一个不行,右一个反对的,眼下不到一年,抗倭军已经开始清扫倭寇了,指望那些只会空谈的大头书生,现在一个倭寇也死不了!”

  这句话,就比较关键了。

  沈毅站在皇帝面前,微微低头道:“陛下,这一趟巡海,臣只是以兵部官员身份督造军器。”

  “由臣去跟诸公们说这件事,似乎不太妥当。”

  “就是要你这个身份去说才妥当。”

  皇帝淡淡的说道:“要是朕的那位堂兄回来,在朝堂上说起这件事,反而有可能会被那些文官们群起而攻之,说什么宗室掌兵之类的屁话。”

  小皇帝不屑道:“宗室掌不掌兵,朕不比他们清楚?”

  说到这里,皇帝再一次看向沈毅,开口笑道:“听晋世子说,沈卿你明年便准备开船出海剿倭了,来,跟朕好好说一说。”

  他语气里带了一些兴奋。

  “是怎么个剿法?”

第四百九十章 搞钱小能手

  这大半年时间,皇帝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于南方沿海的奏报,而且不止一封,也不止一个人给他送奏报。

  换句话说,他虽然人在建康,但是目光却始终在沿海,在抗倭军身上。

  不过奏报上写的毕竟只是文字,现在沈毅这个真正的主事之人就在当面,皇帝陛下自然是要问个清楚的。

  毕竟这是他登基以来的一个“大项目”,也是他将来事业进展的第一步,身为皇帝,他当然是极其关心的。

  这么说吧,相较于抗倭军的事业来说,皇后生了个皇女这件事,甚至都不值得一提了。

  沈毅清了清嗓子,正要把抗倭军的情况大致说一遍,还没等他开口,皇帝陛下便指了指他身后的椅子,开口道:“坐着回话罢。”

  沈毅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然后花了小半个时辰,把这大半年以来抗倭军发展的过程大致说了一遍,说完了之后,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倭寇毕竟是匪寇,前些年之所以能在沿海肆虐,甚至能正面击败地方官军,主要是因为地方卫所……”

  说到这里,沈毅停顿了一下,终究是没有把“烂透了”三个字说出来,而是委婉的说道:“主要是因为地方卫所力有不逮,一旦成功在沿海组建规模化的军队,遏制倭寇自然不是什么难事,等明年温州府的战船下水,抗倭军便能够出海清理海上的倭寇,不过按照最顺利的进度推算,想要扫清海上的倭寇,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才成……”

  “至于要把抗倭军训练成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

  沈毅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可能需要更久。”

  职业化军队跟地方上散兵游勇的匪寇,差距是非常大的,戚继光抗倭的时候,甚至能取得零伤亡歼敌数千的战绩,而沈毅组建的抗倭军,虽然没有强到戚家军那种地步,但是清理陆地上的倭寇,现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但是抗倭军想要成为战无不胜的强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皇帝听到这里,低头想了想,然后问道:“沈卿的意思是,现在的抗倭军,还不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沈毅微微摇头,苦笑道:“陛下,抗倭军建军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大半年时间,其中大部分的将士,训练时间连半年都没有,训练程度有限,更何况……”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更何况即便抗倭军上下,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也不过五千人而已,谈不上强大二字。”

  皇帝陛下目光闪动,他看向沈毅,缓缓说道:“沈卿的意思是,五千人太少,需要继续征兵扩建?”

  沈毅缓缓摇头道:“回陛下,抗倭军扩建不扩建,是陛下以及兵部几位堂官的事情,臣不敢置喙,不过臣有一个情况,必须要跟陛下说明……”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子,低声道:“如果抗倭军在扩建,不需要扩建成一个都司,哪怕只是人数翻倍,晋世子在沿海查抄的那些钱财,便用不了多久了……”

  “事实上,即便保持现在的五千人不动,坐吃山空的话,最多也就支撑两三年时间而已……”

  沿海那些通倭的商人,多半是家资百万的巨富,比如说台州首富王承望,家产就妥妥的超过了百万,可这百万家资里,只有一小部分是现银。

  即便宫里派出去的杜怀等太监,能够毫不缩水的把那些不动产变卖成现银,一百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多,但是如果放在以万人为规模的集体里,就不是如何起眼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抄家所得的银钱,不止要负责抗倭军的粮饷开销,更要负责采买火器材料,造船的木料,以及那些匠人们的开销,再加上杜怀那些太监们免不了要在其中上下其手……

  李穆已经查到广东了。

  广东抄一遍之后,便没有地方可抄了,沿海再远一些的广西,根本没有倭寇出没,通倭的罪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说白了,就是缺钱,却可持续再生的钱。

  抄家得来的钱,只够抗倭军建起来,但是想要把抗倭军维持下去,就得朝廷这边持续不断的给抗倭军输血。

  听到沈毅这番话,皇帝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见沈毅还要继续说下去,皇帝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闷声道:“好了好了,莫要再说下去了,朕听着头疼。”

  组建海防军的事情,是皇帝自己一意孤行搞起来的,朝廷里的许多大臣,包括户部尚书赵昌平在内,都不同意这件事。

  既然那些把持朝政的文官老爷们不同意,想从他们口袋里掏钱,就千难万难,而且今年户部还给北齐出了岁币,再加上去年淮河水师几乎跟北齐打了一整年的仗,户部未必能有多少余钱,更不可能平白无故多出一笔供养一支军队的巨大开销。

  皇帝不让说,沈毅便老老实实的不说了。

  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先是挠了挠头,然后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沈毅,沉声道:“沈卿,你也说了,想要成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这些钱要想办法从国库里掏出来,好在这支抗倭军现在已经颇有一些战绩,两日之后的大朝会,你把话说的漂亮一些,尽量……”

  皇帝陛下语气幽幽:“尽量劝服你那个师伯,让他以后痛快的给抗倭军掏钱。”

  身为皇帝,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多少有些窝囊。

  但是在现在这种体制下,他这个皇帝的权力,的的确确是受到限制的,一方面是朝廷里的文官们势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太后娘娘还在。

  太后娘娘在,这些文官们就有地方可以告状。

  这就让皇帝陛下不得不老老实实做一个合格的,守规矩的皇帝,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肆意妄为。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皇帝也要按朝廷的流程来。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微微摇头道:“陛下,恐怕很难,对于朝堂诸公来说,只要陆地上没有倭寇,抗倭军便可以解散了,至于海上有没有倭寇,抗倭军会不会成为一支强军……”

  “没有人会关心。”

  听到这里,小皇帝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朕不爱听这些,莫要说了。”

  他烦躁的对沈毅摆了摆手:“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你回去罢。”

  沈毅恭敬点头,行礼之后,正要转身离开,突然又被皇帝陛下叫住。

  只见帝座上的皇帝,慢悠悠的走到了沈毅面前,他上下打量了几眼沈毅,突然呵呵一笑:“朕差点忘了,你沈七是个挣钱的能手,你前两年从江都到建康,一直在挣钱,哪怕是进了邸报司做了司正,也用邸报司赚了不少钱。”

  说着,皇帝笑眯眯的看向沈毅。

  “想想招,能不能替朕搞到养活抗倭军的钱?”

  沈毅在江都的时候,就开始用许复他们做生意,后来带着他们到了建康之后,从小吃摊到黄石斋,再到后来卖邸报上的广告,的确挣了不少钱。

  妥妥的搞钱小能手。

  而这一切,皇帝陛下都是派内卫查过的,自然心知肚明。

  沈老爷眼珠子转了转。

  他还真有一个可以一试的法子。

  就是不知道皇帝陛下同不同意……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大的造化!

  这个时代,白银不止是贵金属,更是直接的流通货币。

  这种金属甚至不需要进行铸币,只是散碎的金属块就可以直接用来交易,属于是绝对的硬通货。

  而据沈毅所知,另一个世界东瀛本岛,有一座银矿开采了整整四百多年,出产了世界上三成有余的白银!

  虽然不知道这个时代这座银矿有没有被发掘出来,但是不管发掘没有发掘,只要抗倭军能够登陆东瀛本岛,那么搞到白银并不是什么难事。

  现如今,不止是南边的陈国,还有北边的齐国,以及周边十几个国家,绝大多数都是用白银交易,偶尔用黄金交易,在这么大市场体量能够看消化白银的前提下,沈毅基本上不用考虑通胀问题。

  再说了,这个问题本来也不应该他来讨论。

  即便大量白银涌入导致银价下跌,货币贬值,也对他沈某人没有什么影响。

  再说了,如果沈毅手里白银涌入的数量,能够到达通胀的程度,那么沈老爷早就已经富的冒油了。

  不止是沈老爷富的冒油,说不定整个朝廷,都能被养到富的冒油。

  不过这种事情,目前只能是一个设想,毕竟抗倭军连战船都还没有下水,清剿海上倭寇都还没有开始,更不要说登陆东瀛本岛了。

  真到了登陆的那一天,也需要有足够的武力征服东瀛岛才是。

  既然是设想,那么这种设想自然是不能跟皇帝说的,毕竟吹吹牛固然能让皇帝高兴一下,但是要是干不成,那就不止是随随便便能揭过去的事情了。

  沈毅低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陛下,臣对于赚钱虽然有一些心得,不过臣中了进士之后,便没有再碰过商事了,如果陛下信得过臣,臣可以试着用晋世子查抄的赃产,出去做一些生意。”

  听到这句话,皇帝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然后微微摇头道:“不成,你沈七现在明面上是兵部主事,但是实际上是抗倭军的主事之人,手握数千兵马去做生意,那便不是做生意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