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41章

作者:漫客1

  当然了,在外面吃饭可以,但是想要进去见到晋王爷,给晋王爷祝寿,这就有些难了。

  不过赵侍郎乃是朝堂大佬,六部里都能排到前十的人物,他刚走到王府正门,晋王府的世子李穆就亲自迎了上来,对着赵昌平拱手,微笑行礼:“昌平先生来了。”

  赵侍郎虽然面带疲惫之色,还是拱手还礼,摇头道:“世子客气了,不敢当世子一声先生。”

  李穆低眉道:“今日到这里的,都是晋王府的亲友,都是我父王的故交,先生便不用客气了。”

  这话的确是客套话,平日里李穆见到这些朝廷里的官员,多半以公职称呼,但是今天他老父亲过生日,于是称呼便不好太生分。

  赵昌平微微点头,然后回头看向赵二,开口道:“给世子递上礼单。”

  赵蓟州连忙两只手把礼单递了上去,李穆收下之后,低头道谢。

  沈毅这会儿就跟在赵蓟州身后,他还没有阔绰到送礼单的程度,只是带了个木盒子,笑呵呵的递到李穆面前,微微低头道:“世子,这是在下昨天跑遍了建康的书铺,才找到的一本建康地理图志,在下已经翻过了,相比较于当今的地理图志,要详尽不少,晋王爷乃是建康尹,或许可以用得着。”

  “礼物轻薄,还请世子不要见怪。”

  李穆笑着接了过来,然后把木盒子递给身边的下人,上前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爽朗一笑:“子恒有这份心思,已经很珍贵了,父王得了这份礼物,多半也会高兴。”

  他侧过身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开口道:“三位贵客快请进罢,马上就要开席了。”

  赵侍郎默默点头,领着两个后辈进了晋王府的内宅。

  晋王府的内宅,并不是晋王一家住的宅子,而是晋王府的后院,占地很大,除了住的屋子之外,还有一座占地庞大的花园,沈毅还曾经在这座后花园里参加茶会。

  这会儿后花园的一处空地上,摆了差不多十几张桌子。

  这十几张桌子上,请的才是这一次寿宴真正的客人,在座的这些人不能用非富即贵来形容,只能说……

  全是贵人。

  都是大陈的权贵。

  本来,如果沈毅自己来给晋王拜寿,他大概率是进不了内院的,不过有赵昌平带着,沈毅跟在赵家父子身后,顺利的进入了内院。

  晋王府的下人早已经给赵昌平安排好了位置,引着三个人过去,赵侍郎安排了两个子侄落座之后,然后便对着两个人说道:“你们在这里坐着,我去见一见晋王爷。”

  他是大佬,自然是要跟晋王当面祝寿的。

  赵侍郎离开之后,沈毅与赵蓟州一起坐在这个桌子上,颇有些兔入狼群的味道,赵二还好,他多少认得一些人,可以与同桌上的一些人说说话,而沈毅就只能坐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了。

  片刻之后,赵昌平从内宅里走出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笑着跟同桌的同僚们打招呼,而这个时候,晋王的寿宴也将正式开始,身为世子的李穆也不用在门口接待客人,李穆来到了内宅之后,找到了已经落座的沈毅,他先是与桌上的众人打了声招呼,笑着看向沈毅,开口问道:“子恒见过父王了?”

  沈毅起身,摇头道:“还不曾见晋王爷。”

  “那子恒随我走一趟吧,父王前些日子,还一直念叨着要见你呢,今天到家里来了,无论如何也要见一面才是。”

  沈毅这才站了起来,与赵昌平打了声招呼,然后跟着李穆一起,朝着后宅走去。

  李穆走在前面带路,然后把沈毅的礼物递还给了沈毅,笑着说道:“一会你当面送给父王。”

  沈毅接过去之后,默默点头。

  这位晋王世子一边带路,一边叹了口气。

  “原先父王读了子恒的诗之后,便心生感慨,半个月前看了子恒写的邸报之后,便随身带在身上,闲来无事就翻出来看上一看。”

  “父王他虽然没有生在北边,但是自小听过祖父辈说燕都的故事,对你写的邸报,颇有些感触啊。”

  晋王爷与先帝同辈,都是宪宗皇帝的儿子。

  而宪宗皇帝,是世宗皇帝的儿子。

  世宗皇帝狼狈南渡的时候,是三十多岁,那个时候宪宗皇帝,已经年近二十了,因此宪宗皇帝是在北边,也就是在燕都长大的,他自然会跟自己的儿子们说起一些燕都的旧事。

  到了第三代李穆这一代,对于北边的感情已经不太热烈,但是对于晋王李睿这种第二代人,他们对北边还是有感情的。

  晋王李睿年轻的时候,还曾经去燕都待过一段时间,去追寻先人的痕迹。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李穆已经把沈毅带到了晋王府后宅的一处偏厅,晋王爷正在偏厅喝茶,李穆让沈毅在门口等着,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进去之后便对老爹低着头,开口道。

  “父王,差不多要开席,您也该出去会客了。”

  晋王爷“嗯”了一声,开口问道:“宫里来人了么?”

  李穆摇头道:“还没有来,不过午时之前应该会到。”

  晋王再一次点头,没有说话了。

  李穆趁着这个空档,给沈毅使了个眼色,站在门口的沈毅这才走了进去,对着晋王爷深深低头拱手:“江都沈毅,贺王爷寿辰。”

  听到沈毅这个名字,晋王爷的目光微微有些变化,他抬头看了沈毅一眼,然后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向来严肃的他罕见的露出了一抹笑意:“沈公子来了。”

  沈毅把手里装着建康地理图志的木盒子捧在了晋王爷面前,面带微笑:“这是在下送给王爷的生辰贺礼,乃是建康的地理图志,王爷执掌京畿,或许对王爷有用。”

  “嗯。”

  晋王爷把盒子放在一边,点头道:“难得你有心了。”

  夸奖了沈毅一句之后,晋王爷又问了沈毅几句关于邸报以及考学的话,等到两个人谈话接近尾声之后,这位皇叔才看向沈毅,笑了笑:“沈公子诗文都属一绝,今日既然到这里来给本王贺寿,便没有准备两句诗词来?”

  沈毅愣了愣,然后低着头,眼珠子转了转,想到了一句。

  “王爷,诗文这种东西,向来是灵光一现,不过在下年关的时候偶得了两句,倒可以为王爷贺寿。”

  晋王爷低头抿了口茶水,面色平静:“沈公子念来听听?”

  沈毅默默点头,看了一眼李穆之后,硬着头皮念了出来。

  “今朝一岁大家添……”

  他念完这一句有些打油诗味道的开头之后,顿了顿,又看了一眼父子俩的表情,继续念道。

  “不是人间偏我老。”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帝到了

  这两句,乃是陆游陆大愤青在立春时候所写,愿意应该是用来感叹辰光,同时颇有一些揶揄自嘲的味道。

  不过眼下刚刚过了年关没多久,晋王爷又过生辰,这两句诗送给晋王,倒也合情合理。

  同样很应景。

  这就是沈毅抄诗所讲究的“原则”了。

  另一个世界的沈毅,也是一个读书人,他在发现自己生病之后,避居山野修身养性的时候,除了看一些网文之外,还让人搬去了整整一屋子书,闲来无事就会拿来翻看,时不时还会网购几本消遣解闷。

  多的不敢说,那些出了名的名人绝句,他背出个几百首是不成问题的,尤其是李太白的诗,如果他想抄,这会儿已经在建康出名了。

  但是诗文这东西,需要有个背景故事,不能生搬硬抄,譬如说沈某人现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哪天突然兴致大发,写出个什么天凉好个秋出来,不要说别人会怀疑他抄袭,就连他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

  因此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诗文,沈毅的态度是,缘分到了就能用则用,缘分不到他也不会非要去抄这些前人精粹不可。

  沈毅这两句残诗念完之后,晋王爷小声重复了一遍,琢磨了一番其中的味道之后,笑着说道:“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有意思……”

  他从看向李穆,开口道:“穆儿,这两句诗为父很喜欢,你去为父书房里取一张扇面来,让沈公子把这两句诗抄在扇面上,等过两天为父寻个合适的扇骨,做一把常用的扇子出来。”

  李穆对老爹非常尊敬,立刻点头,跑下去寻扇面去了,没过多久,就把一张扇面,还有笔墨摆在了沈毅面前。

  沈毅看了晋王一眼,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写。

  好在写字这种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乃是基本功,基本上只要是个秀才,都能写的一手好字,沈毅十五岁之前一直是个“做题家”,对于书法是狠下过一番功夫的,再加上沈毅去年在建康求学的时候,连续半年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一千字以上,这会儿他的字虽然称不上艺术品,但是最起码楷书和行书都已经可以拿的出手了。

  李穆亲自磨墨,沈毅蘸满了墨水之后,用行书在扇面上写下了这两句诗。

  写完之后,他吹干墨迹,送到了晋王爷面前。

  “请王爷过目。”

  晋王爷接过去之后颇为满意,把扇面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眯着眼睛笑道:“今岁生辰,这张扇面最合本王的心思,回头……”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一个王府的下人急匆匆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晋王爷面前,低头道:“王爷,陛下到了!”

  晋王爷乃是当今皇弟的亲叔叔,亲叔叔过生日,做侄儿的到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皇帝身为九五之尊,能亲自到场,还是有些不容易的。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晋王爷连忙起身,看向了一旁的李穆,沉声道:“去把你的弟弟妹妹,还有家里人都喊上,去府门口迎驾!”

  “是!”

  李穆连忙点头,一路小跑去通知家里人去了,而沈毅被晾在了一边,也很懂事的自己离开了后宅,去后花园找到赵昌平那桌,准备吃席去了。

  不过皇帝陛下驾到,还是在晋王府引起了一番轰动的,晋王府的家里人在府门口接了驾之后,簇拥着皇帝陛下来到了晋王府的后花园。

  后花园里正在坐席的一众贵人,见了皇帝圣驾之后,也都纷纷起身,跪在了自己椅子旁边给皇帝磕头。

  皇帝陛下大咧咧的挥了挥手,然后开口道:“今日朕是来给晋王叔贺寿的,诸位也是来给晋王叔贺寿的,不必多礼,都起来各归各位。”

  小皇帝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随着两位宰相的离职,他已经开始慢慢掌握朝廷里的核心权力,慢慢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威望日重,随着他开口说话,众人都拍了拍腿上的尘土,坐在了椅子上。

  皇帝陛下向晋王爷贺寿之后,晋王府的寿宴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不过皇帝陛下只吃“独食”,是不可能与大臣们共餐的,哪怕是跟晋王爷共餐也不可能,因此他到场也只是走个过场,跟晋王爷客套了几句之后,又扫视了一眼到场的文武百官,就带着浩浩荡荡的宫人队伍离开了。

  离开之前,小皇帝特意看了一眼沈毅所在的位置,深深看了沈毅一眼之后,扭头跟旁边的大太监高明说了句什么,然后就上了龙辇离开。

  皇帝陛下离开之后,晋王府凝重的气氛再一次热闹了起来,而晋王府的宴会,也就正式开始了。

  沈毅与赵昌平坐在一桌,赵侍郎是个读书人,很讲规矩,吃饭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不过他可能是因为身上有别的事情,吃饭吃的很快,随便吃了一些之后,就放下了筷子,他先是跟同桌的人打了声招呼,表示自己衙门里有事,要先离开。

  打完招呼之后,赵昌平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临走之前他看了看沈毅与赵蓟州,默默低眉道:“户部衙门现在事情很多,我要回去处理政事了,你们俩在这里可以多吃一会儿,但是不要惹事。”

  说着,他又看了看沈毅,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顾及到这里是晋王府,便只是摇了摇头,然后负手离开了。

  其实沈毅看出来他想说什么了。

  他想告诉沈毅,让沈毅专心考学,不要与宗室走的太亲近。

  这种话,张简也曾经与沈毅说过。

  见赵昌平要离开,沈毅也站了起来,对着赵昌平拱手行礼,行礼之后,沈毅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头道:“师伯,学生近来有一些学问上的事情,想要跟您请教,但是您一直不得空,因此也就没有寻到机会……”

  赵昌平愣了愣,然后看了一眼沈毅。

  他与沈毅接触很长时间了,很了解沈毅的性子,沈毅这种人不喜欢麻烦别人,而且很知道轻重,也就是情商很高,一旦他开了口,就说明事情不小。

  赵侍郎皱眉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那就后天罢,后天晚上你到我来,那天的差事少一些,日落时分多半可以到家。”

  “好……”

  沈毅连忙低头道:“后天晚上,学生一定登门叨扰师伯。”

  “嗯。”

  赵侍郎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赵蓟州,见赵蓟州已经坐在椅子上吃的满嘴是油,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负手转身离开。

  “记着,专心学问,其他事情不管是什么是,一律不要瞎想,人情往来也不必过多,有什么想法,春闱以后再去考虑。”

  沈毅低头:“多谢师伯教诲。”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今年春闱,学生一定尽力而为!”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执牛耳者

  寿宴这种场合,沈毅是不太愿意久待的,简单填饱肚子之后,他就准备起身离开,好吃的赵二还坐在原地大快朵颐,沈毅也没有再等他,跟他招呼了一声,又去与世子李穆招呼了一声之后,就回家温书去了。

  学业繁重。

  两天时间,沈毅写了两篇策论,都是顾先生给他布置的家庭作业,到了二月初五的这天,沈毅上午在家看书,下午去大义坊找顾先生批改作业,眼见天快黑了,沈毅在建康一处卖江都方糕的铺子买了一份方糕之后,拎在手里,去了赵侍郎府上。

  因为提前约好的,沈毅很顺利的就在赵家见到了赵昌平,把方糕放在桌子上之后,沈毅微笑着说道:“前几天闲逛的时候发现的铺子,是江都人开的,学生尝过,方糕做的很是正宗。”

  赵昌平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是爱吃江都的方糕,闻言看了看沈毅带过来的方糕,微微点头,叹息道:“子恒比我家中那两个逆子有心多了。”

  沈毅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他坐在了赵昌平对面,整理了一番词语之后,便把自己对于战事的猜想,大致跟赵侍郎说了一遍。

  说完了之后,沈毅先是抬头看了看赵侍郎的表情,然后低头道:“师伯,学生这番话,只是自家臆测,师伯觉得有道理,就可以听一听,觉得没有道理,就只当学生没有说。”

  赵昌平是文官,而且做官多年都没有去过兵部,没有接触过兵事,他对打仗是缺乏概念的。

  术业有专攻。

  不过赵侍郎对打仗虽然没有概念,但是对政斗却是有概念的,听完沈毅说的话之后,他先是皱眉,然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边伸手敲着桌子,一边低眉沉思。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