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23章

作者:漫客1

  “夫胡齐伪赵者,原化外之民,圣贤未能教者也……”

  “昔大陈盛世,胡齐俯首以降,受我诏命,是圣朝一鄙官而已……”

  “然国逢危局之时,胡齐獠首;天时骤变之日,帝星飘摇。至今日已甲子有余矣……”

  “甲子以来,神州沉陆,血流漂杵,我与胡仇,不共戴天……”

  “而今朝野之中,或有媚齐而求安,或有缩首以苟全,不见两淮累累白骨,圣朝口口悬棺耶!”

  六十年前,世宗南渡之时,带了不少朝廷的高层一起逃到了建康,其中就有不少世族之人。

  这些世族,最重故土。

  因此,最初的那一批人,尤其是在北边长大的那一批人,在南边老死之后,并不愿意入土下葬,而是让子孙在墓园里挖地窖,将自己的棺材悬在地窖之中,不愿意下葬。

  这些人,就非要埋在北方不可,不然连投胎都不愿意去投。

  当然了,到现在六十年时间过去,当初那批人至今日已经没剩下几个,那些北方世族的人,在南边都已经埋了一代人乃至于两代人了。

  不过即便如此,提起悬棺,这些北方世族的后人,还是难免会留下几滴伤心泪的。

  写到这里,沈毅已经写了三四百个字,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番思路,然后提笔,一鼓作气将这篇近五百字小作文的草稿给写了下来。

  内容很简单,非常贴合小皇帝的原意。

  就是骂那些对北齐畏畏缩缩的缩头乌龟数典忘祖。

  这种文章并不难写,难点在于如何调动情绪,沈毅写完这篇略带白话的草稿之后,又开始润色修改的一番,加了一点骈文进去,等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他才终于把这篇小作文写完。

  写完之后,沈毅犹豫了一番,还是忍住了在信里向高明,或者是向皇帝告密的事情。

  至于告密什么,自然是告杨敬宗在邸报司埋眼线……

  这种事情,其实是可以在信里写的,因为沈毅也可以见到高明,乃至于见到皇帝。

  既然沈毅能见到,那么不管是孙谨,还是邸报司乃以及宫里的任何人,都不敢将沈毅给高明写的信给吞了,或者说给拦下来,因为如果真这么做了,沈毅明年年初去京城见到高明,不管是谁拦了这封信,都会自食苦果。

  而沈毅之所以没有写这封信,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陈裕,也保护自己。

  毕竟现在,那些人在明面上或者国法上动不了自己,但是那位杨相如果一个不高兴,派个山贼过来把自己给捅了,那沈毅也没有说理的地方去。

  写完了小作文之后,沈毅先是出门吃了个晚饭,转悠了一圈之后,便跑到沈陵家里睡觉。

  现在,只有在沈陵那里,沈毅才能得到几分清净,如果是在自己家睡觉,绝对是一大早会被那些登门拜访的人给吵醒。

  在沈家美美的睡了一觉之后,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沈毅才回到自家书房赶稿,就这样一连三天时间,沈毅才把第九期邸报的稿子写了出来,认真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犯什么忌讳,没有提及到皇帝本人,以及前任皇帝,前前任皇帝的名字之后,沈毅才带着稿子去了一趟江都的悦宾楼。

  在悦宾楼提了孙谨的名字之后,店小二便上去找孙谨,没过多久孙谨就把沈毅请到了他的房间里。

  进了房间之后,沈毅才发现孙太监只在悦宾楼住了个普通房间,连上房都没有住。

  这个太监……真是一朵奇葩。

  一般当了太监之后,就已经失去了身为男人的终极目标,就连皇帝的位置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唯一能让这些太监上心的,就是“享乐”二字,一般宫里的太监,只要能够“出个差”,就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想方设法的在当地吃好的住好的,最好再能卡要一些“当事人”的好处。

  但是孙太监不仅没有拿什么好处,反而还想方设法的替宫里省钱,这就说明孙谨这个人,多多少少是有些野心的。

  大抵是因为,沈毅这件事情是要达天听的,因此孙谨处处小心办差,想要在皇帝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把沈毅请进了屋子里之后,孙谨立刻弯身给沈毅倒茶,然后开口问道:“沈老爷写完了没有?”

  沈毅很干脆的从怀里掏出自己写好的稿子,放在了孙谨面前,笑着说道:“宫里交办的差事,沈某向来不敢怠慢,这几天连天加夜的写,总算是写完了。”

  孙谨两只手接过稿子,松了口气:“多谢公子,如此,奴婢下午就可以回建康交差了。”

  沈毅微笑道:“孙公公好容易来一趟江都,哪能这么着急回去?宫里实在是催要这东西,孙公公就让官驿送回建康,你本人多在江都待几天,沈某要好好招待招待公公。”

  孙谨面色严肃,摇头道:“沈老爷不懂我们这些在宫里做奴婢的。”

  “我们这些人,进了宫之后,便全心全意的为陛下活着,这件事既然是陛下交办的,咱们做奴婢的,哪能假手于他人?”

  “奴婢下午就动身回建康。”

  沈毅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孙谨,然后笑了笑:“既然孙公公这么说,那我就不留孙公公了,孙公公回宫里之后,如果见到高公公了,就代我转告高公公,就说一别数月,沈某很想念他。”

  想念,就代表有话说。

  有话说,就可以写在信里让孙谨带回去,但是沈毅却没有写,就说明沈毅心里的话,不太好说出来。

  沈毅的这个表达很隐晦,但是沈毅相信,高太监是能够听得明白的。

  孙谨低着头,开口道:“沈老爷的话,奴婢一定给您带到。”

  沈毅笑了笑,在袖子里摸索了片刻,然后摸出了两三片金叶子,放在了孙谨面前。

  “这几天公公在江都,沈某忙着写稿子,未曾招待,公公若是看得起沈某,就收下这些,当是沈某请公公喝茶的茶钱。”

  孙谨抬头看了看沈毅,又低头看了看这几片金叶子,犹豫了一下之后,他还是伸手将这几片金叶子收在了袖子里,然后对着沈毅恭敬低头。

  “奴婢谢老爷赏。”

  “劳烦公公跑一趟,我应该向公公道谢才对。”

  说到这里,沈毅拍了拍孙谨的肩膀,笑着说道:“明年春天,沈某便会回建康去,明年若是有缘在江都再见,我一定请公公好好吃顿饭。”

  孙谨心里颇有些感动,他对着沈毅深深低头。

  “好,有机会一定叨扰沈老爷。”

第二百三十五章 干净的邸报司!

  孙谨这个人,是个办事非常认真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次离开宫里“出差”,而且是出“皇差”,因此格外上心。

  他是上午拿到了沈毅的稿子,结了悦宾楼的住店钱之后,便直接骑马赶回建康。

  太监一般是不骑马的,毕竟是皇帝家仆,出门多少得有些架子,因此大多数都是坐马车出门。

  毕竟骑马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不过孙谨并不嫌辛苦,他中午左右出发,昼夜兼程,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到了建康城城门口,又在城门等了一个多时辰,等到天亮城门开启之后,他才骑马进了建康,然后一路来到了皇城脚下,带着沈毅的稿子进了宫里,求见高明。

  高太监是大太监,平日里事情很多,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即便是孙谨这种身上有皇差的太监,也足足等了近两个时辰,到了午后高太监休息的时候,才见到了这位执掌宫禁的大太监。

  见到了高明之后,孙谨直接跪伏在了地上,口称干爹。

  实际上他俩年纪只差了十多岁,原本称不上什么父子关系,但是在宫里做事情想要出头,就得拜码头,找靠山。

  而太监最缺的就是儿子,因此宫里最流行的就是认干爹。

  正巧高明乃是东宫伴驾出身,虽然直接做到了大太监的位置上,但是根基浅薄,不得不在宫里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小皇帝即位之后的写六七年时间里,高明在宫里少说也有七八十来个干儿子了。

  而孙谨能在这个年纪,混到太监里的中层,高明这个“义父”帮了他不少。

  高太监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孙谨,面色平静:“没有外人,起来说话罢。”

  孙谨这才毕恭毕敬的起身,先是把沈毅写好的稿子递了上去,然后垂手站在高明身侧,低头道:“干爹,这是沈公子写的稿子,儿子昨天中午才拿到,为了让您老人家好办差,昼夜兼程赶回来的。”

  高明“嗯”了一声,把稿子放在了一边,瞥了一眼孙谨,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原也不用这样着急,这稿子今年不急着用,要过了年关才用。”

  孙谨低头道:“干爹交代的事情,儿子不敢不急。”

  说到这里,孙太监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了干爹,沈公子让儿子给您带话,说他与干爹许久没有见面了,很是想念干爹……”

  高明一怔,然后微微皱眉,在心里暗想。

  “我与沈七……关系没有这样亲近,他也不是这种阿谀奉承的性子……”

  高明低头想了想之后,若有所思的看着孙谨,开口问道:“沈七还说了别的话么?”

  孙谨摇头:“回干爹,就这么一句。”

  高明点了点头,摆了摆手:“好,咱家知道了,你昼夜赶路辛苦,且下去休息罢。”

  孙谨恭敬低头,退出了高明的房间。

  孙太监离开之后,高太监看着眼前的稿子,喃喃道:“沈七有话跟我说,却不能直说,连书信也不能写……”

  这位大太监眯了眯眼睛,默默站了起来。

  “他是想告诉我,我身边不干净,或者说宫里不干净……”

  想到这里,高太监不敢怠慢,他先是打开沈毅写的稿子,认真看了一遍,然后把这份稿子,揣进了袖子里,一路来到了德庆殿的寝宫里。

  这会儿皇帝正在午睡。

  高太监不敢惊扰皇帝,便默默的跪坐在一旁,等待着皇帝醒来。

  到了未时初刻,小皇帝终于缓缓睁开眼睛,高太监自小照顾他,很了解小皇帝的习惯,当即端上了一盅温水,低眉道:“陛下。”

  小皇帝端起热水,漱口之后,又吐在了高太监事先准备好的玉盆里,他伸了个懒腰之后,瞥了一眼高明,淡淡的说道:“平时中午的时候,你都要忙一些宫里的杂务,不在德庆殿里伺候,今日怎么跑来了?有事情?”

  高明低着头,笑道:“陛下英明。”

  他把沈毅的稿子递在了皇帝面前,开口道:“陛下,江都沈毅的稿子送来了,奴婢粗略看了,写得很不错,因此拿来给您过目过目。”

  “就这点事?”

  小皇帝懒洋洋的拿起了沈毅稿子里的一张,看向高明:“这似乎不值当你这么急着来见朕罢?”

  “陛下……”

  高明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皇帝叩首道:“陛下,沈毅托宫里的人给奴婢带了话,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说邸报司的人不干净,奴婢来见陛下,是想让陛下准奴婢暗中查一遍邸报司……”

  “邸报司不干净……”

  小皇帝闷哼了一声:“这也不奇怪,这建康城里每个人都盯着皇宫,那些宫里的人明面上是朕的家仆,实际上都是一双双眼睛,一只只耳朵!”

  他看向高明,面色平静:“问题是,身在江都的沈毅,是如何知道的?”

  高明摇头。

  “陛下,沈毅没有说明白,但是奴婢猜测,应该……应该他给邸报司写邸报的事情,已经泄露出去了。”

  “唔……”

  小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不要云里雾里的做事,朕嘘你去查邸报司,至于沈毅那边,派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江都,问明白他到底要说什么。”

  他看向高明,声音低沉:“你身边,应该不会连个信得过的人都没有罢?”

  “有的。”

  高明低头道:“陛下放心,稍候奴婢就去安排。”

  “高明……”

  小皇帝缓缓说道:“宫里有外人的耳目,朕可以容忍,有些时候朕也需要靠这些眼线去跟外面那些人说话,但是邸报司……”

  他看向高明,低眉道:“朕需要一个干净的邸报司,最少这几年要干干净净,明白吗?”

  现在的皇帝陛下,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邸报司的用途以及厉害之处。

  而他现在刚刚亲政,是最需要这种政治工具攫取权力的时候,因此现在的小皇帝,对于邸报司非常重视。

  高太监打了个寒颤,连忙低头:“奴婢明白,奴婢一定彻查邸报司!”

  “嗯,你去罢。”

  皇帝陛下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高太监躬身行礼,转头下去办差去了。

  等到高明走后,小皇帝才开始认真翻看沈毅写的稿子。

  那些用材料写出来的时事稿子,皇帝陛下只是瞥了一眼就放在一边,他一路翻找,终于找到了沈毅写的那篇“命题作文”。

  把这篇不到五百字的文章认真看了一遍之后,皇帝陛下神色复杂。

  他又认真看了一遍,然后喃喃自语。

  “两淮累累白骨,圣朝口口悬棺……”

  年轻的皇帝陛下,狠狠握拳。

  带领大陈南渡的世宗皇帝,南渡之后,因为丢了半壁江山,郁恨难平,在建康只住了四年时间,就撒手人寰。

  而世宗皇帝的棺椁,至今依然悬在帝陵之中,未曾入土!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