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21章

作者:漫客1

  田老八离开之后,沈毅又在茶楼里坐了一会儿,然后微微闭上眼睛。

  范东成,罗茂才,马俊,钱通这四个人的面目,在他脑子里一一闪现。

  老实说,现在并不是报仇的时候,因为沈毅现在的力量还不够强。

  因此沈毅也没有打算现在就动手。

  但是他必须开始为动手做准备了,至少要尽量了解这四个对头,然后寻找动手的机会。

  因为……

  正义已经迟到了。

  他一定要尽力,让正义来得更早一些,这四个人……包括范东成在内,他迟早跟他们清算旧账!

  深呼吸了好几口气之后,沈毅才把有些澎湃的心情平复了下来,他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起身结账,然后走到大街上临时雇了一辆驴车,坐着驴车来到了城郊的陈家村。

  这个陈家村,沈毅是来过的。

  他刚进甘泉书院的时候,在书院里没有多少熟识的人,只有陈清与他关系很好,两个人称为“挚友”也不为过。

  如果不是青春期的一些烦恼,导致两个人因为陆小姐,生出了一些矛盾,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将不会有任何缺憾。

  不过即便如此,沈毅也依旧把陈清当作好友。

  或者说,那个原来的“沈毅”,依旧把陈清当作好友。

  陈家村,陈清当年曾经带沈毅来过。

  那时,两个少年读书人,走在陈家村里,指天说地,畅谈人生理想。

  记得那时候陈清,在陈家村的村口,与沈毅说,他将来要当宰相。

  然后匡扶天下。

  可惜……

  一转眼,斯人已逝一年半了。

  沈老爷背负双手,走在陈家村的小路上,心里感慨万千。

  他可以肯定,自己的灵魂主体,是那个来自于信息时代的沈老板,但是这个时代沈毅的记忆,偏偏又如此清晰,仿佛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一般。

  不知不觉间,沈毅来到了一家农户门口。

  农户用木桩搭了个篱笆院子,院子里一对中年夫妇,正带着一儿一女做农活。

  篱笆门是开着的。

  沈毅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迈步走了进去,他看了看农户家里的儿子,又看了看这对中年夫妇,然后默默开口。

  “让他读书罢。”

第二百三十一章 格格不入

  陈清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陈清家里是富农,但是即便是富农,也只能供养得起一个读书人,因此陈清家就只有陈清一个人读书,指望着他将来中秀才,中举人,乃至于中进士,然后带着一家老小鸡犬升天。

  很可惜的是,陈清读书虽然很有天分,但是命却不好,早早的死在了四个恶霸手里。

  陈清死后,父母伤心欲绝,本来以陈家的条件,还可以把小儿子送去读书,但是陈父陈母怕小儿子进城读书再出什么事情,因此就把小儿子留在了身边,也熄了飞黄腾达的念头,想着让小儿子好生长大就好了。

  其实沈毅,是知道陈家情况的。

  而且去年下半年,沈毅的经济条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足够帮助陈清的弟弟陈直读书,但是沈毅却没有来过陈家。

  因为当时的沈毅本人,也有生存上的压力,甚至有人身安全上的压力。

  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生员,随时可能面临范家的打击报复,他必须步步为营,小心翼翼的去走每一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撇去他身上举人的身份不提,他现在已经正式拜师陆夫子,以他陆安世学生的身份摆在这里,陈国朝廷上下,敢明着对沈毅下黑手的人其实不多。

  范家也不敢。

  范家的那位范侍郎,很明显对甘泉书院颇为忌惮,而且这时候范侍郎与范东成都不在江都,没有人会在江都对沈毅怎么样。

  所以,他才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陈清家里。

  听到沈毅这句话之后,陈家夫妻俩都抬头看着沈毅,盯着沈毅没有说话。

  场面有些僵。

  还是陈家的小女孩,从地上站了起来,跑到了屋里搬了个小板凳,放在了沈毅身后。

  她不敢跟沈毅说话,放下板凳之后,就有些怯懦的跑开了。

  不过很明显,她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有机会读书。

  沈毅默默坐了下来,看向两个因为务农劳累,已经满脸皱纹的两个中年人,微微叹了口气:“叔叔婶婶,这孩子读书的开销,都可以从我这里出,只当是让他继承他兄长的遗志,他如果有天分,将来可以一路考学上去,如果没有天分,我也可以在江都城里给他安排一个生计。”

  沈老爷声音平静:“陈家,总要有另一个盼头。”

  陈父依旧没有说话。

  陈母狠狠地盯着沈毅,许久之后,才咬着牙,用比较浓重的江都口音问道:“你为什么帮我们!”

  当初陈清走后,被抓进大牢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沈毅。

  虽然事后沈毅脱罪,被无罪开释,但是很明显,陈母对于沈毅,还是有些怀疑的。

  “因为我与陈清是好友。”

  沈老爷看向两个人,淡淡的说道:“看在故交的面子上,今日我才会来这么一趟,提这么一句,我不会劝你们。”

  “愿不愿意让他读书,是你们的事情。”

  说完这句话,沈毅就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准备告辞走人。

  当初陈清一案,他也是受害人。

  他可以当好人来资助陈清的弟弟读书,但是绝对不会当烂好人,更不会在这里受委屈。

  见沈毅要走,陈母低着头,红着眼睛不说话了。

  陈父则是默默站了起来,看向沈毅:“沈公子,咱们外面说话?”

  沈毅微笑点头,开口道:“好。”

  两个男人离开了院子,来到了院子外面,陈父神色很是复杂,他看向沈毅,问道:“沈公子,我想知道当初我儿子是怎么死的……”

  沈毅吐出了一口浊气。

  “被数人殴杀。”

  他看向陈父,缓缓说道:“至于是谁,叔叔你就不要问了,那几个人你们招惹不起,其中一个人,连我现在也招惹不起。”

  “这件事情,你与婶婶埋在心里就是。”

  陈父低着头,许久没有说话。

  过了不知道多久,他才抬头看向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听说沈公子你……已经中举人了。”

  沈毅默默点头:“侥幸中举。”

  陈父神色复杂,他抬头看着沈毅,问道:“若……若清儿还在,他……他也能中举么?”

  听到这个问题,沈毅的心也“咯噔”了一下。

  他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道:“陈清兄弟当初学问只在我之上,不在我之下,既然我能中举,如果他还在世,应当也是能中的。”

  听到沈毅这个肯定的回答,陈父脸上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欣慰,又带着几分骄傲的表情,他抬头看着沈毅,开口道:“好,我会送老三去城里读书的。”

  陈父抬头看天,似乎看到了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儿子。

  “清儿在天有灵,应该也希望他弟弟能去读书。”

  沈毅点了点头,静静的说道:“既然这样,这几天我在城里给他找个学堂,过完年叔叔就把他送到城里去,等个两三年如果他学业有成了,我便举荐他进甘泉书院。”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开口道:“如果他学业不成,我也会给他安排活计。”

  沈毅的想法是,如果陈清的弟弟不是读书这块料子,那么将来自己那一百亩实验田,或许可以交给陈直打理。

  “好。”

  陈父点头。

  “年前我一定带他去城里找沈公子。”

  沈毅先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陈清的坟墓在哪里?我想去拜祭一番。”

  听到陈清两个字,陈父又叹了口气,开口道:“稍候我领公子去就是了。”

  说罢,陈父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没过多久之后就再一次走出来,他手里拎了一壶酒,领着沈毅朝儿子的坟墓走去。

  陈清的坟墓,距离陈家并不算远,大概也就是一里路不到的距离,沈毅到了墓碑前之后,先是从袖子里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三炷香点上,又从陈父那里借了点酒,倒在了陈清墓碑前,与陈清说了几句话之后,才与陈父一起离开。

  到了陈家村村口的时候,沈毅就要告辞离开,但是陈父一直拉着沈毅,想要请沈毅去自己家里吃顿饭。

  不过沈毅一直不肯,陈父以为沈毅嫌弃乡村菜食吃不惯,也就没有再强求,两个人在陈家村村口处分开。

  分开之后,沈毅便坐上了驴车,回了江都城。

  因为出门比较早,他回到江都城的时候,也还只是下午而已。

  坐在驴车上,沈毅时不时打量江都城里的沿街风景。

  江都城风景依旧,繁华依旧,一些亭台楼阁比起建康城里的毫不逊色,乃是天底下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沈毅坐在马车里,正在观望家乡风物的时候,突然微微皱眉。

  因为一户人家门口挂着的“范府”两个字的牌匾。

  沈某人坐在驴车上,抬头看向范府两个字,再一次皱眉。

  在他看来,江都城里什么都好,就是……

  就是这个范家的牌匾,让他看着很不舒服。

  这块匾似乎与江都城……

  格格不入。

第二百三十二章 避无可避!

  因为实在是不胜其扰,为了能够安心读几天书,沈毅干脆就搬到了三哥沈陵家里住了两天,这才终于能够安心读两天书,避开了那些烦人的“亲朋好友”的登门拜访。

  而沈陵也很高兴。

  毕竟自家兄弟出息了,本来他还担心沈毅会不会疏远他这个兄长,现在看来算是他多想了。

  为了这个,沈陵拉着沈毅喝了好几天酒,兄弟俩把酒言欢,日子倒也过的快活。

  这天兄弟俩正坐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沈毅敬了沈陵一杯酒,笑着说道:“三兄,等到了年关,我在建康的那几个小伙伴就会回来,到时候有个买卖交给你去干,你有兴趣没有?”

  沈陵再一次皱眉,开口道:“还是上次那件事?不是与你说过么?你大伯不许我经商,再说了,我家在乡下也有二百亩地,虽然都是旁人在经营,每年的银钱少不了你哥哥我的,足够我跟你三嫂开销了。”

  他端起酒杯,自嘲一笑:“你三哥我呀,还没有到要老七你接济的地步。”

  “不是接济。”

  沈毅笑着解释道:“我跟那几个小伙伴,是一起合办的生意,原先说好的是五五分账,今年这生意已经颇有一些规模,到明年小弟准备做一些新的生意,到时候规模保守估计应该会到万两白银以上。”

  “钱多了就会迷人眼。”

  沈毅面色平静:“那几个小家伙,没见过很多钱,因此我才想让三哥帮忙盯着,毕竟这也是咱们沈家的生意不是?”

  “万……”

  沈老三咽了口口水:“万两?”

  一两银子可以对一贯钱,众所周知,腰缠万贯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有钱。

  也就是说,过万两银子的买卖,规模已经非常之庞大。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