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230章

作者:每天三问吃什么

  王莽斟酌之后,又道:“毕竟理不辨不明嘛!不说分一个上下高低,也好看看什么样的路会让国家变得更好,也好借着这个机会,来看一看这些才俊们的斤两。”

  “不错的想法。”

  顾担点了点头,算是认同。

  ……

  夏朝二十三年冬,夏朝发布招贤令,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准备编撰出一本汇集所有医术的大典,以治愈民间百姓之伤病,诚聘各地有才学的医者前往,乃至贡献医书,群策群力,完成这样一份伟业。

  第二件事,则是不止对夏朝如此,对其余诸国亦是如此,除了编撰医药大典之外,还诚邀各国有识之士来夏朝讲经论道,届时墨家巨子禽厘胜会亲自到场,与众贤者坐而论道。

  这么多年过去,墨家已经堪称一家独大。

  这一次诚邀四方贤者来夏朝赴会,亦是墨者做庄。

  如果从扩大自身影响力来看,对墨家还真是一件好事。

  但也正是因此,无数的矛头将彻底对准墨家。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扳倒墨家,哪怕只是在道理上更占上风,是不是足以说明他们的才学和本事,已经超过墨丘了呢?

  毕竟墨丘走后,这一任的墨家巨子,可未曾再带给墨家什么改变啊!

  有野心的人从来都不少,这份邀请,也立刻就将墨家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其中,林凡之死就成为了砸在湖里的一块巨石,虽然尚未直接带来滔天大浪,可泛起的涟漪也波及了很远很远。

  原本就在民间颇有纷争的一件事,也因为这一次坐而论道的消息传出,变得越发火热。

  这么多年来,王莽都不曾直接从国家的层面上搞过什么大场面,深切记得宗明帝的教训,这还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调度,且直接涉及到了昔日颇有几分恩怨的国度。

  这一场盛会的时间,被定在了夏朝二十五年,秋收之后。

  将近两年的时间缓冲足够消息传递出去,也给了其余国度的贤者乃至学子赶来,做足准备的余裕,相当具有诚意。

  除此之外,连皇宫内的宫殿塌了都不肯修缮的王莽,为了应对这场盛会,还专门让人在皇宫不算太远的地方修建一处规模颇大的宫殿。

  区别是,这处将要建立起来的宫殿不是给皇帝居住,而是让各国赶赴来此的贤者不必去风餐露宿,诚意满满。

  而对一些有理想、有抱负,乃至是有野心的人来说,即使不能扳倒墨家,将墨家辩驳的哑口无言,只要能够与墨家针锋相对,便足以彰显出自身的才华,名利双收。

  换句话说,墨家能赢,是理所应当,可墨家要输……啧,那可就不一样了!

  无论怎么算都不亏。

  自消息传出之后,各国也纷纷响应,给予各种便利,官道上甚至还有无偿的马车供学子乘坐,相当给面子。

  各国学子和贤者纷纷相约入夏朝,虽然那处宫殿尚且未曾修建起来,自费住客栈也要先过来。

  哪怕自己的学识浅薄,不能上去与群贤论道,可只要能够在一旁听闻,便已算是天大的殊荣,若能再从中汲取些收获,安知来日自己不能一展宏图?

  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下一次不知要等候多久!

  而外面的纷纷扰扰,顾担并未再继续关注。

  他开始带领一群人编撰医书,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样的病症,放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需要的治疗方式和手段也有所不同。

  医药不是做饭,盐多点少点都能吃,全凭适量两个字。

  最为要惠及百姓的一本医书,务必追求准确。

  所有模棱两可的话,要么找病人实验证明,要么就先放置在一旁,不予收录。

  这本尚未形成的医药大典,可以不完备,可以没有那么完美,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出现谬误。

  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的让药方廉价一些。

  如果相同的病症,一味药便宜很多,但效果稍逊几分,那稍逊几分的那个才会被特地选录,另一份则以小字的形式附在后面。

  说白了,这份医药大典是为了给那些穷苦人家的百姓来用的,价格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不可不考虑。

  好在顾担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晋升大宗师之后,白莲观想图的那一朵白莲也已经开了三瓣,神魂强度颇高,放在凡尘之中,一目十行却记忆犹新绝不是在妄语。

  医书只要一翻就能够记住,真正麻烦的地方是在怎么让药方变得更加便宜,但效果不差太多。

  与此事齐头并进的,则是对于药田的规划。

  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药材又何尝不是呢?

  一地有效之药方,拿到另外一地,用同样的药物,可能便毫无作用。

  所以药田的选址和规划,亦是重中之重。

  徒有药方而无药,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寻觅药田,扩大药物种植这件事,交给了公尚过。

  自己人办事顾担才放心,起码他可以肯定公尚过绝对不会敷衍了事,这也是一位宁缺毋滥的人才。

  而关于如何接生,特别是如何照料刚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不至于早夭这件事,则是交给了小莹。

  三人从不同的方向齐头并进,要从无到有的改善夏国的医疗状况,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一件事,但也必须去做。

  这一次,青木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毕竟顾担不可能在每一种病症的解决方法上都写青木液。

  但好消息是,有青木液的帮助,很多药方上年份要求苛刻的药材,也无需去慢慢寻觅等待,顾担直接拿到种子就能够催熟,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要被消耗掉的时间。

  各种各样的偏方、医家经典都被拿了出来,一一验证,鼎新革旧,不可拘泥于昔日医书上的旧式,只要好用且有效,别管膈应不膈应,狗屎都能当药材。

  除了夏朝的助力之外,各国的医书也在不断的运送过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或许很多疑难杂症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是碍于这个时代交通本身的不便,地域的限制,乃至消息传播的缓慢,才导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实则早已发生。

  将这些药方验证后汇总到一起,能省却后来者很大的麻烦,顾担忙的也是这件事。

  又一次从太医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医书,还没有翻看,顾担便已是愣住。

  《金创药略》。

  “顾小友,怎么了?”

  见顾担发呆,有太医院的御医凑了过来,关切的问道。

  他们并不知道顾担真正的身份,当初顾担所相识的那一批太医院的御医们,到了今天已经不剩下熟面孔了。

  这些新来的人,只当顾担被王莽格外信任,才会委派他来负责医药大典这么大的一个事情。

  但顾担对医术的认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哪怕看上去很年轻,可几十年的老御医都没有他的见识广博,不得不信服。

  最关键的是,这位年轻的,博得了夏皇喜爱的年轻人有个相当了不得的本事,过目不忘!

  任何医书只要看一遍便能够记下来,甚至还能够在脑海中回想起之前所看的医书,发现其中的不同与冲突,然后择优而选。

  完全可以说,他一个人就顶得上好几个太医院,所有御医加起来储备都没有他一个强。

  因此哪怕看上去年长他许多,御医们也亲切的喊顾担为小友,心中认定此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不是因为顾担所掌握的医术太过渊博,让他们教无可教,甚至还有人想要收他当徒弟呢!

  不过,就算收徒不成,御医们也有别的法子。

  比如已经有很多太医开始将自家尚未出阁的女眷喊过来,送送饭,打打下手什么的……

  “莫不是太累了?这么看医书,确实伤神,适当的休息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老莫说的是,医药大典非一日之功,便是顾小友有天纵之才,也不可如此挥霍浪费,正所谓张弛有度才算正理。小友累了便休息几日,夏皇大度,绝不会怪罪咱们。”

  “是极是极!恰巧老夫有一孙女儿今日归来,做得一手好饭菜,十里八乡那都是有数的。左右都要休息,顾小友不如来老夫的家中坐一坐如何?”

  此时见到顾担难得的发起呆来,很快就聚了一批人开始嘘寒问暖。

  “好你个梅老头,你那是想请人家吃饭么?我都不好意思说你!”

  “顾小友别听他的,他家那孙女儿我见过,只能说长得像个人,千万不能上他的当。

  要吃饭的话,当然来我家。我家的那个小女子天性聪慧,端庄大方,亦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门楣都快被人踏破了我都不肯给他们机会。也就是看着你有眼缘,否则老夫也是舍不得的。”

  “你说谁长得像个人?!”

  顾担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他们自己便已经吵了起来。

  眼看着梅御医已经开始撸袖子了,顾担也从愣神中恢复了过来,他没有理会外界的嘈杂与吵闹,轻轻翻开《金创要略》的第一页。

  字迹已不同,但内容很是眼熟。

  他以极快的速度翻动着这本医书,当翻阅到大概四分之三的时候,字迹虽然没有什么变化,可其中的内容从表述来看,方式已有所不同。

  如果是机敏一些的人,大概能够想到这本医书并非是一人独自完成的著作。

  后面的小半部分,是顾担所著。

  曾经。

第255章 凡尘拾遗

  金创要略,如果要追溯这本医书的来源,那还是在顾担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多久的时候。

  那时,墨家武馆和他的药铺刚刚准备创建,太医院的同僚们送来了许多礼物。

  其中就有一本尚未写完的医书,是林小依的父亲,林御医的礼物。

  那个时候,一切厄难还未曾发生,顾担也未有多么在意。

  直到后来林御医和太医令突遭厄难,这本未曾写完的医书,也停留在了那里。

  再后来,大月与大青的战事掀起,太医院也被征召了一部分人,顾担没能躲过去,在那几年的时间里,他补全了这本医书。

  后来在祭灵节的那一天,顾担遇到了林小依,便将这本书转赠给了她。

  只是当时林小依已是贵为皇后,自然不可能还需要甚么医术傍身,这本医书更像是还给她一个念想而已。

  如今过去了这么久,连小莹都已经是孩子的娘亲了,能够在太医院中独当一面,不曾想竟又遇到了这本医书,而且明显是另一个人,或者说女子的字迹。

  “这本书……”

  顾担将金创要略合上,声音不自觉的大了些许,带着些许真气共鸣,强行将太医院略显纷乱和吵闹的气氛给压了下来,“从哪里来的?”

  “这个书架上的书,是大雍的人送来太医院的,理应是大雍国内之书。”

  负责整理各类医书的太医立刻说道。

  虽然太医们认为顾担的年龄小,被他们称之为小友,纷纷想要介绍一下自家尚未出阁的闺女,但怎么说也是夏皇派来的一把手,总负责人,且身具真才实学,一旦他认真起来,太医院的众人也不敢再玩闹。

  “你们先继续编撰、甄别各类药方,我去去就回。”

  顾担轻轻点了点头,手持《金创要略》,便离开了太医院。

  ……

  大雍。

  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子。

  镇子虽小,五脏俱全。

  无论是酒肆、茶坊、医馆,尽是不缺的。

  而且这里的医馆还颇有名气,据说这医馆的主人是外地逃难来的,来到这里后就落户了下来,先是开了一间小小的药铺。

  最初的几年没有什么病人来,药铺的主人也不着急,反而是收养了好几个孤儿,默默的生活着。

  直到她养育的那些孤儿长大之后,药铺摇身一变,变成了医馆。

  也是因为她的善心,让本地人对外敌人的戒备放下了不少,慢慢的也有病人过来看病,惊讶的发现这间小小的医馆,对于治疗外伤相当有心得,说一句医术高超也全无差错。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这间小医馆在周围都很是打出了一些名气,甚至有人不远百里之地跑来寻求诊治。

  博得信任和名头打响之后,这间小医馆便算是真正的安家落户,成为了大雍的一份子。

  “就是这里?”

  顾担盯着不远处的那间并不算多大的医馆,问道。

  “是的大人,就是这里。”

  大雍的官员点头哈腰,相当拘谨甚至可以说卑贱的附和道。

  天知道大雍皇帝亲自下令让他一定要陪好这位存在,不可惹得这位存在丝毫不快时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