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大雪龙骑缔造武明天庭 第5章

作者:三分剑气

大明朝堂之上有金英,徐有贞这等自私自利,蝇营狗苟之辈。

皇帝被人俘虏了、大明二十万精锐被全歼、朝堂三成朝臣殉国、瓦剌部磨刀霍霍正欲南下。

朝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讨论是否南迁,可正应了陈亮那首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好在,还有于谦,诸葛正我这样一心为国为民之辈。

“京师是天下之本,但有些许波动,也令天下动荡,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看不见大宋南渡的后果吗?”

朱祁钰微微点头:“诸葛太傅,于侍郎所言不错。皇陵、宗庙、社稷都在京师,不可轻易迁移。”

朱无视出列道:“臣附议诸葛太傅,于侍郎之言,宋教训在前,太祖在宋的旧土上铸就了辉煌大明,谈论南迁,便是亡国之论!”

“当前一切都不如逼退瓦剌大军重要,臣愿带兵增援北关,抗击蒙元瓦剌大军。”.

第8章 大明法理 太后私心

让你带兵?

岂不是遂了你的愿?

只怕你带兵逼退瓦剌大军,回头清君侧造反了。

朱祁钰没有说话,反正谁领兵,也不会在这朝会上决定,朝会上最多只是宣布的地方,真正国家大事只会在廷议上决定。

紧接着一个个大臣站出来附议,算是在朝会上否决了南迁之论。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太监再次大声喊道。

这时候,金英再次出声:“宣太后懿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皇长子朱见深,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授朱见深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念完之后,金英不经意瞥了朱祁钰一眼,嘴角浮现轻蔑之色。

一个闲散王爷,监国,登基,你以为就一步登天了?

傀儡皇帝而已。

奉天殿再一次陷入死寂之中,于谦目光扫过面无表情的朱祁钰,又扫过珠帘之后的孙太后,

孙太后的意思很明白,我儿子被俘虏了,皇位空悬,这个位置可以暂时让给朱祁钰,未来我儿回来了,这个位置即便不是我儿的,也是我孙子的。

你,朱祁钰!

只是个代皇帝!

实际上孙太后也是无奈,他本不想把朱祁钰提溜出来建国,按照法理,也不该是朱祁钰监国,如若按照法理,应当是朱瞻基的同胞弟朱瞻墡监国。

只可惜襄王朱瞻墡路途遥远,而京师告急,只能就近选择。

此时留守京师且血脉最为亲近者,便是祁镇的异母弟、时年二十一岁的郕王朱祁钰。

朱祁钰的生母是吴氏,并非孙太后亲子,因此孙太后起初并不想选择他。

但形势危急,群臣力请,孙太后只能妥协,先是敕令郕王祁钰监国,如今又册立自己的亲孙子,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表明皇统仍在朱祁镇一系。

如果不是朱祁镇被俘虏的动荡时期,假若朱祁镇暴毙,孙太后可以直接令朱见深继位,太平盛世年间,小皇帝登基也就登基了。

只可惜在帝国生死存亡之际,如果拥立一个两岁的幼童登基,这就所谓的主少国疑,不仅难稳军心,恐怕大明内部会引发不安定因素。

为什么说襄王朱瞻墡监国,继位才符合法理,这又得提及朱元璋了,大明祖训中,朱元璋曾说: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这段话的含义就是:如果皇帝没孩子,就必须是兄终弟及,而且必须是立嫡母所生的孩子,庶母生的,即便是长子,也不能立。

朱祁钰的母亲是罪臣女眷吴氏,吴贤妃。

当年汉王朱高煦搞造反,被朱瞻基平定的时候,吴氏作为汉王宫女眷,被送进了后宫为奴。

明宣宗朱瞻基赦免了吴氏的罪,把她放在了宦官家中,生下了朱祁钰。

朱祁钰其实一直住在宫外,其实就是一个私生子,直到朱瞻基病重的宣德十年,朱瞻基才将吴氏确立为了贤妃。

朱祁镇虽然是一个狗皇帝,但好歹也做过一两件好事,就是废除了殉葬。

在朱祁镇之前,宣宗在位时,还保留着的殉葬,皇帝驾崩后,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要殉葬。

或许宣宗对吴氏有点感情,不愿意她被殉葬,可若是不承认朱祁钰,吴氏定然被殉葬,于是在宣宗驾崩后,朱祁钰被封王,正式承认。

于法理之上,朱祁钰绝不可能监国,他乃是庶出,天生没什么法统正名,母亲还是罪臣女眷。

大明前几个皇帝全部都在践行:嫡长子继承制。

朱标死后,朱元璋不喜搞死蓝玉,消除对朱允炆的威胁,确定朱允炆继位的稳定。

朱棣虽然打破了朱元璋坚持的嫡长子继承观念,一生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比爹选的继承人朱允炆强。

可他驾崩前,践行的观念依然和朱元璋一模一样,坚持让嫡长子朱高炽继位,而不是让最像自己的朱高煦继位。

于是朱高煦不服,在朱瞻基登基后造反。

可惜他没有他爹朱元璋的能力,他爹夺了侄子的皇位,他确被侄子朱瞻基镇压。

嫡子继承皇位,这是大明不可动摇的理念。

朝堂上下,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襄王朱瞻墡,因为襄王朱瞻墡是朱瞻基的胞弟,人家是嫡子。

按照大明的规矩,朱瞻墡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无视和朱祁钰一样,并非嫡子,而是庶出。

朱祁钰现在的监国位置很尴尬,甚至于连监国的位置都不稳定,因为孙太后还派人去襄阳请朱瞻墡。

不过朱瞻墡不知道是对皇位没兴趣还是如何,拒绝了进京之请,还给朝廷回复了一道奏疏,陈述时局应对之策。

朱瞻墡不想做皇帝,当然不是看好朱祁钰,而是请求立朱见深为帝。

后世有人猜测,朱瞻墡不想进京有三个可能。

其一,他有自知之明,无意来京争夺皇位。

其二,恪守祖训,遵守嫡庶之分,并念及兄长瞻基当年对自己的恩隆,绝不觑觎属于兄长的皇统,并提出合理建议。

其三,顾念亲情,决心派人去营救侄子朱祁镇。

不过朱祁钰认为这些都是狗屁。

此时看来,边关危矣,京师将直面瓦剌大军,二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没,京师守卫战胜负未知。

虽然赢了固然能享有不世之功,但输了重则丢了性命,即便能苟活于世,起码也要背负亡国之君这一千秋万世的骂名。

所以当时的皇位不是一个人人想得的香馍馍,而一个谁都不想沾手的烫手山芋.

第9章 奉天殿血案

于谦张了张口,最终什么都没说。

群臣眼观鼻鼻观心,也没有人出来反对孙太后册立皇太子懿旨。

无论从法理,权力,合理性,孙太后的旨意都挑不出什么错误。

有明一朝,虽然少有后宫乱政,但并非是太后和皇后没什么权力。

在大明,太后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但是同时又高于皇帝。

看起来很矛盾,但这种权力结构也能形成一种制衡。

从法理上来讲,皇权至高无上,能代表皇权的只有皇帝一人,不论是官员,勋戚,后妃,权力都是由皇帝授予的,这其中就包括太后。

裁决政务属于天子之权,太后本身并不具备这项权力,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务,譬如重用外戚,扶植宦官,甚至直接给皇帝传话,但是却不能直接插手决定政务。

不过大明以孝治国,太后乃过国母,皇帝一般都不会否决太后的决定,大部分时间内,太后若是想的话,能够做到和皇帝同等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太后可以直接插手朝政,比如仁宗皇后,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朱祁镇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朱祁镇年幼,张氏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太皇太后,和皇帝一般无二。

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太皇太后和太后并非拥有了皇权,而是代管皇权,就和小孩子的压岁钱父母代管一样。

如今朱祁镇被俘虏,孙太后也接管了皇权,也正因此,册立皇太子合理合法。

朱祁钰对此早就有准备,下棋嘛,不是你咄咄逼人就能赢的,谋定而后动,一步步来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此刻的他,根本无法反对孙太后,威望,班底,实力,法理,没有一个方面能质疑孙太后的旨意。

孙太后册立皇太子很顺利,从上至下没有谁反对,朱祁钰也看似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傀儡监国。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站了出来,大声道:“臣右都御史陈镒有本奏!王振构陷忠良,蛊惑陛下亲征,至陛下于险地,请诛王振之族,以安军民之心!”

“王振罪不容诛,死有余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灭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这里。”

“请诛国贼!”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诛杀阉党!”

陈镒话音刚落,一百多个大臣齐刷刷跪下,有人高呼,有人涕泗横流,有人满脸悲愤。

土木堡之变,那可是整整五十万人。

二十万精锐,加上征调的民夫徭役,后勤辎重人员,总共有五十万。

也先不过十万之众,大明动用了三倍于敌的大军,怎么就能败了呢?

而且不仅败了,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都被人掳走,这何止是丧师辱国。

这样大的罪过,必须要有一个人背锅,王振就是背锅之人。

朱祁镇就是白莲花,被王振连累了。

总之,一切都是王振的错,是王振蛊惑英宗皇帝朱祁镇出兵,是王振让大军,驻扎到了土木堡。

“王振乃司礼监太监,本王无权处置,请太后决定。”

朱祁钰打了个哈哈,王振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党羽何其之多,遍布朝堂上上上下,虽然王振死了,但他的党羽们都还在,他可不会当这个马前卒对上王振的党羽。

况且不过一天,他连王振的党羽有哪些都没搞清楚。

陈镒大喊:“太后如若不诛杀王振九族,臣就碰死在这里。”

“放肆!竟敢在奉天殿喧哗,是想逼宫吗,一应事宜,太后,殿下自有决断,哪里容得下尔等……”

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长随站出来厉声呵斥。

“我容你祖宗!”

看到王振侄子王长随还敢站出来,群臣怒不可遏,他话未落音,就有三个身影窜出来,一个人纵身一扑就把王长随扑到,揪着王长随的头发疾呼“逆贼该死”。

两人掐做一团,王长随脸上的肉都被王竑咬了下来,鲜血淋漓。

两人奋力扭打,王长随身强力壮,把王竑压在身下打,另外两个人合理把他拔下来,三个人拳打脚踢。

“放手!”

王山一脚把一个人踢下来,开始2V3。

“阉党!纳命来!”

其他大臣一看王振另一个侄子还敢参与进来,顿时全部一拥而上。

“打死他!”

霎时间,奉天殿乱做一团。

大汉将军们全部冲进来,挡在月台前,护住月台上的朱祁钰和孙太后。

曹正淳嘴角勾出一丝笑容,脚下移动,靠近朱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