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副本:开局我劝纣王不封神 第9章

作者:天天挨钢棍

  卦象显示,西岐若是此刻起兵,必将万劫不复,有灭顶之灾!

  但这并不是最让他惊骇的。

  最让他惊骇的是,在这无尽的凶兆之中,又顽强地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生机。

  而整个卦象的背景,则是一片混沌,一片模糊!

  天机,被蒙蔽了!

  以他的修为,以他演练了千百年的伏羲八卦,竟然算不出这背后的因果!

  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整个殷商的未来,都笼罩在一片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之中,让他这个以“善算”闻名洪荒的人成了一个睁眼瞎!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姬昌喃喃自语,心神剧震。

  他知道,这不是天道本身的变化。

  天道虽然无情,但自有其运转的规律。

  这一定是人为的!

  朝歌城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数!

  一个拥有着足以蒙蔽天机,甚至干扰圣人推演的恐怖力量的存在!

  这个人,智谋深不可测,手段狠辣无情,他才是“推恩令”背后真正的操盘手,是西岐未来崛起之路上,最大,也是最可怕的敌人!

  姬昌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个名字——大商国师,苏辰!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

  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神秘莫测的对手,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

  第二天,一道奏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从西岐送往朝歌。

  奏疏的内容,让所有关注西岐动向的诸侯,都大跌眼镜。

  西伯侯姬昌,非但没有反对“推恩令”,反而上疏盛赞人皇陛下圣明,此乃万世之恩典,他姬昌感激涕零,愿为天下诸侯表率,“自请削藩”,将西岐的部分领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为了表示自己对人皇的绝对忠心,他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将自己最钟爱,也是最出色的长子,伯邑考,送往朝歌为质!

第14章 将计就计,最毒辣的计策

  姬昌的奏疏,如同一道惊雷,在朝歌城炸响。

  龙德殿上,当宦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念完这份“情真意切”的奏疏后,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什么?姬昌……自请削藩?”

  “还要把长子伯邑考送来当人质?这……这是真的吗?”

  “西伯侯不愧是圣人啊!深明大义,高风亮节!我等之前真是错怪他了!”

  短暂的震惊之后,大殿内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帝辛高坐于王座之上,听着奏疏的内容,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

  他哈哈大笑起来,声音中充满了畅快:

  “好!好一个姬昌!总算他还有几分忠心,没有辜负孤对他的信任!”

  在他看来,姬昌这是真的被自己的雷霆手段和“推恩令”的阳谋给吓怕了,彻底服软了。

  连威望最高的西伯侯都带头臣服,那其他诸侯,更是不在话下。

  这场削藩风波,可以说是以一种最完美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亚相比干等一众老臣,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陛下圣明!王霸之气,威加四海!连西伯侯都望风而降,此乃我大商之幸,万民之幸啊!”

  比干抚着长须,由衷地赞叹道。

  “是啊,如此一来,一场天大的干戈就此化解,我大商又可重归安宁了。”

  忠臣们喜笑颜开,觉得之前的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之中。

  唯有一个人,例外。

  他依旧站在原来的位置,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嘴角反而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这丝冷笑,在满朝的欢声笑语中,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

  帝辛的笑声渐渐停了下来,他注意到了苏辰的表情。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早已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遇到大事,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苏辰的反应。

  他心中一动,开口问道:

  “国师,西伯侯俯首称臣,此乃大喜之事,你为何……似乎并不高兴?”

  此言一出,殿内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苏辰的身上。

  比干等人有些不悦地看着苏辰,心想这国师怎么回事?难道非要天下大乱,他才开心吗?

  苏辰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对着帝辛一拜,语气平淡,却掷地有声:“陛下,诸位大人,恕臣直言。”

  “姬昌此举,非但不是臣服,非但不是忠心……”

  “恰恰相反,这是他所能想出的,最毒辣,最阴险的计策!”

  “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帝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比干更是直接反驳道:

  “国师此言差矣!姬昌自削封地,又送来爱子为质,如此诚意,天下共鉴,何来毒辣阴险一说?”

  “是啊国师,您是不是多虑了?”

  苏辰冷笑一声,环视众人,那眼神,仿佛在看一群天真幼稚的孩童。

  “诸位大人,你们只看到了表面。可曾想过,姬昌这么做,能得到什么?”

  他伸出手指,开始逐条分析:

  “其一,麻痹君心!他做出这副忠心耿耿的模样,就是为了让陛下您,让他满朝文武,都放松对西岐的警惕!”

  “我们以为他服了,便不会再对他采取进一步的动作。而他,却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在西岐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其二,赚取人心!他‘自请削藩’,‘为表忠心送子为质’,这两件事传出去,天下人会怎么说?只会说他姬昌仁德无双,忠义盖世!而陛下您,反而成了一个逼迫忠臣,手段酷烈的暴君!”

  “如此一来,天下诸侯和百姓的人心,是向着朝歌,还是向着西岐?”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里应外合!他送来的,是谁?是伯邑考!他最出色的长子!此人素有贤名,精通音律,擅长交际。他来到朝歌,名为人质,实为棋子!”

  “他可以借此机会,结交我朝中权贵,收买人心,探听我朝歌虚实!”

  “一旦西岐起兵,他便可在朝歌城内,里应外合,让我大商腹背受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苏辰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帝辛和满朝文武的心上。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之前还喜气洋洋的大臣们,此刻一个个额头冒汗,脸色发白。

  他们顺着苏辰的分析一想,顿时觉得毛骨悚然!

  是啊!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这哪里是臣服,这分明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绝户计!用自己的名声和儿子的性命做赌注,布下一个惊天大局!

  帝辛听完,脸上的喜悦之情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后怕。

  他背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就着了姬昌的道了!

  他看向苏辰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任与倚重。有此国师,真乃孤之幸,大商之幸!

  “那……那依国师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帝辛的声音有些干涩,

  “难道要拒绝他?可奏疏已经昭告天下,我们若是拒绝,岂不就是显得我朝廷出尔反尔,心虚胆怯了吗?”

  这下,轮到大臣们犯难了。

  接受,是饮鸩止渴。

  拒绝,是自堕声望。

  这似乎又成了一个死局。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苏辰却笑了。

  他看着帝辛,眼中闪烁着智慧与自信的光芒,

  “我们不仅要接受,还要大张旗鼓地接受!还要敲锣打鼓地欢迎伯邑考的到来!”

  “陛下,他姬昌想跟我们玩阴的,想跟我们耍计谋……”

  “那我们就将计就计!”

第15章 储君太傅,一个无解的阳谋

  “将计就计?”

  帝辛精神一振,他知道,苏辰一定又有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妙计。

  “国师,快说,如何个将计就计法?”

  苏辰微微一笑,不急不慢地说道:

  “陛下,姬昌送伯邑考来,无非是想让他当个质子,博取同情,同时在朝歌搅动风云。”

  “那我们,就给他一个他绝对无法拒绝,也绝对走不掉的职位,让他有苦说不出,动弹不得!”

  退朝之后,御书房内,只剩下帝辛与苏辰二人。

  帝辛迫不及待地追问着细节。

  苏辰胸有成竹地为帝辛倒上了一杯茶,缓缓道:

  “陛下,既然伯邑考要来,我们不能慢待他。不但不能慢待,还要给他一个天大的荣耀,一个足以让他名留青史的职位。”

  “什么职位,能有如此奇效?”帝辛好奇地问。

  苏辰放下茶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说出了四个字:

  “储君太傅。”

  “储君太傅?”

  帝辛愣了一下,随即眉头紧锁,

  “太傅之位,尊贵无比,乃是帝师。可我大商如今,并无储君。殷郊、殷洪尚且年幼,册立储君为时过早。这……这不是个虚职吗?”

  “陛下圣明,要的就是这个虚职!”苏辰笑道。

  “储君太傅,听起来尊贵无比,是未来太子的老师。我们以此为名册封伯邑考,天下人只会觉得陛下您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真心想要重用西岐的贤才。”

  “姬昌和伯邑考,他们能拒绝吗?他们不能!拒绝,就是不给未来的人皇面子,就是心怀叵测!”

  帝辛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似乎明白了苏辰的用意。

  “这只是第一步。”

  苏辰继续说道,

  “光有虚名还不够,我们得给他找点实实在在的活干,一件让他想走都走不了,想摸鱼都摸不成的大事!”

  “什么大事?”

  “编撰一部前所未有的煌煌大典——《人道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