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副本:开局我劝纣王不封神 第39章

作者:天天挨钢棍

  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治理一个国家,可以不用靠虚无缥缈的“德行”和“天命”,而是可以依靠一部严谨、公正、适用于所有人的法典。

  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人族,可以不依靠神仙的庇佑,而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苏辰为他描绘的那个“人道大兴,万族共荣”的世界,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尤其是昨天。

  当他亲眼目睹了朝堂之上,那场惊心动魄的血洗之后。

  他的内心,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他看到了费仲、尤浑的丑恶嘴脸,看到了那些被搜出来的,他父亲姬昌亲笔所写的,那些阴狠毒辣的谋逆信件。

  那一刻,他心中那个“仁德爱民,忠君爱国”的父亲形象,轰然崩塌。

  原来,父亲的仁德,只是给外人看的。

  原来,父亲的忠君,也只是为了麻痹人皇的伪装。

  为了他自己的野心,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自己这个长子的性命,去换取朝歌的动乱。

  相比之下,苏辰呢?

  他虽然手段酷烈,杀伐果断。

  但他杀的,是奸臣,是逆贼。

  他做的,是强国,是富民。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人族的崛起。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伯邑考的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站在哪一边。

  一边,是生他养他,却又将他当做棋子的父亲和故乡。

  另一边,是囚禁他,却又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世界,一个更伟大理想的“敌人”。

  “太傅在想什么?”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伯邑考的思绪。

  苏辰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正微笑着看着他。

  “国……国师大人。”伯邑考连忙起身行礼,神色有些慌乱。

  “坐吧。”苏辰摆了摆手,自己也坐了下来,“看你的样子,似乎有心事。”

  伯邑-考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国师大人,您……您为何要如此做?”他看着苏辰的眼睛,“血洗朝堂,诛连九族,如此酷烈的手段,难道……难道就不怕天下人非议吗?这……有违仁道吧?”

  “仁道?”苏辰闻言,却是笑了。

  “太傅,你对‘仁’的理解,太狭隘了。”

  苏辰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更是对天下万民的不负责任!”

  “费仲、尤浑之流,若不严惩,朝中贪腐之风,如何能禁?我大商的律法,如何能立?”

  “西岐姬昌,若不震慑,他只会得寸进尺,用更多的阴谋诡计,来祸乱我大商,让我亿万子民,陷入战火之中!到那时,死伤的百姓,又何止千万?”

  “我杀一人,而能救万人,这是小仁,还是大仁?”

  “我行雷霆手段,换来我大商百年安宁,万民乐业,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之仁!”

  苏辰的话,如同暮鼓晨钟,狠狠地敲在了伯邑考的心上。

  他呆呆地看着苏辰,只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国师,其思想和眼界,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自己所能理解的范畴。

  他所信奉的,那些来自西岐的,所谓的“仁义道德”,在苏辰这番“人道大义”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可笑。

  “我……”伯邑考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彻底乱了。

  他开始怀疑,自己从小到大所学的一切,所坚信的一切。

  苏辰看着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知道火候已经到了。

  他没有再继续逼迫他。

  他知道,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

  他只需要在伯邑考的心里,种下一颗“人道”的种子。

  这颗种子,迟早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足以颠覆西岐的参天大树。

  “太傅,不必多想了。”苏辰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人道法典》的编撰,还任重道远。我希望,你能将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这项足以名留青史的伟大事业之中。”

  “这,也是为你自己,为你西岐的子民,谋一条真正的出路。”

  说完,苏-辰便转身离去,留下伯邑考一人,在书房之中久久地沉默着。

  他看着桌上那卷《人道法典》,眼神中,第一次,闪烁起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光芒。

第69章 诸侯的敬畏

  朝歌城的这场血腥风暴,很快便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了整个大商的八百诸侯。

  当姬昌谋逆,费仲、尤浑伏法的消息,连同那份盖着西伯侯大印的“刺杀密令”的拓本,一同被快马送往各大诸侯国时。

  整个天下,都为之失声。

  之前,在“推恩令”下,那些对朝歌心怀不满,暗中与西岐有所勾结的诸侯们,在看到这份铁证如山的罪证时,一个个吓得是魂不附体,面如死灰。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那个他们眼中仁义无双,最有可能取代殷商的西伯侯姬昌,竟然会干出如此卑劣无耻,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在讲究君臣纲常,尊卑有序的时代,是何等大逆不道,人神共愤的罪行!

  一时间,西岐的名声,一落千丈,从一个人人敬仰的道德标杆,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

  而与之相对的,殷商的威望,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尤其是那位年轻的国师苏辰,和那位杀伐果断的人皇陛下。

  他们的名字,在诸侯们的心中,几乎已经与“神魔”画上了等号。

  弹指之间,便能看穿西岐的阴谋。

  雷霆一怒,便能血洗朝堂,诛连九族。

  如此铁血的手段,如此深沉的智谋,让所有心怀不轨的诸侯,都感到了一股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他们终于明白,如今的朝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任由他们拿捏的软柿子了。

  如今的殷商,是一头苏醒的,露出了锋利獠牙的洪荒猛兽!

  谁敢再有异心,下场,只会比费仲、尤浑更惨!

  于是乎,一幕奇特的景象,在天下上演。

  原本还阳奉阴违,对“推恩令”百般推诿的各大诸侯,一夜之间,全都变得无比的“忠君爱国”。

  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领地分封给儿子们,唯恐落于人后。

  他们派出的使者,带着比以往丰厚十倍的贡品,络绎不绝地涌向朝歌,表达着他们对人皇陛下“滔滔不绝”的忠心。

  一时间,大商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那些被分裂成无数小块的诸侯国,再也无法对朝歌形成任何威胁,反而为了争夺继承权,自己内部就斗得不可开交。

  苏辰的“推恩令”,在这场血腥风暴的助推下,以一种最完美的方式,达成了其最终的目的。

  整个大商的内部,前所未有的稳定。

  而苏辰,也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他下一步的宏大布局。

  他以国师的身份,向天下颁布了一系列的“人道新政”。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四通八达的“驰道”,打通商贸的壁垒,促进各地的物资流通。

  他下令,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将那些原本属于贵族,却被荒废的土地,全部分给没有土地的百姓耕种,只收取极低的税收。

  他下令,在各大城池,建立“荣军院”,让所有为大商流过血,受过伤的退伍士卒,都能得到最好的赡养,安度晚年。

  他下令,建立“人道学宫”,让所有适龄的孩童,无论贵贱,都能免费入学,学习文字和算术。

  每一条政令,都直指民生根本。

  每一条政令,都让天下万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时间,整个大商境内,民心沸腾!

  无数的百姓,自发地为帝辛和苏辰,立起了长生牌位,日夜焚香祷告。

  “人皇万岁!国师大人真是活神仙啊!”

  “跟着陛下和国师大人,我们穷苦人,终于有盼头了!”

  “我儿子也能去学宫念书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这股由亿万民心汇聚而成的,最纯粹,最磅礴的信仰之力,化作了无形的人道气运,源源不断地,涌向了朝歌城。

  苏辰静静地感受着这股力量,只觉得自己的神魂,都在这股力量的滋养下,飞速地壮大。

  他头顶那道由混元珠碎片形成的气运华盖,更是变得无比的凝实,金光璀璨,几乎化为了实质。

  他知道,自己的人道大业,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最坚实的根。

  这股由万民意志凝聚而成的力量,将是他未来,对抗圣人,掀翻棋盘的,最大底牌!

  “姬昌,多谢你的‘助攻’了。”

  苏辰的目光,望向西岐的方向,嘴角勾起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他知道,在人道大势的滚滚洪流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将变得不堪一击。

  西岐的败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第70章 人道华盖

  殷商的人道气运空前凝聚。

  这股磅礴的力量,在朝歌城的上空形成了一道肉眼不可见的巨大华盖。

  华盖之上,金龙盘绕,紫气升腾,隐隐有上古三皇五帝之时,人族鼎盛的无上气象。

  这道华盖,不仅是人道兴盛的象征,更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

  它将整个朝歌城都笼罩在内,隔绝了天机的窥探,蒙蔽了圣人的推演。

  三十三重天外,娲皇宫。

  女娲圣人端坐于宝座之上,柳眉微蹙。

  她有些烦躁。

  她本不想管人间的事宜。

  可自从她按照道祖要求派出轩辕坟三妖,前往朝歌,执行祸乱殷商的“天命”之后。

  事情的发展就完全脱离了她的掌控。

  根据妲己定期传回来的玉简汇报,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帝辛沉迷于她的美色,日渐荒废朝政。

  那个新上任的国师苏辰,是个只知弄权的草包,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大商的国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

  可不知为何,女娲的心中,却总是萦绕着一丝不安。

  她掐指推算,想要窥探朝歌的天机,却发现,往日里清晰可见的因果长河,此刻却变得一片混沌。

  整个朝歌城,仿佛被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笼罩,任她如何催动圣力,都无法看穿分毫。

  女娲喃喃自语。

  她不相信妲己敢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