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983章

作者:阳小戎

  没等欧阳戎率先开口,漂亮青年认真的问:

  “阁下见过儒生?”

  欧阳戎听到的是和“儒生”二字相近的音,可结合他语句,不确定他指的是谐音相近的人名,还是指常说的儒生。

  欧阳戎疑问:“什么儒生?”

  漂亮青年不说话了,依旧保持微笑,眼睛打量着他。

  这时,一位扛小锄的老人上车,在漂亮青年旁边坐下。

  老人看着欧阳戎。

  他有些高大,脑门秃顶,白发稀疏,却面色淡泊,右肩扛着一把小锄头,没有放下来的意思,这锄上沾着新鲜菊瓣与湿泥,像是刚从花圃中劳作回来一样。

  小小车厢内,三人画风迥异。

  不过皆束儒冠,都是读书人。

  抗花锄老人和漂亮青年看着欧阳戎。

  欧阳戎也注视着他们。

  一次降神,来了两人,不合理。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刚刚用“桃花源记赝品”的降神成了,二人之中有一位是赝品的主人。

  他算是知道刚刚那三千功德跑去哪了。

  差点错怪佛祖了,阿弥陀佛。

  车厢内,三人对坐,气氛寂静了会儿。

  欧阳戎眯眼道:

  “二位何人,先报名号。”

  漂亮青年正襟危坐,微笑说道:

  “不才姓崔,字桃简,清河郡人氏,任北魏司徒,太常寺卿,封爵东郡公。”

  欧阳戎想了想,紧随着稍微严谨了点:

  “在下庐陵南陇人,久视元年进士科三甲探花郎、白鹿洞书院读书种子、天下闻名不近女色正人君子、女皇陛下钦点东南遗珠、折翼渠与浔阳石窟缔造者,历任龙城县令、江州长史,现任修文馆学士、江州小刺史,欧阳良翰,单名一个戎,投笔从戎的戎。”

  漂亮青年:……

  这么长一大串,坐在旁边的扛花锄老人却饶有兴趣的听完了,他面色洽淡的开口:

  “忘了何许人也,亦忘了姓字,只依稀记得宅边有五柳树,便就以此为号,可唤鄙人五柳先生。”

  简洁无比,欧阳戎和崔浩看了过去,盯着他看了会儿,这小老头才继续开口补充:

  “也没有二位的官职响亮绵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龙城县令,尔后辞官,现在不过是一栽花匠。”

  崔浩忽然大笑,手指点着抗花锄老人:

  “我知道你,我知道你,哈哈哈,南朝宋开国皇帝刘寄奴任镇军将军时的参军,五柳先生,你姓陶名谦,字渊明,是也不是?”

  只见他笑吟吟的说:

  “当年没见到,却久仰大名,我在北,你在南,犹记得你书自言: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陶渊明却恬淡点头:“和你不熟。”

  欧阳戎:……

  崔浩:……

  ——————

  (感谢“长毛绒小熊”好兄弟一次性六个盟主的豪气打赏!没啥说的,就一个字,牛逼!

  月票抽奖进行中,兄弟们冲呀!)

第793章 陶渊明:教你一剑

  扛花锄小老头随口一句话,就把崔浩干沉默了。

  欧阳戎轻轻点头。

  不愧是东晋名士兼大文豪,出口简洁,朴实无华。

  欧阳戎看向崔浩。

  欧阳戎听说过他大名,元怀民的缘故,欧阳戎特意钻研过北魏史,此人算是北魏国师,史书上说,此人容貌俊美,智谋过人,擅长道儒玄学和阴阳术数,却十分排斥佛学,曾帮助北魏太武宗统一北方,推行过一场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

  最后,是受“国史之狱”牵连而死,史书称其死前所遭受的羞辱“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此人具体的实力不详,正史也没有记载。

  欧阳戎收回目光,刚要对陶渊明开口,崔浩就已经问道:

  “欧阳良翰,是你唤来的我们?”

  “对。”

  崔浩神色如常,依旧嘴噙笑意。

  “今夕何年?”

  “大周天佑三年,甲辰年七月十五。”

  不等扛花锄小老头和漂亮青年出声,欧阳戎继续直言:

  “二位已死三百年。”

  陶渊明呢喃:“三百载吗……”

  老人下意识的去摸腰间,发现那日出门前没戴酒壶,便也无酒。

  崔浩微笑不变,抖擞袖口,女人般的纤掌掐指计算,脸上时不时浮现思索之色。

  欧阳戎朝陶渊明认真道:

  “今日,晚辈唤先生前来,有一事相求……”

  欧阳戎将大致情况讲述了一下,他主要是对陶渊明讲,崔浩却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还自动参与了进去,在欧阳戎讲完后,温和询问:

  “欧阳良翰,你可知这类禁术,乃是一大禁忌,只在极小范围内传承,条件苛刻,而且一般掌握此禁术的势力,也只会召唤自家先辈,或者熟悉的先人,至少有一方羁绊约束在,不可胡乱召唤,因为死人长眠,讨厌打扰……”

  欧阳戎立即点头:

  “理解,打扰前辈了,前辈请回吧,今日晚辈其实是请陶前辈来,不小心打扰到您,是晚辈之误,不怪前辈,前辈好走,不送。”

  欧阳戎语气万分诚恳,说完后,转头单独面向陶渊明。

  崔浩刚把话说到一半,微微张嘴,看着礼貌客气的儒衫青年,有些哑然。

  欧阳戎已没再理他,本来今日也不是请他来的,白耗功德不说,还差点误事,幸亏有小墨精的欠条。

  欧阳戎继续恳言:

  “陶先生,晚辈做过龙城县令,久仰您大名,今日所求之事,既有私心,也有公心,既羞又愧,却不后悔,望先生相助。”

  扛花锄的小老头恬淡道:

  “你能升官,龙城令定然做的比我好,但恕不能助,鄙人不过一栽花匠。”

  欧阳戎摇头:

  “浔阳石窟那边,今日确实凶险,但是晚辈知道,先生您不仅诗词传世,是南朝名士,还是【寒士】的传奇剑主,您留在东林寺的【寒士】剑诀,曾救晚辈一命,晚辈不才,从您偷学了一剑,剑名归去来兮。”

  说着,陶渊明和崔浩看见,儒衫青年将脚边一只长条琴盒拿起,横在膝前。

  他打开琴盒,两指从中捻出一条【弧】。

  澄蓝色的弧光将略微昏暗的车厢点亮,对坐三人的衣摆上都染上了一层梦幻般的光晕……哪怕陶、崔二人是宛若魂魄的虚影之态,神话鼎剑的光芒依旧落身,玄之又玄。

  扛花锄小老头眼神意外的看着儒衫青年。

  貌若妇人的漂亮青年一双桃花眼微微眯起,有些狭长魅人,此刻直直盯着欧阳戎。

  他开口问:

  “这是哪口鼎剑?【赤帝】还是【白帝】?不是……此剑无柄,是【寒士】?也不像,剑光有别,这是你们后人新铸的?它叫什么名字,你是第几任剑主?”

  欧阳戎不答,朝陶渊明点头:

  “只需先生点头,晚辈奉告真名。除了鼎剑,先生出手,还需什么,尽可说来。”

  陶渊明安静了会儿,摇头不语。

  一直旁观的崔浩突然开口:

  “小子,我可助你,无需鼎剑,我所用之物倒挺少,你这儿已经够了。”

  漂亮青年看了看窗外异动频频的浔阳石窟方向,回过头,手指了指剑匣里的两样东西。

  欧阳戎低头看去。

  分别是三筒灵墨,与一串十八籽佛珠。

  欧阳戎忍不住侧目看向崔浩,他脸色泰然自若,与欧阳戎对视。

  “死人确实不喜打扰,但是死人也大多抱憾,欧阳良翰,你只需回答我三个问题即可,我可出手一次。”漂亮青年笑了笑,温馨补充:“抱歉刚醒,脑子有点不灵活,只能想到三种方案摆平,放我生前,能列九种。”

  欧阳戎没有立马接话,眸子微眯。

  这时,小老头站起身,扛着小花锄,施施然朝车下走去,似是准备离去,把空间让给欧阳戎和崔浩。

  崔浩微笑看着。

  欧阳戎欲言,突然袖中钻出一颗小脑袋问道:

  “小戎子,小陶子来了没?你在嘀嘀咕咕什么呢。”

  是妙思。

  崔浩斜目。

  陶渊明背影无声顿住。

  欧阳戎组织语言之际,妙思东张西望了下空荡荡的车厢,突然指向欧阳戎膝上的剑匣,和崔浩类似,手指着里面的一物:

  “这面具借本仙姑,这玩意儿好,叫方相面,可以看见魂魄精怪,上次容真就是这么欺负本仙姑的。”

  欧阳戎看去,妙真指着的是一个黄金面具,是他以前从容真和司天监炼气士手中缴获的,长久搁置。

  “快点快点,让本仙姑康康他来没来……”

  妙思催促,欧阳戎就要拿起面具给她。

  扛花锄小老头忽然返回。

  重新坐在了座位上。

  “小戎子,你磨蹭啥呢,算了,本仙姑自己来。”

  妙思发现欧阳戎动作停住,眼睛看向对面的空座位,她小脸不满,就要跳向剑匣,只是身子刚到空中,就被欧阳戎一把抓住,不出意外的被渣男跟班重新塞进了袖中。

  妙思:……??

  欧阳戎无视小墨精的强烈抗议,捂住袖口,目视陶渊明:

  “先生改主意了?”

  老人有些无奈的问:“你怎摊上她这个窝里横?”

  欧阳戎咳嗽,正色说:“其实与她不熟。”

  陶渊明摇摇头:“你唤老夫来的媒介,是她给的吧?”

  欧阳戎点头:“实不相瞒,正是先生留的欠条。”

  扛花锄的老人摸摸脑门,像是有点头疼。

  欧阳戎提醒道:“先生的欠条,她好像还有不少……”

  “帮鄙人消账。”

  陶渊明斩钉截铁的打断。

  欧阳戎挑了下眉,陶渊明偏头,浑浊眼睛看着那条澄蓝的【弧】,似乎澄澈了些,老人继续说:

  “作为交换,老夫递一剑再走,不过,外面虽然有一些熟悉的东西在,但是你的炼气修为不够,老夫这一剑,没法尽兴,可能不及预期,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