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854章

作者:阳小戎

  “不过,若光只是如此,《桃花源记》手稿也与【寒士】本身无异了,有趣就有趣在另外一点上面,这也是吴先生当年发现的。”

  魏少奇有些敬畏感叹:

  “这座由神话鼎剑与桃花源构建的大阵,无需任何练气士的灵气维护,而是以陶公的文气作为类似点燃炉灶的柴薪,几乎长久不熄的运行。

  “因而《桃花源记》手稿,只能在长江以南使用,因为当时南北阻隔,作为名士,陶渊明的诗词只在南国传唱,文气满江南,等于说,一旦携带《桃花源记》手稿越过长江,往北走去,就失去了陶公的文气柴薪,自然无法再使用此手稿了,落入北地,就与一张废纸无异。”

  杜书清抿了下嘴,忍不住插话:

  “从这点,更能看出陶公彼时彼刻的想法了,估计早就料到有那么一天,手稿遗北。”

  魏少奇赞同点头,对雪中烛道:

  “所以鄙人那日才说,后面北魏那位姓崔的读书人厉害,识得了《桃花源记》手稿,和陶公过招,将手稿拆解,把上面的三百二十字,一一放入北魏太武帝灭佛后仅存的三百二十座佛寺之中,并且佛寺分布北地,每座佛寺皆可作为一处分阵眼,调动剑阵……

  “于是,原本需要以陶公文气为柴薪的桃花源剑阵,转化为了以佛门香火气为柴薪的新阵,新剑阵的核心依旧是【寒士】,被压胜在无人可以找到的桃花源。

  “只不过,它由原来的离开南国如废纸,变成了永驻北地,无法南归……”

  杜书清想起什么,开口:

  “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魏少奇一边咳嗽,一边点头,脸色有些憧憬敬佩之色:

  “嗯,总而言之,陶公首创的这一套剑阵体系,被破解了,或者说……是被清河崔氏的崔浩给改进了,剑阵体系更加完善,是南北两位顶尖读书人学识的集大成之物……不过知道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自以为它出自北魏皇室,殊不知是前面二人的成果。

  “而这座崔浩化用来镇压北魏气运的剑阵,后续也不知影响了多少件南北朝大事,是后续很多青史糊涂账的源头。

  “而用吴先生那日的话说,从崔浩盗用此图,将南阵化为北阵起,南朝的气运就已经冥冥之中开始被北朝压一头了,某个天平早已倾斜,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雪中烛忽然道:

  “其实魏先生说的只是南北朝鼎争的其中一次‘鼎争’级别的交手,算是一处暗手。”

  魏少奇一怔,打量了下,发现面前这位金发大女君脸上表情没有意外吃惊,而是有些……视之如常。

  “此话怎讲,还有其它胜负手不成?”

  她眯眸说:

  “是还有一些明暗手,不过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提。”

  雪中烛瞧了眼魏少奇手中的《桃花源图》,轻轻点头:

  “你讲的此事,本座与女君殿此前确实不知晓,但这两人有意思,后面这个崔浩,女君殿秘库里好像记载过一事,涉及此人,有他名字……”

  讲到这里,雪中烛止住,摇了摇头。

  魏少奇继续笑语:

  “不过现今,吴先生十年如一日在长安洛阳探寻诸多北魏旧佛寺……《桃花源记》手稿总算是复原了。”

  旁听的张时修越发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魏少奇与雪中烛等人又闲聊起来。

  张时修眼睛看着面前的沙盘,打断道:

  “大女君阁下,魏先生,杜公子,眼下洪水与大佛之事,咱们如何处置,是要动手了吗?

  “若是浔阳石窟那边早有准备怎么办,可要是不动手,这次真是障眼法,大佛在此期间落地了,也是万万不可……”

  场上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目光全部投向那位高大的金发胡姬。

第692章 明暗先手,大妇风范

  鞋山,枫林,大堂内。

  雪中烛低头把玩从沙盘上拿起来的大佛木雕,少顷,她轻笑一声“画虎不成反类犬”,与此同时,两指捻起了沙盘上还原的一粒黄金佛首,拼凑在了无首佛雕上。

  巴掌大小的雕像严丝合缝。

  雪中烛没有回答前面那个问题,举起这尊大佛木雕,朝张时修示意了下:

  “张道长,你不是一直追问本座与二师妹,如何既保住云梦的里子,又维护住云梦的面子吗?”

  “是这样……”

  还没等愣神的张时修说完,就被她再次打断了。

  “很简单。”

  张时修甚至没有听见声响,眼睛就看见一股掺杂金沙的细密齑粉从这位云梦大女君的指缝间流出,消散在空气中。

  再转头,他看见沙盘上模拟还原的浔阳石窟山水地形处,被一道无端升起的雪白剑气横扫为粉末,无声之间,灰飞烟灭。

  沙盘上平白少了一块,像是被某种强健到毋庸置疑的暴力彻底抹除,不讲丝毫道理。

  没去看远处望着沙盘、眼皮直跳的杜书清。

  金发胡姬淡淡点头:

  “像这样不就行了。”

  ……

  “小师妹呢?”

  浔阳王府,欧阳戎刚走进书斋,突然回头问道。

  “额,谢贤侄女好像身子不适,今夜没来,说是有什么事,咱们先商量着,咱们议事的结果与安排,让裹儿回去转述。”

  离闲与离大郎对视一眼,回答道。

  欧阳戎静了会儿,环顾一圈书斋。

  韦眉、离裹儿二女正在等待,不见小师妹身影。

  书斋屋内有几张空椅子,应该是留给他们的,另外位置上的茶水已经冲泡完毕,也不知道是母女二人谁倒的。

  不过能有幸进入这间书斋议事者,都有口福能够尝到王妃与小公主殿下的茶艺。

  “檀郎?”

  离扶苏看见欧阳戎有些默然出神的表情,不禁呼唤了一句。

  “嗯。”

  欧阳戎醒神,走进书房。

  他没坐下,站在众人面前,端起茶水,先喝了一口。

  离闲一脸担忧的问道:

  “檀郎,你没来之前,本王就听人说,你们江州大堂那边发出了一份公告,要大伙近日少出浔阳城,更不允许靠近双峰尖,说是有洪水危险,还说,有可能冲击到浔阳石窟的工程,所以停工一旬,是真的吗?”

  欧阳戎点头:

  “是有这回事,公告也是我让人拟的,让人发布的。”

  “檀郎,这是何意?”

  众人不解。

  欧阳戎轻声:

  “容真前几日和我提过一个特殊方案。”

  “特殊方案?所以今日这些事情,都算是其中一环?”

  “没错。”

  离裹儿蓦然问:

  “大佛到底是延期一旬,还是在这‘洪水’来临、官府管控的一旬之内,悄然落地?”

  书斋陷入寂静。

  离闲、离扶苏、韦眉三人反应过来,转头看向欧阳戎的表情。

  只见他有些平静的说:

  “等这次我从那边回来,一旬结束,浔阳石窟的局势大致尘埃落定了,王爷、世子、小公主殿下安心等待在下,定不让你们失望。”

  听到“尘埃落定”四字,离裹儿了然,不再多问。

  离扶苏皱眉细思。

  离闲与韦眉对视一眼,眼神有些担忧。

  “檀郎注意安全,此行是不是要接近一旬回不了城了?”

  “嗯,期间,双峰间那边会封锁,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人自然更不能出去。”

  “好,檀郎注意安危。”

  就在这时,欧阳戎好奇指着书屋内部的那一面花鸟屏风。

  花鸟屏风将书斋隐隐分为两半。

  他好奇问:“这屏风谁送的,王爷会买这个?”

  离裹儿点头:

  “是本公主新送给父王的,怎么样,好看吗。”

  欧阳戎摇头不答,沉着冷静道:

  “我不在的时候,六郎会负责和王爷汇报,了解城内情况。

  “除此之外,我还安排了一条退路,此前在浔阳渡秘密准备了一艘船,撤退路线也已经规划好了,方便在迫不得已之际,接你们走人……”

  欧阳戎侃侃而谈,离闲、离裹儿等人不由的侧目。

  “最后,还有一件事。”

  欧阳戎放下茶杯,开口。

  离闲似是知晓前一句说的是什么,他继续问:

  “请讲,檀郎还有何安排?”

  “调走李从善与妙真,此二人不能留在浔阳王府,特别是在我不在的时候。”

  众人纷纷皱眉,看向有些大胆的欧阳戎:

  “可他们算是奉皇命,强行调走是否不妥。”

  欧阳戎轻声:

  “有何不妥,就算请示洛阳,路上也要时间,留不少时间给咱们找合适借口。

  “恩,就今夜调走吧,我已经带来了刺史官印,王爷也取出亲王印,咱们将亲笔拟定的手信派发下去,他们安敢抗令不从,不从就是有鬼,自然有对付他们的方法。

  “这件事,其实我与容女史提前聊过了,已经确定的一点是,这次双峰尖的封锁,她可以默认妙、李从善等人回到石窟,就和我一样,另外,我过去的时间可以稍微宽容一二……”

  欧阳戎细细讲完。

  离闲一家人认真倾听。

  说完后,欧阳戎放下茶杯,告辞走人:

  “时候不早了,我明日一早就要到浔阳石窟报告,先回去了。”

  “好。”

  “檀郎注意夜路。”

  赶着时间,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落座。

  众人目送他的修长背影远去。

  “檀郎,先等等。”

  离大郎突然喊住欧阳戎。

  后者背影微微顿住,没有回头:

  “何事?”

  离大郎盯着欧阳戎的背影看了会儿,问:

  “你这次过去,驻浔阳石窟,是不是也很危险,随时可能面对天南江湖那些反贼?”

  欧阳戎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