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小戎
“檀郎,这个林诚真是卑鄙,第一次请他去云水阁喝茶,不是表现的挺老实,原来都是装的……”
书斋内,离闲一家、谢令姜、顺伯皆在。
听到欧阳戎脚步,除了受限礼仪、不方便的离闲,其他人全都上前迎接。
欧阳戎闻言,朝众人摆了摆手:
“各位坐吧,无需多礼。”
紧接着,他转过头,看向燕六郎:“讲讲吧。”
“禀……禀告王爷,卑……卑职……”
“没事,小燕慢些说。”
离闲宽声安慰。
离大郎也站起身,给好友倒了杯茶,递给他缓解紧张。
燕六郎手捧热茶,深呼吸一口气,吐露道:
“卑职按照明府吩咐,去调查了一番,发现林诚确实在昨日上午,去议事厅会议前,先去了一趟监察院的坐班御史处,递上了一份内容不明的加急奏折。
“卑职又托江州附近驿站的熟人,查了下,发现昨日早上确实有一批奏折送出,而且是被按上八百里加急的权限,紧急送往洛阳。眼下看来是追不回了!况且阻拦官驿信使是杀头的死罪……
“林诚应该是吃准了这个,现在浔阳城里,也找不到他的人影,不知道躲哪里去了。昨日上午会议之后,最后一次有人看见他,是见他进了刺史府。”
“卫少奇,王冷然!”离裹儿听到这里,脆声喊出两個名字。
欧阳戎与她对视了一眼。
燕六郎见二人不再言语,继续凝眉道:
“另外,卑职在驿站还打探到一件事,林诚这几日,一直有往京城递送私信,与洛阳熟人交流频繁,也不知道在串联什么……反正结合明府的揣测看,此子确实早有野心与谋划!”
书斋内顿时沉默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谢令姜清眸凝视着欧阳戎似是一夜未睡的疲倦黑眼圈,有些心疼道:
“大师兄,这么看此人确实两面三刀,不过,仅凭他一封奏折……或许情况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糟呢?”
“有道理。”
“没错。”
离闲等人纷纷点头。
离闲安慰道:
“檀郎别太担忧,容易伤神,眼下他递了说坏话的奏折上去,咱们也管不了,这种小人的攻讦之言,总是难免,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歪。
“不过以防万一,本王已经写信给京城那边,托人知会了相王和长乐,让他们帮忙照看着点,防止小人御前诋毁檀郎,影响了造像之事。”
韦眉也安慰道:
“放心吧,檀郎,朝中有夫子、沈大人他们在,是非黑白不会被颠倒,你在江州做的努力咱们都看在眼里,朝廷不至于无视。”
“不是这样的。”离裹儿摇了摇头,俏脸有些凝重道:
“该担心从来都不是这个,咱们其实不怕林诚攻讦欧阳良翰,事实也正相反,他可能还会美言,净说欧阳良翰好话。”
“那最该担心的是什么?”韦眉好奇。
离裹儿抿嘴:
“是他越过欧阳良翰,给陛下提供一个重选大佛选址的最优选项,这一招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进可攻退可守。
“退很好理解,等着咱们点头,与他媾和,妥协迁址……他其实就是是吃准了欧阳良翰的性子,知道他绝不会妥协的,这才是诛心之处。反正就是不能欧阳良翰好过,要让他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对他而言,最好的结果……是让欧阳良翰与朝廷起冲突,自毁前程。”
离闲打了个冷颤,不由小声道:
“檀郎,要不咱们……”
韦眉蹙眉:“檀郎,林诚昨日那份迁址星子坊的方案折子,到底具体提了什么,你如此反对。”
“若按他的方法来,要拆除星子坊承天寺周围的所有民舍,虽然听起来不算太多,只是星子坊诸多民舍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因为即使不提城内造佛像的麻烦,光是拆迁这些民舍产生的噪音与污染,施工所产生的影响,都要波及星子坊数月,星子坊一大半居民要受此影响,更别提那些新失屋舍的星子坊百姓,还要抢在大冬天前重新找到住处……最后佛像是立起来了,却留下一地鸡毛。”
谢令姜插话:“根据大师兄说法,现在最棘手的是,这林诚的方案又是纸面上可行的,朝廷的成本不高,并且周期很短,不仅比咱们快,还不用再延期,可按时完成,这对卫氏女帝和朝廷的吸引力太大了。”
欧阳戎闭目道:“他就是在画大饼,不仅忽悠咱们,还要忽悠陛下。”
离裹儿轻声:“怕就怕祖母知道了,她也不在意。”
书斋内顿时噤声。
欧阳戎沉默了会儿,转头再问燕六郎:
“还有呢,让你去盯的另一件事呢。”
正喝茶喘息的燕六郎,立马反应过来,杯中茶水因颠簸漏了点:
“哦哦,还有裴十三娘他们,这一批扬州奸商还在城里,不过有些奇怪,昨日还听说他们这两天要走人,远离江州,可今日卑职去浔阳渡那边问了下同僚,好像不见他们有在准备返回扬州的客船……明府,卑职明后两日再去看看,看这些奸商到底有何猫腻……”
欧阳戎长吐一口气,摆手叮嘱:
“不用去看码头船只这么麻烦了,你去星子坊打探下,看他们卖房的动作停没停,另外,看他们有没有转头继续收购星子坊旧宅,有的话第一时间禀告。”
“是,明府。”
燕六郎重重点头。
谢令姜似是听懂什么,银牙咬碎:
“肯定有私下接触!这批奸商,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欧阳戎抿唇,转头朝众人道:
“星子坊造像绝对不可行,此事于公于私,都不能被允许,咱们必须阻止此事,林诚有什么阴谋不管,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说再多、托再多人美言都没有用,当今圣上不吃这套。”
“好。”
“听檀郎的。”
谢令姜扯了扯旁边座位欧阳戎袖口:
“大师兄,我已寄信给阿父,让他在洛阳走动一下……”
“辛苦小师妹了。”
韦眉小声道:“檀郎,最近妾身与京兆娘家那边,也有些通信,虽然多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现在看一些情谊还算在,妾身几位堂表兄,也在朝廷做大官,能言语几句……”
欧阳戎环视了一圈,看着韦眉和众人,有些用力的点点头:
“多谢了,王爷王妃,还有诸位。”
沉默少顷,他话锋一转:
“不过,昨晚,在下重新优化了下浔阳石窟的方案,准备再递上一份新折子,王爷帮我一下,一起联名上书,这一次的延期应该会缩短到一个月半,一些旁支末节就不要再修了,咱们加急完成浔阳石窟项目,尽量压一下陛下的心中天枰。
“另外,我还找了善导大师,让他以佛门风水不适合建在闹市为由,帮忙进言,咱们立马上书,不要等林诚的奏折威力发酵,再试一次吧。
“大伙牢记,这个问题上绝不能退让,否则不仅浔阳石窟会前功尽弃,卫氏也会借着改址趁机插手浔阳城事务,咱们都得受制于人。”
众人见状,一齐点头。
谢令姜这时转头问道:
“大师兄,容真那边怎么说,她是陛下派来的亲使,陛下肯定会征询她意见。”
燕六郎不禁侧目,看样子谢姑娘是知道欧阳戎早上去监察院找了容真,并没有吃醋,谢姑娘不愧是大家闺秀出身,遇到正事,从不斤斤计较小女子情绪。
欧阳戎环视一圈,轻声道:
“容真说,只要我公心大于私心,在浔阳石窟一事上问心无愧,她会如实禀告……”
顿了顿,他叹气:
“算是帮我们说话。”
“算她有良心。”谢令姜偏头轻哼。
离闲等人也没有插话,假装没有听见。
另一边,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离裹儿还是不忘竖起耳朵,津津有味的听着,打量谢家姐姐的小表情。
离大郎也一脸敬佩的看向欧阳戎,袖子下面朝他悄悄竖起大拇指。
欧阳戎没空理好友。
这时,离闲像是想起什么,拍脑袋道:
“对了,何不去走一走秦老将军那边的路子,嗯,要不让大郎去去求一求小娘子那边,上次延期之事,咱们没有好意思求,人情正好现在用,秦老将军的威信还是很高的,话语权重……”
“夫君说的有道理!”
除了点头赞同的韦眉外,
欧阳戎、离裹儿、谢令姜乃至燕六郎全部安静了下来。
“怎么了?你们怎么不说话了?”
离闲、韦眉好奇的四望左右。
只见离裹儿、谢令姜皆冷脸垂目。
欧阳戎与燕六郎似是着凉,咳嗽了起来。
一时间,有些冷场。
离闲不禁自我怀疑道:
“是不是本王提了个不妥的建议……哦,本王懂了,是不是卫氏和林诚那边,也会分出星子坊造像的利益,像咱们分出浔阳石窟的利益一样,去拉拢秦家?所以秦老将军不一定给咱们说话吗?也是,而且他是领兵大将,这种事情插嘴,或许有用,但是可能在陛下心中扣分?引起猜忌,得不偿失?”
“父王分析的也有道理,算是其一吧。”
离裹儿点头说。
“其一,那还有什么原因?”离闲迷糊。
同样皱眉思索的韦眉,这时余光注意到了不知何时起缩到角落的某长子,她突然问:
“大郎怎么不说话?”
离大郎打了个寒颤,立马小鸡啄米似点头:
“父王说的有道理!”
韦眉眯眼问:“你和秦小娘子最近怎么样了?”
离大郎僵硬在原地……
离裹儿撇嘴,开始告状。
实在没空去救大郎,欧阳戎匆匆离开了书斋。
书斋议事结束,当日,浔阳王离闲、浔阳王世子离大郎、江州长史欧阳良翰一起联名上奏京城。
数日之后,远在洛阳的大周朝朝廷,因为几份奏折,一时间气氛有些诡异起来……
第509章 二王齐心
洛阳,西郊。
上阳宫,西北角的甘露殿外。
一位嘴角有痣的彩裳女官和四位司乐女官,正带着一群乐师碎步小跑进入甘露殿的威严大门内。
脚步声在这宫殿笔直的寂静长廊上显得格外整齐。
魏王卫继嗣的目光从这群温顺低头的年轻乐师们身上收回。
转头重新望向远处北祁山的秋林景色。
他一身紫红色蟒服,正站在甘露殿外不远处、一座歇脚观景的高台上,手掌轻轻拍打面前的白色石狮子栏杆。
身后的甘露殿内,隐隐传来不少悠扬琴声。
卫继嗣不时转头,看一眼距离甘露殿不远处的一尊百尺金身大佛,从他视角看去,一轮秋日被大佛慈眉善目的佛首挡住了一半。
这尊金身大佛几乎与大周朝同寿,是当今圣上改换国号、登基那一年,他与王弟卫思行联名提议修建的,也是由他们亲自督造的。
少顷,刚刚护送一队乐师进入甘露殿的嘴角有痣的彩裳女官,退出了甘露殿。
在经过观景高台时,卫继嗣回过神来,偏头与她对视了一眼。
这位彩裳女官转身,走上高台,微微行礼:
上一篇: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下一篇: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