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313章

作者:阳小戎

  欧阳戎点点头。

  最后,秀真身上,除了跳蚤,一无所获。

  留下佛珠无辜战损的痴呆僧人,欧阳戎扬长而去。

  这一日傍晚,欧阳戎回到了梅鹿苑,刚进院门,视野里就出现了一道热烈火红的倩影。

  “大师兄!”

  只见小师妹从秋千上蹦下,俏脸欣喜的递上一包红布,与一个丹盒。

  红布里包裹一枚圆润无缺的玉环,丹盒中静躺两枚颜色不一的丹丸。

  “不辱使命。”她翘起下巴。

  “小师妹辛苦了!”

  欧阳戎反手取出一份酥山,投喂。

  谢令姜:“……”

  “饭前吃冷饮不好,会肚疼。”她板脸。

  “肚疼?”欧阳戎皱眉:“那多喝……”立马改口:“那给我吃吧,不然要化了。”

  “不要。”

  欧阳戎手中冒冷雾的酥山被一只红袖迅速夺走。

  “不是不能饭前吃冷饮吗?”

  “大师兄就不能等等我,晚点再吃饭?我消化一下。”

  “……”欧阳戎点点头:“真是难不倒你,好吧,我先去趟隔壁,师妹好好消化。”

  没去看小师妹幽怨的小眼神,拿到两物,欧阳戎立马去往苏府,召集众人议事。

  路上他还嘀咕……这回投喂怎么没涨功德,欸小师妹越来越难养……不是,难哄了。

  隔壁苏府。

  离闲等人见到欧阳戎的身影,顿时紧张起来。

  终于来了吗。

  一个时辰后,书房门开,在走之前,欧阳戎看了眼脸涨红、手颤栗的离闲,留下一只丹盒在桌上……

  深夜。

  一道颀长身影出现在悲田济养院旁的新修佛塔前。

  这道身影似走路无声,气息深敛,悄无声息。

  他头戴一副青铜假面,背负狭长木匣,步入塔中,默默行走阴影,绕过了瞌睡站岗的僧人。

  身影来到了佛前供奉的一只贴有金黄密封条的锦盒前。

  佛前,橘黄色的烛火光晕中,突然掺杂进了一丝澄蓝光芒。

  一道弧,静静的悬浮在锦盒的上方。

  盒身看似完好,静躺桌上。

  欧阳戎手指绕过封条,轻敲盒身某处,有断口齐整的圆弧碎块脱落,吸入掌中。

  虽失去一块,但盒身稳固,毫无解体迹象。

  他取出一枚圆润玉环,从大小刚好的圆弧缺口处,塞进空盒,再搭积木般,淡定拼回碎块,严丝合缝。

  锦盒外观,完好无缺。

  戴青铜假面的青年最后看了一眼慈眉善目的金身佛像,转身走人。

  “弧”消失。

  翌日。

  废浔阳王离闲与诸位大师,照例在江南最大的浮屠塔内,为大周女帝祈福。

  有扫地僧人偶然碰落锦盒,锦盒坠地,四分五裂。

  离闲与众僧前扑救玉。

  愕然发现,碎块之中,女帝所赐玉玦,不仅未碎,缺角愈合,完美无缺,明亮如月。

  佛祖显灵,美玉复圆。

  一众高僧大震,玉玦晴圆之祥瑞顷刻传遍龙城,县人皆惊。

  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江南有刁姓县丞,上递奏书,进献祥瑞。

  奏折火速飞往洛都。

  一时惊起千层浪。

  希望没有打扰到兄弟们过七夕(认真脸)

第283章 善谋者,无赫赫之功

  浔阳江畔,江州浔阳城。

  城南,刺史府。

  一位绿衣官员跌跌撞撞,跑进刺史府公堂。

  “刺史大人,刺史大人,不好了……”

  公堂内只有办公的佐贰官,不见那位王大人的身影。

  “刺史大人呢?人在哪?”绿衣小官急问。

  “刺史大人在后宅那边,与思慧大师喝茶清谈。”

  绿衣官员跺了两下脚,转头匆匆闯进后宅,呼唤道:

  “刺史大人,大事不好了,龙城县那边有人上奏……”

  后宅,某间清静院子内,最近修身养性、结交江南名士往来的王冷然隐隐听到些呼喊声,微微皱眉。

  他放下手心墨黑棋子,抚平眉头,朝对面的新棋友礼貌一笑:

  “大师,失陪一下。”

  “王刺史客气了,自便即可。”黑衣僧人淡然摇头。

  王冷然不急不缓的离开座位,刚退出院子,他皱眉一皱,朝前方奔来的亲信呵斥:

  “大喊大叫,成何体统,平日怎么教你们的,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总是不长记性……”

  他摇摇头,抚须问:

  “说,龙城那边上了什么奏,欧阳良翰这猖狂小官,难道还敢上书参上官不成?”

  “不是,不是这个。”绿衣小官脸上压不住的慌张:

  “刺史大人,大事不好了!

  “龙城县的废浔阳王一家,在东林寺捐建了一座佛塔,声称替女皇陛下礼佛,供奉一枚陛下赐予的玉玦。

  “前日一早,东林寺发现密封盒中,玉玦的缺角复圆,声称是佛祖显灵,神玉复圆,天佑大周与女皇。

  “祥瑞之事,传遍全县,龙城县衙那边,派出人手,护送寺僧,已将复圆神玉,驰送洛都,上奏献瑞!”

  王冷然抚须手掌拽断几根胡须,惊掉下巴,不可思议语气:

  “欧阳良翰怎么敢……敢做这么不要脸之事!他不是正人君子吗,浓眉大眼的,竟干这等谄事,简直岂有此理,这厮脸……脸都不要了啊。”

  刚与名士下棋时的风轻云淡早已丢去十万八千里,这位江州刺史脸已涨成猪肝色。

  绿衣官员闻言,忍不住看了看王冷然,眼神略微古怪,若是没记错,当初女皇陛下称制、大周建国时,这位上官好像与卫氏亲王们一起,敬献过祥瑞,也算是这位大人的发家史了。

  王冷然质问:“驰送祥瑞的上奏队伍到哪了?”

  “禀刺史大人,他们不知有意无意,早上已经绕过了江州城,走另一条水路,北上洛阳了。”

  “这这这……”王冷然原地打转两圈,有些急红眼,咬牙切齿:

  “这欧阳良翰简直狗胆包天,他怎么敢越过上官行事,我要参他!”

  绿衣官员躬腰小声道:“大人误会了,不是欧阳良翰上奏献瑞,是……是他手下的刁县丞,欧阳良翰这几天好像告假不在……”

  王冷然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咆道:

  “告个屁的假,他会不在?

  “这么大的事,做的周密不漏,献瑞出现,当日就驰送京城,背后不是他还能是有谁?

  “这家伙老早就和那座苏府眉来眼去!若没他参与谋划,本官把棋盘吃了!”

  绿衣官员喏喏无言。

  王冷然猛回头:“能不能追回他们!本官调折冲府将士,以私越主官,擅自离境名义拦回来!”

  绿衣官员脸色害怕:

  “有……有些难了,关键是,神玉献瑞的事,不知是不是有人私下传播,现在已经闹得满城皆知,很难压下,主要是不好收尾……要不……刺史大人试试?”

  王冷然闻言,顿时冷静下来,没立马下令,眼珠子打转。

  他忽抬头,眯眼问:“离闲一家人呢?是不是也一起离境了,赶去洛阳,献祥瑞去了?”

  后面的话语,语气如猫儿般细小,似是隐隐期待着什么。

  “这……这倒没有。”

  王冷然紧皱眉:“这种机会,他们忍得住?”

  绿衣官员苦脸:“虽是他们发现的祥瑞,但废浔阳王一家人还老老实实留在龙城,只有东林寺高僧送神玉入京,并且,离闲他……”

  王冷然急问:“离闲怎么了?”

  “他好像在佛前祈福多日,不吃不喝,病倒了,听说病的挺重。”

  “病重?病重还不去送医?”

  绿衣官员摇摇头:“没,废浔阳王病倒后,还呆在龙城苏府病榻,没有离开的意思,只请了些县里大夫看病,

  “但病情好像不见好转,其子离扶苏派家奴来江州,请求刺史大人帮忙寻请名医,还说他阿父快要撑不住了……”

  王冷然听到这里,心顿时凉了半截。

  欧阳良翰等背后操刀之人,不给他丝毫把柄机会,谋局滴水不漏。

  “本官明白了。”深呼吸一口气,“你……你先下去!”

  打发走绿衣官员,王冷然返回院子,少顷,他笑容勉强的将思慧大师送出了门,黑衣僧人看向这位新刺史的眼神略微古怪。

  送走杂人,院内安静下来,王冷然立马转头,手书一封,再唤来了一位绝对亲信。

  亲信携信出门,王冷然一脸忧虑的看着亲信的背影逐渐远去。

  他能来江南水运繁华要道的江州,做这一方封疆大吏,很大原因,是有卫氏王府的扶持。

  “当初两位王爷未雨绸缪,千叮咛万嘱咐,要看护住废浔阳王一家,彻底封锁住他们上达天听的路。两位王爷与相王府正争斗到重要关头,万不可让这边出岔子,影响大局……”

  想到这里,呢喃自语的王冷然顿时坐立不安,眼底有些晦暗。

  傍晚。

  刺史府后门。

  一位卷发绿眼的波斯商人身影走出门,低头溜进黑暗中,少顷,一辆马车从巷内阴影中缓缓驶出,远去。

  刺史府后宅,一间客人离去的冷清书房内,王冷然正孤坐上首。

  天光渐暗,屋内未点烛灯。

  昏暗中,王冷然的神态模糊,隐约只见一副阴沉皱起的眉目。

  他转头看了一眼,前方客座上的一只七分满的茶杯。

  客座的凳面还是热乎的,某位波斯商人已不见身影。

  桌上的茶水已然凉透。

  “那位六公子到底是何意思,是误会了什么,还是说,这是魏王那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