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士樽笑道:“我大明出兵六十多万,天下哪有邦国能挡得住?”
安瓦里惊叹连连。
塞尔柱虽然号称西方霸主,但把各属国也拉来打仗,一次性投入二十万兵力就顶天了。
哪有动辄数十万的道理?
安瓦里不但学会了汉语、汉字,而且从去年开始阅读中国史书,
不明白的地方他在翰林院可随便请教。
至于赵士樽,前宋宗室一个。
宋朝覆灭时,赵士樽老实待在家里。
他既没有南下投奔宋徽宗,也没有北上投伪宋小朝廷,
而且对文学和历史也颇精通,于是被朱国祥扔到翰林院做官。
安瓦里说道:“中国的史书,我还没有看到西夏。这个国家是怎么出现的?”
赵士樽大略讲述说:“西夏皇帝的祖先,本来是唐朝的蛮夷部落。”
“后来唐朝给予他们土地,还让西夏酋长做了官。”
“大唐四分五裂之后,西夏的党项族趁机壮大,并在宋朝的时候建国称帝。”
安瓦里大概听懂的,大唐就类似完整版的塞尔柱,宋朝则是现在的塞尔柱。
而西夏,则是塞尔柱分裂时出现的苏丹国。
因此,大明征讨西夏,不算侵略扩张,只不过是收回失地。
安瓦里还不知道塞尔柱大败的消息。
跟他一起出使大明的宰相穆勒克,早就已经回去复命,并且参加了卡特万之战。
而且,穆勒克还是塞尔柱大军的副帅,负责指挥当时没进山谷的部队。
他亲自带队冲锋想要救出桑贾尔,却终究还是失败了,独自骑马逃跑不知去向。
“赵先生,这个字是读狄吗?”安瓦里不再谈西夏,而是拿着《资治通鉴》请教。
除了周边国家的使者,其余海外使者对西夏灭亡没啥概念,只当大明又灭了一个邻近小国。
此时此刻,常驻洛阳的大理、日本使节,已经在四方馆里吓尿了!
照这个趋势下去,大明会不会攻打他们?.
第三千八百四十一章 逃了
赵士樽凑过来一看,说道:“这个字不能读狄,应该读悌。”
“祖逖北伐。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大英雄,跟他有关的成语有好几个。”
“闻鸡起舞、先吾着鞭、中流击楫,讲的都是祖逖。”
安瓦里又问:“有如大江是什么意思?”
赵士樽道:“一去不返。”
他似乎嫌这样解释太累,干脆把文章大意全部讲出来:
“祖逖是范阳人,少年时就有大志……当时晋室携百官南渡,祖逖却要收复中原。”.
“他向皇帝请愿,皇帝给他封官,却只给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
“祖逖带着随从百余人,就这样渡江北伐。”
“船行至江中,祖逖击打船桨说:如果我不能扫清中原收复失地,就如这大江一样一去不回。”
“他在淮阴打造兵甲,招募到两千多义军,说降中原一些互相攻打的势力,一战击败石虎五万大军,果真是收复了中原……”
“可惜,就在祖逖想要率军杀过黄河时,东晋皇帝派来大都督,夺走祖逖的军队和地盘。”
“祖逖忧愤而死,他收复的国土也再度沦丧。”
安瓦里拿着大明简易地图,在赵士樽的指导下,对比当时的地名,搞清楚祖逖的北伐路线。
良久,安瓦里叹息:“祖逖果然是一位大英雄。”
赵士樽笑道:“当然是大英雄。第二批被请进武庙的先贤,祖逖排在第一位。”
“陛下亲自题词评价:中流击楫者,华夏之英杰,千秋之典范也。”
“听说在洛阳武学里,军校生必须背诵祖逖北伐一文。”
安瓦里认真阅读此文,并把几个成语抄写下来,非常高兴自己又学到了东西。
赵士樽却是出去溜达,他已经报名参与编修《西夏书》,顺便学一学那种西夏文字。
走到隔壁院落,却见一堆人围着石桌看东西。
一人突然惊呼:“岳都护真乃当世冠军侯也,恐怕接下来的献俘大典,他也要被封王吧?”
另一人说道:“不可能封王,国公、郡公都够呛,估计会是一个县公。”
先前那人点头道:“也对,岳都护军中资历太浅,目前封一个县公已是极限。”
赵士樽走过去问道:“你们在看什么呢?”
“兵部发来的详细战报,让翰林院文史馆整理留档,作为史料存进藏书楼里。”
“岳都护立了大功?”
“何止大功。去年秋天,岳都护率五千骁骑,数日之间收复河西三城之地。”
“又疾驰北进,与韩都护携手大败李察哥十万军队。”
“今年被克夷门堵住南下之路,他从沙漠绕道奔袭,六千骁骑直插兴庆府。”
“继而攻占五万重兵防守的怀州,俘虏西夏军民十余万,缴获牲畜、战马、粮食无数。”
“正是岳都护把兴庆府周边搅得一塌糊涂,才吓得西夏另一路大军统帅弃军而逃。”.
第三千八百四十二章 封爵
“是啊,如果没有岳都护,估计这一仗到现在还没打完。”
“那个叫李存惠的细作,也是一个大将之才。这次至少能够封子爵,甚至有可能会封伯爵。”
赵士樽感觉在听传奇故事,连忙也凑过去阅读详细军报。
北路军报是岳飞、韩世忠联手执笔,虽然尽量在展现韩世忠的作用,
但岳飞全程过于亮眼,把韩世忠的风采完全盖住。
韩世忠也是有大功的,跟李察哥十万大军作战时,韩世忠才是那一路明军主帅。
岳飞奔袭南下,也全靠韩世忠拖住克夷门数万敌军,否则岳飞就要被关门打狗了。
枢密院和兵部正在研究,该怎么给各军将士论功,然后移交到礼部讨论封爵事宜.
兵部。
张广道已经看完各路大军的所有战报,他揉着太阳穴说:“我很想给自己的老部下多弄点功劳,但此次灭夏,岳飞必为首功。”
“而韩世忠可论次功,他们去年一战把西夏的脊梁都打断了。”
“今年各路大军出征,西夏就跟丢了魂一样,只知道避战后退、空室清野。”
李宝哭笑不得:“除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其余各路都没打什么像样的仗。”
“李彦仙那一路还算好的,至少强攻下两座城池,姚平仲还打得李察哥败逃而死。”
“邓春那一路简直就在武装行军,沿途敌军全部望风而逃,好不容易要在灵州决战,敌方主帅竟然弃军而逃了。”
杨志说道:“也得给邓春记功啊。他是大明村的老人,麾下又多资历深厚之人,陈子翼这次怎么也该升一升爵位了。”
王渊挠挠头:“把军功计算出来,交给陛下审阅吧,这种事情我们不能做主。”
石元公敲敲桌子,提醒道:“军情司的那些细作,可要好好计算他们的功劳。”
“我虽不再管军情司,却不能让细作们吃亏。”
“有的细作不顾妻儿父母,已经潜入西夏七八年。”
“就算没有帮助破城,他们在城内制造谣言,也让西夏军队人心惶惶,至少让西夏军队投降得更干脆利落。”
张广道笑着说:“肯定不会忘了军情司的细作兄弟们。”
又有两支禁军,从西夏返回洛阳。
水陆并行,舟车齐发。
一支前往伊阙镇,一支前往延禧镇,驻守在洛阳周边拱卫京师。
陆游等人进京比较早,还未正式入太学读书。
他们呼朋引伴站在岸边,目迎禁军由远及近,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其实没啥好看的,行军途中又不穿盔甲。
但这毕竟是禁军,大明舍得在小兵身上砸钱,就连禁军里面的普通士卒都有常服。
他们穿着承袭自唐代的曲领外衫,但袖子收得极窄,袖口有绑带可缠起来。
外衫的下摆也被缩短到大腿处,用腰带一束显得格外利索.
第三千八百四十三章 武经总要
下身只有一条裤子,行军时还要缠上绑腿。
鞋子是制式的脚蹬靴,头上戴着可以折叠的范阳笠。
陆游啧啧赞叹道:“只是寻常的行军,走得如此随意,竟也能做到步伐一致!”
洪迈笑道:“他们路过京城,自然要表现一番。”
“不然,”陆游指着前方的军队说,“你看他们还有人在说笑,并无刻意之处,想来随心所欲亦可整齐划一。”
洪迈没再接话,懒得跟陆游辩驳,他认定了这些禁军将士,肯定是路过洛阳城在挣表现。
城内外无数百姓,乐哉哉的跑来看热闹,甚至还有小娘子朝着军士挥手。
“虎狼之师啊!”平清盛一声感慨,腰挎倭刀远远看着。
他已在大明留学数年,今年就要回日本去了.
儒家经义他也认真学,水平一般般,如果放在大明偏远地区,猴子称霸王勉强能考秀才。
平清盛真正用心的是兵法,费尽心思搞来一部《武经总要》,还花重金跟一个退役骑兵学枪术。
凭借这些,平清盛觉得自己回去之后,肯定能够打遍日本无敌手。
等两支禁军全部走远了,平清盛才去四方馆溜达。
刚进四方馆,就发现有热闹可看。
来自占城和真腊两国的使者,三番五次闹着要杀掉对方。
大明官员无法调解,在请示上级之后,允许两国的使团武官决斗。
生死由命,不准在大明境内事后报复!
平清盛跑去看热闹时,双方都已经受伤挂彩。
终究是真腊武官要厉害些,凭着自己挨一刀,砍中了占城使者的脖子。
鲜血喷涌,估计是活不成了。
真腊武官挥刀跳舞,忍着身上好几处伤口,在占城使者面前耀武扬威。
“怎闹得要死斗?”平清盛问道。
河内经国说:“真腊入侵占城,两国刚打了一仗,占城使者是来洛阳告状的。”
“真腊使者也是来告状的,说此次出兵,是占城的边将先越境挑衅。”
“两国使者在四方馆遇见,天天吵架,吵着吵着就动手。”
平清盛不屑的嘲笑:“大明皇子都摄政安南了,他们还有闲心互相攻伐,迟早有一天会被大明吞并。”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