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30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他们需要在开封换船,好在这里官船众多,每天都有发往洛阳的。

  换船之后,舱内又多了两人。

  一个叫王炎,相州人,今年二十七岁,武将世家子弟。

  年纪轻轻已考上了举人,却报名跑去读军校。

  一个叫王廉清,汝阴人,跟陆游同岁,也是去洛阳读太学。

  洪迈听说王炎有举人功名,忍不住问道:“公明兄既为举人,为何要去读那武学呢?”

  王炎爽朗笑道:“若个书生万户侯?”

  陆游对此大为赞赏:“公明兄豪情万丈,端的好男儿。若非长辈拦着,我也要去读军校。”

  王炎说道:“我见你腰佩长剑,也是练过武艺的?”

  “练过些微末招式。”陆游实话实说。

  命运就是这般神奇,另一个时空的至交,在这个时空也一见如故。

  历史上,王炎做过南宋的副相和枢密使,但《宋史》关于他的记述却讳莫如深。

  陆游在给王炎做参谋期间,写了一百多首军旅诗,

  却被销毁得只剩十二首跟王炎不相关的。

  原因很简单,王炎跟虞允文有矛盾,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当时王炎担任四川安抚使,先招募南方人编为部队。

  陆游担任参谋官,跟士卒们一起训练,

  很快在实战中发现,这支部队是有缺陷的。

  于是,在陆游的建议下,王炎招募北方人当兵。

  不但有北方汉人,还有女真、回鹘、党项等各族士兵,号为“义胜军”,

  练习义胜枪(三棱破甲枪),并且在成军之后屡立战功。

  期间,陆游也全程跟着训练,还曾带着三十人亲自杀虎。

  老虎突然出现,士兵们都被吓愣了,陆游挺枪就给老虎来一下。

  杀虎将陆游!

  就在一切走上正轨时,王炎突然被调回朝堂升官,紧接着又被贬为知州.

第三千八百三十八章 复杂的历史

  王炎称病不赴任,直接被扔去管理道观,几年之后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都是很复杂的,即便奇男子虞允文也不例外。

  尤其是虞允文晚年,位高权重,名利双收,渐渐变得刚愎自用。

  《宋史》对此描述得非常隐晦,只在《薛季宣传》里点出虞允文“讳阙失”.

  辛弃疾在《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中,也非常隐晦的写出“兴门户之叹”,

  基本可以推断虞允文通过派系斗争把王炎搞下去。

  ……

  “你们都是南方人,恐怕还不知前线捷报,”

  王炎兴致勃勃说,

  “几路大军连战连捷,听说已经快要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府了!”

  陆游大喜:“真的?”

  王炎说道:“自是真的。我也是被捷报激励,才下定决心弃文从武。”

  “我大明虽然将灭西夏,但漠北还未定,西域也未平,迟早有一天我能带兵出征。”

  洪迈取笑道:“西夏将覆,看来用不上你这个当代班固了。”

  陆游却说:“等公明兄带兵出征,我就给他做幕僚,参谋军中诸等事务。”

  “欢迎之至,”王炎乐道,“到时候,我做统兵大将,你做军中参谋,一路杀到极西之地。”

  一直没吱声的王廉清,突然说:“我给你们画凯旋图。”

  王廉清的爹,是一个大画家,他自己也擅画。

  四人相谈甚欢,官船在河阴县停靠时,他们还下船去买来酒食。

  “大捷,大捷!”

  “数十万大军围城,西夏国主李仁孝率百官出城投降!”

  “西夏灭了,西夏灭了!”

  “……”

  船上四人正在饮酒,忽听岸边欢呼沸腾,他们连忙出舱去询问究竟。

  在甲板上碰到一个漕军军官,笑着对众人说:“刚有露布传到,西夏已灭。”

  “西夏国主和文武百官,全部出城跪降,我军兵不血刃就拿下兴庆府。”

  王炎大呼:“且去饮酒庆祝!”

  “同饮,同饮!”

  “再去沽两坛酒来,今日不醉不休。”

  四个年轻人欣喜若狂,在船舱里喝得东倒西歪。

  他们接下来经过的每个县,城内城外百姓皆喜气洋洋,甚至比灭金的时候还高兴。

  这个时空,没有靖康之辱,北方遭受肆虐的程度有限,并且辽宋两国和平数十年。

  因此人们对辽金覆灭没啥感触,反而是一直交战的西夏,让北方官民非常痛恨,一旦打仗就征调无数。

  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店铺,都趁机挂出打折的招牌,人们热情洋溢的谈论前线战绩。

  王炎拦住一个路人,问道:“洛阳哪处酒楼最好?”

  路人回答:“有巴楼,前两年刚扩建的,修了足足五层楼。”

  “酒苑叔平无比店,洛中君锡有巴楼”,这是北宋开封流行的民间谚语,多少透露着开封人民对洛阳的调侃鄙视。

  如今大明迁都洛阳,有几个洛阳富商合伙开酒楼,直接取名“有巴楼”反嘲讽开封人.

第三千八百三十九章 功劳盛宴

  王炎请客,带大家去吃酒。

  王廉清看着底楼大堂食客的银碗,忍不住说:“此楼酒食肯定昂贵,吾等皆贫寒士子,就在一楼餐饭即可。”

  屁的贫寒士子,三个出自官宦之家,一个出自武将世家。

  “也行。”王炎无所谓。

  “我大明将士,怎忍得下有人自称爷爷?“.

  “当即就有一员小将,从大明军阵中骑马奔出。”

  “你们却道那小将是谁?”

  讲到此处居然卖关子,周围食客纷纷摇头,还有人催促他快往下讲。

  那食客继续说:“这员大明小将叫做王俊,军中唤作王开山,乃大将吴相公麾下骁将。”

  “却见王开山飞马奔出,大喝一声,吓得西夏贼将肝胆欲裂……”

  听完一出瞎编乱造的故事,陆游问道:“谁认识这王开山?”

  王炎摇头:“我兄长也在军中统兵,却没听他说起过,想来是另一路的猛将。”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商贾带回来的,从河西走廊回来的商人尤其多,导致吴玠麾下将领居然变得最有名。

  反而是韩世忠、岳飞那一路,距离大明边境最远,他们的事迹还未传开。

  又开始讲了,陆游侧耳倾听,越听越热血沸腾,恨不得从太学转到军校去读书。

  ……

  对于武将而言,灭国之战是一场盛宴,无数将士可以受赏升迁。

  文官同样如此!

  陕西、山西两省官吏,一个个皆协助后勤有功。

  有的甚至都不用回京,接到升迁调令之后,立即赶往新成立的宁夏地区做官。

  那些遭到炮击受损的城墙,需要文官组织人手修复,

  被填平的护城河也要清理出来。

  西夏连年旱灾的原因,还有一个是水利不兴,

  好多灌渠都严重淤堵,这些也要文官组织人手疏通。

  运出去打仗的军粮,战后并没有原路运回,还有那些缴获的粮草,各城都留下一些在仓库里。

  这是为了方便文官以工代赈,无数西夏百姓家无余粮,正好招募他们进行各种工程建设。

  海量的物资留在宁夏,新赴任的文官可以随意调用。

  就看有哪些家伙忍不住伸手,反正赵渊派了御史过去巡查。

  随便捞点是查不出来的,那属于“正常损耗”,

  但谁要是捞得脑满肠肥,那就怪不得梁山皇帝太残暴了。

  ……

  翰林院。

  一个官员走进文史馆,拍手喊道:“西夏史料即将运回洛阳,懂西夏文字的都来报名,朝廷即将编修《西夏书》。”

  “不懂西夏文字的,也可以来报名,有几個西夏官员会来翰林院修史。”

  连喊两遍,陆陆续续出来十多个史官。

  随着大量海外书籍被带回,以及编撰辽金两国史书,还有编修各种官方书籍,翰林院再度被拆分细化。

  甚至,赵渊把太医馆也并进来。

  如今翰林院的完整馆系如下:文史、天文(包括地理)、艺术、医学、农学(包括畜牧)、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机械).

第三千八百四十章 西方霸主

  六大馆系之下,又继续细分。

  比如艺术馆,就分为绘画、音乐、雕刻等科室。

  也有互相交叉的,比如农学家,需要兼修天文地理知识,甚至还要懂得水利。

  而地理学家,也要兼修数学、物理等知识。

  翰林院的一把手叫“翰林大学士”,官阶为正四品。

  六大馆系的一把手叫“翰林院某某馆正”,官阶为正五品.

  有极强功利心的翰林官,早就上下活动外放出去了。

  如今留下来的,大多数都在安心搞学术,整天不愁吃喝还有身份面子。

  塞尔柱学者安瓦里如今很忙,他在文史、天文、医学三馆做顾问,

  帮忙翻译相关学术著作,并拥有正六品的翰林官阶。

  “外面有什么喜事吗?”安瓦里问。

  赵士樽走进屋里说:“西夏被灭国了。”

  安瓦里惊道:“听闻西夏拥兵数十万,这么快就被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