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都还没下船,就已见识到洛阳风物。
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个个头上皆簪牡丹花。
整个洛阳,是一片花的海洋。
刘延年还是第一次到洛阳,被这番盛景所吸引,忍不住也想买花簪首。
“卖花咯,卖花咯!”
船刚靠岸,就有几个少男少女,提着花篮往前面挤。
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身上衣服都比较廉价,一看就是平民家的孩子。
他们高举着花篮,朝正在下船的旅客叫卖。
“多少钱一枝?”刘延年旁边一人问道。
“五文!”
“我这种三文。”
“我还有十文的,名贵得很。”
“……”
那人很快买一朵牡丹簪上,刘延年也掏钱买了一朵十文的。
他带着仆人,选定一间客栈住下,然后就在洛阳城里瞎溜达。
行至一处街道,却见旁边的巷子里,居然挤着一大群人,甚至还停靠着几辆马车。
难道是哪位大臣的府邸?
刘延年好奇走过去,询问挤在人群外围的:“这是哪家府邸?”
“杨员外家。”那人回答。
刘延年又问:“可是六部哪位员外郎?”
那人笑道:“是做生意的杨员外。”
商贾之家?
“门开了!门开了!”
这些人开始大喊大叫。
但院门只开了一丁点,有家仆探出脑袋喊道:“莫听歹人造谣,俺家不卖魏花!”
刘延年当场无语,挤这么多人,居然是来买花的。
而且主人还不卖。
“魏花”是洛阳牡丹当中的花王,当年魏家还没衰败的时候,想入园赏花必须买门票。
一张门票十多文钱,魏家每天能收十几贯。
那可是宋初,物价还不贵!
后来园子献给皇室,皇室又赐给寺庙。
僧人把牡丹植株全卖了,花圃开垦为耕地,改种麦子和桑树。
渐渐的,麦子和桑树也没了,变成寺庙的后花园。
如今,寺庙也被朝廷取缔,改建为住宅和店铺。
“魏花”虽已散入百姓家,但数量极为稀少,根本没人愿意拿出来卖。
名气稍次的“姚黄”,倒是比较容易买到,一支花大约值钱两三百文。
这是因为渐渐传开了,以前稀少的时候,一支“姚黄”价值千文钱。
想要嫁接也可以。
嫁接一次“魏花”,不管是否成功,一百石米就没了——嫁接费!
“姚黄”要便宜些,刚开始也是一百石米,现在嫁接一次只需二十石。
刘延年听完那人的讲述,连连摇头道:“牡丹不可食,怎能如此靡费钱财?”
“你这外乡人晓得什么?”那人鄙视道。
刘延年继续溜达,到处都是花花花花花……
来到大明迁都之后才改名的朱雀大街,只见有父子拥着一株异品牡丹,站在街边被无数百姓团团围住。
忽地,有几個富家子骑马奔来,沿途大喊道:“谁有异品?谁有异品?”
“这里,这里!”围观人群回应。
“让一让,劳烦让一让!”
几个富家子挤进人群中,仔细观赏之后惊叹连连。
其中一人问道:“你这整株怎卖的?”
拥花者说道:“不卖。若要卖花,俺就去花市了,怎来这朱雀大街?”
那富家子开价道:“三十贯!”
人群中有个富商笑道:“贤侄你尽想些美事,俺开价五十贯他都不卖。”
拥花者说道:“俺在这里等着献给陛下。”
此言一出,想买花的人立即放弃。
献花属于洛阳传统,发现异品之后,底层平民会卖给富户.
第三千五百九十五章 献花者
但只要稍微不愁吃穿的,就会尽量培育出副本.
然后,把其中一本献给皇帝或宰相,这种异品顿时变得身价百倍。
献花者不仅能获得皇帝、宰相的金钱回馈,手里剩下那本也将成为下金蛋的母鸡。
牡丹花王“魏花”,当初就是一个樵夫献给宰相的。
不过没啥副本可言,是宰相获此野生异品之后,亲手把“魏花”培育成一个品种。
陛下会从这里路过?
刘延年的关注点明显不同。
“陛下进城了!陛下进城了!”
车驾从城外徐徐而来,围观人群自发散开,让出一条道供献花者走出。
异品牡丹植株挺大,献花者跟儿子抬着走,身后众人紧紧跟随。
赵渊隔三差五要去城外试验田,身边带着的侍卫并不多。
此刻侍卫们如临大敌,分出一人过来质问:“你们在此扎堆聚集,阻拦陛下车驾是何用意?”
献花者猛地跪下:“草民范大中,有异品牡丹献给陛下!”
侍卫连忙呼来同伴,二人小心翼翼抬走,回到马车旁边说:“陛下,有百姓献上牡丹异品。”
赵渊是懂牡丹的,这源于当年的艮岳。
艮岳就栽培了许多名贵牡丹,甚至有人帮宋徽宗搞过嫁接。
还用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变异,想整出一株异品牡丹讨好宋徽宗。
可惜,多倍体牡丹的成功率太低。
仔细欣赏片刻,赵渊点头赞道:“叶片繁多,色如鹅黄,便叫做千叶鹅黄吧。”
“好名字!”
被侍卫隔开的百姓,靠得较近的几人听到,立即高声赞叹太上皇赐名。
赵渊又把献花的父子叫来:“我虽喜欢牡丹,但不愿夺人之美……你不要说话。”
“我若收了你的花,有人献宝又该不该收?”
“此例一开,地方官员争相进贡,岂不成了昏君的花石纲?赐一个花名足矣。”
献花者连忙跪地谢恩:“多谢陛下赐花名!”
有陛下赐名,这株异品牡丹必定身价倍增。
刘延年不仅感叹:“真是圣明仁君啊。有此圣君,社稷万民之福也。”
不仅刘延年在赞叹,现场百姓也在赞叹。
宋徽宗当年为了修缮洛阳皇宫,也曾下令征发花石纲。
洛阳本地百姓,很多都被抓去服役,周边乡村的牛都被杀完了——取牛骨磨粉熬制灰浆。
此刻听太上皇说,害怕花石纲而拒绝收下牡丹,老百姓下意识的就想起宋徽宗。
两相比较,眼前这位才是好皇帝啊。
车驾继续前行,渐渐驶入皇城之中。
而刚才献花的地方,已经疯狂起来。
只因赵渊亲自给牡丹赐名,这株最高出价五十贯的牡丹,当即就有人呼喊道:“俺出八十贯!”
“一百贯,你快卖给我!”
“一百五十贯。”
“一百八十贯,这价钱已经很高了。”
“陛下赐名的异品,你一百八十贯就想买?俺出两百贯!”
“……”
献花的父子却洋洋得意,笑着说:“这株异品,太上皇赐名千叶鹅黄。”
“俺是不会卖的,嫁接倒是可以。”
“再过几个月,到了适合嫁接的月份,伱们拿着钱财来寻俺便是。”
“俺怕伤了母本,一年只嫁出一枝,谁出价高就嫁给谁!”
父子俩抬着异品牡丹,乐滋滋朝家里走。
许多洛阳市民一直跟着,不断对这株异品发出赞叹。
那场面,就好像钓鱼佬扛着大鱼游街,一群钓友马屁如潮狂吹其钓技。
“那株异品确实不俗。”接近皇城,马车里坐着的沈有容说。
李清照笑道:“相比魏紫姚黄还是差了许多,品相倒是跟那左花(千叶紫的一种)类似。”
安小妹说:“魏紫和姚黄再好,也不如皇宫里那株阴阳脸。”
“就是名字太……唉,皇帝取的名字。”李清照不禁感慨。
皇宫里也有一本异品牡丹,是赵渊用秋水仙碱搞出来的。
多倍体牡丹的成功率极低,成活率也低,养着养着就死了,而且很难嫁接和种植。
赵渊纯粹当成调剂品打发时间,用0.5%到1%浓度的秋水仙碱,反复诱导实验了近十年。
目前成活的也就那么几株,真正的极品只有一株“阴阳脸”。
名字是赵渊取的,同一株牡丹,开白色和蓝色两种花,估计种子就属于杂交品种。
如果想把这种多倍体异品,从单一植株变成一个品种……很难!.
第三千五百九十六章 沽名钓誉
几百年后,用现代科技都无法保证。
如果成功了,那属于运气爆棚.
比如“首案红”这个品种,鬼知道是怎么出现的。
极有可能是误打误撞杂交而成,莫名其妙就成了一种能够繁殖的三倍体牡丹。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