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89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到初授官,拜谢皇帝排队退出。

  他们从东华门出去,簪花骑马游街。

  开封府尹亲自帮状元郎牵马,李中坐在马背上仿佛梦中。

  他从小在河湟长大,根本没有名师教导。

  大明开国之后,他被父亲送去兰州进修,总算能够正正经经学儒家经典。

  但连考两次举人失败,于是带着钱财去洋州求学——洋州书院如今名气很大。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

  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就这破成绩,突然做了状元是什么鬼?

  街道两旁全是欢呼声,李中梦游般骑马走完全程。

  傍晚,新科进士们聚餐,一个又一个进士,跑来给李中敬酒求交往。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榜眼黄公度就坐在他身边,忍不住问道:“至诚兄,可否告知你殿试文章写的什么?”

  会试文章必须公布,以此展示科举的公平性,杜绝有垃圾文章被打高分。

  甚至印刷成册,让天下士子学习观摩。

  但殿试文章基本不外露,反正不存在落榜,只是重新排名而已。

  黄公度心里非常纳闷儿,他自负文采斐然、用典精妙、有理有据,实在想不通会输给一个边疆士子。

  李中已不记得文章词句,简单复述自己的答卷内容。

  这一桌的新科进士听完,基本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这位状元的儒学造诣很差,辞章典故也不精通,放在南方估计中举都困难。

  第二,这位状元的殿试文章,某些内容获得了皇帝认可。

  黄公度这几天很忙,身为榜眼,应酬极多。

  簪花游街之后,次日白天祭拜文庙——把孔子他爹请了出去的新文庙。

  晚上,参加琼林宴。

  酒醉睡了一夜,又去礼部排练,学习各种礼仪。

  连续几天晚上,都要喝酒。

  总有家境殷实的新科进士,热情邀约同年。

  皇家特地把金明池开放,任由进士们在那喝酒玩耍。

  如果白天不排练礼仪,大家就去金明池搞文会,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一旦出现佳作,隔日便传遍京城。

  黄公度虽为榜眼,混得却比状元还风光.

第三千四百九十八章 又一个牛人

  因为他的诗词极好,就连一些往日旧作,都被东京的歌女们传唱!

  这个时空的黄公度,注定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历史上,他考上状元的当年,就受到宰相赵鼎的赏识。

  因为支持赵鼎和岳飞,他才做官两三年,便遭秦桧诬陷罢官.

  几年之后被召回京城,很快又被贬去打理道观。

  一个状元,蹉跎时光十多年,却还只是肇庆府通判。

  直至秦桧病死,他才升为员外郎。

  很快他也病死了,因为早年被调来调去,在偏僻州县来回奔波,身体状况非常糟糕。

  穿着新发的官服,黄公度早早起床,跟一群新科进士聚在浚仪街。

  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因为今天有献俘大典。

  李中站在黄公度前面,他已经从美梦当中惊醒。

  李中能够感受到,虽然众人对他很热情,但那都只是表面伪装。

  他爹在宋朝还属于低级将领,到了大明降为湟州驻防军官,甚至连正式的将领都不算。

  他这个番人军官的儿子,如果确实才学过人,或许还能被同年进士们另眼相看。

  问题是他肚子里没多少货啊,而且诗词也写得一般,就连数学、物理也不算顶尖。

  就他这样的还能中状元,多少人心里不服气?

  黄公度就很不服气,但还算有风度。

  有时候,李中被问及诗词时很尴尬。

  黄公度主动帮他解围,把话题引向西北各族,并向李中请教一些民族问题。

  李中在民族问题上侃侃而谈,席间有人拍手称赞,亦有更多人面露不屑。

  “诸位进士,大典就要开始了,请往前面走!”礼部吏员跑来提醒。

  李中连忙往前走,黄公度亦步亦趋跟上。

  他们排在许多文官后面,缓缓走向御街,继而朝宣德楼靠拢。

  “止步!”

  大家慢慢等着,无人再敢说话。

  钟鼓楼的四面钟即将走到正点,宣德楼上陆续传来几声呐喊:“皇帝升楼!”

  蓦地,礼乐声大作。

  “百官上前!”

  新科进士们,跟在文武百官身后,朝宣德楼走得更近。

  随着礼官的声音,黄公度将笏板插在后腰,朝着皇帝叩拜山呼万岁,继而又站起来欢快跳舞。

  紧接着,文武百官退至两侧。

  礼官再喊:“皇帝阅兵!”

  历朝历代都有阅兵,但只在校场或郊外进行,很少有皇帝把军队拉进城检阅。

  乐曲再变,更加激昂。

  从御街一直往南至南熏门,半個东京城的中心轴主干道,街道两侧都有百姓在驻足观礼。

  军队也是从南熏门而入,让所有老百姓都能看到。

  黄公度突然听见一阵惊呼,继而是欢呼呐喊声。

  “哐哐哐哐~~~~”

  整齐的步伐声由远及近,黄公度忍不住垫脚去看。

  最前方是重甲侍卫,由大内侍卫统领白胜率领,其后是古三和石彪指挥前进.

第三千四百九十九章 恍惚使者

  只有这三位将领露出脸部,其余重甲步兵全都拉下了面甲。他们全身被盔甲包裹,

  只有眼睛和嘴巴三处孔洞,竖着长枪整齐划一的走来,大老远都能感受到肃杀之气。

  进京请封的黄头回鹘使者,脸上露出惊讶表情。

  但还没被彻底吓着,毕竟他们以骑兵为主,装备再精良的步兵也撵不上。

  很快,黄头回鹘使者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惊恐.

  因为重步兵后面,是陈子翼统领的重骑兵。

  紧接着,是李彦仙统领的骁骑兵,战马清一色披着减重棉甲。

  根据赵渊下达的换装命令,接下来五年,重骑和骁骑都要换成棉甲。

  只不过棉甲的制式不同,重骑兵棉甲的重量,相比以前仅略微减轻,

  但防御力能够大大提高,而且还具有冬季保暖的功能。

  而骁骑兵的棉甲,相比以前的札甲要轻很多,且防御力的变化不是很大。

  前方的重步兵,已经走到宣德楼下。

  “行军礼!”

  兵部尚书喊道。

  重步兵们右手握着长枪,齐刷刷杵在地上,左手握拳横于胸膛。

  赵渊站在城楼上,也左手握拳横胸还礼。

  “万胜,万胜,万胜!”

  一瞬间,呼喊声震天,黄公度被喊得热血沸腾。

  重甲步兵分作两队,在行礼完毕之后,沿着南街左右向前,走到预定位置站立不动。

  “下马!”

  重骑兵身边还跟着扈从,扈从们协助骑士下马,一起朝城楼上行军礼。

  继而大呼万胜,重新上马,沿着南街左边前进。

  接下来又是骁骑,重复重骑的动作,沿着南街右边前进。

  花荣率领火枪手跟在后面,来到宣德楼前行礼。

  他们却没有喊什么万胜,而是举起燧发枪朝着天空,“砰砰砰砰”一顿齐射(没装铅弹)。

  赵渊撇撇嘴,他已经看到了,有些燧发枪击发失败,并没有冒出来硝烟。

  还得继续改进啊,把击发率给提升上去。

  “这就是火铳吗?”

  新科进士们议论纷纷。

  他们大部分都听说过火铳的威名,晓得大明有一支神机军,打得凶残的金兵狼狈而逃。

  黄公度问道:“至诚兄可曾见过火器?”

  李中回答说:“杨国公大败西夏时,我就在兰州求学,当时有幸见到过。”

  “不过那时的火铳,还有一条火绳,现在却没有了。”

  “此真国之利器也!”黄公度连连赞道。

  接下来的是混编部队,骡子拉着一辆辆战车前进,战车上还载着许多震天雷。

  每辆战车,搭配有一个小队,有刀盾手、长枪手、弓弩手、掷弹兵、伙兵等等。

  最后出场的,全是火炮!

  前方是一门攻城巨炮,接着是十多门野战炮,随后是数十门各类小炮。

  吴乞买此刻站在州桥附近,他看着一支支队伍过去,精神早就完全麻木了.

第三千五百章 吓傻了

  可作为战俘跪在那里的完颜希尹,却一直在做免费讲解:“这些重步兵,在稿城大战时出现过。”

  “他们配合着火铳兵攻城,大金勇士根本抵挡不住.....”

  “明国的重骑、骁骑,其实比不过我女真骑兵.....”

  “那些就是火铳兵,铅丸可洞穿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