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3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可惜啊……”李邦彦感慨莫名。

  他如果还在内阁,正好可以拍皇帝马屁。

  灭国之功,足够李邦彦写几十首诗词来歌颂,甚至可以为皇帝专门写一部戏剧。

  朱彧问道:“你那几個孙辈还没接来?”

  李邦彦说:“估计快到杭州了。”

  今年初新颁布的《大明律》,七岁以下随父母流放的孩童,家属可以缴纳罚金赎回。

  李邦彦得到消息,立即派人缴罚金,并派遣心腹去接人.

第三千三百八十八章 数学天才

  就在两人闲聊之时,一个学生冲进来,气喘吁吁说:“朱教授,朝廷派人来征辟,天使已经到山下了!”

  朱彧迷糊道:“征辟我吗?”

  那学生作揖道:“正是。朱教授大才,天子已经得知,学生恭喜先生。”

  朱家在元祐党锢之后,纷纷遭到罢官编管,从此再无一人当官.

  虽然朱彧对仕途不再感兴趣,但能被皇帝征辟却不一样啊!

  朱彧缓缓站起,对李邦彦开玩笑说:“这种时候,是不是该来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邦彦羡慕不已,也跟着站起作揖:“恭喜无惑兄。”

  朱彧指着李邦彦说:“你这贪官,莫要送我钱财。”

  “好不容易要当官了,可不能再被你拉下水。”

  李邦彦哭笑不得,他还打算送朱彧一个菩萨蛮呢。

  ....

  当涂。

  郊外一处民居当中,李尧光正在奋笔疾书。

  他幼时学习传统算术,还研读了胡淑修遗留的数学稿件。

  后来接触到《道用策》,专门研究里面的“数学篇”,一个人憋在家里默默自学。

  李尧光不跟任何同道交流,更不知数学发展近况,但他已经自己搞出几十个公式定理。

  “歇歇吧,你已算了一整天。”

  母亲杨姝端着茶点进来。

  李尧光说:“就快算完了。”

  杨姝一声叹息,放下茶点离去,轻轻把门关上。

  因为亲友的营救,快八十岁的李之仪,终于跟官妓杨姝团聚。

  老夫少妻的,在润州遭人议论,于是又搬到当涂这边。

  但实在太显眼了,因为他们不仅有个儿子,还有一个更小的女儿。

  你没看错,李之仪在七十岁得子之后,很快又有了一個女儿……

  一家四口本来搬到当涂县城,实在受不了风言风语,又跑到郊外买房置地。

  如今,女儿嫁给一个小商人,在夫家还算过得可以。

  但儿子二十多岁依旧未婚,杨姝着实心急如焚。

  她不断降低娶媳标准,但稍有身份的人家都不愿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尧光是个书呆子。

  一个足不出户,只晓得读书,从不与人交流,还不去科举的书呆子。

  母子俩相依为命,由于田产不多,也没有什么收入。

  杨姝为了度日,只能变卖亡夫收藏的字画,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撑多久。

  回到卧房,杨姝拿出古琴。

  她轻抚琴弦,却不敢弹出声来。

  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她就再没弹琴唱曲过,害怕别人议论她是官妓出身。

  “娘子,娘子……”

  侍女推门而入,连基本礼貌都忘了。

  杨姝并未责怪,而是问:“出了何事?”

  侍女指着外头:“来天使了,皇帝派人征辟郎君!”

  杨姝蹭地抱琴站起:“你说什么?”

  “皇帝派人征辟郎君!”侍女喜滋滋说。

  杨姝吩咐道:“快去把三郎喊出来,记得换一件干净衣裳。”

  她自己则去翻钱箱,发现已不剩多少,又翻找自己的金银首饰。

  但金银首饰也卖掉许多,只剩亡夫送她的几样精品。

  为了儿子,她把仅剩的首饰塞入怀中,再唤来仆人把钱箱抬出去。

  传旨的官差已到了院中杨姝拉上儿子去迎接。

  李尧光听说自己被征辟,在激动的同时又诚惶诚恐。

  他是一个资深社恐,连跟县中士子打交道都害怕,完全不晓得该怎么应付皇帝。

  母子俩到院中拜见,把朝廷官差迎入正堂。

  仆人正在烧水泡茶,同时端来果脯招待。

  负责传旨的行人叫许度,是大明第二届进士。

  他微笑拱手:“娘子不用客气,官家听闻令郎有才名,因此派我来征辟入京。”

  “大明没有前朝的许多虚礼,你们今晚沐浴洗漱,莫再吃大蒜等腥物。”

  “明日穿上干净衣裳,就可以领旨了。”

  “多谢天使照拂,”

  杨姝摸出一支金簪,

  “家无余财,天使一路奔波,也没有别的可以感谢……”

  许度把金簪推回去,苦笑道:“娘子莫要害我。”

  “在下二甲进士出身,侥幸留在内阁观政,又被选为通政院行人。”

  “只要认真做事,三年期满可直授县令,一旦收取贵重礼品就前途尽毁了。”

  按照这位的仕途轨迹,明显是被朝廷重点培养的,升迁速度比寻常进士更快。

  礼物送不出去,杨姝颇为尴尬.

第三千三百八十九章 征召天才

  许度说道:“娘子若是担心,可以准备一些吃食。”

  “不用太丰盛,有酒有肉即可,等明天接旨之后,就宴请我带来的那些官差。”

  “但不要送金银钱财,这在现如今是大忌。”

  “多谢指教!”杨姝连忙行礼。

  李尧光全程没说话,他其实知道怎么跟外人打交道,但话到嘴边又实在说不出口.

  渐渐的,他把思绪转回数学题上,完全忘了眼前的俗事。

  就在许度和杨姝交谈之际,李尧光突然奔出正堂,脚步轻快跑向书房。

  这个举动,直接把许度给看愣了:“令郎这是……”

  杨姝惶恐道:“天使息怒。”

  “我儿是个痴人,恐又想到了什么,到书房钻研数学去了。”

  “哈哈哈哈!”

  许度拍手大笑:“令郎真乃妙人也,陛下见了肯定欢喜。”

  就在此时,女儿的夫家突然登门,估计是听说了皇帝征辟之事。

  女儿和女婿,还有亲家公婆,以及女婿的兄弟,足足来了十多个上门道喜。

  一番寒暄之后,杨姝把亲家公请到旁边,拜托他帮忙处理房子和田产。

  卖掉所得钱财,给亲家一笔中介费,剩下的派人送到京城,她母子俩都要搬去开封。

  亲家自然愿意,还拿出钱财要送给官差,被杨姝拦住细细解释。

  翌日,设案焚香接旨,宴请这些传圣旨的官差。

  然后带上重要的藏书、字画,坐着官船直奔润州。

  登船之后,许度问道:“听闻李家有两副画像,可否借来一观?”

  “天使稍等!”

  杨姝把画像找来。

  一副是苏轼,一副是沈括,皆李之仪当年亲手所画。

  而且随时随地带在身边,就连被编管异地也带着,便如同随身携带两位好友的照片。

  许度认认真真观赏一阵,低声说:“官家想借去翰林画院,让那里的画师临摹副本。”

  “娘子可主动献上,临摹之后定然归还,官家不会霸占真品的。”

  “多谢指点。”杨姝感激道。

  抵达润州之后,并未立即北上,而是等着朱彧那帮人。

  足足等待半月,朱彧终于来了。

  这小老头,带着一个大木箱,里面全是南方各省的地理资料,还有许多关于海外邦国的琐碎信息。

  一老一小,共同进京。

  半路上也没闲着,朱彧在船舱里整理那些陈年资料,李尧光则整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

  进京第二天,他们就入宫面圣。

  拜见皇帝时,朱彧从容不迫,李尧光则局促不安。

  “都坐下说话,”

  赵渊笑道,“

  这几日,我一有空便阅读《萍州可谈》。”

  “老先生曾经定居黄州?”

  “不敢当先生之称,”

  朱彧拱手说,

  “家父因为写诗,被蔡京诬陷贬官。又被告发曾与东坡先生交游,遭前宋朝廷罢官编管。”

  “其后数年,家父短暂复官,但又被贬来贬去,最终不堪舟车客死他乡。”

  “父亲被贬到哪里我当时就跟到哪里,因此能见识到各地风土人情。”

  “家父病逝之后,我便去了黄州定居。”

  朱彧说得很委婉,估计是族人在争家产,他懒得去折腾这种事,干脆分到一笔钱就搬得老远。

  赵渊问道:“我出兵拿下黄州,那时你怎么就跑了?”

  朱彧尴尬回答:“害怕受兵灾之累。”

  “你是不愿留在反贼的地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