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虽然各有一头耕牛,”
“但现在还未学会。”
“他们就跟赵杞合作,”
“赵杞免费帮二人翻地。”
“等把他们三家的地翻好,”
“再由赵杞使牛给别人翻地,”
“赚来的口粮他们均分。”
赵渊冷笑:“还能省下口粮雇人翻地,”
“看来是给得太多了。”
“从明日起,每人的口粮减少两成,”
“自己翻地干活的可以不用减!”
“是。”
军官在憋笑,
估计想起什么滑稽事儿。
那些皇室宗亲,
滑稽的事情可多了。
赵渊没有继续关注,
埋头开始办公,
忽然大元帅府送来一封急件。
这是杨志从陕西发来的,
西夏得知赵渊登基称帝,
主动表示愿意议和,
并且希望两国建立邦交。
但西夏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
第一,大明须得每年给西夏二十万贯岁币。
第二,重新划定两国界限,
古骨龙城、天都寨、西安州城、萧关、怀戎堡、水泉堡、会川州城、通泉堡、龙沟堡.....
这些旧宋城池关堡皆归西夏所有。
一旦划定界限,
西夏愿意吐出其他已经占领的地方。
第三,恢复两国贸易,
大明不得阻拦西夏青盐到汉地销售,
大明不得阻拦汉人商贾往西夏贩卖茶叶。
赵渊看完这些内容,
提笔写下几道命令,
内容大致如下:
“全军各类火炮,”
“一半交给李宝装备水师,”
“一半运去兰州攻打西夏。”
“花荣率领火枪队去郿县,”
“等待接收新造火枪,”
“火枪队扩编为1200人的神机营,”
“编练完毕立即前往兰州。”
“着令杨志、种师道、姚古、李彦仙,”
“想办法攻取西夏卓啰和南军司。”
“打下那里,再跟西夏议和!”
“汉中、关中尽量筹措粮草,”
“起运夏粮全部发往兰州。”
“河南夏粮,一半发往山西,”
“一半发往开封。”
今年夏收之后,
大明多半会三面同时开战!
.....
兴庆府(银川)。
西夏皇帝李乾顺,
这几个月一直心情不好。
辽国多次派使者来求援,
西夏只发了一次援兵,
被金国胖揍之后就老实了。
而且,西夏还主动向金国称臣,
把曾经的主子辽国给抛之脑后。
称臣之时,
太子李仁爱痛哭劝谏,
被李乾顺一通严厉责骂。
去年辽国灭亡,
太子李仁爱忧愤而死。
辽国宗女出身的皇后耶律南仙,
刚经历祖国灭亡之殇,
又遭逢爱子病逝之痛,
直接绝食而死。
丧子又丧妻,
李乾顺高兴得起来吗?
他现在政治压力极大,
没了皇后和辽国做靠山,
根本就压不住晋王李察哥。
而且,李察哥统兵被金国打服,
从此就跟金人眉来眼去。
西夏向金国俯首称臣,
也是李察哥在大力推动,
金人反而不怎么在乎李乾顺。
国内的党项贵族,
也多听命于晋王李察哥,
李乾顺这皇帝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晋王篡权怎办?
李乾顺整日疑神疑鬼,
总感觉太监和宫女要谋害他。
一旦他被毒死了,
就只剩个两岁独子,
小皇帝必然成为晋王傀儡。
“晋王愈发跋扈,为之奈何?”
李乾顺忧心忡忡.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小国的生存之道
濮王李仁忠说道:“晋王之所以飞扬跋扈,”
“是因其屡建战功。”
“金国去年承诺割地,”
“换取我大夏出兵。”
“晋王信誓旦旦要拿下八馆,”
“还让文士大肆吹嘘此事。”
“如今那金国出尔反尔,”.
“调派一万大军进驻八馆,”
“显然是不愿遵守割地之约。”
“当以此事,对晋王严厉训斥,”
“削弱晋王的威望!”
李乾顺摇头道:“没用的,”
“不夺了他兵权,”
“惩罚反而会坏事。”
李仁忠又说:“听闻中国已改朝换代,”
“开国君主赵渊是仁厚之人。”
“太子赵渊更才华横溢,”
“其诗词大作,臣亦曾悉数拜读。”
“如今是金国强而明国弱,”
“金人又暗中支持晋王,”
“陛下可派使者去开封,”
“看看能否跟明国交好。”
“交好了明国又如何?”李乾顺问道。
李仁忠说道:“大夏久经战争与天灾,”
“这些年民生日渐困顿,”
“各族百姓已不愿再打仗。”
“晋王为了一己私利,”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