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523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一副怕大梁兵马偷袭的样子,

  赵渊也只好罢了这个念头。

  过了邠州,再经泾州,

  就到的渭州境内。

  泾州却是种家将的传统势力范围,

  已经归顺了大梁,

  大军到的泾州时,

  泾州知州却是早早就出迎了。

  泾州知州却是交给赵渊一封老种经略相公的亲笔信。

  赵渊也没在泾州休整,

  带着大军便往渭州而来。

  渭州城外十里,

  须发皆白的老种经略相公站在最前面,

  左边是鲁智深等大梁将领,

  右边则都是番人,

  一个个肤色黝黑,满脸桀骜。

  终于一身金甲的赵渊出现在远处,

  在日光的照射下,

  更是让人无法直视。

  种师道看到英武不凡的赵渊出现,也是松了口气。

  一月间,熙河路、秦凤路全部丢失。

  开括这一千里疆域,

  用了数十年,

  无数西北健儿为此丢了性命,

  一月间就丢了个干净。

  罪魁祸首是大梁,

  但是种师道并不恨大梁。

  因为他知道没有大梁,

  这一切也会发生,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进城

  童贯对西夏连续用兵十几载,

  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全取了横山地区,

  让西夏无法从东面入侵。

  西边也打下了青唐州,

  离青海湖不过两百里。

  昔日大唐名将哥舒翰攻占的石堡城,.

  也就在那里。

  可以说宋朝西部的疆域完全可以媲美唐朝,

  只是北部没有大唐疆域大而已。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

  西军也可以骄傲的说,

  番人不敢过临洮。

  但是这一系列战果的代价就是西军主力打掉了大半,

  尤其宣和元年一战,

  刘法率的十万精锐全军覆灭,

  更是把西军所剩不多的精锐折损了大半。

  老种经略相公知道西军的情况,

  所以他坚决反对联金攻辽。

  他上书的时候说“邀盗分邻”,

  邻居家来了盗贼了,

  我们和盗贼结盟,瓜分邻居。

  原因不是这个,

  武将都有开疆扩土的欲望,

  只要条件许可,

  每一个武将都会想着开疆扩土,

  然后封侯拜相。

  这是他们拿起刀枪的那一天,

  便埋在骨子里的愿望。

  但是西军精锐丧失大半,

  联金攻辽,

  不用说以后会引狼入室,

  就是能不能打败辽国都很难说。

  西夏这些年国力渐强,

  如果在把所剩不多的西军老兵折损在辽国,

  西北这些年取得的战果恐怕很快就会被西夏拿回去了。

  因此老种经略相公坚决反对联金攻辽。

  其实史实也是如此,

  童贯在西北用兵十几年,

  西军伤亡很大。

  然后又去剿灭方腊,

  又折损了一批精锐。

  所以才会在攻打辽国的时候,

  被辽国的残兵败将打败。

  北宋末对金国的战争更是如此,

  传说中的西军碰上金国,

  几乎是一面倒的形势。

  难不成西军是纸老虎,徒有其名?

  不是,金国对上西夏兵马,

  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胜利,

  反而要把辽国和北宋的一部分疆土让给西夏,

  让西夏牵制剩余的西军。

  而西军却是从西夏手里夺了横山,

  可见西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只是在西军最虚弱的时候,

  金兵南下了,

  所以西军也没有保住北宋。

  另一个证据就是南宋抵抗金兵出色的大将,

  基本都是出自西军。

  难道是因为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也不能这样说,

  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都已参军多年,

  对西夏的战争他们也都参与了,

  但是他们并没显示出亮眼的光芒,

  可见西军当时还是猛将辈出,群雄争锋。

  西军原本战斗力就很强,

  只要让西军缓过来,

  西军便会表现出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

  西军战果的丢失是迟早的事情。

  他并不恨大梁,

  但是眼睁睁看着祖辈流血打出来城池丢失,

  还是悲痛万分。

  原本挺拔的腰板也弯了,

  这些日子他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对策。

  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计划,

  一个可以打退西夏,

  震慑番人的计划,

  而计划的主角就是梁王赵渊。

  他的这个计划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一旦成功,可以彻底解决番人的问题,

  甚至可以把疆域括到更西的地方。

  种师道虽然已经年过七十,

  但是赵渊第一见种师道时,

  种师道还是精神矍铄,腰板硬朗。

  没想到一个多月不见,

  种师道便有了垂垂老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