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熙河路再加青海湖方圆几百里为青海路。”
任谅奇道:“宋朝也只是打下青唐城,”
“改为西宁州,离青海湖还有二百里。”
赵渊笑道:“那就打到青海湖,”
“也不过二百里嘛。”
“打退西夏,就合并诸路,”
“朝廷缺乏文官,”
“任公还要早作准备。”
任谅点头道:“梁王放心,”
“朝廷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
“官吏便也少了许多工作,”
“只要派一些熟悉律法的官吏,”
“再加上朝廷派的进士辅助,”
“也不致出什么问题。”
“环庆路一直没有效忠我大梁,”
“大军粮草转运渭州要经过邠州,”
“我有些不放心。”
“但是邠州没有效忠大梁,”
“我若直接派兵进驻邠州,”
“恐怕引起环庆路反弹。”
“所以想留一万兵马在京兆府,”
“若是邠州断我粮道,”
“也可由京兆府出兵,打通粮道。”
任谅自然知道赵渊担忧什么,点头道,
“梁王所虑正是,”
“环庆路首鼠两端,确实要提防一二。”
“下官虽能统帅永兴军兵马,”
“但是永兴军的兵马不足以抗衡环庆路兵马,”
“下官也正想请梁王驻兵以策万全。”.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借道
任谅为人刚直,
相比自己的仕途,
更爱惜百姓,
因此才仗义执言,
反对蔡京害民的变革。
当初接到让他率永兴军归顺大梁的圣旨,.
百思不得其解,
慌忙派人打探,
后来听得是梁山兵马突袭了东京,
皇室被一网打尽,顿时傻眼了。
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下汉朝宗室很多,
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皇上的地位。
夏启废禅让后,
历朝历代都是家天下,
而且这个家只是皇帝一小家子,
不是皇族一大家子。
皇族犯上,也是作乱。
赵佶一脉被一网打尽,
也就意味着宋朝亡了。
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各地官员的笑话,
看他们如何抉择,
从小接受的忠君教育,
让他们接旨,
但是理智又告诉他们不能接旨。
不少愚忠的臣子看到赵佶的圣旨,
便哭着接了圣旨。
没有人敢去勤王,
因为谁也不敢带兵去东京。
到时大梁不用出兵,
只要把赵佶推出来就行了。
君辱臣死,
没人敢让皇帝受辱。
除非打定主意要造反,
那勤王也就没有意义了。
任谅出身贫苦,
思想斗争的同时,
想的更多的还是百姓。
他也知道西夏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战火一起,
百姓便要多苦多难了。
如果无人能抵挡住西夏,
恐怕西夏会和安史之乱时的吐蕃一样,
趁机侵占陕西,
甚至祸害中原。
因为安史之乱,
唐朝皇帝是跑了的,
大半天下还在皇帝的控制下,
可以调动兵马抵挡吐蕃。
而现在却是皇帝被俘,
无人指挥,
各州府恐怕都不会互相救应。
任谅自认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而且西军主力都在江南,
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出马,
恐怕都挡不住西夏人。
就在任谅忧心忡忡的时候,
种师道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
和他说了西北的情况,
要想抵挡西夏,
他们就必须投靠一个可以出兵增援的势力。
宋朝皇帝被俘,
群龙无首,
很显然是第一个排除了。
然后就剩下造反的赵渊、田虎、王庆了,
王庆和田虎都是危害一方,
只有赵渊替天行道,名声尚可。
而且皇帝的圣旨也是让他们归顺大梁。
更重要的是大梁已经答应了种师道会派兵援助。
任谅权衡得失后,
便也答应了归顺大梁。
他做了大梁臣子,
也就没了其他想法。
他也不是将门出身,
并没觉得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所以对赵渊驻兵京兆府并没什么不快,
何况赵渊刚刚许诺了他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
次日,赵渊便留林冲一万大军驻守京兆府,
率四万大军往邠州而来。
进入邠州后,
大军来回奔驰的哨探还是多了一些,
毕竟进入了敌我不明的地界。
邠州没有归顺大梁,
但是在老种经略相公的协调下也同意借道,
让大梁的粮草通过流经邠州的泾水运到渭州。
经过邠州时,
赵渊原本还想拜会一下邠州知州,
但是邠州却是紧闭城门,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