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听得还有这般凶残的民族,
一个文官忍不住道:“毫无人性啊。”
赵渊看了看被震慑住的众人,继续道,
“蒙古部落没有横扫天下,”
“只是因为他们中间还没有出现一个能一统各部落的人,”
“想想吧,一旦他们统一,”
“数十万全部是在厮杀中长大的人组成的军队,谁能抵挡。”
许贯忠皱眉道:“金国灭了辽国之后,”
“也无法降服他们吗?”
赵渊摇头道:“不能,而且富裕的中原对金国会更有吸引力。”.
众人听得毛骨悚然间,
武松却是笑道,
“这样说来,我们岂不是有打不完的仗了?”
赵渊笑道:“恐怕是这样。”
许贯忠看二人谈笑风生的样子,
也没了担忧,
虽然北方有许多凶残的民族,
但大梁也有许多豪杰之士,
就像大王所说,
只要人人死战,
一万万汉人当是天下无敌。
处理了兵事,
赵渊便又处理政事,
无非是哪里还有贼寇劫掠,
哪条律法需要修改,
哪里出现流民。
待这些事情处理完毕后,
想到出兵的事,
赵渊突然灵机一动,
“我想明日邸报重点宣传我大梁抗辽之事,”
“并在全国州府招募敢战士。”
“同时呼吁天下汉人全部收兵,”
“各守边界,待打退辽国之后,”
“我汉人再逐鹿天下。”
许贯忠闻言,摇头道,
“大王,王庆、田虎都忙着抢夺州府,”
“恐怕不会答应我们吧。”
赵渊笑道:“依着二人性子,”
“多半不会答应,”
“所以林将军的兵马还要往西京。”
“不过抗击外侮是大义,”
“如果他们继续攻打我大梁西京,”
“那便失了大义。天下豪杰便也不会再投他们,”
“而他们麾下恐怕也会有一些豪杰之士不满,”
“或许有人会来投我大梁也不定。”
许贯忠点头道:“这样说来,”
“倒是也不错,”
“不过真的停战的话,”
“我们南路和东路的兵马岂不是也要停下来。”
赵渊郑重的道:“我们要站在大义这一方,自然不能落人口实,”
“免得王庆、田虎他们说我大梁背地里趁机抢夺地盘。”
“我们要做出全力抗辽之势,收拢兵马。”
“但是两路兵马并不用真的赶赴河北,”
“而是回身扫荡已经打下的州府的流寇和溃兵,”
“免得他们劫掠百姓。”
“我相信辽国不会和我们久战的,”
“等打退了辽兵,我大梁境内应该也就没有那些流寇作乱。”
“到时便可借助大义,扫灭王庆、田虎。”
“我就可直接领兵从河北进入河东,”
“攻击田虎后方。”
许贯忠其实还是有些担心赵渊抗辽之事的,
现在收拢兵马以后,
万一河北形势不妙,
正好派他们支援河北。
想及此,许贯忠点头道,
“大王说的是。我会和翰林院配合进奏院拟文。”
翰林院和进奏院长官忙出来接旨。
赵渊转身对二人道,
“文章要写的大气磅礴,”
“既要痛斥宋朝屈辱求和,”
“断我汉人脊梁,”
“让我汉人无法挺起胸膛傲视天下。”
“又要写出我大梁举国死战,”
“抗击外侮的决心,”
“呼吁各地豪杰之士参军卫国,”
“重塑汉人脊梁。”
“下官受教了。”
赵渊看着二人道,
“一篇好檄文顶的千军万马,”
“而你们要持续发文,”
“激发我汉人血性。”
“敢战士招募顺利的话,”
“便给你们算个二等军功。”
“邸报可加印一些,扩大影响。”
二人听得赵渊这般说,
也是大喜,大梁军功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每一级军功都会有对应的赏赐。
而且大王对武人亲近,
能获得军功,
以后便也不用担心说错一句话便丢了性命,
还要遗臭万年了。
大梁军民都知道大王对麾下将士十分随和,
言谈无忌,
只是对文人便没有那么客气了,
现在大梁文人最怕的便是赵渊了。
不是怕被大王斩杀,
而是怕被刻碑遗臭万年。
李纲和蔡京等人刻在一起后,
现在每天都要被百姓唾骂.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大王英明
百官虽然知道李纲为何被刻到碑上,.
却无人敢说,
便是李纲的知交都不敢多嘴,
他们怕被大王当做李纲同党,
加到石碑上去。
当初大王命令石匠在石碑上留下空位三个,
说是要给七贼同党留着。
这三个空位便成了文人最怕的所在。
而不知情的人,
虽然有听过李纲事迹的人,
但看到他和蔡京、朱勔、王黼之流刻在一起,
也怀疑起李纲来。
所有人也不准留下李纲事迹的记载,
违者满门抄斩。
用不了多久,
真相便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李纲只能遗臭万年。
李纲碑上的唾沫还没干,
便又马上出来一个黄潜善,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