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微臣才想暂且和辽国议和。”
赵渊冷笑道:“那若是金国灭辽之后,兵陈边境呢?”
“到时再以金银议和吗?”
“何况一旦签订盟约,岂能再反复,何来暂且之说。”
黄潜善性命攸关,
也顾不得畏惧了,
“大王,大丈夫能屈能伸,”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与突厥签订城下之盟,”
“搬空国库以退敌,忍辱负重,”
“等到兵精粮足,发兵灭了突厥,一雪前耻。”
赵渊道:“李世民时,大唐兵马是击败隋末群雄,”
“一统江山的百战之师。”
“隋炀帝虽然施暴政于民,”
“但是对外征突厥、吐谷浑、高句丽,”
“四方蛮夷都要来拜。”
“那时中原百姓是骄傲的,”
“因为中原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李世民签订城下之盟,”
“举国上下自然悲愤,”
“当时若是李世民决意死战,”
“恐怕全国百姓都会以死捍卫天朝上国的尊严。”
“可惜当时李世民玄武门杀兄轼弟,”
“中原也是暗潮涌动,”
“他不敢和突厥死战,”
“他怕丢了帝位,才签订了城下之盟。”
“当然李世民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没几年便报了仇。”
说着赵渊走到黄潜善跟前,
“我且问你,宋朝富还是唐朝富?”
黄潜善也不知赵渊是何意,
只好如实道:“宋朝富。”
“我再问你,宋朝人口多还是唐朝人口多?”
“宋朝人口多。”
“那宋朝有钱又人多,”
“为什么唐朝是天朝上国,”
“宋朝却要花钱买平安?”
黄潜善想了想,
“唐朝有马,宋朝少马。”
这一观点也是宋朝文武百官都认可的,
不少人听得黄潜善这般说,
都暗暗点头。
赵渊一脚踢翻黄潜善,
转身对文武百官道,
“宋朝少的不是马,而是骨气。”
“檀渊之盟,距此有一百多年了吧。”
“你们都已习惯了花钱买平安,”
“没错,宋朝每年赋税数千万贯,”
“给辽国、西夏的不过几十万贯,九牛一毛。”
“对经济来说是有利,”
“但是你们磨灭的是汉人的骨气和汉人的骄傲。”
“便是军人的铁血都被你们磨灭了,”
“辽狗可以来我中原打草谷,”
“而宋朝边军却不能越境追杀。”
“为什么?他们怕被辽狗杀死吗?”
“不是,他们怕的是被你们这些朝中大佬问罪。”
“而你们这些朝中大佬怕什么呢?”
“你们怕的是辽国兴师问罪。”
“军人尚且如此,百姓呢?”
“辽人杀了百姓,下面的官员敢问罪吗?”
“不敢吧。但若是我百姓杀了辽人,”
“恐怕你们会不问青红皂白,”
“先砍了百姓吧?”.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家训
“汉人的脊梁是从哪里磨灭的,”
“就是从这朝堂之上,”
“从你们这些闻虎色变的大臣这里。”
“辽国在北边节节败退,”
“灭国之日已经不远,”
“他们敢再和我大梁开战吗?”
“集结兵马多半是虚张声势,”
“你们便吓得要拿百姓血汗钱去送人。”.
“辽国便是知道朝中有你们这种闻虎色变之人,”
“才敢来勒索我们。”
“辽国精锐早已被金国歼灭大半,”
“剩余兵马也多在北边抵抗金国。”
“南院能集结的兵马能有几万?”
赵渊一番痛斥,
看百官都不敢看他,
这才转身道,
“我大梁在河北的兵马也有五万,足以坚守河北了。”
“自己率兵北上,辽国若敢入侵,”
“定会给他迎头痛击。”
林冲听得赵渊这一通骂也是热血沸腾,抱拳道,
“末将愿随大王抗辽。”
武松、解珍也忘了先前和林冲的约定,齐声道,
“我等愿随大王抗辽。”
便是御林军统领徐宁都忍不住出列附和。
赵渊看着众人告诫道道,
“我大梁虽然现在国力不如宋朝,”
“但我大梁永远不会签订城下之盟,”
“更不会拿百姓赋税屈辱求和。”
百官看赵渊都这般说,
慌忙异口同声的道:“大王英明。”
瘫软在地上的黄潜善却是吓得冷汗直流,
知道他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鬼门关。
赵渊重新坐下,也不用再商议,直接问道,
“都说说,对付辽国,要带多少兵马北上?”
许贯忠沉吟道:“辽国必然无法集结多少兵马,”
“有卢俊义等五万兵马便足够了。”
“况且辽国也不敢久战,”
“只要一战把辽国打痛了,”
“到时求和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赵渊摇头道:“辽国虽然没落,但虎死余威在,不可轻敌。”
“东京还有三万兵马,不如再带两万去吧。”
许贯忠想了想,
“五万兵马足已,臣以为不若调林将军部去西京防备王庆、田虎攻击,”
“武松和解珍留守东京,以策万全。”
“王庆、田虎也正忙着四处攻城略地,”
“他们便是真的发兵攻打西京,兵马也有限,”
“派两万兵马加上西京的禁军,”
“足以保证西京不失了。”
林冲点头道:“大王说的是,”
“王庆、田虎麾下不过是些乌合之众,”
“若是攻打我大梁治下寻常州府,”
“尚且还是一个威胁。”
“攻打西京,却是自不量力了。”
“西京城高墙厚,有一万精兵,”
“足以保证城池不失了。”
赵渊一脸自信,便也道,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