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一匹快马,在黑夜中像是离弦的箭矢般。
朝着九莲山下的南少林奔驰而去。
南少林后院厢房中!
朱樉送别了悟本禅师,人还没有入睡,便听到了一道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一名王府护卫,在赵文彬的带领下,快步走了过来。
那护卫来到他跟前,取出一封书信来,向他行礼道:“属下见过王爷、王妃。启禀王爷,王管家交代说府中有变,恳请王爷尽快回府主持大局。”
府中有变?
朱樉闻言皱眉,伸手接过护卫手中的书信,打开了稍作浏览。
随后他便不由眉头紧皱起来,下令道:“传令下去,让所有人做好准备,明日一早便返回福州!”
“遵旨!”
赵文彬见朱樉神色郑重,也没有询问出了什么事,直接转身离开,传令去了。
“可是出了什么事?”
待所有人离开后,赵敏忍不住开口问道。
虽然不知道具体出了什么事。
但是从朱樉的反应来看,赵敏便知道福州城中肯定是出了什么大变故。
听到赵敏询问,朱樉也没有遮掩,直接将手中的书信递了上去,道:“你自己看吧!”
“嘶!”
“陛下他怎么...”
赵敏接过书信后,快速的阅览一便,然后瞬间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书信中的内容。
其实书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主要就是传达了一条信息。
一道来自应天城的旨意。
两日前。
也就是大明洪武五年六月初九。
应天城中发生了一件足以震惊整个天下的大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于早朝间,突然下旨传令天下,将孟子的牌位驱逐出文庙殿外,永久取消他的配享文庙,与孔子一起享受瓜果梨桃等祭品的资格。
对此,朝中不少文武官员自然是纷纷上奏,反对不已,劝谏朱元璋收回成命。
谁曾想,朱元璋不仅没有收回成命,更是并直言道:“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御林军)射之。”
一时间,京师震动,无数文人士子纷纷上奏,更有人以死谏之。
赵敏手中的这封书信,便是来自应天城闽王府的预警书信。
并且按照时间推算。
朝廷的正是诏令,恐怕也会在这两三日时间中下达。
这也是朱樉需要提前返回福州的原因。
将孟子驱逐出孔庙,这绝对是一件能够炸翻天的大事件。
一旦朝廷诏令正是下达。
莫说是福州城和闽南之地了。
恐怕就算是整个天下,也要为之震动,造成巨大的动乱和影响。
朱樉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此事的影响,不让闽南各地乱起来。
赵敏看着手中的书信,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改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朱元璋。
胆大包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
这些词汇,肯定是不能用来形容朱元璋这个大明开国帝王的。
同样的她也难理解。
很难理解朱元璋为何要在这么做。
总不能真的像信上描写的京师流言那般吧。
按照京师中的流言所讲:孟子所宣扬的“民贵君轻”思想触犯了朱元璋。
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在他的眼中身为臣子应该对君王言听计从,把君王放在第一位。
但是在儒家文化中,尤其是孟子选宣扬的思想,却与朱元璋的思想大相径庭,这严重不符合朱元璋的一元,所以他才要将孟子赶出文庙。
换句话说,屠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出身,想要君王永远的凌驾于百姓之上。
对这么一个流言。
说实话,赵敏是不怎么相信的。
因为,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发布的每一项政策,她都有深入研究。
也很清楚朱元璋对普通百姓有多么的重视。
如果说,连朱元璋都不重视底层百姓。
那么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个皇帝能重视底层百姓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元璋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为何呢?
总不能真的是因为不认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吧?
赵敏有些想不明白。
她抬头,见朱樉重新恢复平静,忍不住心中好奇,问道:“难道王爷对这事情一点都不奇怪,不奇怪陛下为何会这么做?”
奇怪?
这事情很奇怪吗?
朱樉听到赵敏询问,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摇头反问道:“为何要奇怪?”
“父皇此举虽然有些不妥,但是你若将所有事情都关联起来,那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见赵敏依旧没有想明白。
朱樉不得不解释道:“王妃应该知道,前些日子朝中众人建议恢复科举一事吧?”
“这两件事有关系吗?”
赵敏点头,只是依旧有些想不明白。
恢复科举跟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圣庙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
朱樉笑了笑,继续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肯定有人建议将《孟子》一书列入大明科举选题中,这便是此事的起因。”
“莫非真的是因为孟子的思想不符合圣意?”
赵敏皱眉,显然是不怎么认可朱樉的这个理由。
朱樉见此也不生气,仅是用一种嘲讽的语气道:“孟子的思想如何,本王不知道,但是那群读书人的想法,本王却一清二楚。”
“王妃可知,父皇为何会特意挑出《孟子》中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和‘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两句大做文章吗?”
“为何?”
这也是赵敏想不明白的原因,因为这两句话无论怎么看都没问题,不知道被多少读书人和百姓奉为圭臬,誉为千古圣言。
朱樉摇头,嘴角的嘲讽之意更甚,道:“王妃不如想象,前宋一朝和元蒙一朝,最后国破家亡时,又是哪些人最先投敌,他们又用的怎样一个理由?”
赵敏听到这个问题,瞬间愣在了那里,也终于明白过来,朱元璋为何要拿这两句话做文章了。
因为无论是南北宋,还是元庭,在最后灭亡之时。
最先投诚的都是一些读书人。
偏偏这些读书人投降时,还拿着圣贤的话当理由。
比如说,在元朝入侵宋朝时,儒家弟子投降。
他们就会说,我们为什么要舍弃宋朝,而投靠元朝呢?
那就是因为我们为国为民啊!
我们投靠元朝,是因为宋朝皇帝太无能。
我们是为了保护天下苍生,不让战争波及百姓。
我们是为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个宝宝心里苦,宝宝什么也不能说。
宁愿自己背负叛国的骂名,也不能让战争波及百姓。
再然后,就能心安理得的跪舔新朝,享受荣华富贵了。
金朝入侵北宋如此。
元朝入侵南宋如此。
到了大明驱除鞑虏恢复汉家山河时,同样如此。
可以说。
孟子的这两句千古圣言,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成为了儒生投敌的不二法宝。
他喵的,也没见他们在新朝享受荣华富贵时,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啊。
所以当朱元璋看到儒家众人,想要将《孟子》一书列入大明的科举考题时。
彻底愤怒了。
如果人人都有样学样,拿着《孟子》的这两句话,心安理得的投敌卖国。
宋元的前车之鉴,便是大明的最后下场。
所以,朱元璋拿孟子开刀,不是真的对孟子本人有意见,而是对当今的儒家和儒生有意见。
“原来如此!”
“我就说嘛,陛下怎么可能因为民贵君轻的思想就将孟子逐出圣庙!”
“原来陛下是想对儒家动手了啊!”
赵敏反应过来后,不由恍然大悟道。
这也让她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魄力和手段。
其他帝王想要对付儒家和儒生,都是由下而上,从儒生个人身上下功夫。
哪像朱元璋。
直接由上而下,直接对儒家的圣人动手。
如此魄力,古之帝王能够与其相比者,寥寥无几!
..............................
新人新书,求全订!.
第103章 一个一个程朱理学横行的时代!(求订阅)
几乎是第二天一早!
朱樉便带人离开南少林,直接返回了福州城。
虽然有些可惜了后面两日的佛门三宗讲经收获。
不过考虑到“朱元璋驱逐孟子出圣庙”一事的巨大的影响。
朱樉就算再可惜,也不得不提前返回,以作准备。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