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第530章 放弃归化
此时的大明又重新陷入了经济、军事双虚弱的境地,新皇帝朱慈烺不由的向夏国帝国求助。
但这一次没人再支持大明,帝国资政局经过合议,宣布尊重原大明各部的选择,承认了他们的国家。
至此,大明就存在于新京周边约两百公里的土地上,因为夏国的存在,大明也得以长期的存在了下去。
这一次朱由检终于没有成为亡国之君。
随着渼州的大开发,夏国也开始了万恶的贩奴买卖。
帝国上下都不明白,皇帝朱樉为什么对东南亚的土著如此的不喜欢。
对于那些至今仍不愿学习华语、华文的土著,皇帝难得的亲自发令,一律卖去渼州,一个都不要剩。
原本东南亚各地因为清剿成本问题,除了各处便利发展的地方,对于那些逃进了密林里的土著早就放弃的归化。
可这道圣旨一到,东南亚的密林里出现了一对对私人捕奴队,那些不再是讨厌的土著,都是一张张华元。
经过了超过五十年的清剿,整个东南亚的土著几乎消失殆尽,这也成为了大帝朱樉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污点。
在夏国帝国的对外策略里,U国绝不允许出现绝对的大国,甚至必要时可以亲自下场。
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尚亚西没有象另一个时空里那样被彻底削弱,而是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国力。
莺歌兰没有了全球殖民,也没有达到另一个时空的高度。
同样为了需要,奥斯曼也没有彻底崩塌成土耳其,继续占据西北亚周的大片领土对U国保持压力。
由于东西交流的频繁,加之U国战乱不断,大量U国人选择来到了夏国。
这些人里既有平民、落魄贵族,也来了“万恶的数学大魔王”莱布尼茨。
对于U国平民来说,苔湾是他们最喜爱的地方,而落魄商人则喜欢星洲,贵族自然最向往帝国首都商海。
除了这些地方,贝平也是U国知识分子最爱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围城”,还有世界上最大最华美的宫殿群-紫禁城。
帝国在建国十五年时开放了紫禁城,这当时在夏国引起了轰动,因为只要五角华元,就能参观皇宫外宫,也就是乾清门以南的区域。
而要参观内宫则价值不菲,愿意掏钱的甚至可以在御膳房吃一顿御厨亲传做的饭菜。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帝国出现大量的富裕阶层,知道紫禁城开放的消息,有些富户不远万里从星洲也要坐船回来。
就为了看看曾经神秘不已的大明皇宫,发了财的甚至拖家带口也要花大价钱去吃一餐御厨做的饭菜。
朱樉在夏国历1888年(1667)65岁的时候选择了退位,这一年42岁的朱继登基继位。
也不知道是因为时空跨越的福利,还是什么别的原因,65岁的朱樉依然看着向四十多岁的样子。
不仅身体强健,而且精神健旺,帝国上下都对他的选择感到万分惊异。
在朱樉退位的前两年,第一台蒸汽机被研发了出来,但这只是实验室产品,距离商用还有不小的差距。
退位前一年,朱樉彻底把兵权交给了资政局,只挂了资政局议长的职务。
同样还是参考了老美的做法,他给首辅留下了一支十二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这让组织无需经过资政局就能应对需要出兵的紧急状况。
退位后朱樉把议长的位置也交给了儿子朱继,他则专心协助科研工作。
新皇帝朱继继位当年就通过了设立夏国皇家科学奖的议案,这是朱樉留给儿子的财产。
夏国皇家科学奖不止针对夏国及联盟国家的民众,而是面向全世界的评奖。
好吧,学得都是诺贝尔那套。
和平奖被剔除了,但在人文科学领域却增加了音乐和绘画奖项,并且奖金由皇家出资。
而夏国的医学在朱樉的引导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和他原来所处的时空里,年轻人已经完全不了解华医不同。
朱樉是亲自体验过华医的某些特长的,这个时空里他把华医表里为证的概念进行了扩展。
把华医五行气血等理论归为了里,把身体、器官、细胞等划做了表,通过这样的表里理论引导华医进行了全新的发展。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华医也逐渐接受的细胞、器官、细菌等表证理论。
其他医学发展先不论,仅仅消毒一项,就大大增加了城镇出生婴儿的存活率。
而随着“死者为大,生者更大”等思想的传播,外科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大批外科医生也因此发财,他们结合了外科手术和传统华医的创口愈合、身体调理等手段,开发了多种药物、汤剂。
这些药品在战乱的U国大卖不已,许多U国国家甚至央求帝国对他们进行医疗援助,并且愿意出大价钱。
也可能当年神农氏只尝遍了夏国大地上的万草,U国大地他老人家没去过,于是草药便成了夏国的国宝。
在朱继继位后,除了强化夏国对渼州西洲的垦殖势力,开始大力邀请同帝国友好的U国势力在当地建国。
尚亚西的恩坦扎家族在帝国的支持下率先在南美的圭亚那、苏里南一带建国。
此举在U国开了先河,因为受国力以及人口、文化的影响,此时U国在渼州都采取掠夺性殖民的办法。
而夏国则一向采用垦殖加同化的办法,不服气的打死,愿意加入的张开双臂欢迎,这使得和夏国人长相相似的印第安人很容易接受。
随着U国的友好势力在帝国的帮助下纷纷立国,除了东南亚土著贸易,西洲的贩奴贸易也随之展开。
在南飞省,在泥日珥省,“清剿”行动依然在进行,原本还只是驱赶,现在这些昆仑奴有了全新的作用,“干净的南飞、泥日珥”政策,得到了全体国民的认同。
夏国历1895年(1674)除了向渼州贩卖昆仑奴,苏伊士运河工程动工。
资政局曾经讨论修建过巴拿马运河的议案,但根据国际形势,资政局建议永远冻结巴拿马运河提案.
第531章 开始布局占领
看看地图吧,帝国西北国境到了乌拉尔山脉、咸海一线,西南则是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要从西面进攻帝国,除了伊犁河口和乌拉尔山脉于土库曼丘陵之间的平原地带,其他地方再过三百年也依然不可能实现。
而南方,太平洋、银度洋几乎全部成了夏国帝国的“洗澡盆”,加上泥日珥省和南飞省的存在,要想从这里进攻夏国,不把这两个省彻底打残了就要面临后路被断的局面。
至于北面,等有办法征服了北冰洋再说吧!
帝国的东方,整个渼州西岸都将不会允许U国势力插手,未来南渼州之角,目前帝国已经在开始布局占领。
就这样的形势,帝国慢慢也往人才方向发展,于是朱樉决定在帝国开设一家学宫,招揽一些好学的才子。
有一些好学的青年,听说大明朝开设学宫,都纷纷前往学宫咨询报名,看到有这么多青年来报名,很是意外,也很欣慰。
但是也有很多学子报名后学习了几天就不来了,这让朱樉感到很头疼,为了调查清楚他们为何不来学宫学习,他派了几个亲信出去。
很快那几个派出去的亲信就消息回来了,原来他们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压力很大,为了不拖其他学员的后退,他们求选择了休学。
收到消息后的朱樉,立马吩咐几个亲信给那些休学的学子们带话,让他们放心的来学宫学习,刚开始学都是有压力,慢慢的习惯了就好了,让他们不要有任何的心里负担。
几天后,那些休学的学子们都陆续的回到学宫里,学宫里又开始热闹起来,那朗朗的背诗声从学宫里传出来,让人听在心里满是欢喜。
大概又过了一个月,学宫里的学子们又开始慢慢的减少了,这让朱樉很是不解,但是这次他没有让任何人去调查,而是自己亲自去查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终于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这些学子们都是一些家里条件不怎么好的。
因为学宫这条路异常难走,所以更多的人便选择投身到某个贵族那里做门客或家臣。
不仅衣食有了着落,而且一旦有一天主人显达时,自然要任用自己的亲信,那就有机会获得施展的平台。
比如U国的管仲便是走的这条路,由于家族没落,年轻的时候他曾做过生意,可惜赔了本;当过小吏,却被逐退;参军打仗,失利当了逃兵。
落魄多年后,好不容易找了一个U国公子做家臣,可偏偏他选的公子在国君大位之争中失利身死。
若不是他的好友鲍叔牙辅佐的公子成功登位,力荐其才能,只怕管仲连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机会也没有。
做门客或家臣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生死荣辱都系于主家的发展上,一旦主家失势,门客还可以另投他人,家臣往往便只能跟着一起沉沦,甚至不惜以自杀捍卫名节。
当然,相对自由的门客若是多更换几次门庭,想要受到重用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
贵族们再富有,也不愿意将钱财白白浪费在一个既不能维护自己利益,又毫无忠诚可言的人身上。
有鉴于此,学宫之路虽然艰难,却仍有不少人坚守其中,希望凭借自己的真材实学获得国君的青睐,一夜之间出将入相,身居朝堂。
当然,各国遍设学宫优待学子,却也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学宫免费供你吃供你喝,留下点“墨宝”不过份吧?什么?你没有成体系的著作提供?没事,上论战台讲两句吧。
学宫的吏员会把你的言论记录下来,编纂整理,说不定其中会有极具价值的闪光点呢。又不能写又不能说?那你来瞎凑什么热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稷下学宫提供的待遇最优厚,门槛当然就最高。其他学宫待遇稍差点,却也不可能让那些毫无学识的人混吃混喝。
每一个人从第一次进入学宫起便被记录在案了,游历了哪些学宫,发表了哪些学说,和哪些人有过论战,讲了什么,这些都是有迹可寻的。
如果既不想去当门客、家臣,学识又不足以混迹学宫,那么还可以找一个“好心”的老师继续自己的求学之途。
在这个激荡变革的时代,那些因家族衰落而不能享受独传家学的人也不用担心,诸“子”们也需要大量的弟子和随从。
遇到好的老师,不仅学费极低,有时甚至还包吃住。
比如孟子在U国拿着十万钟粟的高薪,收入不可谓不丰,可他自己却连“齐纨”都穿不起,日常生活极是简朴。
这其中一方面有他自己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缘于他还要养活那个人数上不比孔子逊色多少的弟子团。
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生而知之的圣人不过是后世的赞誉而已,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留下诸多的痕迹。
所以当一个既非享受家学的贵族子弟,又没有在哪个名家大师门下求学,但本身才学却又出众的人突然出现时,世人便会将其与某些极为神秘的学派联系起来。
而鬼谷学派,无疑是这些神秘学派中名气最大的。不过既然神秘,这些学派当然不喜张扬,所以其中真假就难以分辨了。
据坊间传言,鬼谷学派拥有的学说包罗万象,且每一种学说只传两人,两人所学还各有所长,分为阴子和阳子。
弟子出山的时间也是不定的,必须通过鬼谷子的考核方能入世历练,否则就只能终老师门。
而入世历练的弟子,投身仕途的十无一二,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鬼谷学派隐隐无名。
不过这些弟子一旦出手,要么就留下震人发馈之言,要么就做出惊世之举,无一不是惊才绝艳、名传后世的人物。
于是,世人便将那些“痕迹”不够清晰的名人纷纷穿凿附会为鬼谷门人,再根据这些人无意间透露出的只言片语,构筑出一个看起来言之凿凿的鬼谷学派.
第532章 刀笔小吏
当然,这些传言从未经过鬼谷学派的“官方认证”,那个似乎无所不能的鬼谷子只是默默地站在尘世之外。
对那些津津有味的讲述着他从幼年开始便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的人们不屑一顾。
以世俗的“标准”来看,洪辰仇几乎符合鬼谷门人的各项条件,连于芫也不能免俗以此推测。
这也难怪,洪辰仇走的并不是“学宫派”路线。
他虽出身因果公族庶枝,可以现在的因果已经弱小得没有任何存在感,哪里还顾得上那些旁出庶枝,所以他连享受公族教育的资格也没有。
洪辰仇一出现,几乎没有在任何一处学宫留下记录,直接投到**内相公叔痤门下做了一名中庶子。
中庶子是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看起来似乎身处“中枢”,可实际上也就是个负责抄写、记录的刀笔小吏。
有时甚至还要负责一些生活杂事,连官都算不上,只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吏。
大明朝招贤令一出,洪辰仇便辞职而去,没多久竟然成了大明朝领政大臣左庶长。
洪辰仇的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后,世人才因其特点认为必是鬼谷门人。
毕竟他入仕大明朝前,只在公叔痤门下做过事,公叔痤能成为**五相之一当然也非无能之辈。
可在当时人才济济的**并不出众,之所以能成为内相,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公族身份和**当时采用的公族与非公族相互制衡的用人策略。
公叔痤这样的“庸师”当然不可能教出洪辰仇这样让大明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大才,这样的大才无疑只能出自神秘的鬼谷。
而现在大明朝变法才刚刚开始,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洪辰仇,猜测其为鬼谷门人还要在大明朝崛起之后。
可做为“同行”,于芫的嗅觉却非常人可比。他之所以怀疑洪辰仇是只出大才的鬼谷门人,是因为洪辰仇在大明朝的变法近乎“极致”。
近乎极致,意思就是说洪辰仇在大明朝的变法快要达到完美的地步了。
于芫自幼聪明好学,第一次出门游学便碰上老聃讲学,虽自谦为七子中最差那个,但眼界之高也可想而知。
鉴于亚加达人才稀少的实际情况,军政一把抓的于芫一边埋头实施自己的治国强兵之策,一边还得时刻关注“国际形势”。
亚加达处在列强夹缝中的四战之地,周边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足以影响国内的变法进程。
在国内情势稍稍稳定之后,于芫立即建议国君扩大密探的侦测范围,大力充实原本极弱的列国眼线,务求快速掌握各国动向以及时制订因应之策。
正因如此,大明朝旦有一条法令颁布,不久后便会出现在于芫手中,凡是能收集到的大小事件也均令其知晓。
表面上看,大明朝的变法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大部分仍然逃不出《法经》范围。
可于芫是谁,公孙衍亲自赴秦才找到的那些不同之处,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疑问,更能把握到其中关键之处。
在他看来,大明朝变法有三大优点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