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577章

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爱美食、怕虫子、追剧、喜欢可爱的小动物,谁能想到这样一位邻家女孩,竟是集搏击与医术于一身的绝世高手?】

  弹幕:

  ——“先把人打伤,再给人治疗?双向赚钱了属于是!”

  ——“医武双修是吧?这是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从此我再也不敢在针灸的时候跟医生说疼了.“

  ——“打完擂台去医院的对手:怎么还是她!”

  ——“石铭:就你来医闹是吧?”

  ——“别的大夫都是挂锦旗,人家挂冠军金腰带!”

  ——“高学历,会中医。白天救死扶伤,晚上打死打伤!”

  ——“医院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只有石女士工资月月到账!”

  ——“没有患者,就创造患者。”

  ——“拳头沾碘伏,边打边消毒!”

  ……

  古人们看得目瞪口呆,揉了又揉的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什么!

  看天幕上所展示的形象,明明是个文静腼腆的女子。

  谁能想到!

  这般文静的女子,一身白大褂下竟是如此健硕的身躯!

  这气力估计能与关老爷比肩,单臂能抬十八斤医书怕是不在话下!

  若是让这等人物穿越来到水浒世纪,估计真能一拳打死镇关西!

  但转念一想,输在她手下倒也挺幸运的。

  毕竟打伤了还能给你医治。

  这等待遇,古往今来可是独一份。

  若是让古时那些只知采药摆架子的大夫见了,怕是要气得吐血三升。

  这等本事,莫说是寻常大夫,就是那些号称通晓医道的国手见了,也得甘拜下风!

  ……

  元朝位面。

  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校阅骑兵,看到天幕上的景象,不由得勒住战马,目光炯炯。

  是越看越喜欢!

  他身旁的铁木真之子窝阔台也勒马驻足,望着天际。

  “儿啊,你可看到了?”

  成吉思汗抚摸着马鬃。

  窝阔台微微躬身:“父汗所见,想必与孩儿相同。这女子当真不凡。”

  “哈哈哈!”

  成吉思汗爽朗大笑:“我大漠草原向来不拘一格,从不以性别论英雄。

  这等人才,若是生在我大蒙古,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窝阔台望向正在演武的骑兵方阵:“我蒙古女子个个骁勇,能挽弓射箭、能牧马狩猎,若是也能像这石铭一般精通医术……”

  “正是此理!”

  成吉思汗猛地一拍马鞍:“你看她举手投足间的气势,与我蒙古勇士何其相似!这医术与武功的结合,倒让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父亲有何高见?”

  “我军征战四方,伤亡在所难免。若能挑选些体魄强健的女子,既习医术,又习武艺,岂不是如虎添翼?”

  “战场之上,她们能与敌厮杀;战后之时,又可救死扶伤。”

  窝阔台眼前一亮:“父亲英明!我大蒙古向来崇尚实力,不论男女。这等人才的确值得培养。”

  “哈哈,我大蒙古的女子,从不输于他人。”

  成吉思汗抖了抖缰绳:“让人去查查,我军中可有这等身强体壮的女子,要像这石铭一般的。”

  “是!孩儿这就去办!”

  ……

  明朝位面。

  李时珍正在药圃中查验草药,忽见天幕异象,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药铲。

  这位医道前辈抚着长须,面带惊奇。

  这后世的年轻人,倒是让他大开眼界。

  医道本就该与时俱进,这一身精妙的针灸术法,竟能与搏击之道相辅相成,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看她那稳准的手法,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把握,确实有几分独到之处。

  医者,本就不该拘泥于一隅。

  这姑娘能将两门看似相悖的技艺融会贯通,说不定还能在医道上有新的突破。

  李时珍不禁莞尔,他穷尽一生所著的《本草纲目》,不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吗?

  如今看来,后世的确人才辈出啊!

  ……

  东汉末年。

  张仲景看着天幕,眉头微蹙,继而舒展。

  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他当年著《伤寒杂病论》时,何曾想过医者还能有如此特殊的阅历?

  不过细想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当年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

  这姑娘通过习武锻炼强身健体,某种程度上不正是这个道理的最好诠释吗?

  有趣,当真有趣。

  她既能打,又懂医,对于各类创伤的形成原因必然了如指掌,治疗起来自然也就更有的放矢!

第781章 为啥说,乾隆是冰冷政治机器?和珅富比国库?秦始皇:略逊于我!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乾隆就是一台冰冷的政治机器?】

  这天幕上的言论一出,顿时惊得众人目瞪口呆。

  继而饶有兴味地开始品味。

  机器这新鲜词儿着实叫人摸不着头脑。

  听说是那些异时空的人用来形容死板无情之物。

  将一代天子比作这等东西,这评价当真大胆。

  难不成是说乾隆爷待人冷漠,做事刻板?

  听闻乾隆最爱标榜自己风雅,常常挥毫泼墨、吟诗作对,怎会落得如此评价?

  莫非是他在朝堂上太过严苛,才叫后人这般说?

  这倒真是新鲜,越想越觉得有趣。

  【乾隆与其说是政治机器,还不如说是绝对的理性。】

  【他也不会因为感情而影响他在决策上的判断。】

  【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去改变执政方针。】

  【一离开办公区域的时候,他会变得十分感性细腻。】

  【进入办公区域,又会把情绪直接扔开。】

  【政治机器,指的就是这方面吧。】

  【对妈妈很孝顺,但不让她插手朝政。】

  【对大臣很亲近,但依旧可以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发小讷亲打了败仗,依旧会在军前斩首!】

  【刘统勋是他老是,犯错依旧是该下狱就下狱!】

  【据说黑水营之战,乾隆判断失误,幸好兆惠打赢了。】

  【兆惠班师回朝的时候,乾隆还亲自给他牵马赔罪。】

  【乾隆属于情感丰富的同时,又能保证极度的理性。】

  弹幕:

  ——“乾隆还挺真实的,工作时一丝不苟,生活中倒是个性情中人。”

  ——“发小都能杀,这老板属实是个狠人。”

  ——“原来乾隆是双开门空调,办公室模式和生活模式自由切换!”

  ——“不要笑,现代很多领导做不到他这样分得清公私。”

  ——“我妈要是插手我的工作,我都不敢管她,乾隆是真有魄力。”

  ——“这明明是工作生活分离的典范好吧!”

  ——“刘统勋:我当你老师的时候怎么没发现你这么狠呢?”

  ——“不是冷血,是分得清,这才是最难得的,现在的官员学着点!”

  ……

  秦朝位面。

  这番议论倒是有趣,后世之人竟如此评价大清皇帝。

  所谓政治机器,不过是懂得取舍之道罢了。

  朕当年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岂不更显决绝?

  这位乾隆倒也有几分见地,知道该断则断。

  不过与朕相比,他未免太过优柔。

  亲自牵马赔罪?

  若是朕,根本不会犯这等判断失误!

  即便失误,也无需向臣子认错,天子自有天子的威严!

  处置亲近之人,朕更是干脆利落!

  母后有不臣之心,朕便将其软禁!

  这才是真正的不徇私情!

  说他分得清公私?

  哼!

  朕从不需要分清,因为朕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什么君臣之情、师生之谊,在朕眼中都是虚妄!

  统一天下、法令天下,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

  三国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