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02章

作者:御炎

这看起来是个打嘴炮的职位,很虚,但是往往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若要成事,手上功夫要硬,嘴上功夫也要硬,两人手上打的旗鼓相当的时候,嘴炮更强悍的那一方就能占据优势。

这一点,刘备这个古文学派的天字第一号嘴炮担当深有感触。

不过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统筹整个组织的发展,而不能单单做一个全职嘴炮,所以他也锁定了合适的人选。

他那个很熟悉的长辈蔡邕的一名弟子,名叫阮瑀。

此人小刘备四岁,刚成年,是蔡邕的弟子当中文采最好、写文章最精炼的一人,很受蔡邕的喜欢。

当然了,刘备看重阮瑀的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文采。

而是因为阮瑀是他的粉丝。

还是很狂热的那种。

当刘备开始在雒阳城内因为辩经而出名的时候,阮瑀就开始粉他了。

后面刘备的名声越来越大,辩经从没输过,阮瑀就更粉他了。

每次刘备辩经,阮瑀必然托人打听时间地点,每次必然提前很久抵达目的地,占据最前排最好的位置,看着刘备天神下凡一般的神勇表表现,大声叫好。

每次刘备辩论获胜,他就像是自己获胜一样,激动的脸色通红,后面还不忘对失败者予以最辛辣的讽刺。

再然后刘备的五言诗与七言诗传遍雒阳的时候,他就是刘备的脑残粉了,深深为刘备的才华所折服,大力向自己身边人宣传刘备的作品和才华,堪称雒阳第一自来水。

不仅如此,他还是带头进行圣地巡礼和尾随的粉头。

刘备的人气很高,在雒阳城内只要出门上街,铁定会被人认出来,搞公开活动的时候更是为人所簇拥,而这个时候,阮瑀铁定在场。

而刘备结束活动返回家里的时候,阮瑀往往也是跟随到最后,直到刘备回到家门口要进家门的时候,他还是恋恋不舍的和刘备说话,讨教经义问题。

时间一长,刘备也认识了阮瑀,每次见到他都会和他说几句话,阮瑀激动的不能自已,大有化身成为私生饭的架势。

之后蔡邕回到雒阳,阮瑀拜了蔡邕为师,得到蔡邕的赏识,得以通过蔡邕的关系更近一步接近自己的偶像,于是每次看到刘备都和狗见了狗粮一样,根本把持不住。

应他的请求,刘备把放出来的诗写了一遍赠送给他,他小心翼翼、像是捧着圣物一样的捧着那些竹简,表示要当作传家宝传下去。

然后他把这些竹简挂在自己的床头,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都要看一遍,朗读一遍。

这个事情还搞得蔡邕有点不爽,觉得阮瑀做为自己的弟子,都没有对自己的作品如此上心,实在是让蔡邕觉得颜面无光,为此还敲诈了刘备一顿酒。

这样一个超级粉丝,不仅狂热的粉他,还有不错的文章才能,这要是不好好用上,刘备觉得这未免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前期经营。

于是刘备就亲自上门找到了阮瑀,把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情告诉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共事,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见到自己的偶像前来看望,还有事相求,阮瑀二话不说,整装上阵,表示愿意为自己的偶像付出自己的一切。

得了,庶务部的“五虎上将”,齐活儿。

第一百八十章 刘备要搞福利房

甄俨,简雍,韩浩,尹达,阮瑀。

刘备最终选定的组织的五个主要负责人就此落实,“五虎上将”就此到位。

而他自己自然是担当组织的首脑、领袖,负责对整个组织的大政方针进行把控。

大概的人选落实之后,刘备一边写信给简雍让他赶快来雒阳,一边在正式出任尚书仆射左丞前的一天把他选定的组织核心成员三十人全部召集,开会。

会议上,他宣布了该组织的正式名称和下属五个办事部门,以及每个办事部门的负责人。

他将五个部门分别命名为财事司,人事司,干事司,后勤司,宣传司,然后确定了甄俨、简雍、韩浩、尹达、阮瑀五个人的负责职位。

除了这五个人之外,还有剩下二十五人,被刘备平均分配到了五个司当中,作为他们的办事副手,一个组织的架子就搭建起来了。

这三十人是刘备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具备一定才能的人,身份背景并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很重要。

当然,仅仅三十个人是不够的,这三十个人是首批核心成员,是刘备搭建这个组织的骨骼和大脑。

另外,刘备在这几天还亲自走访、召集了三百多人来单独谈话或者集体谈话,这些人都是之前和他走得很近而且对他非常崇拜、对他的“逆袭理念”非常认可的人。

这三百多人被他认定是组织的备选成员,在刘备说出自己要建立隶属于古文学派的由他担当组织首脑的庶务部的时候,这些年轻并且没什么太多门路的边缘士子们纷纷表示了很感兴趣。

而当刘备表示想要招揽他们加入组织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表达了愿意加入这个组织的意向,表示非常愿意跟随刘备办事,以刘备的目标为目标。

这是在刘备的意料之中的。

正如古文学派上层大佬们所认定的那样,古文学派的大多数人出身自外地地主豪强,来自天南海北,中原、荆楚、江东、川蜀,还有少部分关西人。

他们从来就不是雒阳朝廷政治主力派系眼中的自己人,能算外人都是看在他们出身豪强的份儿上,不然干脆就不是人,是生产资料。

他们好歹还能混个“人”的身份,已经站在大汉五千多万人口的上层了,尽管如此,留给他们的上升渠道也是狭窄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几乎能算是没有。

他们大多数人在太学复兴运动前后来到雒阳城,求学于太学,或许能学到什么东西,但是学到之后,却没有能够应用学识的平台。

今文学派掌握的资源多,但是不会放出来给他们,古文学派愿意分润一些出来,但是掌握的资源太少了,不够。

所以勉强混个太学生的身份之后,大部分人就此回到家乡。

这些人里头是有穷人的,生活贫困的人是有的,一般是出身地方大族内部的贫困家庭,能来雒阳是因为学识得到了族中富人的赏识,从而受到资助。

还有一些直接就是富家子弟。

真正意义上的穷人是根本来不了雒阳的。

所以就算没有前途,他们也能回到家乡继续做自己的豪强,或者混个地方上的小吏,过着剥削佃户和奴仆的枯燥生活,仅此而已。

能留在雒阳城的那是少数,而能够做官的,则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像刘备这样的逆袭者,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所以他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前途,基本上就是来太学碰碰运气,运气不行,就回家了,只当来雒阳感受一下国际都市的氛围。

可是当一个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还是他们最崇拜最信任的那个人亲自介绍这个机会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加入,一定加入,为什么不加入?

不加入就要回家继承万贯家财去过枯燥无味的生活,天天剥削剩余价值或者欺男霸女,那样的生活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能和刘备走得比较近的人,在刘备看来,都是有点才能的人。

或者会说话,或者会办事,或者会读书,总有些闪光点,足以胜任一些官职,奈何能胜任官职的人太多,官职却只有一个。

很多很多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被发掘,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他们不是没有才能,只是没有运气。

而刘备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尽管这个机会并不正式,也不官方,但是,这一样是一个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而且他们加入这个组织为刘备和古文学派办事也不是全心全意的付出而没有收获。

刘备也向他们许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画大饼,给他们看得见的预期收入。

指望这些人长期办事并且办好事,除了精神上的激励之外,也要有实打实的利益给到他们,不能亏待他们。

所以刘备在先期就给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福利待遇。

加入组织为组织办事,是有工资可以拿的,虽然一开始不多,但是至少也有的拿。

这对于富家子弟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那些家族内有富人、但是自己的家庭却很贫穷的士子来说,意义是很大的,甚至对他们来说也能算某种意义上的救赎。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的,对一个有自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刘备规定的组织成员每个月都能拿到的工资虽然不多,对于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却是他们得以在雒阳安身立命的重要依仗。

刘备根据他们在组织中担任的职位和在组织中任职的时间规定工资,职位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就可以拿到越高的工资。

另外还有奖金和罚款机制,细则不少,都是刘备在涿县自己家里制定了用来管理工匠和佃农的,效果不错,直接就拿来用了。

另外,除了工资,刘备还给组织成员设计了“福利房”的福利制度。

和万恶的现代房地产现状差不多,历朝历代,偏远地方且不说,但是天子脚下的京城绝对是房价最高也最难定居的地方。

很多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在他们所在时代的国家首都都是租房居住的,哪怕做了官,看上去超然于社会,但其实也是要租房居住的。

个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有的牛逼人物在政治上或者文化上很有些建树,但就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混到一套首都房产,很没有排面。

比如白居易,大诗人,朝廷官员,才华横溢,他第一次去长安的时候是十五岁,等到人生第一次在长安城买房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十岁了。

而且那还是一所地段不怎么好的小房子,他很不满意,写诗抱怨,那首诗还流传了下来,让后人知道白居易对自己买的老破小是多么不爽。

等到他终于第一次在东都洛阳城买了好地段的宽敞舒适的大房子居住,已经是他五十七岁的时候了,他亦终老于此。

居易居易,居大不易!

白居易时期的长安城已经不是盛唐最盛时期的长安成了,尚且房价高到这个地步,可见古人买房亦是一件糟心事。

东汉时期的雒阳城也没有脱离这个规则。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的太守丈人

东汉时期的雒阳城整体不算太大,面积大约在十四平方公里,城内三分之二的区域都是宫殿、官署,办公所用。

雒阳城的总居住人口大约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普通居民一般都住在雒阳城外,只有有权有势有关系的官员、豪强、富商才能捞到城内房子居住。

所以雒阳城的地价贵的吓人,租房居住的价格也非常不便宜,数倍于其他地方,城内几乎就别想,只能在城外普通人聚居的地方租房。

尤其在太学复兴之后,各地学子大量涌入雒阳求学,短时间内两三万人涌入雒阳,间接推高了雒阳城内外的房价和地价。

太学内原本是有一些“廉租房”的,但是因为人数太多,可以分配给太学生们居住的“廉租房”数量有限。

有些人关系硬,可以混到一套。

有些人穷的荡气回肠,来雒阳还拖家带口有老有小,一家老小靠着卖惨也能混到一套。

没什么门路又不是那么穷的人是很难混到一套廉租房居住的,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要进入雒阳的租房市场租房住。

那可给雒阳的地主房东们赚翻了。

当初刘备还没有发家成功的时候,作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半步郡国级土豪,想要靠自己的财产在雒阳城内拿下一套房产居住,那是天方夜谭。

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根本没有资格。

就算有资格,不论地段、大小,单单是一套入门级的小居室,都是要砸锅卖铁伤筋动骨的。

要是想在繁华区域搞一套体面的房产住得舒舒服服的,按照他那个发展速度,靠自己,省吃俭用抠抠搜搜,稍微努把力,大概还需要七八年。

之所以他当时就能够在雒阳城内的一处幽静地区有一套体面的住宅,原因很简单,写一篇文章用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

《我的太守丈人》。

韩荣在地方为官多年,手握地方盐铁之利,所以颇有家资,为了不让女儿受苦,为了让女婿知道自己的能耐,便愿意出钱。

有钱好办事,之后卢植托雒阳城内的熟人帮忙,给刘备选了一套不大不小的宅子,距离卢植家很近,韩荣就给买下来了。

当时刘备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韩荣愿意给,他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软饭硬吃,香得很。

但是很显然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刘备一样,有一个做太守还颇有家资的丈人,一来雒阳城就有城内的房子可以居住。

很多古文学派的普通士子都是住在雒阳城外,和普通居民混住在一起,那都是些老破小,房屋破败,漏风,漏雨,价格还不便宜,往返太学和其他地方的路程很远。

而且那些地方的治安啊卫生啊都是很不好的,官府和官兵的有限力量只会维持城内治安和卫生,雒阳城内倒是安全干净得很,城外平民的居住环境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些时候心血来潮派人巡视一下,有些时候死了人都是一推二五六,根本不管,只当死掉的人是空气。

所以很多普通士子居住的地方治安很差,盗贼很多,卫生环境也很差,人们习惯当街泼屎泼尿,不仅不卫生,还味道醉人。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久了,身体不出问题,心理都要出问题。

刘备因为出身问题,更喜欢和家境贫寒的士子交流,并且给他们送温暖。

他经常去这些地方见他们,与他们交谈,但是说老实话,破败的架势他并不陌生,上辈子也见过,但是当街泼屎泼尿搞得整条土路都是黄黄一片无从下脚的模样,他是真没见过。

所以刘备敏锐地抓住了士子们的迫切需求,除了发工资之外,还准备给他们搞福利房、廉租房,帮他们改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从个人生活方面帮助他们,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但是想要实现这些福利制度,需要不少钱。

人活在这世上,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钱,否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就算是皇帝想要办事,也是要很多很多钱的,所以刘宏才那么努力的捞钱。

现在刘备也充分感受到了缺钱之苦。

搞组织,但是没有财政来源,郑玄也不是什么有钱的人,卢植也不是什么大款,刘备自己的财产想要分出来投入到这个组织里明显不够。

他自己的财产已经用来在老家搞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了,这边营建政治力量,实在是力不从心。

但是不要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刘玄德行走雒阳那么些年,最不缺的,就是朋友!

于是他看中了狗大户曹操和甄俨。

当时他先找到了甄俨,说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让他高兴的是,甄俨二话不说,就问刘备要多少钱。

刘备想着虽然大家有明确的上下关系,甄俨也是死死抱着他的大腿的存在,但是大佬开口问小弟要钱也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情。

顾忌到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他试探着说了一个不算过分的数字,问问甄俨能不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