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01章

作者:御炎

可是他们也是研习古文经典的士子,之前也一直都站在古文学派这边与今文学派对抗,之前为太学之辩壮声势、围堵杨赐府邸的,大多是他们,为什么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备以为,吾辈应当接纳他们,认可他们,将他们也纳入古文学派当中,给予他们名分,给予他们指导,并且进一步将他们组织起来,仿编户之举,予以管理,则关键时刻,便能用得上他们。”

郑玄闻言,略有些惊异。

“此举,是否略有不妥?且不说那么多人该如何安置,单说一个良莠不齐,不就是大问题吗?吾等终究是学派,总不能叫不学无术却善钻营之苟且小人蜂拥而入吧?”

刘备摇头。

“郑公,此前,不论是古文学派还是今文学派,都是彼此协商,决定要办的事情,然后再由能办这件事情的人去办,所依靠的,无非是家族势力,而论家族势力,是吾辈更强,还是今文学派更强?”

郑玄愣了愣,皱起了眉头。

“自然是今文学派更强。”

“这就是最直接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怎么能成功呢?”

“这……”

“郑公,老师离开之后,吾等在家族上所能依靠的无非是袁氏、荀氏,左氏春秋六大家目前在朝中都没有很高的官职,而袁氏和荀氏终究是今文学派出身,而且就算是他们的家族,也有人与他们划清界限了。”

刘备此言针对性极强,几乎就是指名道姓了。

于是郑玄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玄德,袁氏和荀氏已经没有退路了,不要如此揣测他们。”

“郑公,是袁隗和荀爽没有了退路,不是袁氏和荀氏没有了退路。”

刘备目光灼灼,并不退让,死死盯着郑玄。

郑玄心头一颤,呼吸一滞。

第一百七十八章 古文学派的庶务部

就算郑玄是个不喜欢政治的学者型官员,但是此时此刻,他颤抖的内心告诉他,刘备说的是完全正确的。

以袁氏和荀氏这种家族的体量来看,除非他们自己犯蠢,否则基本上不存在一口气将他们完全掀翻、使之覆灭的可能性。

对这样的家族来说,家族领袖并不意味着家族的一切,家族领袖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家族服务的。

如果不合格,鬼知道其他家族成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正牌吕奉先都还没登上历史舞台的年代,皇权尚且能堂而皇之从皇帝身上剥夺,又有什么权势是不能从个人身上剥夺的呢?

袁隗的兄弟不多,但也有,整个家族内同样辈份的人也有,还不少。

荀爽更是有七个兄弟。

没了他们,知识荀爽和袁隗个人的死亡,但是袁氏和荀氏还在,只要家族得以保全,袁隗和荀爽的个人荣誉乃至于生命,真的很重要吗?

人人都笑吕奉先,人人都是小奉先。

郑玄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对刘备的这些想法感到不满。

“玄德,你为何要将局势看得如此险恶呢?”

“郑公,这还不够险恶。”

郑玄和刘备对视着,对视着,好一会儿,郑玄才无奈的叹了口气。

“玄德,有些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不该来雒阳,我是不是继续在家乡著书立说会更好一点。”

“郑公不来,就没有如今的古文学派了。”

刘备低声道:“古文学派需要一个领袖,而郑公就是那个能统合人心能服众的领袖,而当前,学派看似势大,可在备眼中,危如累卵,值此关键时刻,郑公作为学派领袖,难道要袖手旁观吗?”

郑玄抬起头,看了看苍茫的天空。

“玄德,他们错了,他们不该让子干离开雒阳,而应该让你离开雒阳。”

刘备一惊,不知道郑玄是什么意思。

郑玄说完,面无表情地看向了刘备,忽然间又露出笑容,朝着刘备眨了眨眼。

“我说的对不对?”

“……”

刘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道:“郑公,备还年轻,禁不住吓。”

“哈哈哈哈哈哈。”

郑玄笑了一阵,拍了拍刘备的肩膀,笑道:“所以才倍觉有趣啊,玄德,你还那么年轻,不要总是一个人暗中思考这些事情,想得多了,想得久了,渐渐的,就连抬头见光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没回话。

郑玄一时也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你想去做的事情,便去做吧,你说的对啊,我是古文学派之领袖,我的确应该做一些领袖该做的事情。”

“郑公同意了?”

“我同意没什么用,你做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郑玄笑道:“古文学派的确不能没有袁隗和荀爽,但是在我看来,更不能没有你刘玄德。”

郑玄的意思刘备大概是明白的,但是对于自己想要做些什么,以及最终想要达成的目的,刘备吃不准郑玄是不是看出来了。

照理来说,他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这是超越时代的,郑玄无论如何不可能具备这种超越时代的眼光,能够了解他具体想要做的事情。

可是郑玄的那个笑容总是让刘备觉得自己心里那点心思被他看出来了。

好可爱的小老头啊。

有了郑玄的首肯和背书,刘备决定不再耽误时间,他向郑玄表示这个新成立的办事组织会遵从郑玄的命令,郑玄有什么需要办的事情,这个组织一定会为他办成。

郑玄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吩咐刘备先去做,把事情做好再说。

刘备点了点头,说干就干。

趁着上任之前的七八天空闲,他把之前没有被安排差事的赵氏、李氏、王氏、郑氏、尹氏、韩氏六族子弟喊了出来,召集他们开会,给他们布置了一些任务。

这一次的目标,表面上是为了构建属于古文学派的下设执行落实机构,用以接纳和团结广大古文学派士子。

但实际上,刘备的目的是要把这个执行机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进行较为严密的组织架构,从无到有把这一盘散沙给组织起来,使之表面上成为古文学派的力量,实际上却是自己的利刃、喇叭。

他们当然归属于古文学派这个大集体,但是……是在听从我的号召的前提之下。

除了我,没有人可以指挥这个组织。

从前两次古文学派的危机进行时开始,刘备就在这些他眼中的少壮派、其余古文学派上层眼中的外人的士人群体中拥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其余古文学派的上层对这些人往往是利用的心态,利用完了,发现他们不好糊弄、操控,就决定离他们远远的,把他们甩开。

而当时,这些情绪不稳定的少壮派士子们就是刘备这个实质上的“宣传部长”去安抚的,上层大佬们对这种苦累活计完全不感兴趣。

再加上之前刘备在雒阳城内营造出来的辩经达人、大汉诗圣等等高能人设,少壮派的士子们对刘备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加上刘备喜欢抛头露面,亲眼见过刘备、和他同桌吃饭、面对面交谈的都不在少数。

赵氏、李氏、王氏、郑氏、尹氏、韩氏六族子弟是与他最早接触也是来往最频繁的,与他有一份私人关系,所以最早成为了他的班底。

而除了这六个家族的子弟之外,仰慕刘备的、愿意追随刘备的人,不要太多。

一个“逆袭”就把他们的心态拿捏得死死的。

于是刘备准备先从这一批和自己有过直接接触的、他还有比较明确的印象的人开始,将他们纳入自己麾下。

而对于自己将要组建并且掌控的这个组织,刘备暂时为它取名为庶务部,古文学派的庶务部。

将来一段时间内,该组织的对外宣称就是这个名字,意为帮助古文学派处理老爷们不想触碰的庶人才会去做的事务的部门。

也就是专门做脏活累活的部门。

反正古文学派上层的老爷们看不上这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士人们,同样也有他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就用这样一个部门来办事好了。

既然要创建一个组织,自然要有明确的组织层级和明确的职责划分。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两个大而化之的政治联合体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们只有高层协商机制,没有其他的机制,而且整个天下间有如此机制的,估计也只有雒阳朝廷和各地官府了。

但是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这一上下动员机制已经老迈不堪,腐朽不堪,出了很大的问题。

该有的人没有,不该有的人到处都是,办事的人累死,不办事躺着拿钱的人多得让人瞠目结舌。

一边人数太多臃肿不堪,一边办事效率又是惊人的底下,这就是刘备所观察到的东汉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的通病。

轮到他自己,当然会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百七十九章 庶务部的“五虎上将”

在刘备的规划中,给这个部门设置了几个下属机构。

除了负责决策统筹的决策部门之外,首先需要搞钱的。

一个组织机构不能没有行动经费,不管这个经费来自什么地方,或多或少,总要有钱,否则没法儿办事,寸步难行。

个人也好,组织也好,无论何时,钱都是第一位的。

接着人事部门也是很重要的。

统计成员,划分成员等级,决定成员升迁或者贬斥这种核心问题,都需要这个部门来统筹,人事部门的高效与否,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活力。

然后就是具体负责办事的部门。

这个部门一般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属于强力部门,需要拥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执行能力,说白了,就是要能打,能战斗,有武力,类似于刘备最初在刘氏家族当中的定位。

再然后就是后勤部门了。

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这个部门主要负责给组织成员解决一些个人生活上的事情,还有一些属于组织的物资采购、管理和拨付等等,类似于一个家族的大管家。

众所周知,前方战斗的时候,后方如果失火,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最后就是宣传公关部门。

一个走向政治的组织如果想要做大做强,那么宣传公关的工作就不能缺少,不仅要为自己的组织搞好名声,树立良好的感官,在组织遇到舆论危机的时候也要能顺利搞定。

有这么五个各司其职的部门,一个组织的架构就差不多出来了,填充一些合适的人手进去,就能把一个组织的骨骼搭建起来,接着就是吸收成员,补充肌肉组织和血液,然后开始运转。

首脑肯定是刘备自己,做决策的也是他为核心,这一点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负责搞钱的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刘备想了想,决定交给甄俨来负责。

甄俨那是最早决定全面投靠自己的家族的代表人,无极甄氏目前已经向刘备表达了投靠意愿,之前还说想要感谢刘备帮助甄俨,所以要赠送刘备一大笔钱,被刘备婉拒,说还不到时候。

现在,不就是这个时候吗?

甄氏家族的那笔钱将成为这个组织的启动资金,所以甄俨这个和自己走得最近的、抵达雒阳之后身上属于自己的烙印最深刻的家伙就是财政部门负责任的最好人选。

人事部门也必须要是亲信来负责,不仅要是亲信,还要有一定的人品要求,心胸要豁达,不能有任人唯亲的习惯,还得是刘备特别熟悉的放心的人。

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刘备决定从家乡把简雍喊来,让简雍来负责这个关键的职位。

具体办事的执行部门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决断力,要有一个愿意听命令且性格坚强、认真负责的人来负责统筹管理。

这个人选,刘备也有。

出身河内郡韩氏家族的年轻士子,韩浩。

赵氏、李氏、王氏、郑氏、尹氏、韩氏这六个家族的子弟都是很早就和刘备产生了交集。

甚至能算到刘备刚开始写诗扬名的时候,他们就和刘备开始接触,仰慕刘备的才华,和他交游,后来也随着刘备一起参加袁绍府上的辩论会,算是刘备在雒阳拉起来的最早的班底。

最开始只有六个人,而最早的六个人里面,刘备最看好的莫过于韩浩。

一开始韩浩不显山不露水,后面刘备吩咐他办了不少事情他都办得很好,办事效率很高,干脆彻底,刘备很欣赏他的办事效率,于是更加亲近。

河北战争时期,韩浩跟着刘备上战场,成为了刘备的亲卫,护卫他左右,在战场上立下功勋,是个允文允武的人才,于是更为刘备所重视。

现在强力执行部门如果需要一个合适的负责人,刘备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韩浩。

接着是后勤部门,统筹物资,划拨物资,给部下们提供个人生活上的帮助,是大家的大管家,虽然不用抛头露面,但是意义重大,地位很重要,对能力和操守也有很高的要求。

这个人选,刘备看中了尹氏家族子弟,尹达。

尹达话不多,在刘备的朋友圈里属于沉默寡言的人,但是胜在办事牢靠,勤勤恳恳,十分踏实。

有人喜欢在刘备面前胯下海口,说自己很牛逼很牛逼,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但是嘴炮居多,一看就是那种悬浮型假人才。

而他总是皱着眉头思考一番,才会告诉刘备自己办一件事情有几成把握,从不把话说死。

这样一个人,刘备很欣赏。

最后便是宣传和公关部门的的负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