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蔡恒转身道:“何事?”
“郎中,有要事。”
王著小跑过来,朝周围看了看,递给蔡恒一封文书。
蔡恒很熟练地收了下来。
“郎中务必要小心查阅,兹事体大。”
等蔡恒上了马车打开一看,才知道这件事确实非常大。
这竟然是当朝首相赵鼎的家属,私下以权谋私的始末。
准确来说,是赵鼎的孙儿利用身份,与广州沿海,以及南海商人的交易。
官员及其家属不得经商,这条规定当年还是赵鼎本人强力推行下来的。
无数官员丢官,为此,对这位宰相那是痛恨不已。
现在居然抓到了这样的把柄!
第1507章 权力的过渡(第一更)
“祖翁,若这件事是真,赵鼎必然相位不保。”蔡恒双目放光。
“王著给你这份情报是何意?”
蔡恒自信满满地说道:“王著是我的人。”
“他也可能背着你是别人的人。”
“祖翁,孙儿知晓您的忧虑,但这确实是一次机会。”
蔡懋叹了口气,闭上眼睛沉思起来,脸上的皱纹就像那些缓缓移动的老树枝。
蔡恒在一边不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才说道:“去找证据,找完交给御史台。”
“是。”
六月初五的早晨,岳云和陆游进宫,在升平楼见到了赵官家。
“臣等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都过来坐,今日朕请你们用早膳。”
“多谢陛下。”
两人在一边落座。
赵瑜坐在他们的对面。
陆游说道:“不知陛下召见臣等,除了用早膳,还有何事?”
“朕听说你这两年在草原,对塔塔儿部的改造,做的很不错。”
陆游说道:“那都是按照朝廷的策略来,是陛下的圣明,而非臣之功。”
“那如果朕想让你去西域一趟呢,你能将西域也改造成那样么?”
陆游怔了怔,立刻激动起来:“西域很大,不知具体是何处?”
“辽国。”
靖康十八年六月,关于辽国国主耶律大石的死讯,终于传到了大宋。
与耶律大石的死讯一起传来的,还有辽国的一份求援书。
这份求援书是辽国第一权臣萧斡里剌之子萧朴古只沙里写的,也就是去年出使大宋的辽国使者。
对这个人最熟悉的无疑是孙傅,萧朴古只沙里在孙傅的陪同下,至少把汴京的青楼逛了个遍。
据说离开的时候,是被人抬上马车离去的。
离去的当天,这货又折返回来,逗留了一晚上,第二天才挥泪离去。
他给大宋皇帝陛下写信作甚?
难道他又开始怀念汴京青楼的味道了?
倒也有可能,不过这次至少信上是正经的急事。
靖康十七年,耶律大石在虎思斡耳朵城驾崩,其子耶律夷列年幼,由耶律大石之妻,耶律夷列之母萧塔不烟总理朝政。
这引起了部分贵族的不满。
但有萧斡里剌的支持,辽国朝局暂时还是很稳定的。
不过辽国并不知道,贵族里已经混进去几根刺头。
最大的刺头就在去年在汴京被抬出去的萧朴古只沙里,就是他的存在,现在辽国的政局被搅乱,出现了一大批对萧塔不烟的反对者。
他们的借口就是女人不能继位。
不过在萧斡里剌的支持下,反对者不敢过于放肆。
于是这个时候,萧朴古只沙里就给大宋写信了:亲爱的大宋皇帝陛下,我们这里有困难,还是希望您能派王师过来帮帮我们。
靖康十八年六月,以维护西域秩序的名义,大宋在北庭都护府以西设置安西都护府,以四皇子赵瑜为大都护,遥领安西都护府,又以岳云为都护,陆游为副都护。
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拿回辽国所在的七河流域,将大宋的势力延伸到河中地区。
当然,这件事很低调,报纸和邸报上,一个字都看不到。
但是知晓内情的官员却思考起来。
四皇子突然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又派岳云和陆游前往。
岳云是岳飞之子,在军中威望极高,且年轻有为。
陆游是陆宰之子,文武双全,被许多人看好。
这两个人,突然成了四皇子名义上的部下?
这很耐人寻味啊!
六月初十,东京城的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御史台弹劾了当朝宰相赵鼎。
这是赵鼎担任宰相以来,第一次被御史台弹劾。
弹劾的理由就是赵鼎之孙赵谧私下利用职权,与广州以及南海商人有往来。
这与《大宋官员管理条则》是相违背的。
这个弹劾一出,朝野上下震惊。
人们还没有从岳飞辞官的风波中回过神,又出现了当朝宰相被弹劾一事。
肃省院当天便行动起来,对赵谧展开了调查。
这个调查难度其实不大,因为之前提供情报的人,已经掌握了比较详细的线索。
等到六月二十日的时候,赵谧基本上全部招供了。
但因为这件事牵涉实在太大,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又参与进来审问了一遍。
最终才确定,这件事是赵谧自己自作主张,想要从中赚取私人利润。
他极力撇清与自己祖翁的关系,饶是如此,在接下来的日子,谏院也多次发表对宰相的不利言论。
六月二十二日,文德殿。
高俅说道:“查清楚了,是吏部一个叫王著的主簿官,将线索提供给了御史台的官员,王著在提供线索之前,还与蔡恒商议过,是蔡恒让他这样做的。”
“蔡恒?”赵宁疑惑道。
“是蔡相公的孙儿。”
“哦,朕知道他,他是从何处找来的线索?”
“官家恕罪,臣等不可能直接去问蔡恒。”
“嗯,不要去问,这件事低调地打探便是,朕只是想知道到底是谁在针对大相公。”
高俅心里嘀咕着,这还用打探吗?
蔡恒是蔡懋的孙儿,蔡懋在执政上待了十几年,终于抓住了宰相的把柄。
沉默了片刻,高俅突然说道:“官家,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吧。”
“一个人在一个位置待太久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高太尉这是何意?”
“臣是说,臣在皇城司待太久了,近些年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想请官家恩准臣辞官养老。”
赵宁心里嘀咕着,高俅啊高俅,你还真是个人精。
你分明说的就是赵鼎,但在皇帝面前妄议宰相是大忌,转眼你就把自己推出来了。
“那些跑腿的事,不是都交给郑喜去办了么,你体力不支?”赵官家打趣道,“每年从南海购买如此多的补药,没见你手软啊!”
高俅立刻把脑袋缩了回去,官家,别说了,别说了。
赵宁摆了摆手道:“下去吧。”
高俅刚出文德殿,便看见了赵鼎。
“见过大相公。”
“高太尉有礼了。”
“下官还有事,先告退。”
赵鼎点了点头,随即走进了文德殿。
第1508章 新的变动(第二更)
君臣二人相对。
其实赵宁有许多话要跟赵鼎说,但再说之前,赵鼎说道:“幸得官家这些年的信任,金国得灭,天下已安,臣前来辞去官职。”
赵宁并不意外,只是淡淡说道:“你也要走?”
“臣不得不走了。”
“岳飞走了,现在你也要走,你们都走了,谁来帮朕分忧?”
“朝廷如今人才济济,臣相信陛下能再找到比臣更合适的人。”
“这话如何说起?”
“陛下的辩证论不是提过么,以前是大宋与金国的矛盾,大宋需要一致的声音,上行下达,快速调动资源抗金,臣能够在此之间维系多方协调,但如今,金国灭了,大宋难道还要保持上下一致的声音?”
赵宁陷入沉思。
无疑,赵鼎是非常了解他的,甚至比岳飞更了解他。
难怪这么多年来,君臣合作无间。
在过去的十几年,大宋采取的其实是战争体制,这个体制是赵宁在推行了数年新政,清除朝中旧派后所形成的。
也就是以皇帝为中心,改制派兼主战派抬头,建立起高效的动员模式。
可以说,这些年的大多数资源都往北边的边境倾斜了。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至少大规模的战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再爆发。
如果大宋还要保持这种模式,无疑是不明智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赵鼎继续说道:“朝廷应该进一步减少军费支出,推动民生,建立以中土为核心的商贸中心,来影响周边,过去的许多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有新的人来完成新的改制。”
“如何改?”
“一是进一步还利于民,将部分国营商社转为民间商社,做自负盈亏,减少吏员管理和财政负担。”
“如此这般,民间难道不会诞生大的商人,来对抗朝廷么?”赵宁问道。
“朝廷掌握有军权、报纸、货币制定权,若有某一位商人有不轨之举,恐怕聚集不到数百人,就会被发现,他能做到哪一步威胁朝廷呢?”
赵宁点了点头,认可赵鼎的这个说法。
“陛下切勿因为部分国营商社是朝廷的,便舍不得放弃,据臣所了解,文思院的香皂作坊,各层级吏员、主簿官,利用手中职权拉拢亲朋好友进去,这些人不事生产,又吃了不少空饷,还经常将作坊的香皂偷出去倒卖。臣专门去查过账,五年前就开始亏损,如此不堪之所,要它存在还有何意义?”
难道民间商社还造不出香皂来?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