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征士兵
他们能做的就是什么也别想,服从命令就完了。
但五百主及二五百主却是中级军官。
他们中许多来自富二代、官二代,在国内有盘枝错节的势力和关系。
或者也可以称他们为贵族子弟。
在商鞅变法之前,这些贵族子弟甚至是不需要参军的,在家就可以坐享荣华富贵。
然而商鞅变法后,便规定贵族子弟没立军功就无爵位,不能享受特权。
这使贵族子弟不得不与百姓一样加入军队作战。
虽然他们依旧高高在上,但比起之前而言已是大快人心了。
这也是商鞅最后惨遭车裂之刑的根本原因:
得罪了权贵,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得罪了整个权贵阶层。
于是支持商鞅的秦孝公一死,商鞅就毫不意外被秦国权贵给逼死了。
既然这些二五百主参军是为了利益,那么他们当然不甘心在长城等死。
“校尉,北地骑兵已攻克魏县,长城已不可守。”
“此时若不撤军,待北地骑兵绕至我军侧后,则为时晚矣!”
“校尉之前所言已有克敌之策,且不需三、五日便见分晓……”
张眩插嘴道:
“此时不过三日,等两日再说这话也不迟!”
张眩还算义气,即便知道离间计已失败也坚定的站在杨婷一边。
从某方面来说,此时那一众二五百主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长城已经没救了,杨端和也没救了,留下来就是跟他们一起送死。
战场从来就是一个现实的地方。
再驻守下去没有多大意义。
一名二五百主“哼”了一声,怒目瞪向张眩,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李牧已攻破长城,若再等两日,哪还有撤退的机会?”
另一名二五百主赞成道:
“此言有理。”
“若校尉有克敌之法,为何李牧又能攻破长城?”
“不知校尉的克敌之法是何办法?”
“不妨说出来,我等也好参酌参酌!”
不等张眩反对,一众二五百主朝杨婷作揖异口同声的叫道:
“请校尉三思!”
这嘴里说的虽是客气,名曰“三思”实则是逼宫。
杨婷又哪里会不知道这道理,但她又无话可说。
离间计?
那几乎已确定失败。
为了杨端和及秦军主力?
这更说不过去。
就在这时沈兵大踏步的走了进来,说道:
“便让我来解释吧!”
“各位二五百主勿需担忧,我等已设下离间计离间赵王和李牧。”
“不需两日赵王便会对李牧发难。”
“所以,我等此时万万不可撤军!”
……
杨婷和张眩闻言不由一愣。
这什么情况?
已经破产的离间计还拿出来说?
不过转念一想:
着啊!
离间计破产只有杨婷几个人知道。
为何又不能说?
当然不能说破产,只说如何设计等等。
两日后,就算这些二五百主明白过来只怕也太迟了。
张眩不由带着恐怖的眼神望了沈兵一眼。
尼玛,这厮发起狠来连自己人都骗。
而且还骗得这么顺溜!
第五十一章 错有错着
被点醒的杨婷立马就有了底气。
她一拍案桌愤然起身道:
“此乃军事机密,原是知者越少越安全。”
“是以本校尉才一直严守口风。”
“但事到如今,只怕不说也不行了。”
……
于是“叭啦叭啦”解释一通。
从李牧说到王柏,再讲降书、信物,最后还有探子在邯郸传回的消息。
当然,许昌活着回到邯郸那段就略过。
这一番言语只听得那些二五百主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原以为这杨婷不过是靠将军上位毫无作战及指挥经验的黄毛丫头。
哪想到居然能设下如此高明的离间计。
更重要的是……居然还成功在望!
这可是能除掉李牧这个心腹大患的离间计啊。
多少年来秦军一次次出征都是败在李牧手里,便是那被誉为秦国第一骁将的王翦也不例外。
可是现在,这心腹大患却有可能被杨婷除掉。
被一个甚至可以说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的黄毛丫头除掉!
这……
一众二五百主不由面面相觑。
这时沈兵又加了把火:
“先不说离间计是否能成。”
“若是撤军便能撤回河内?”
“那李牧用兵出神入化,他又怎会不防我等撤军?”
“他若是一路让骑兵骚扰,再沿途布下埋伏……”
“我等只怕还没撤回河内便已全军覆没了。”
这其实才是沈兵真正担心的。
有句话叫进军容易撤军难。
进军的时是全军鼓足士气往前冲。
撤军则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败了,全都无心恋战只想逃命。
于是这一路在北地骑兵手里就会像切瓜砍菜般的容易。
所以,秦军其实已经失去了撤军的机会。
此时最重要的,应该是稳定军心。
就像沈兵现在做的,稳住这些二五百主能撑多久就撑多久。
沈兵不再寄希望于那离间计。
这不仅是因为知道许昌活着回邯郸,更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离间计成功的半点风声……
若是离间计成功,此时的李牧应该被收了兵权而赵军士气应该受打击才对。
但是现在,赵军却攻得一波比一波猛。
这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一名二五百主问了声:
“若是这离间计不成呢?”
“我等便要在此等死?”
杨婷将目光投往沈兵,这不是她能回答的问题。
沈兵拱了拱手,回答:
“当然不会在此等死。”
“我等已派出快马向王翦将军求援。”
“赵军主力及李牧都在进攻我方,邯郸必定兵力空虚。”
“若王翦将军能挥师南下……”
“那赵王还能不将兵力调回邯郸?”
“是以,我等只需在长城多守几日,形势必会逆转。”
这话说得连杨婷和张眩都愣住了。
尤其是杨婷,她可没派出什么快马向王翦求援。
但这话自是不会说出口,只能一脸坚定的附言:
“正是如此!”
“王翦将军在几日前就收到了本校尉的书信。”
“若不出意外,上地兵此时已距邯郸不远矣!”
二五百主们眼神交换后互相微微点头。
这说得合情合理。
秦军原本就分两面夹攻赵军,为的就是让赵军南、北两头难以兼顾。
所以,当李牧及赵军主力追着杨端和打时王翦就应猛攻邯郸。
若南面能守住,过些时日形势当然会有所好转。
听完这些,那些二五百主的气焰就短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