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175章

作者:远征士兵

  原因是口耳相传有太多信息是越传越夸张,以至于大都只信半分。

  沈兵改良投石机制作火弹的事其实早已在六国中传开,楚军当然也知道,但大多都只是将它当作是秦军有意传出威摄对手,所以没放在心上。

  此时麻衣火球一出,项梁才知道这东西是真的。

  还没等项梁反应过来,第二波石弹又接踵而至。

  这波就不再是麻衣火球了,而是名副其实的石弹,于是在火光中只听一阵惨叫,就有一排楚军兵士被砸倒在地。

  秦军方向立时传来一阵欢呼声。

  其实投石机的石弹砸不死几个人……这是实心弹,不像现代炮弹那样炸开然后数十米内都是乱飞的弹片打倒一大片。

  这石弹远远砸过去也就因为滚动和弹跳伤及几名兵士,有的若是恰好砸在阵形中还一个都砸不到。

  问题在于秦军这先声夺人之势已影响到了秦楚两军的士气:

  原本楚军是以包围、突袭的姿态出场,秦军的士气被压过一头。

  可转眼间一波石弹立马就将彼此状况调了个。

  楚军也有投石机,但却还没进入射程,于是只能吃着暗亏有苦说不出。

  冷兵器作战有时就是这样,士气差了点、信心少了些就足以影响胜负。

  当然,项梁不会就此认输,他沉着脸冷声下令道:

  “全军冲阵!”

  项梁会下这命令是有道理的。

  如果远战比不过秦军当然就要近战,尤其大梁军还是不着甲的军队,近战必然弱。

  所以项梁便是连弓战都省了,选择直接冲阵。

  鼓声霎时就密集起来,楚军兵士的步伐也随着鼓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接着干脆大喊一声就冲向秦军。

  魏呴赶忙大喊:

  “准备迎敌!”

  将领将魏呴的命令一声声传达了下去……这时甚至连鼓声都不好用了,因为敌我双方的鼓声混杂在一起再加上喊杀声,谁都听不出所以然来。

  大梁军士“喝”了一声,将狼筅呈一个角度立在阵前。

  却见黑暗中传来一阵马嘶声,楚军两翼冲出两队战车……战国步兵对垒尤其是在平坦的战场上对阵时常用战车辅助冲阵。

  这些像坦克般的战车自两翼取斜线往阵内一冲,将敌阵冲乱,步兵就乘势一涌而上与敌人杀成一团。

  战车上甚至还点着火把,弓手不断的点燃火箭将其射入秦军阵中。

  这其实也是为步兵指引目标,告诉他们该往哪里进攻。

  项梁远远看着秦军阵前探出一排毛竹,不由笑道:

  “秦军如此寒碜,竟以毛竹御敌,此物岂能抵挡我战车冲阵……”

  但话音未落脸色就变了。

  却见那战车刚撞上毛竹便人仰马翻摔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项梁哪里知道那些不是普遍毛竹而是狼筅,带着倒钩的狼筅。

  那些战马胸前即便是加了护甲,高速冲了进来也免不了被划开一个口子,紧接着又要面对藏在狼筅里的一排长枪。

  这些长枪包括狼筅在内另一端都是斜抵在地面。

  于是战车就相当于直接冲上枪阵……这就是嫌命长,不人仰马翻才是怪事。

  项梁心下暗道一声不好,此战似乎并不似想像的那般简单。

  但这时收兵也已经迟了,项梁只得硬着头皮下令继续进攻。

  楚军步兵高喊一声就冲进了阵中。

  冲在最前头的几排通常都是剑盾手,因为在敌我有些距离时通常是互相放箭,剑盾手在前可以以盾挡箭矢。

  但这些剑盾手一冲进狼筅就像陷入一片草丛,到处都是枝叶。

  兵士们第一反应就是举盾强闯,但一闯之下马上就发觉不对……盾牌被倒钩挂上的还好,有些人却是在黑暗中无法分辩枝条与倒钩,直接就是面部撞上钩刃。

  于是刚冲入阵就发出一阵痛呼。

  接着在其被阻滞在狼筅中时,不知哪来的枪尖就密集的朝他们没有盾牌护着的腿部、头部扎来。

  一声声惨叫过后,这些剑盾手就倒在血泊中。

  而这些尸体接着又会成为后方冲锋的楚军兵士的阻碍,他们不仅要担心狼筅的倒钩和攻来的枪尖,还要担心会被尸体绊倒。

  阵前只杀得一片血色,你来我往打得十分惨烈。

  在沈兵看来,楚军选择夜袭肯定是个错误的选择。

  因为狼筅这东西是用来遮挡敌方视线本身就更适合夜战,许多楚军甚至连秦军的面都没见着就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而大梁军却打得有条不紊,在前方狼筅和长枪挡住敌人时,后方弓箭手还不断朝前方放箭。

  偶尔有敌人突入阵来消耗掉一小队,其后马上就会有另一队上前补上。

第二百零五章 溃逃

  楚军的冲锋就像洪水撞到堤坝似的被秦军挡在外围,一波又一波的涌上来,又一波接着一波的被打了回去。

  而且前方的楚军在冲着,秦军后头还在不断放箭射杀后续的楚军。

  这就是鸳鸯阵的另一个好处,它能远近、长短配合。

  比如长枪、狼筅与剑盾兵配合,弓弩手在后方也没闲着。

  甚至再后方还有投石机不断发射石弹。

  而楚军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时代大军的冲杀,为了保证冲锋兵力的延续性及担心误伤等原因,后方弓弩手只在接敌前以及接敌之初放箭,接敌之后就后退以免成为障碍。

  而秦军确切的说是大梁军的阵形显然更为灵活。

  此外这些弓箭手还随时都可以转换为剑盾手……盾是重量轻的藤盾,青铜剑则是挂在腰间用于防身的标配。

  一旦前方狼筅被敌人攻破,只需队长一声令下,弓弩手就收弓拔剑上前增援。

  这时大梁军这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就正好用上了,他们或用剑劈或用盾推,死死的将楚军兵士挡在防线外。

  后方狼筅队就乘这时候顶了上来。

  项梁见此不由大惊。

  如果他这时认识到自己轻敌就此撤军还好,损失还不至于太大。

  然而项梁却心有不甘。

  项梁心下暗想:

  这仗没道理不胜啊!

  以有备打不备,又是以精锐的甲士对无甲之军,再加上楚军兵力又多,不胜还有天理吗?

  于是项梁不仅没有撤军,反而下令设在两头的伏军赶来增援。

  这两头的伏军各有两万,他们原本是用来防止大梁军逃跑的。

  但现在大梁军全阵严整不需逃跑,他们当然也就没必要继续埋伏下去,得令后就从两头朝大梁军包抄过来。

  也难怪项梁会对此抱有希望。

  古时作战被敌人包围是大忌。

  原因是敌人位于外围,在单位时间内兵力能尽可能大的投入战斗。

  而被包围的部队其活动空间却十分有限,一旦外围防线后撤内部空间就会再次被压缩,里头就是人挤人乱作一团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

  但项梁不知道的是,大梁军却不需要担心这样的包围,至少不需要担心被三面包围。

  首先是大梁军手中的狼筅与长枪的组合是防御利器,它可以轻松挡住敌人的冲锋避免空间被压缩。

  其次是后方的汴河中还有黑甲军。

  这场仗如果说有谁最占优势的话那就要属黑甲军了。

  楚军要三面包围大梁军,其前后两军的侧翼就必然暴露在黑甲军面前。

  黑甲军又是驾着车轮战船在河里不需要担心敌人近身,全身藤甲又不惧弓矢……

  于是完全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只需放开了胆在河水中朝楚军侧翼放箭。

  反观这新加入战团的前后两支楚军……他们一没法冲破大梁军的阵势,二对付不了黑甲军的弓矢,不仅没能“夹击”大梁军反而处于大梁军和黑甲军的夹击之下。

  楚军一时被打得哀号一片死伤无数。

  更为致命的是此时是黑夜,位于战阵后方的项梁根本就看不到靠近汴河这一侧楚军的惨状。

  项梁还只道秦军在他的围攻下不久就会崩溃了,于是只顾大声喝令:

  “进攻,继续进攻!”

  “奋勇杀敌者皆有封赏!”

  直到两军血战过一柱香时间后,才有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来报:

  “将军,前军死伤无数,李副将请求增援!”

  这时项梁才惊觉战场情况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忙问:

  “前军如何会死伤无数?”

  信使回答:

  “我军无法突破秦军防线,侧后又遭汴河秦军夹击……”

  项梁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有气无力的对部将下令:

  “收兵,鸣金收兵……”

  大梁军之所以一直采取守势便非怕了楚军,而是楚军像飞蛾扑火似的冲上来自寻死路,他们又何乐而不为。

  此时楚军一撤,沈兵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追,十里回军!”

  霎时大梁军就喊杀震天发起了反攻。

  楚军原本就打得士气全无,此时一见大梁军反攻的势头如此凶猛,哪里还敢抵挡,拔退就四处逃散。

  但楚军便是逃跑也跑不过大梁军……楚军个个都穿着盔甲,而大梁军却是轻装,尤其这段时间大梁军隔天就继慢跑早就习以为常了。

  楚军却极少有这样的训练,便是有也没大梁军的强度,于是没几里便气喘吁吁的跑也跑不动了。

  于是后头大梁军便一波接着一波有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

  若不是沈兵担心黑夜中有埋伏只允许他们追十里,只怕今晚就要一路追到陈城了。

  不过大梁军返回时沈兵却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许多人手里都抓着楚军的首级然后高举着欢呼……

  沈兵暗道莫非这野蛮和凶性这东西也是会传染的?

  以前秦军是这样,这些魏兵投降之后也是这样!

  不过想想就觉得并不奇怪……他们是在战场与敌人对阵拼杀的兵士,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野蛮和凶性,而是勇敢和血性。

  更重要的还是这些首级还代表着功劳和荣耀,代表着他们亲人能获得自由会以他们为傲并获得封地和宅地等好处。

  所以他们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甚至就连魏呴都难掩喜色,他感叹的拱手对沈兵说道:

  “副将英明,属下佩服!”

  “副将这两月对大梁军所有的训练都派上用场且恰到好处,便有如预知有此一仗……”

  其实沈兵又哪里会知道有此一仗。

  这场仗应该没在历史里……具体史上有没有记载这一仗沈兵不是很确定,就算有沈兵也不知道。

  沈兵之所以那样训练,完全是捡军队作战最重要的项目练,如此而已。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