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47章

作者:御炎

  在自己面前,他看不到官员们的这种态度,他们很轻松,放松,脸上带着闲适的笑容,这种笑容让郭瑾有点不爽,也有点担心。

  不爽的是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担心的是自己无法向父亲那样威压朝廷,不能让官吏认真做事,这是个问题。

  所以直到此时此刻,郭瑾才深刻的意识到了郭鹏经常挂在嘴边的【威望】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就算坐在这里不动弹也能让朝廷官员谨小慎微不敢懈怠。

  这是他想要的,却无法现在就得到的。

  他深刻的理解到了郭鹏要为他获取威望的操作是怎么一回事,又有怎样的一种必要性。

  威望这种东西不是上位者生来就拥有的,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怀揣着这样的一种考量,在某天晚上,郭瑾把郭嘉留了下来,向郭嘉询问郭鹏在朝臣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郭嘉一眼就看穿了郭瑾在想的是什么。

  所以他就拿出了郭鹏交给他的那把玉斧。

  “殿下,这把玉斧,是陛下交给臣的,陛下离开之前,对臣说,如果陛下回不来,那么臣就要持此斧扶殿下登基,帮助殿下成为皇帝,并且拼尽此生辅佐殿下。”

  郭瑾大为吃惊。

  “父亲说过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父亲怎么会回不来?”

  “陛下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凡事无绝对,陛下把这玉斧交给臣,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万一陛下真的回不来,魏国需要皇帝,则臣持玉斧扶殿下登基称帝,稳定朝局。”

  郭瑾满脸惊讶。

  “这……怎么会这样?”

  “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准备,也是一种宣言。”

  郭嘉指着那柄玉斧:“这是陛下平日里拿在手上把玩的玩物,本身没什么意义存在,但是因为陛下喜欢,它就有了效力。

  事有万一,臣持此斧扶殿下登基,有此斧,则殿下登位毫无阻碍,这,就是陛下在群臣心中的地位。”

第1116章.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尽快归来

  听了郭嘉的解释,郭瑾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会儿。

  “哪怕父亲人不在,只要玉斧在,就等于父亲在,父亲就算人不在洛阳,可是只要有人拿这玉斧说话,就等于父亲在说话,是这样吗?”

  “没错。”

  郭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就是陛下的威望,这就是陛下之于魏国的意义,在陛下面前,没有任何人敢于违逆,他们哪怕只是被陛下训斥一声,都会吓得一夜三惊,反思不止。

  陛下说东,群臣不敢往西,陛下说北,群臣不敢往南,陛下要北伐,群臣不能阻止,陛下要南征,群臣依然不能阻止,一切,都是陛下的决断,这,就是殿下的父亲,魏国的皇帝。”

  郭嘉所说的话深深地印在了郭瑾的脑海之中。

  于是他询问郭嘉。

  “那我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父亲这样的人呢?”

  “这,就不是臣应该了解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只有陛下才知道。”

  郭嘉微笑着摇了摇头:“陛下会把一切都告诉殿下,这是臣所不知道的事情,殿下早晚会知道,何须现在就知道?”

  郭瑾叹了口气。

  “我没有足够的威望提领朝廷,不能像父亲那样让群臣严肃办事,眼睁睁看着他们日渐怠惰,处理事务毫不积极。

  我再三提醒却不能有多少效果,有些人依然是我行我素,我不高兴,也深深忧虑,我担心这样会导致国家受到损失,父亲回来会责怪我处事不周。”

  “原来如此。”

  郭嘉微微点头,说道:“其实这才是群臣真正的样子,他们本没有太多的处理政务的热情,全靠陛下督促,才让他们那般积极的处理事务。

  但是从那个角度来说,一个所有人都认真处理朝政而不做别的事情的朝廷是不正常的,殿下现在所看到的,才是正常的朝廷。”

  对这种说法,郭瑾难以接受。

  “奉孝公,难道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为人臣者不努力处理公务,反而懈怠,文恬武嬉,这难道才是正常的朝廷吗?”

  郭瑾一直认为宗室第一臣郭嘉看待事情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所以郭鹏临走前才会嘱咐郭瑾多听听郭嘉的意见。

  但是现在郭嘉所说的话并不能让郭瑾满意。

  “非也非也,臣不是这个意思。”

  郭嘉笑了笑:“殿下,陛下在的时候,群臣无论本性如何,都被陛下威望所震慑,不敢造次,不敢懈怠,勤奋处理公务,则勤奋者和怠惰者不能区分,则群臣本性孰优孰劣就不能得知。

  现在陛下北伐,不在京师,群臣身上压着的一座大山消失不见,情况便不同了,此时此刻,勤奋的人依旧勤奋,怠惰的人则原形毕露,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郭瑾眨了眨眼睛,忽然意识到郭嘉的意思了。

  郭嘉看着郭瑾的表情就知道郭瑾已经明白了,于是笑道:“眼下这个局面,谁可晋升,谁可罢黜,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陛下在的时候不能发现的隐患现在都发现了,等陛下回来就能针对性的作出处理,把表里不如一的人罢黜,于国家而言,难道是坏事吗?”

  “原来如此。”

  郭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思虑一番,对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郭鹏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这位他从小就很熟悉的族中长辈的确有过人之处。

  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一个简单的事情在他看来就完全不同,一个看似棘手的问题被他一解释,就有了全新的思路。

  难怪郭嘉会被郭鹏如此信任,委任留守京师,辅助他。

  郭瑾已经决定了,要暗中准备一个小本本,在郭鹏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谁人工作勤奋,谁人工作懈怠,都要给记上,等郭鹏回来告诉郭鹏。

  不过话说回来,自家老爹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虽然有着郭嘉和曹操还有各部尚书的帮助,也有很多事情不需要郭瑾去做,但仅仅是需要去做的这部分,就让郭瑾感到压力很大了。

  这是平时站在郭鹏身边所无法了解到的事情,这种真切的压力,非亲身承担者不能理解。

  皇帝真的不是一个好差事。

  所以郭瑾是真的很思念自家老爹,很想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跟他说,并且得到他的指导,得到他的耳提面命,这样会让郭瑾有安全感。

  郭鹏不在的时候,偶尔,有些时候,他也会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

  单独面对各部尚书报告工作的时候,会有些不适应,会觉得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和平时站在郭鹏身后的感觉完全不同。

  不真实,不友好,且没有安全感。

  眼下不过是赶鸭子上架,他在强行逼迫自己去适应这个局面,因为他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需要做这样的事情。

  魏中央政府的权力空前庞大,中央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也空前的多,郭瑾就在想,当自己有朝一日接手这个摊子的时候,能做的和郭鹏一样吗?

  他可不敢保证。

  但是面对母亲的期待,面对弟弟们和妹妹们的仰慕,他会感到一种责任感,一种身为大男人必须要挺身而出的责任感。

  所以,在郭鹏回来之前,他还是要硬着头皮顶在最前面,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等带着郭鹏的归来。

  尽管如此,他也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尽快归来。

  所以他询问郭嘉。

  “奉孝公,父亲有消息了吗?战胜了吗?什么时候回来?”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陛下率军北上,已经遇到了鲜卑人的索敌骑兵,想来距离鲜卑主力已经不远了,嘿,这可是个好事。”

  郭嘉笑了笑。

  “好事?”

  “嗯,好事。”

  郭嘉点头道:“之前参谋台所预估的最差的局面就是鲜卑人主动放弃抵抗,面对我军兵锋避而不战,往北或者往西逃。

  我军主要战略目标就是狼居胥山,大军主力不会越过狼居胥山,以免给后勤太大的压力,所以鲜卑人要是放弃抵抗北逃,我们也没有办法。

  等于扑了个空,白白损耗军械物资和军费,那样的话损失就太大了,而且鲜卑保留实力,随时还能南下,我军却不能以大量军队常驻狼居胥山。”

  郭瑾深吸了一口气。

  “那的确很糟糕,要是遇到那样的事情,还真是无能为力,现在两军交战反而是好事了……父亲不会面临什么危险吧?”

  “殿下勿忧,我军二十万北伐将士,他们都是陛下最忠诚的部下,就算丢掉自己的命,也会全力保护陛下,让陛下安然无恙。”

  郭嘉笑道:“殿下还是认真处理国务,不要辜负了陛下对殿下的期待。”

  父亲对我的期待吗?

  郭瑾低下头想了想。

  “奉孝公,你说,等父亲回来了之后看到我所做的一切,他会觉得满意吗?父亲会觉得我做的一切符合他的心意吗?”

第1117章.一千一百二十七 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面对郭瑾的询问,郭嘉抿了抿嘴唇,摇了摇头。

  “殿下,陛下对殿下的期待,殿下真的了解了吗?”

  “奉孝公的意思是……”

  “陛下对殿下的期待,并非要殿下事事以陛下的标准为标准,而是希望看到殿下是如何看待这份职责,还有整个魏国的,陛下希望知道殿下会怎么治理魏国,以及能否让魏国变得更好,这才是陛下所期待的事情。”

  郭瑾稍微愣了一下,然后意识到了郭嘉的意思。

  “父亲他……”

  “陛下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恭顺的儿子,更是一个合格的未来皇帝,而不是一个只能遵从父亲的决定看父亲眼光办事的庸才,殿下,陛下的苦心,殿下一定要理解。”

  郭嘉所说的这些话给郭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他抬起头望着奉天殿外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当天中午,他去皇后所居住养心殿拜见自己的母亲。

  自从郭鹏走后,郭瑾每三天就会去养心殿拜见一次曹兰,和曹兰一起吃一顿饭,然后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最新消息告诉曹兰让曹兰知道。

  “交战了啊……”

  曹兰给郭瑾舀了一碗汤:“多少年了,你父亲多少年在外征战,险象环生,我都是在后面为他祈祷,希望他能顺利渡过难关,本以为已经习惯了,可不曾想事到临头,已然心慌意乱。”

  郭瑾接过了母亲递来的汤碗,然后把这碗汤递给了三弟郭琼。

  “可惜儿子当年还小,不能为母亲分担什么,但是现在儿子长大了,不会再让母亲一个人忧心劳神了,该承担起来的,儿子都会承担起来,绝不让母亲担忧”

  “呵呵呵。”

  曹兰对自己的长子非常满意,又舀了一碗汤递给了他:“是啊,咱家的孩子都长大了,你长大了,阿珺也长大了,连阿琼都要长大了。”

  郭瑾笑着把第二碗汤递给了二弟郭珺。

  “是啊,咱们兄弟几个都长大了,是吧,阿珺,阿琼。”

  郭瑾看着自己的两个亲兄弟。

  “当然了,我都长大好久了!”

  十二岁的郭琼一脸不满的看着曹兰:“可是母亲还拿我当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

  “什么时候等你能和你两个兄长一样一口气做一百个伏地挺身,再来和我说话!”

  曹兰眼睛一瞪,顿时就把郭琼瞪得低下了脑袋不敢说话。

  郭瑾和郭珺愉快的笑了出来,不停地揉着三弟小小的脑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郭家内部开始流传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想要被承认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就要能一口气做一百个伏地挺身,否则就不算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郭瑾和郭珺已经可以办到了,而郭琼用尽吃奶的劲也只能做到六十七个,距离一百个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他还不能说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这一点上,温柔的母亲总是不讲道理。

  对于郭瑾来说,和母亲还有兄弟们吃顿饭,看着三弟在母亲这里吃瘪,也是一种放松神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