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82章

作者:御炎

  所以得知消息的中原各地的移民思乡心切,决定放弃在辽东经营十几年的生活,无论如何也要选择回到家乡,还是一去不复返的那种。

  久而久之,不仅辽东人口在缓缓减少,连在辽东做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外地商人,很少能看到本地商人做除了药材和畜牧之外其他的生意。

  本地人都种植药材搞畜牧业去了,然后赚钱赚的很多,日子过得很好,没必要再去操持其他的事情,现在的生活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他们不想改变现状。

  于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甚至都是从青州和幽州运来的,并非本地生产,本地生产的很多东西现在都已经不再生产了。

  虽然不曾做过准确的估算,但是公孙康隐约也知道现在辽东本地还在种植粮食的农户和土地数量已经很少了,早已不能自给自足。

  虽然辽东本来就是苦寒之地,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辽东的粮食也只是堪堪自给自足,遇到灾荒年份也不得不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日子过得紧巴巴。

  这些年大家都去种药材,都去从事畜牧业,那农业生产人口自然而然会比较少,本身就难以自给自足,现在更是如此。

  如今涉及到了粮食的问题,公孙康忍不住的想到了一些很糟糕的后果,想到了辽东可能会发生眼中的混乱,结局难料。

  于是公孙康思虑片刻,觉得心中不安,还是决定派人去各地正式的统计一下粮价,然后还要走访各地,去统计一下辽东本地产粮的数量。

  这个事情就交给柳毅去负责了,公孙康还要留守襄平,以备不时之需。

  公孙度现在身体不妙,万一公孙度马上就不行了,公孙康还要及时接管他的权位。

  公孙度也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公孙恭。

  虽然这个弟弟身体孱弱,看上去也没什么争权夺利的可能,可要是在公孙度病重的时候他不在襄平,他也是会感到内心不安的。

  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

  公孙康下令给柳毅,柳毅立刻接下了命令,就立刻开始行动。

  他派出平州牧府的吏员赶赴各地调查具体的情况,并且要求他们最迟也要在一个月内赶回襄平,向他汇报消息,让他知道具体的情况。

  为了加快效率,柳毅亲自接下了前往中辽郡调查的任务。

  九月上旬,随着大量统计消息的汇总,把这些消息放在一起来看,柳毅和公孙康一起得出了一个非常让他们感到震惊的结论。

  粮价正在持续上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价格还在上涨。

  全辽东五郡还在种植粮食的农户已经不足前汉初平年间的两成,辽东要是离开了青州和幽州的粮食,完全无法自给自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粮荒,且根本找不到粮食。

  到时候大家就要涌到山里吃动物,吃草根树皮,或者涌到河边海边去抓鱼吃了。

  这将会彻底的摧毁辽东的社会秩序。

  这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在忽略的事实,这是他们沉迷在虚假的繁荣之中而彻底忽略的事实。

  一切为了赚取更多的五铢钱,沉迷于虚假繁荣,一切向钱看,结果,居然忽略了一直就客观存在的只要稍微调查一下就能得出的结论。

  对于这样的结论,柳毅和公孙康已经几乎无法说出话了。

  他们完全不曾想到他们从来不在意的事情忽然统计起来,居然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地步。

  而与此同时,调查粮价的官吏们还发现了一个不容易被重视的事实。

  所有从事粮食贸易的魏国商人都消失了。

  这些做粮食生意的魏国商人原来基本上都是长居在辽东的。

  他们会在辽东当地经商,雇佣一些辽东本地人打下手,建立仓库,做粮食生意。

  这些粮商每年都有来有回,去进货,然后到辽东售卖,或走陆路,或走水路,因此去去回回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人觉得奇怪。

  但是这一次,他们去了,却没有如同往常那样再回来。

  那些辽东本地人的伙计们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东家到现在还没回来。

  但是因为从事其他生意的那些魏国商旅还在,还在照常做生意,甚至也在和他们一起抱怨粮价的上涨,所以他们才没有惊慌,只当这是个意外。

  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仓库里的米粮越来越少,一些本地的伙计们开始有了想法,于是自作主张给粮食涨价。

  同时他们也觉得不太对劲了,为什么东家还没回来,焦急之下,对过来询问粮价的官吏们交代了这个事实。

  这些粮食商人是最早来到辽东做生意的那批人,是他们高价收购本地药材和牲畜,然后自己售卖粮食,由此改造了整个辽东生产体系的一群人。

  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充沛的粮食来源,稳住了当地粮价,把控了销售渠道,让辽东百姓可以吃到便宜的粮食,也因此逐渐让更多的辽东百姓开始从事药材种植和畜牧而非种植粮食。

  甚至公孙度也改变了税收政策,不再向百姓征收粮食或者其他东西,而是直接征收五铢钱作为赋税,然后直接向粮食商人们订购粮食为军需。

  公孙度自己也感觉特别方便,从来也没疑虑过。

  后来,随着这批商人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魏国商旅也跟着进来辽东做生意了。

  农具啊渔具啊衣服啊布匹啊日用品之类的,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于是辽东商业开始百花齐放,一片繁荣。

  说实在的,辽东人就没有过过那么好的生活。

  拿着五铢钱就能买到天南海北的各种货物,这种好事,什么时候有过?

  他们的确过了一段比较舒适的生活。

  可现在,这群最初的商人不见了,给他们带来繁荣的魏国商人不见了。

  他们集体消失,回到了魏国,然后就没有回来。

  往年三个月左右就足够大多数东家往返好几次调度粮食了,把粮仓堆得满满的,让人们看了就非常安心,非常舒服。

  结果这一次,三个月还没回来一次过。

  这样算算,柳毅忽然想起来自己最早发现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就是三个月前。

  柳毅忽然觉得有什么恐怖的事情正在发生。

  “公子,我觉得情况有些不妙,我们必须要提前准备一下,这可能不是偶然。”

  公孙康紧皱眉头,缓缓点头。

  他感觉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偶然,如果是偶然的话,不可能全部发生在今年,以往应该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才对。

  可现在却偏偏没有。

  这正常吗?

  不正常。

  完全不正常。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868章.八百七十八 万一这真的是魏人的阴谋

  公孙康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柳毅也不知道。

  不过柳毅却建议公孙康立刻把他所能掌握的粮食全部收集管理起来,然后紧急收购一部分粮食进行储存,手里必须要有粮食。

  必要的情况下,向高句丽,扶余还有三韩之地征集购买粮食,受伤的粮食越多越好,以备不时之需。

  不管怎么说,军队的粮食要保证供给,不能让军队都没有粮食吃,军队有粮食吃,就能保护公孙氏,要是军队都没得吃了,那就完了。

  另外柳毅还建议公孙康,务必要往辽西郡方向探知是否有魏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说有的话,这可能就是一场惊天阴谋。

  一场为了动摇公孙氏政权根基的惊天大阴谋。

  一场无论如何都已经难以挽回的惊天大阴谋。

  柳毅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现在看起来,可能最乐观的情况也不会产生什么奇迹了。

  现在唯一需要确认的就是魏军的行动,如果真的有魏军的行动,那么公孙氏政权纠正的危险了。

  可尽管如此,让柳毅向公孙康建议把这件事情告诉公孙度让他有所准备的时候,公孙康还是迟疑了。

  “父亲生病未起,现在让他知道这种事情不是在增加他的烦恼吗?医者说要让父亲静心休养,不能让父亲受到刺激,这种事情一旦告诉父亲……不行不行,现在绝对不能告诉父亲!”

  “可现在不告诉君侯的话,我们还能等到什么时候?万一……万一这真的是魏人的阴谋……”

  柳毅已经不敢说下去了,而公孙康也不敢听下去了。

  “不管怎么样,现在不能说,但是我么要做些准备,柳公,烦请您整顿军队,现在就开始操练军队,检查军备,做最坏的打算,万一这真的是……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

  公孙康满脸都是苦涩。

  如果这不是意外,如果这不是偶然,如果这是刻意的话……

  现在已经无法耕种土地等待收获了,现在只能等,只能撑着,只能熬着,熬到明年春天才能耕种粮食。

  辽东本来就苦寒,粮食产量低,人们普遍吃苦,所以面对之前短暂的繁荣才如此痴迷。

  一朝梦醒,现在更加面临没有粮食的情况,这个情况之下,他们能撑到明年粮食收获吗?

  公孙康真的不敢往下想。

  当然了,柳毅也不敢往下想,他完全不希望他所推断的是真的。

  可是这就是真的,而且,还是柳毅和公孙康完全无法应对的事实,甚至他们都完全不知道。

  魏军大军已然兵分三路进攻辽东了。

  张飞和太史慈已经先期出发,最晚出发的是于禁的主力。

  他们在九月十三出发,主力是三万广阳大营的营兵和少量各地的精锐守备兵,他们在渔阳港口登上船只,扬帆起航,浩浩荡荡开往辽东半岛。

  张飞在九月初二就率领他的一万精骑奔赴辽西郡,在辽西郡和田豫会合。

  田豫按照郭鹏的直接命令,留下了一支军队在他经常活动的地方继续演武,搞威慑,以此震慑和迷惑公孙氏,自己则悄悄率领一支精锐和张飞合兵一处,绕道大草原直奔玄菟郡而去。

  这条路线,鲜卑终结者·张飞曾经走过一段。

  为了追杀鲜卑人,幽州以北的大草原到处都有张飞的踪迹,这条道路也由临淄营密探专门走过,绘画了路线图,记录进了参谋台的档案之中。

  太史慈的海军则在九月初四扬帆起航,直奔朝鲜半岛而去。

  这条路线,太史慈也走了很多遍。

  数年间,他从朝鲜半岛上掳掠了三万多人,攻灭了好些个部落,使得他的凶名在朝鲜半岛初步传扬。

  朝鲜半岛上的韩人一听说太史慈来了,都吓的满地乱窜。

  等于禁出发的时候,张飞和太史慈都已经出发过了,于禁因为要整顿军队,行动比较慢,不过上了船之后,那速度就比较快了,也比较轻松。

  靠近海岸线的地方,海浪也不是太剧烈,晕船现象也不是很严重,至少于禁练的三万营兵都上过船,做过演习,晕船的数量不多。

  当然也有晕船的,体质问题,趴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甚为凄惨。

  无独有偶,郭瑾和他的一群小伙伴们也深受此害,他们之中只有一个陆议因为出身江东熟悉水性,稍微好一点,其余所有人都吐得昏天黑地。

  身体最强壮的关平吐得是最厉害的,脸色发青,都直不起身子,郭瑾还算好一点儿的。

  一群人吐得直不起身子,陆议忙里忙外照顾这群口吐芬芳的同伴。

  正在忙碌间,于禁带人过来了,给这群吐得昏天黑地的小子们带了一点药,可以稍微减缓晕船的症状。

  郭瑾等人喝了这些药之后,才感觉好了一些,第二天又喝了几顿,才算是在船上站稳了脚跟。

  于是郭瑾就去找于禁表示感谢。

  “殿下不必如此,当初臣带着这帮新兵蛋子上船熟悉水性的时候,就有一些人无论如何都难以适应,总是吐,后来臣问了华大医,大医弄了一个药方给臣,这才算是把这帮新兵蛋子带出来了。”

  于禁笑了笑。

  “那还是要感谢于将军,此番我等本就是前来观摩学习,已经给于将军带来不小的麻烦了,请于将军不要介怀。”

  郭鹏向于禁行礼。

  “陛下信任臣,臣只会觉得荣幸,臣必竭尽全力保护殿下安全。”

  于禁连忙起身回礼。

  开玩笑,太子隐藏身份到他军中观摩学习,参与这场战事,这对于他来说,可是意外之喜。

  太子在此之前可从没有这样的经验,从来没有去过哪支军队里面观摩学习,还亲自参加过战争,第一次,就是在他所负责的这支军队里,这充分体现出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于禁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觉得麻烦!

  太子,和他身边的那些伙伴们,这绝对是郭鹏为太子准备的班底。

  这些人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将来必然都是郭瑾手下的重臣大将,而这样一批人现在都来到自己这边,这是何等的信任?

  当今天子对太子的重视和栽培那是不遗余力的,每次一次他的地位一确定,都会立刻确定太子的地位,告诉天下人,他选择的太子就是郭瑾。

  平日里对太子疼爱有加,对太子多加训练栽培,请大儒为太子授课,让太子早早的成家立业,这已经是很明显的讯号了。

  郭瑾只要不犯大错,并且不早死,必然是下一任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