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长子 第115章

作者:天下白兔

雷英这一次没有反驳,而是站出来说道:“李大学士的考虑,比微臣想的周到。现在我想了想,在保定会合确实有些不妥。在通州不但能保证京城安全,一部分士兵还能走水路,节省体力和运费。到达通州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也不迟。”

皇帝今天的听政非常满意,在众人的集思广义下终于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大军分几路在通州会合,然后有选定的大将统一指挥,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如果宣府镇已经被攻克,敌人前往京城而来,正好与大军在半路上相遇,到时候择地与敌人决战。

如果敌军没有攻克宣府镇,到时候救援大军在宣府镇城下汇合,里应外合定能大破鞑靼人。

那么接下来就该商议统军大帅的人选了,对于这个人选大家一起看向皇帝,这个人必须由皇帝做主。

第172章 矛盾

正在皇帝和各位大臣,商量如何进军,如何解围的事情时,派何人领军的时候。

在门外突然有一个太监向里探了探头,然后向大太监戴权使了个眼色。

戴权知道是有重要的事情向他说,他是悄悄的看了皇帝一眼。皇帝这时正在和中大臣商量的热闹,戴权便偷偷的,从旁边出了御门。

戴权来到大殿外,这时一个小太监,赶紧过来给他叩头,戴权不耐烦的说:“有什么事赶紧说,没看爷还忙着吗?”

“启禀老祖宗,外面送来八百里加急,不知道该不该递上去,所以请老祖宗来。”

戴权听了这话,眼睛都瞪起来,大声骂道:“你个小猴崽子,越活越回去了,这样的大事你还敢拖延?赶快把战报拿来我看。”

小太监赶紧从怀中取出战报,递给戴权,戴权看上面的封印还在,他不敢私自拆开。急忙拿着战报转身回了大殿中,然后顺着墙边悄悄的在回到皇帝身边。

皇帝刚才已经发现戴权出去,他知道戴权是个稳重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大事,是不敢如此不知礼数的。

这时候见戴权回来,就朝他看了一眼,意思是问他有什么事?

戴权捧着八百里加急文书,来到皇帝身边,轻声对皇帝说道:“万岁爷,这是刚送来800里加急文书,奴才给万岁爷送来了。”

皇帝一听这话心里就揪起来,生害怕是宣府镇被攻破。马上接过来,先看了封印,然后才拆开看里面的内容,这一看不由得喜形于色。

下面的重大臣,看到皇帝面露喜色。都不由得猜测,是哪里来的急报让皇帝这样高兴。

皇帝看完急报满脸带笑,对下面的众位大臣说:“朕刚刚接到急报,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下面的众大臣,见皇帝心情这样好,恐怕是有什么大喜事,于是就凑热闹的各自胡说起来。

“皇上莫不是有海外小国前来朝贡。”潘永满脸堆笑的说道。

皇帝带着笑对他假装呵斥:“这朝贡的是哪年没有几回,这算什么喜事。”

霍图不愧是兵部尚书,前后一联想,便知道个大概,于是上前奏道:“皇上,莫不是鞑靼人退兵了。宣府镇送来加急奏报。”

皇上看他已经猜出,也就不在和他们开玩笑,把军情奏报让太监送下去让众位大臣一一观看。

皇帝在他们观看奏报的时候,还一边感叹的说:“没想到呀,咱们天朝还真是出了一个少年英雄。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兵力,就已经将鞑靼人击破。”

众大臣看完这份加急军情,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他们刚才还在商量,准备二十万大兵将大大人逼出边界。现在就有加急奏报来跟他们说,有人以两万人马击破鞑靼人十二万,并且已经北上收复失地。

原来这份八百里加急奏报,就是范康以贾珂的名义向朝廷禀报的。内容是:臣贾珂百拜顿首,自接兵部将令,臣不敢怠慢,尽起开平镇之兵,共计一万余人。日夜行军,鞑靼人日夜骚扰,不得一时停歇。臣日日战夜夜战,共行军六日终至宣府镇外,共收拢残兵败将1万人。这时敌酋领六万骑兵与臣决战,幸赖皇上鸿福,臣一战而败之。敌穷计败,不敢出营,臣断其水源,约三日,敌无水而内讧。臣遂领大兵,一举破之,今宣府镇之围已解,臣领麾下精兵北上,不日便能收复失地,已尽全功。

皇上看完这封奏报,心里十分的高兴,终于把心中的大石头放下,这一下可算是太平了。

李潞这时出班来奏:“陛下,贾珂虽然送来奏报,但贾珂毕竟兵少力弱,万一是其谎报军情,恐怕坏了朝廷的大事。”

皇帝听他这么说,也皱起眉头来,虽然他不相信,有人敢在这件大事上骗他,但是李潞说的也有道理。

众人正在殿上纠结的时候,下边又有太监向戴权示意,戴权这一次没有私自做主,而是偷偷的看向皇帝。

皇帝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戴权立即会意,再次走出大殿。

戴权在大殿外,看到又是那个小太监,不由得有些生气的说道:“你个小兔崽子是没完了吧?这次又有什么事?要是不给咱家说个明白,看咱家怎么收拾你。”

那小太监听到他这话,吓得赶紧跪倒在地,哆哆嗦嗦的说道:“老祖宗饶命,并不是孩儿非要打扰老祖宗,实在是事出有因。”

戴权自然知道他不敢无缘无故打扰自己,便问道:“有什么事非要现在说,不知道咱家在伺候皇上?”

那小太监赶紧说道:“老祖宗,那边又送来了八百里里加急,还是宣府镇的。”说着就把手中的文书交给戴权。

戴权接过文书来,查看封口,完好无损,再看信上所写的落款。是宣府镇节度使王涛。

戴权不敢怠慢,赶紧拿着文书进了大殿。然后顺着边,再次回到皇帝身边。亲生的对皇帝说道:“万岁爷,宣府镇节度使王涛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情。”说完便把文书送到皇帝身旁。

皇帝拿着文书对下面说道:“看来是真的了,这不,节度使王涛也送来加急军情。看来是说的同一件事。”

一边说一边,就把文书打开,仔细观看,看着看着便皱起眉头,最后竟然气恼的把奏报摔在御案上。

下面人看到皇帝发怒,一时间都静若寒蝉,最后还是皇帝忍住怒气,对他们说:“节度使王涛送来奏报,说他在宣府镇拼死力战,已经击败鞑靼人,现在正在整顿兵马,不日便要北伐,收复失地,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

李潞听了皇帝这话,心中一转,便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分明就是各将争功,就是不知道哪一个人说的是真的。

李潞把自己的意思向皇帝禀告:“启禀陛下,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两份奏折,定有一分是真,另一份是为了争功。”

皇帝听了他这么说,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于是他对下面问道:“那你看,到底是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李潞自信的说道:“贾珂的奏报是真,王涛的奏报是假。”说完这句话,接着又对皇帝解释说:“贾珂不过是一个守备,他哪里来的胆子和节度使争功,定然是他击败鞑靼人,便迫不及待的向朝廷上书表功,并没有和节度使王涛商量。而王涛作为节度使,在这一次鞑靼人南侵过程中,表现的实在是糟糕,这一次上表是为了摆脱他以前的罪过,想来是也没有和贾珂商量,他自认为贾珂属于他宣府镇管辖,最后就是贾珂知道了,也拿他这个节度使没有办法。”他这句话说的有真有假,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扳倒王涛,因为前一次私自斩杀知府,已经把文臣都得罪了。

李潞等一番话说完,果然下面的仲文臣都纷纷表示赞同。

第173章 真伪

皇帝听了李潞的话,也觉得有理,但是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转过头来,对戴权说道:“你出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戴权于是一路小跑出了大殿,召过一个小太监了,对他说了几句话。那小太监便飞也是的跑走了,戴权在旁边等了不长时间。就见一个中年太监和小太监一起,飞奔着跑过来。

让他一见戴权,赶快跪下给他磕头,嘴里说道:“儿子给干爹磕头,愿干爹福寿万年。”这个中年太监是戴权的干儿子戴廉,专门负责各地情报的搜集。

戴权没好气的说道:“到底什么情况?现在别扯那些没用的,皇上还在里面等着呢。”

戴廉赶紧对戴权回道:“儿子已经把下面小子送来的情报都带来了。干爹是自己看,还是儿子给你说一遍?”说着把一叠纸送到戴权手中。

戴权不耐烦的说道:“皇上还在里面等着呢,我哪有时间看这些。你在外面等着万一皇上要有什么话问,你也好进去回话。”

戴权拿着这叠情报,再次进入大殿,来到皇帝的身边,然后这才打开情报要给皇帝念。

皇帝阴沉着脸说道:“大声点儿,让底下的大人们也听一听。”

戴权赶紧答应一声,走到御案旁边,大声的把情报念出来:“九月初二,开平镇守备贾珂与敌战于开平镇外,大胜,破敌五千。九月初四,开平镇守备贾珂接兵部文书,立刻整军。九月初五,领兵出开平镇,期间收拢派兵八千余。九月初十,午时到达宣府镇,敌酋领骑兵六万前来攻击,贾珂在阵前连斩十余将,于是军威大震,随即大破鞑靼人与城外,斩首无数。鞑靼人畏其威,不敢出战。贾珂遂断其水源。鞑靼屡次派人取水,贾珂埋伏在水源附近大破之。九月十三,鞑靼人因水源内讧,贾珂领兵击之,随即大破鞑靼,敌酋阿尔斯楞率人逃跑,贾珂紧追不舍,现已北上收复失地。”

皇上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其实他心中对贾珂还是很满意的,他同贾代善的感情还是有的,自从知道贾珂是贾代善的孙子之后,对他就多有关注,这时不由自主的就从心中对贾珂升起一阵好感,这种好感来的太快,但他自己却没有感觉其中的异样。听完贾珂的情报,他还想知道王涛的情况,于是对戴权说道:“还有呢,请把所有的都说一遍。”

戴权于是又拿出另一份情报,接着念道:“八月十八日,宣化指挥使霍鸠不战而逃,宣化落与敌手。八月二十日,鞑靼人突至宣府镇,节度使王涛猝不及防,随下令收拢兵力,全力守城。八月二十一日,鞑靼人驱赶百姓攻城,节度使王涛下令放箭射死百姓无数。当夜王涛派人袭营,并派死士向开平镇求援。从这日起直到九月初十,鞑靼人攻城甚急,王涛率部拼死抵抗,城中所余士兵十不存一,王涛征集城内青壮,继续守城。至九月十三日,宣府镇解围。”

皇帝的脸色这时候已经平顺,事情的是非曲直已经明白,是贾珂率兵击败达达人,王涛冒认军功,但是王涛率军拼死守城,也是有功劳的。

皇帝说道:“事情已经明白了,还有什么要说的?这个王涛怎么处置?贾珂怎么奖赏?都要有个章程,今天定下来,然后就把文书发出去。不能让拼死作战的将士寒心。”

上一篇:穿越之争战三国

下一篇:铁血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