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长子 第114章

作者:天下白兔

苏德这时候也已经整装完毕,披挂上马。

而阿尔斯楞汗再脱出苏德的控制之后没有停留,立刻向自己的大帐跑去,他还没有跑到大帐,就在半路上遇到了他手下的大将巴根,原来巴根在听到他被劫持之后,立刻点动本部人马前来救援。

阿尔斯楞汗一见到巴根简直快要喜极而泣了,果然还是自己人好呀,那些部落手里一个个站在旁边看热闹,没有一个上来帮他的,真以为他不知道他们的心思,恐怕是巴不得他早死,然后换一个大汗,好由他们掌控。

到这次回来草原一定要让他们连本带利都还回来,这巴根来的正是时候,果然不愧是他麾下第一的大将。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深通谋略,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忠心,一知道自己有危险,马上前来救援。

巴根看到阿尔斯楞汗之后,立刻让人让出一匹马来,阿尔斯楞汗立刻翻身上马,然后接管了部队的指挥权,带着大队人马直奔苏德的大寨而去。

苏德这时候也已经准备完毕,领着人马便出了大寨,迎面正好碰到了阿尔斯楞汗带着人马赶来。

双方这一见面也没有别的话,就开始交战,还别说苏德的人确实悍勇,怪不得他如此的狂傲。

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们竟然与阿尔斯楞汗到部队打了个平手,双方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克制,并没有下死手。所以只是有些人受伤,并没有死人。但是打着打着就不受控制了,最后完全就像仇敌一样拼命厮杀。

而其他的部族首领,在这段时间也各自跑回了自己的大寨,这才感到心中稍微有些安稳,对刚才在大帐中发生的一切都心有余悸。

阿尔斯楞汗心狠手辣竟然不顾同族的情谊,只因为几句不中听的话就要致别人于死地,让别的部落便后给他开出一条生路。这让众部族首领对苏德的行为并不感到有多少不满,他们认为苏德正是为了自保,是为了部族的长久生存下去。

反而是对阿尔斯楞汗在任何时刻都想着削弱别人,感到了十分的愤怒,但是现在还不是公开反对他的时候。于是这些部落首领,各自带着自己的人马,来到了双方交战区域。只见这时候他们两方已经杀成了一团。

各位部族首领带着人马在外围也不知道该帮谁,而且双方已经杀做一团,想帮也帮不上,所以他们只能在外面干看着。至于是真帮不上忙,还是不想帮忙,就不知道了。

而这时候贾珂已经发现了鞑靼人阵营中的不同寻常,派出的探马回来对他回禀,说是鞑靼人营中喊杀声响成一片,好像是发生了内讧。

贾珂以前考虑过鞑靼人可能会冲出大寨,向北逃窜。但是没想到会发生内讧,这说明阿尔斯楞汗对草原的控制又下降了一个程度。

这件事现在看来是件好事,让他可以迅速击破鞑靼人,解宣府镇之围。但是从长远来说却未必是好事,他从汤蒯处得来的情报,阿尔斯楞汗的实力在草原上最强,不管人口还是草场,其实力已经超过其他部落的总和,如果不是上一代大汗,已经年老,只知道享受,没有了的进取心。那么凭借他手中的实力早就一统草原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老汗的休兵止戈,让鞑靼人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在老汗在的时候,他的威望无人可及,所发出的命令在草原上畅通无阻。根本不是现在阿尔斯楞汗凭借强硬势力,才勉强压服草原所能够比拟的。

看来阿尔斯楞汗在未来一段时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统一草原。这就大量减轻了中原的压力。但是等到他再一次南下的时候,中原的浩劫就真正开始了。

贾珂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只想击破鞑靼人,给自己加官进爵,你是命令全军在鞑靼人营前列阵,他今天要一举击破鞑靼人十二万人马,立此不世的奇功。

随着贾珂的一声令下,开平镇全军便开始动起来。随着上一次的大胜,他们对鞑靼人的畏惧已经一扫而光,而且自认为比鞑靼人强大几倍。而贾珂对他们的鼓励是:一汉顶五胡,这让他们有极大的荣誉感。

贾珂带着大军来到鞑靼人的大营前,只见鞑靼人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防备,大营中喊杀声不绝。看来双方的火拼还没有结束。

贾珂不敢耽误,立刻命令全军进攻。于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一起向鞑靼人的大营攻去。

鞑靼人那时候完全把精力集中在了双方火拼上。完全已经不顾贾珂。贾珂骑着火龙驹,手拿方天画戟一马当先冲入鞑靼人的营寨。后面还跟着八千多骑兵,以及一万个步兵。

而鞑靼人完全没有防备,连一个放哨的人都没有,所以被贾珂率军一举攻入大营,然后贾珂率军继续扩大战果,向大营四周扫荡。

阿尔斯楞汗这时候同苏德大战正憨,突然听到自己身后,喊杀声震天,阿尔斯楞汗赶忙派人前去打探。

而各部落首领这时候也发现了不对,各自派人前去探听情况。

很快这些人便回来了,把回报的消息让他们大吃一惊,贾珂已经率人攻破大营直奔这里来了。

阿尔斯楞汗听到这个消息呆若木鸡,本来可以有序撤退,减少伤亡的,而现在已经不可能了。这时候容不得他再犹豫了,他这次带的兵不多,总共只有一万多人,其他的都是各部落的人马,他这其中的考量,也有削弱各部落的意思,所以他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全自己这一万人。至于其他的部落,他就管不着了。

阿尔斯楞汗令人吹响牛角号,同时命令手下大将赶快撤退,现在已经顾不到其他了,能走多少是多少。

其他部落首领的意思和他差不多,于是众人争先恐后的要逃出大营,向北方逃窜。

贾珂击破达达人大营之后,没有正面堵截他们,但是一直尾随着他们,从后边掩杀。

由于鞑靼人和马已经很多天没有喝水,所以在体力上损失非常大,贾珂带着八千人在后面一直尾随追击,一直追了两天两夜,杀死杀伤鞑靼人无数,还俘虏了几千没有逃脱的鞑靼人。

至此贾珂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解了宣府镇之围,大破鞑靼军十二万。

随后贾珂带着人马,跟在鞑靼人之后,收复失地,而各地防守的鞑靼人现在已经全部没有了斗志。对于贾珂是畏惧如虎。只要是一见到他的旗号,马上逃跑。都不敢和他正面交战。

贾珂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凭借手上的两万人马,收复了整个失地,并且把鞑靼人完全赶到了草原上,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无数百姓,并且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第171章 御门听政

在贾珂北上追击鞑靼人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写了一封信,让亲兵送给在开平镇的范康,把事情经过告诉他。让他带自己全权处理,向朝廷报捷的事情。

贾珂并不放心节度使王涛,上一次王涛可以放弃他,这一次就可以夺他的战功。贾珂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现在的王涛,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武勇,只知道苟且专营,别看他现在投入了王子腾名下,如果是为了当官,他可以随时把王子腾踢到一边。

范康接道贾珂的书信之后,在书房里思考了一阵。然后当机立断写了一封报捷的战报,马上命人已八百里加急向京城送去。

就在报捷文书还在路上的时候,京城里却乱作一团,自从收到800里加急军报说是宣府镇被围,危在旦夕的时候,京中消息灵通的大户,就开始秘密转移财产,分散家中重要人员。以防鞑靼人攻破宣府镇,领兵直下京城。

皇帝这两天和朝臣也是满脑子官司,大家一起商量,从什么地方调兵,需要多少粮草?

这一天和以前一样,皇帝准时来到了乾清门,“御门听政”。这已经是连续好几天了,那皇帝年岁大了。能这么勤奋,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

这里为什么不是早朝,而是“御门听政”呢?其实所谓的早朝只是影视剧中为了表现皇帝勤政而臆造出来的,中国古代各王朝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过早朝,如有重大事件皇帝会召集相关大臣在太和门、乾清门或者乾清宫商量对策,听取大家的意见。所以叫,“御门听政”。到了后来人们就把“御门听政”理解为平常意义上的早朝。而“御门听政”的时间大约是在9:30~11:00,在这个时间再怎么算也不能说是早朝。

皇帝进入乾清门的时候,三位大学生和各位大臣便已经到了。

皇帝看着下面的大臣问道:“怎么样了?你们商量出个结果了没有?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调兵?粮饷怎么调派?这都快十天了,总得有个章程吧。”

大学士李潞出班回道:“启禀陛下,现在鞑靼人十二万骑兵汇集在宣府镇城下,按照我朝士兵的作战能力,没有二十万兵是无法解宣府镇之围。”

皇帝听了他的话点点头,然后又对他们说道:“朕知道这些,但是你们也得赶快拿出个章程来。虽然前一段时间派了一万人前去救援,但那只是拖延时间。如果再不抓紧宣府镇一旦被攻破,到时候京城也就危险了。”

李潞作为资历最老的大学士,一直算是内阁的头号人物。所以有些话都必须他来说。

李潞再次对皇帝解释道:“启禀陛下,我们已经决定从山东、河南等地调集兵力,然后在通州会合。在派与统兵大将节制诸军,再去救援。否则恐怕会被鞑靼人各个击破。”

皇帝听了他的话,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鞑靼人的骑兵来去如风,兵力太少了,直接就会被对方吃掉。只有把兵力集中在一处,才有可能击破鞑靼人。

而旁边的兵部侍郎雷英听了李潞这话,马上出班反驳:“启禀陛下,大学士这话完全是按照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李潞对于这个雷英心里是别扭的不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他都要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你还不得不说,他说的一定还真有道理。所以李潞一直容忍着他。现在听他又出来捣乱,你站在一边也不说话,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皇帝听他这么说,也沉着脸问道:“我看的话李潞很有道理,你说说有什么不可行的?”

雷英毫不畏惧的回禀说道:“皇上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是好的,但是怎么行军?粮草怎么运输?部队的用水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这几十万人还没有到宣府镇自己就全散了。”然后又不屑得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你们以为古人都是傻子,不知道合兵一处,要兵分三路或者兵分五路。那是他们没有办法。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部队行军就得拖出100多里。这么多人的饮水,光凭几口井能够解决得了?这还只是大部队的行军,还没有加上运送粮草的辎重部队。到时候恐怕就是三十多万人了。”

他的这一番话说完,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愣了,他们只知道古代战场上,总是因为分兵几路而被敌方击败,所以总想着合并一处再前进。可是刚才雷英但一番话把他们都问愣了。二十万人的后勤估计可不是个小事,雷英刚才说了几个问题,他们还真没有考虑。

皇帝听了他这话便问他道:“那依你该怎么办?”

雷英胸有成竹的对奏道:“在境内时咱们分兵几路?然后在保定会合。在保定派遣大将统一指挥。然后再分兵。有几路进发,最后再一次在宣府镇会合。那样做不但会和时间加快不少,而且每一路的行军速度也比以前快不少。以后到达宣府镇时,在汇集一处与敌军决战。”

李潞站出来问道:“如果分兵几路,总有被鞑靼人分别击破的危险。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这有什么难办的,几路大军间隔不要超过10里,互相之间多派探马,一旦发现鞑靼人攻击其中一路,其他两路迅速支援,被攻击的部队,立即节寨防守,等到其他两路大军到来,在与敌人决战。”雷英自信的说道。

皇帝听了他这么一番话,心里琢磨一番,觉得比李潞的方案要靠谱些。心里面下定决心,“朕以为雷爱卿的办法,甚和朕的心意。朕看就这么办吧。”

李潞这时候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在通州会合的好。按照侍郎雷英的方法行军,在通州会合,由通州去宣府镇,这样对京城的安全更好一些,如果在保定会合,万一宣府镇已经陷落,大军远在保定,在赶往京城恐怕会制京城于险地。”

上一篇:穿越之争战三国

下一篇:铁血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