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9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高时明仔细看向李定国,心中吃惊。

李定国身穿浅蓝色长衫,一条最常见的布带系在腰间,双眉清秀,目光如虎,身高八尺,给人一种威严而又不失仁慈的感觉。

流贼之中竟然有如此英武之人,属实有点意外。

“明军朝廷派来的奸细?”李定国被这么多辅助词语弄得有点懵。

“李将军,他没把是个太监!”

“哦!”李定国恍然大悟,他放下碗筷看向高时明,“我乃大西王义子李定国,你叫什么名字?来万县作甚?”

“我还是那句话,在没见到张献忠之前一句话也不会多说!”高时明再次重复。

言多必失的道理他是懂得,而且当着这么多人,就算想说也不能说。

敢直呼义父名讳?

李定国当时就想将高时明暴打一顿,不过想了片刻后又放弃了那个想法。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此人面无惧色确实是个人物。

而且这个太监敢独自一人前来,肯定是有大事相商。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与义父见上一面。

为了确保无误,他亲自脱下高时明的裤子进行查验。

查验过后,李定国带着高时明去往县衙。

经过一连串的岗哨查验,一行人终于来到县衙门外。

万县县衙比一般县衙要大很多,在洪武六年前这里是万州府,洪武六年后降为县。

走进县衙大堂,高时明终于见到了张献忠本人。

张献忠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衣,怒目圆睁的走在县衙大堂中央,死死盯着他。

两边或坐,或站着十几人,根据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有文有武。

“大胆,见了大西王还不下跪?”坐在张献忠下手位置的汪兆麟,猛地一拍桌子。

汪兆麟是张献忠的女婿,深受张献忠信任。历史上他在张献忠称帝后被封为左丞相,在军中作威作福,深受诸军厌恶。张献忠死后被李定国等人处死,也算报应了。

“在下大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来此面见张将军有要事相商。”高时明毫无惧意的看向张献忠。

张献忠没说话,对着孙可望轻轻挥手。

孙可望狞笑着站起身走到高时明身边,先是四下看了看,随后一把将他的裤子脱下。

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老二是李定国,老三是刘文秀,老四是艾能奇。

高时明差点哭了。

短短半个时辰不到,被脱了三次裤子也就罢了,期间还被摸了一次,这谁能受得了?

“义父,确实是个太监,他没说谎。”孙可望说道。

“嗯!”张献忠点点头,没说话。

旺兆麟冷笑一声:“高时明,你见了大西王一不下跪,二不称王,就不怕大西王杀了你吗?”

“怕?若是怕,我就不来了。”

“好!”旺兆麟再次冷笑:“来人,把他拖出去给我打,打到他下跪称王为止。”

“遵命!”四个大西士兵不容分说的走过来,将高时明拖了出去。

紧接着,门外响起了拍打声以及惨叫声。

高时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宫中的地位除了崇祯和诸位妃嫔外,属他最高。

平日里别说挨打,就是巴掌都不曾挨过。

面对张献忠这种不讲理的做法,高时明很快就受不了了,惨叫连连。

但是...

高时明一句求饶的话也没说。

他任凭万州县衙的水火棍打在身上,能做的只有用尖锐的哀嚎声,释放身体上的痛苦。

片刻后,高时明的屁股被打开了花,鲜血迸现,模糊一片。

大堂内李定国犹豫片刻后发话了:“义父,既然明廷派司礼监掌印太监前来议事,肯定是有要事相商。不如暂且别打了,等他说完事之后再打不迟。”

汪兆麟嘲笑道:“李将军平时不要只顾着打打杀杀,没事要多读点书,知道什么叫下马威吗?这就是!”

李定国本不想反驳,毕竟不能让高时明听到他们内部不合的声音。

但看到汪兆麟那张让人厌恶的脸后,李定国实在是忍不住了,他站起身反驳:“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若是意见不合可以在战场上分胜负,对一个没把的太监用刑不是读书人能做出来的事吧?”

旺兆麟气的直接站了起来,用眼角余光瞟了一眼张献忠后,他又闷声坐了回去。

不是他没词,是张献忠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

“让他进来吧!”张献忠浑厚的嗓音响起,结束了这场短暂的交锋。

很快,高时明别人从外面拖了进来。

他的屁股已经被打的血肉模糊,别说站着,就是躺都躺不下,只能趴在地上不停的倒吸凉气。

“嘶....呼...”

“说吧,崇祯派你来到底有什么事?”张献忠坐在椅子上,恢复了之前的冷漠。

第152章 诏安之争

高时明趴在地上倒吸几口凉气后缓缓说道:“我代表朝廷来与张将军商议诏安之事。”

说着。

他把手伸进裤裆,撕开一角后从里面拿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密信。

李定国离高时明最近,他强忍着恶心的感觉接过密信,一番检查后交到张献忠手里。

很快,这封信被众人传阅一遍。

信里面只有一个内容:诏安。

看过信件后众人面面相觑,纷纷看向张献忠。

这种敏感的话题只有张献忠能做主!

张献忠面无表情的盯着高时明,想起了四年前的事。

崇祯十年,他在谷城接受了朝廷的诏安,但是并不接受朝廷对他军队的改编和调遣。

崇祯十二年,他在谷城复叛。

现在朝廷重提诏安之事,张献忠并不意外。

毕竟西面有李自成,北有蒙古人,东北还有建奴虎视眈眈。联合他对抗那些人是明廷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不过...

明廷为什么早不诏安,晚不诏安,偏偏这时候诏安呢?

是了,李自成进攻北京去了!

想到这,张献忠哈哈一笑:“高时明,崇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如果本王没有猜错的话李自成已经攻占宣府了吧?”

“宣府是京师门户!宣府失守京师告急,崇祯无兵可用,于是打算联合本王,是不是?”

看着张献忠自信的模样,高时明很是无语。

这家伙的情报也太落后了。

李自成都兵退大同了,他还搁着宣府北京呢!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

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各自为战,不共享情报。再加上山高路远,北京的消息传到四川少则一个月,多则数月,情报滞后也很正常。

“张将军,你的情报有点滞后,我给你捋一捋!”说到这,高时明趴在地上抬起了高傲的头颅。

在场的众人虽然面露不屑,但耳朵却不自觉地对准了高时明。

“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领十多万兵马围攻北京,在京师十余万军民的共同抵抗下,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兵败退往居庸关,随后一退再退去往大同。”

“此战,李自成损失八万余人,丢失粮草牛羊无数!”

嘶...

在场的众人包括张献忠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虽然早已料到李自成不会轻易成功,但也没想到他会败的如此之快。

七天!

十几万兵马仅仅七天便损失过半,这大明朝果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张献忠的女婿汪兆麟提高嗓音,“如果李自成兵败,崇祯为什么还要联合大西王?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

“对,假的。”

“想用假情报忽悠人?把我们当成什么了?义父,把这厮拉出去砍了吧。”

众人纷纷表示不信。

高时明表情坚定:“消息的真假你们可以自行求证,如果我说了谎,随时可以砍我的头。”

随后,他面露黯淡之色:“朝廷已尽弃关外之地,调关宁军进京勤王才击退了李自成。”

“现在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入关劫掠。为了集中兵力对抗建奴,陛下和朝廷商议后决定联合张将军稳定西南局势。”

“不知张将军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他们对关宁军进京勤王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关外之地竟然全部丢失!

大明竟然如此羸弱了吗?

见其他人不说话,汪兆麟嘲讽道:“建奴也好,李自成也罢,明廷的死活与我们何干?”

“我们巴不得明朝早点完蛋,好取而代之一统天下!”

啪。

正在得意洋洋的汪兆麟被张献忠一巴掌拍在脸上,整个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张献忠没有理他,而是盯着高时明问:“关外全都丢了?”

“丢了。”

良久,张献忠缓缓摇头:“丢不丢的都与本王无关,我此次出兵势取成都!你回去告诉崇祯,本王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诏安,这是本王的态度。”

高时明早就料到张献忠会这么说,他强忍着疼痛站起身,用崇祯提前给他准备的话问道:“现在天下群雄逐鹿,张将军又有几成胜算能定鼎中原?”

“你是比大明强,还是比李自成强,亦或是比辽东的建奴强?”

“乱世之中弱者最难自保,张将军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张献忠年少时虽然读过书,但胸中的墨水早已干涸,更何况斗嘴不是他的强项。

于是将目光移向刚被打的汪兆麟。

汪兆麟顿时来了精神,他略加思索后反驳道:“正因为实力最弱,大西王才向西剑指成都,只要攻下成都,凭借关中天险高筑墙广积粮,不失为当年蜀汉的刘备也!”

“说的好!”高时明尖锐的嗓音响彻整个大堂,“请问,你守得住天险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将军从起兵到现在一直在流动作战,善攻城不善守城。”

“无论中原谁取了天下,你都守不住四川!”

众人想反驳,却没有反驳的理由。大西军的作战方式很特别,常用的是远程奔袭,声东击西以及里应外合。

很少硬碰硬作战,就算有也是胜少输多。

“那...那我们可以与李自成联合,先灭大明,再灭建奴,随后共分天下!”汪兆麟情绪有些激动。

“呵!”高时明冷笑一声:“当年的罗汝才也是这么想的!”

听到罗汝才得名字,在场的人纷纷摇头。

罗汝才当年可是与李自成张献忠齐名的人物,后因兵败投到张献忠麾下。因与张献忠不合又改投李自成,结果被李自成找借口除掉,麾下兵马也被李自成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