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诸位,本官打算抗旨。”就算众人打算接旨的时候,阎应元语出惊人。
“阎大人,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此事关系重大,阎大人三思啊!”
其他人也劝。
阎应元缓缓摇头:“杀戮只能朝廷的问题,本官以为还不够。”
“本官的打算是将男的全部处死,把女的送入军中,让那些杀红眼的士兵们平复一下心情。活人进,死人出,也不算违抗圣旨。”
众将听罢,嘴角纷纷上扬:“我等谨遵阎大人军令!”
“天黑之前该杀的全都杀了,今夜消遣,明天抄家,诸位各自回营吧!”
这一夜,春风袭来。
第148章 除奸
“回皇爷,四川山路难行,高时明这会应该还没到。不过...袁继咸应该收到圣旨了。”
袁继咸...只是辅助,能否诛杀左良玉犹未可知。
更何况成败关键不在他,而是在秦良玉这位七旬老将身上。
想到这,崇祯甩甩头,继续在心中复盘上中下三条路线的作战计划是否有纰漏。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必须从谋略角度万无一失才行。
见崇祯不说话,王承恩想起袖子里还有一封阎应元的密信,于是急忙上交:“皇爷,这是阎应元给陛下的密信。”
崇祯接过密信打开扫了一眼后眉头一皱。
那些商人不仅仅帮助建奴输送物资,还帮着建奴传递大明朝堂内部情报。
由于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好,所以那些商人也不知道藏在朝廷内的奸细到底是谁。
看来抓内奸还得靠自己。
崇祯刚想到这个问题,李若琏来了。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殿外求见。”王承恩怕打扰崇祯的思绪,压低声音汇报。
“让他进来吧。”
李若琏目光如炬,走进殿门后先是四处看了看,见没有其他人后方才跪地施礼:“臣李若琏叩见陛下。”
“有消息了?”崇祯缓缓抬起头。
之前他安排锦衣卫秘密监视兵部官员,看来李若琏已经有收获了。
果不其然,李若琏立刻回答道:“是陛下,截止今日查到三个可疑之人。分别是兵部右侍郎金之俊,礼部右侍郎杨汝成,还有前工部尚书张凤翔。”
来了来了!
崇祯兴奋的站了起来,李若琏这人是真办事,刚交代给他十来天的功夫,现在就有了结果。
果然是能人。
不过...兵部之外竟然也有奸细?
他早就知道朝里有坏人,只是没想到坏人竟然如此多。
兵部和户部有建奴内奸他还能理解,毕竟一个掌管全国之兵,一个掌管全国钱粮。
只要得到这两个部门的消息,就等于掀开了大明的底裤。
建奴为何敢屡次入关?
肯定是获得了兵部相关情报:如九边重镇的兵力部署,各城镇的城池防务,甚至是户部各地钱粮库存的消息。
没有这些情报,当时的皇太极绝不敢轻易入关。
如果说皇太极第一次入关是袁崇焕提供的情报,那么袁崇焕死后皇太极情报从何而来?
当然还是兵部。
可是杨汝成和张凤翔又在里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若琏等崇祯点头后才继续说道:“兵部起草诏书的当晚,金之俊便与杨汝成偷偷前往张凤翔的府邸之中,深夜后方才离开。”
“随后几天时间里,每当宣府传来塘报,金之俊便想方设法与张凤翔见面,杨汝成偶尔陪同。”
“为避免打草惊蛇,他们谈了什么锦衣卫并未查明,但今天一早张凤翔的一个家丁骑马出城,朝北往密云方向疾驰而去。”
“臣按照陛下的指示并未阻拦。”
崇祯掐指算了算,距离五月末还有不到一个月,如果建奴想入关劫掠,需要提前准备兵马粮草。
而情报比粮草准备的时间还要早才行。
如果想给建奴通风报信,这个时间不早也不晚,刚刚好。
“陛下,要动手吗?”见崇祯不说话,李若琏问道。
“当然要动手!”崇祯没有任何犹豫。
内奸传递假情报的消息已经完成,留着他们已经没用了。
在没有确切证据下,崇祯也没想好该从何查起。
流贼围城时他可以用阴招甩锅给别人,现在流贼兵退,没人背锅了。
思索片刻后,崇祯有了主意。
“从杨汝成身上查!”
“杨汝成?”李若琏都懵了,“他只是偶尔陪同,就算知道线索也十分有限,臣提议直接把金之俊抓进诏狱,不信他不招。”
崇祯淡淡一笑,“就从杨汝成查,今晚悄悄将他抓进诏狱,最迟明天就有收获。”
李若琏顿了顿,领命离开。
崇祯选择杨汝成为突破口并非他位高权重,而是此人极其怕死。
正史上李自成攻进北京后,杨汝成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家里好看的小妾全部送给李自成的几员大将,并带着一家老小投降李自成。
第二件事是将价值连城的古玉、金壶托人转送李自成,并且接受李自成的封赏成了大顺官员。
为表忠心,他写了一封投降书在书中称李自成为陛下,并歌颂赞扬李自成的丰功伟绩。
然而李自成兵败后,杨汝成不知为何又带着妻儿老小赶到南明,想混个一官半职。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南逃的士绅告发,结果被弘光下旨处死。
如此怕死之人,绝不会是李若琏的对手。
果不其然,第二天天还没亮李若琏就已经在殿门外等候。
“皇爷,李若琏在殿外求见,说是杨汝成招了。”王承恩在暖阁外轻声说道。
崇祯立刻来了精神,这次不仅让奸细传递了假情报,同时将朝中的内奸连根拔起。
可谓一石二鸟。
他穿好衣服宣李若琏进殿。
李若琏没有想象中的疲惫,反而一脸轻松,精神饱满。
“陛下,杨汝成刚走进诏狱的门就招了!臣本想昨夜就来汇报,怕打扰陛下休息,于是现在才来,请陛下治罪。”
“这算哪门子罪,快说说具体情况。”
“是,杨汝成说罪魁祸首并非是他和金之俊,而是张凤翔!”
原来,张凤翔才是建奴在大明内部的棋子。
张凤翔历任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兵部侍郎等职。由于在崇祯二年十一月被下狱,虽被释放却对朝廷怀恨在心,于是从那时起便与建奴取得了联络。
并想方设法向建奴传递消息。
他先是用金钱拉杨汝成下水,紧接说服金之俊,金之俊见建奴在辽东崛起,便毫不犹豫的两头押注。
于是,这些朝廷内部至关重要的消息,被千里之外的建奴轻易获取...
崇祯没有想象中的愤怒,只是感到有些悲哀。
权臣一封信,前线将士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到头来,这些权臣又把矛头指向领兵的将领,弹劾他们兵败之罪。
也罢,既然权臣作乱,就灭他们九族,以正视听!
第149章 袁继咸与吕大器
“王承恩,宣李阁老觐见。”崇祯没有立刻下达抓捕命令,而是打算先把这件事告诉李邦华。
“遵旨。”
王承恩走后,崇祯想了想对李若琏说道:“朕和你商量件事,如何?”
李若琏受宠若惊的跪地:“臣不敢当,陛下直接吩咐即可。”
“李阁老是当朝首辅,又是兵部尚书!金之俊任兵部侍郎一职,是李阁老的手下。”
“金之俊投敌卖国的事一旦宣扬出去,李阁老必定会背上治下不严,失职失察的罪名,朕虽然可以保他平安无事,但终究有损李阁老的威名。”
“这不是朕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朕打算让你把这件天大的功劳让给李阁老,好使他将功抵过!如何?”
李若琏跪在地上怔了怔,犹豫片刻后领旨。
看着李若琏的表现,崇祯满意的点点头。这位大明锦衣卫都指挥使果然是深明大义之人,这份天大的功劳说让就让,换做别人绝对不可能的事。
锦衣卫的差事交给他就对了。
“稍后去内帑领一万两银子,算是朕对你的补偿。”崇祯恩威并施道。
“多谢陛下圣意,臣...臣那里还有很多银子,不缺钱。”李若琏激动的差点哭了。
锦衣卫是皇帝的私军,皇帝想怎么样便怎样,别说功劳让给别人,就是让他背黑锅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而眼前这位大明天子,不但用商量的语气和他说这件事,甚至打算用钱买这份功劳。
在那一刻,他有种与皇帝平视的感觉。
惶恐,简直惶恐。
“这是朕赏给你的,莫要推脱。再说有了这些银子你也可以让家人过过好日子,同时不被那些言官弹劾。”崇祯的话不容置疑。
李若琏无奈领命,随后站在一旁等待李邦华。
李邦华进门后先是一愣,隐约间猜到了结果。
“李邦华参见陛下!”
不用崇祯吩咐,李若琏就把金之俊等人投敌卖国的行为说了出来。
李邦华听后震惊的倒退好几步,如果没有王承恩的搀扶肯定会摔倒在地。他万万没想到,在衙门里任劳任怨的金之俊竟然会做出这种行为。
“李指挥使,可...可有证据?”
“有杨汝成的证词。”
“哎!”李邦华气的顿足捶胸,紧接着他想到自己也有罪,急忙想崇祯请罪:“臣治下不严,请陛下治罪。”
“此时与阁老无关,你没有罪,而且李若琏主要把这份功劳让给你,好使你将功抵过。”
此话一出,李若琏诧异的看向崇祯。
李邦华看到李若琏的表现后顿时明白了事情原委,他先是朝李若琏深施一礼,随后向崇祯跪地谢恩。
“锦衣卫拿人,李阁老组织三法司会审,决不能放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这是朕的原则!”
“遵旨!”二人领旨后离开乾清宫。
等所有人离开后,崇祯再次打开大明地图,看着湖广和四川两地,沉默良久。
......
是夜,九江府一个房间里灯火通明。
大明江西、湖广,安庆,应天总督袁继咸,和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相对而坐。
二人看着眼前的圣旨呆呆发愣。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