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第137章 制造局和研究院的第一次碰撞

李邦华见崇祯没有怪罪,顿时松了口气,开始认真思问题。

京师的火器、火药数量堪称全国之最,以他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的身份,最多最多能调走两成,同时这两成火器需要找一个人来假接收!

别看仅仅两成,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多了。

唯独不确定是商队。

虽然他招揽的商人会严格保密,但商人手底下人多嘴杂,保不齐会把消息透露出去。

若想保守秘密,需要让那些安插在商队中的锦衣卫参与进来。

好在宣府距离京师只有三百多里,商队十天就能往返一次。

计算过后,李邦华沉声说道:“回陛下,臣可以将京师两成火器,外加十几万斤火药以兵部的名义给黄得功运去。负责运输的商队出京后先往南,随后变换旗帜再往北,贿赂唐通后穿过居庸关,悄悄运抵宣府。”

“好!你提前将手续备好,等阎应元收复宣府后立刻派人运过去!”

“遵旨!”

“第三件事!”崇祯目光看向西南,“朕从内帑拨银五十万两外加一封密信,你想办法给黄得功送过去。”

“臣遵旨!”李邦华领旨后离开皇极殿。

前者刚刚离开,崇祯立刻吩咐王承恩拟旨:“悄悄给黄得功拟一份中旨,旨意是让他无视兵部起草的圣旨,继续进京勤王。”

“来到北直隶后,不要走官道,想尽办法避开朝廷尤其是兵部的眼线!”

“拟旨后派信任的太监给黄得功送去,可以慢,但是必须比兵部起草的那份圣旨快!”

王承恩不敢耽误,迅速起身去往内廷拟旨。

崇祯靠在龙椅上,找回了刚刚穿越时的感觉。

连续的脑力活动让他有点困,就在昏昏欲睡之时,有小太监来到崇祯身前低声说道:“皇爷,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奉旨觐见。”

崇祯睁开眼:“宣!”

李若琏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就在他要行叩拜之礼时,崇祯挥手阻止:“免了,李指挥使这是怎么了?”

不问还好,这一问让李若琏老脸通红。

他神态扭捏的回答:“臣最近在京师新招募了一千多个锦衣卫,昨天教他们翻墙时失足从墙上摔下,扭伤了脚踝,让陛下见笑了。”

崇祯笑着摇摇头,随后说起了正事:“李指挥使,京师还有多少擅长监察百官的锦衣卫?”

李若琏掐指算了算:“约二百人左右。”

“好!”崇祯目光中带着杀意:“从现在起,立刻派人把兵部所有官员全部暗中监视起来。上至三品侍郎,下至无品小吏,统统监视起来。人员不够找东厂借,朕已经打过了招呼。”

“他们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全都一一记录在册。”

“无论有没有异常情况,短时间内都不要动他们!”

“臣遵旨!”

李若琏离开后,崇祯终于松了口气。

回到乾清宫吃完午饭简单睡了一觉,醒来后再次回到皇极殿。

此时的皇极殿内站满了人!

这些人有的穿着朝服,有的身穿锦衣,更有甚至穿着最低级的布衣。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走进皇城,也是第一次来到皇极殿。

眼睛这看看,那瞧瞧,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赶大集,只有在场的人才清楚,他们都是大明京师制造总局和研究总院的人。

范景文站在最前面,见崇祯来到,带领众人三叩九拜行君臣之礼。

崇祯很高兴!

经过工部筛选,十多天的时间里网罗了上千名学者和匠人。

而来到皇极殿的这百余人,更是翘楚中的翘楚。

“诸位,朕设立制造局和研究院只有两个目的:传承,发扬!”

“你们当中有谁是开矿,炼铁和制造火器的匠人?”

众人不明所以,站出来十多个人。

崇祯点头,转头问范景文:“范尚书,你觉得大明的火器存在哪些问题?”

“以大明的火炮为例,一是铸造时间漫长;二是容易炸膛;三是重量太重,不便移动;四是装填速度慢;五是雨雪天气会导致火药受潮失效...”

“虽然问题看似很多,但在使用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制作时间,炸膛以及重量。”

范景文之前就在工部任过职,所以对火器的缺陷了如指掌。

铸炮是个细致活,首先要制作模具,阴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这个过程短则一两月,多则数月!

可惜的是,费力做出来的模具使用一次后就得作废。

铸造火炮的成本首先就是模具雕刻的工费,然后才是材料费用。

这才是火炮铸造速度慢且贵的原因!

崇祯点头,看向那些匠人:“朕需要你们解决这三个问题!现在商量一下,看从理论上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看書菈

十多个人站在皇极殿中央,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商量着。

起初他们慑于朝堂的威严,不敢大声说话。

可说着说着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随后从商量变成了争吵。

到最后要不是众人拦着,这些人就当场干起了仗。

焦勖满脸的愤怒,他撸胳膊挽袖子想冲上去打人,结果被范景文怒斥阻止。

“放肆!这里是皇极殿,岂是尔等打闹的场所?”

崇祯没有怪罪他们,盯着焦勖问道:“焦勖,你为何要打人?”

焦勖毕竟有官职在身,他深施一礼道:“我跟他们说火炮模具不一定用泥做,用铁做应该也可以!他们不信也就罢了,还想打人!”

一个魁梧汉子腾的一下站了出来。

虽然来之前范景文已经教过礼节,但此时早已忘了七七八八,他模仿者焦勖的样子对崇祯说道:“陛下,俺虽然没造过火炮,但用铁模具铸造过手铳!”

“铁模造出来的铁器是白口铁,缺点是脆!莫说火炮了,就是手铳都能炸膛,所以臣说不能用铁模铸炮!”

第138章 撒钱搞研发

白口铁?

焦勖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你说有没有可能是铁的问题?”

那个魁梧大汉还没说话,焦勖身后走出一人:“你什么意思?我们炼的铁不可能有问题!”

“就算有,也是铁矿的问题!”

“放你娘的狗屁!全天下的铁矿都一个样,你们没本事炼铁反而怪我们开矿的是吧?呸,真恶心!”

这些匠人本就是粗人,平日里习惯了说脏话,见有人往他们身上放黑锅,顿时吵了起来。

范景文作为工部尚书,见属下在皇帝面前如此无理被吓得惊慌失色,他走到众人面前轻声呵斥:“闭嘴!这是皇极殿,不是工部衙门,你们都给我闭嘴!”

众工匠顿时醒悟,一个个缩在原地不敢造次。

崇祯没有任何生气的意思,反而觉得很欣慰,这才是正常人该有的样子。

这些人的表现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有被同流合污。

崇祯轻咳一声:“朕知道诸位的本意并非推卸责任,但用铁做模具的想法是可以的。”

众人不解,尤其是焦勖和那个魁梧大汉,目光里充满了疑惑。

崇祯想了想,打了个比方:“朕面前有两口锅,一口是铁锅,一口是砂锅。”

“同样的一锅水,铁锅下面的火熄灭后,锅里的水很快停止翻滚。”

“如果用砂锅烧水,釜底抽薪后里面的水会继续翻滚一段时间。”

“朕以为烧水和铸炮有异曲同工之处!”

焦勖和那个魁梧大汉都是精通铸造的匠人,二人稍加思索便露出了惊骇之色。

“陛下一语点醒梦中人!臣好像知道为什么了!”

魁梧大汉也忍不住说道:“俺知道了,俺终于知道了!是铁模具凉的太快,如果倒入铁水后把铁模具放入炭火中,应该就能解决问题!”

“陛下,能让俺去试试吗?”

崇祯对他这种敬业精神很是感动,于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栗大伦,是泽州府润城镇人。”

崇祯点点头,让内廷太监带他去兵仗局测试。

现场试铸火炮是不可能了,但可以用铁模具随便铸造一件铁器,只要不是生口铁,就代表崇祯的想法可行。

其余众人难以置信的看着崇祯,感觉眼前这位大明皇帝无所不能。尤其是范景文,对崇祯的崇拜已经达到了痴狂状态。

流贼围城前,这位皇帝杀贪官污吏,招募百姓,笼络民心。

太子南迁路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流贼围城后,各种计谋层出不穷,甚至以半数勇卫营的性命为代价,给敌人制造恐惧。

前段时间让焦勖改良自生火铳,现在又对火炮下手了,他还是人吗?

懂得东西也太多了!

在等候的这段时间崇祯也没闲着,开始对研究院的未来进行规划。

“研究总院的人有多少?”崇祯问范景文。

“回陛下,今天进宫面圣的人共有一百一十六人,其中研究总院三十七人,制造总局七十九人。”

崇祯点头:“朝廷战事紧张,所以朕很关注铸造火器的匠人!其他人不要灰心,等战事一停,诸位就有了用武之地。”

“善于农科的,指导布政使衙门,让他们一级一级把知识传授下去,让农民增产。善于水利的,与工部共同治理水患。精通医术的,把医学知识散播出去,让大明子民不再为求医难而头疼。”

“可是陛下...”就在崇祯给这帮人洗脑的时候,范景文提出了疑问:“按照陛下的规划,不出三五年,大明将会出现一大批匠人。匠人多了,制造的东西就会多,东西多了就得便宜卖。”

“时间久了,匠人做的东西将会越来越不值钱,甚至会赔钱,难以糊口!”

其他匠人也有着同样的担忧。

崇祯微微一笑:“不用担心这种问题,朕心里有数!”

他看向皇极殿的屋顶,心中的欲望开始慢慢膨胀。

他穿越到大明只有三件事:打建奴,打流贼,大航海!

永乐二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宣德八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归来。

虽然后来也有出使西洋的记录,但无法与郑和相提并论。

历史上,大航海时代又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

他和大明必须搭上大海航的末班船!

不同于欧洲人的殖民主义,他要搞经济主义。

在这个封建时代,没有工业化的前提下,只有发达的手工业才能支撑起远洋贸易!

这些匠人,就是远洋贸易的坚强后盾!.

“成了,成了!”

就在崇祯幻想未来的时候,栗大伦拿着一块铁疙瘩跑了进来。

他举着那块铁疙瘩在空中展示。

上面有一块破损,切口处呈现灰色,显然不是白口铁!

看着栗大伦癫狂的模样,崇祯悄悄捏紧了拳头!

大明朝果然能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