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5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第1251章 扬州失守

扬州城下。

勤王大军的士兵朝着城头大喊:“今朝无正臣,内有奸恶!我等奉太子令旨进京勤王,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城,否则便是与南京朝廷作对,与太子为敌!”

城墙上。

扬州知府张煌言看向旁边的淮杨总督卫胤文:“卫大人,太子的勤王大军兵临城下了,咱们怎么办?是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还是高悬吊桥据之城外?”

“啧啧啧,”卫胤文不停地嘬牙花:“这...这...”

张煌言补充道:“如果打开城门,就意味着咱们站在南京和太子这边。如果不开城门,就是站在京师那边。”

“张大人,”卫胤文沉声询问:“你觉得陛下真的被蒙蔽了吗?”

张煌言没有回答,而是轻轻摇了摇头。

他对崇祯和司礼监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对内阁首辅谢三宾了解颇深。

谢三宾是一个比较听话的人。

这里的听话是听崇祯话的意思。

张煌言不相信他会和司礼监勾结。

卫胤文见状说道:“既然陛下没有被蒙蔽,那所谓的勤王就是一场叛乱,咱们就不能让叛军进城。”

张煌言点头同意。

在确定了这个思路后,二人分兵防守。

张煌言带着扬州守军坚守城池,卫胤文则立刻返回淮安府。

他先是给朝廷发去太子起兵勤王的消息,然后集结淮安府的兵马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

扬州城外。

传令兵来到中军帐内:“报,城中送来一封信。”

朱国弼问:“信?谁的信?”

“扬州知府张煌言的信。”传令兵汇报的同时将信递到朱国弼手中。

朱国弼拆开信封拿出信件,认真读了一遍。

“怎么说?”魏国公徐文爵问。

朱国弼冷着脸回答:“张煌言在信中说现在情况不明,顺逆未分,不便开城。等咱们勤王回来,拿到朝廷的旨意后,他自会打开城门犒赏三军。”

“哼!”徐文爵冷哼一声,“张煌言胆子够大呀,竟然敢和太子殿下作对!”

“怎么办?”朱国弼问看向徐文爵旁边的刘孔昭,“是绕过去还是攻城?”

刘孔昭一脸严肃:“扬州是南京门户,咱们如果绕了过去,扬州的兵马随时都能兵临南京城下,所以绝不能绕过去。”

朱国弼担忧道:“扬州城墙高大,强攻虽然能攻下,伤亡恐怕难以估量。”

“不用强攻!”刘孔昭非常自信,“我早有安排。”

在等待郑芝龙的这段时间,刘孔昭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是联合东林党,收买扬州府,淮安府以及徐州的武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提前安排大量士兵乔装成百姓,提前混入城中。

如果守将不降,他们会趁乱打开城门,放城外的大军进城。

看着刘孔昭自信满满的样子,朱国弼没有怀疑。

就在他们商议具体用兵策略时,传令官再次走了进来:“大人,南京急递。”

朱国弼,刘孔昭和徐文爵同时一愣。

南京突然发来急递显然是遇到了急事。

可他们刚离开南京,能有什么急事呢?

刘孔昭最先反应过来,吩咐道:“拿来!”

传令官将信递到刘孔昭手里,双手抱拳跑步离开。

看完信的内容,刘孔昭的心凉了半截。

见刘孔昭脸色不对,朱国弼急忙询问:“怎么了?”

刘孔昭生无可恋道:“南京府库的钱丢了。”

朱国弼傻乎乎的问:“丢了多少钱?”

“全丢了...”

“啊?”朱国弼直接愣住了。

魏国公徐文爵也愣住了。

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朱国弼艰难询问:“府库的钱怎...怎么会丢?谁干的?”

刘孔昭没心情说,直接把信放到朱国弼手里:“你自己看吧。”

朱国弼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有些蔫了。

有钱有粮不一定能打胜仗,但没钱没粮肯定打不了胜仗。

府库的钱就是勤王大军的底气。

现在钱没了,他的底气也跟着没了。

此时徐文爵也看完了信的内容,他问道:“南京朝廷让咱们自行筹粮,这行吗?”

刘孔昭无奈说道:“不行也得行,开弓没有回头箭,咱们不可能收兵返回南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北上。”

徐文爵还是有些担忧:“可是...”

“别急着否定,扬州城就在眼前,咱们攻下后可以试着筹集一次粮草,行与不行,一试便知!”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

崇祯二十七年六月初十,东路勤王军天还没亮就开始埋锅早饭。

等东方发白时,大军已经吃完早饭开始在城外列阵。

扬州知府张煌言亲自登上城墙,组织防守。

卯时中,勤王大军在朱国弼的指挥下开始缓缓前进。

张煌言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心中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坚持待在城墙上不走。

轰!

随着号炮声响起,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出乎张煌言意料的是,城外的士兵并没有急着攻城。

而是在火炮射程外等待着什么。

就在张煌言百思不得其解时,东边忽然传来一声巨响。

张煌言急忙转头看去,发现东城门方向升起了滚滚浓烟。

紧接着便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坏了,”张煌言大惊道:“他们的主攻方向是东城门,快随我去支援!”

在他的命令下,附近一半的士兵都跟在后面顺着城墙跑向东城门。

走着走着,张煌言忽然觉得不对劲。

如果勤王军的主力在东城门附近,那么东城门的守将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他。

可从始至终,他也没得到相应的消息。

不等他想明白这个问题,前方出现一支小队。

他们身上的甲胄已经被血液染红,不知道是受了伤还是别人的鲜血溅到了身上。

为首的将领在看清张煌言的相貌后顿时松了口气,他大喊道:“张大人快走,瓜州总兵张天禄是朱国弼的内应。刚才那声巨响是他派人点燃了火药库,然后又趁乱打开东城门放叛军入城。”

“现在叛军已经杀入城中,他们人多势众,我军无法正面对抗。请张大人速速出城,再做打算!”

第1252章 张煌言与张名振

张煌言本不愿相信那人的话,可是在看清那人的相貌后又不得不信。

那人名叫张名振,是扬州府海安镇的游击将军。

他本应在海安镇驻防。

此次来扬州是为了领取饷银。

没想到遇到了这种事。

张煌言与他关系甚密,知道他不会骗自己。

意识到事情的真相后,张煌言又气又惊。

气的是瓜州总兵张天禄竟然当了朱国弼的内应。

惊的是重镇扬州,仅仅因为一个内奸就轻易失守了。

张名振大吼:“张大人别发愣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张煌言使劲跺了一下右脚,对着身后的士兵下令:“撤!”

众人辨别方向后,朝着北城门狂奔。

在逃跑的途中,一部分士兵因为体力不支掉队。

一部分士兵不想离开扬州,于是趁机脱离了队伍。

还有一些士兵在逃跑时被勤王军追上并杀死。

等张煌言和张名振逃出城,清点兵马发现他们二人的兵力加起来也不到五百人。

张名振喘着粗气问:“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当然是接下来怎么办!咱们总不能看着叛军攻入京师吧?”

张煌言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

张煌言到现在还是有些懵。

他既不敢相信太子会勤王,也不敢相信仅仅半天就丢了扬州。

可事情已经发生,他不得不信。

至于接下来怎么办,他毫无头绪。

张名振想了想,问:“淮扬总督呢?他去哪儿了?”

“他已经先一步离开扬州,去淮安布防了。”

张名振提议:“咱们去淮安吧!与淮扬总督一起守住淮安,只要淮安不失,他们就不敢进犯京师。”

张煌言考虑了一会,抬起头说道:“没用,淮安必失。”

“为何?”

“他们既然敢起兵,肯定提前就做好了安排。收买守将也好,安插内奸也罢,只要兵临城下就能攻入城中。各府各州的兵力极为分散,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张名振有些恼了:“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坐视不管吧?”

“当然不能!”张煌言站起身:“咱们直接去徐州,只要守住徐州,叛军便无法北上。”

张名振本想同意的收想到了一个问题:“张兄刚才说过他们既然敢起兵,肯定提前做好了安排,或收买守将或安插内奸。万一他们在徐州也做了部署,咱们到了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张煌言胸有成竹道:“放心,就算整个南直隶都是他们的人,徐州也是个例外。”

“为何?”

“因为京师三法司的人一直待在徐州,他们与南京朝廷水火不容。如果徐州不够安全,他们也不会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