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第四个看的人是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
随后是兵部左侍郎任浚,右侍郎曹溶等人。
等他们全都看完,才轮到勋贵们看。
魏国公徐文爵,抚宁侯朱国弼,诚意伯刘孔昭等人看完后,信件又回到了朱慈烺手中。
朱慈烺问:“诸位已经看过信的内容了,父皇在信中说龙体无恙!”
“信是伪造的!”马士英忍不住说道:“臣虽然才疏学浅,但是见过不少陛下的墨宝。这封信上的字迹虽然和陛下的字迹有些相似,但是还有很多不同,一看就是伪造的。”
倪元璐双手抱拳:“臣附议!”
“臣也附议。”其他东林党人纷纷表态。
勋贵们见状也跟着表态,“臣附议!”
“伪造!”朱慈烺咬着牙说道:“如果信真是伪造的,那么父皇恐怕...”
倪元璐再次施礼:“臣以为殿下您的奏疏根本没有送到陛下面前,而是被内阁和司礼监私自截留,并伪造了一封回信,以此来稳住殿下。”
朱慈烺故意皱眉:“他们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就不怕被父皇知道后获罪吗?”
倪元璐立刻回答:“殿下不用考虑他们此举的目的,而是要想办法回到京师面见陛下!只有父子相见,才能得知真相。”
“对,”徐文爵立刻呼应:“必须回到京师见到陛下才行。”
“回京...”朱慈烺看向北面,“直接回去恐怕会遭遇不测啊。”
马士英迅速补充道:“陛下已经一年多没有上朝了,现在又出现了伪造陛下信函的事。这说明京师朝廷已经成了奸臣和宦官的天下,现在奸臣闭塞言路,宦官专权祸国。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大明危矣!”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大殿内响起了一片复读机的声音。
朱慈烺担忧道:“这确实是个大麻烦!”
诚意伯刘孔昭见时机已经成熟,立刻提议道:“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当为国分忧。”
朱慈烺看向刘孔昭,轻声询问:“诚意伯的意思是?”
刘孔昭跪地说道:“臣以为殿下应该发出一道令旨,号召全国各地的兵马进京勤王,剿灭朝中奸佞,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臣附议!”魏国公徐文爵第一个响应。
“臣也附议!”抚宁侯朱国弼跟着说道。
在他们的带领下,勋贵们跪倒一片。
他们早就面临了不反必死的局面。
现在正好以勤王的名义造反,何乐而不为?
朱慈烺点点头:“本宫确实有勤王之意,但...”
刘孔昭立刻问道;“但什么?殿下请讲!”
朱慈烺担忧道:“但咱兵马不足,恐怕无法勤王!”
第1230章 兵力对比
“殿下,臣以为兵马不是问题!”刘孔昭回答道,“南京京营有三万精兵,操江水师也有两万,漕运还有一万兵马,总兵力高达六万!”
朱慈烺揉着下巴,有些担忧:“六万兵马看似不少,实则并不多呀!”
南京兵部左侍郎任浚对朝廷兵马部署了如指掌,他跟着担忧道:“六万兵马确实不多!要知道朝廷仅在辽东就有十万大军!蓟州密云有两到三万的精兵,宣府大同有一万五千兵马,陕西三边有两万左右的精锐。”
“这些兵力加起来足有十六万之巨!要知道这十六万人都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边军,别说咱们只有六万人了,就是有二十万人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听完任浚的分析,在场有不少人开始后悔。
他们知道造反很难,但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难。
六万对十六万...
别说十六万精锐边军了,就是让他们抓十六万头猪,也得抓上一段时间才行。
眼看众人出师未捷气势先灭,倪元璐忽悠道:“诸位别灰心,问题不大。”
“哦?”朱慈烺开口询问:“先生有何良策?”
倪元璐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视,在众人的期待中说道:“别忘了咱们是勤王之师,在法理上具有正义性。京师内阁和司礼监确实能调动边军,但边军到底会听谁的号令尚且不明。”
“他们可能会挥师南下进攻咱们,也可能与咱们一道进京勤王!另外...既然是勤王,就要号召天下所有兵马赶往京师。”
“尤其是福建的郑芝龙,他深陷走私通敌的漩涡之中,此时以免罪的名义征召他一起进京勤王,他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出兵相助。”
“据我所知他有数万精兵,有了他的加入,咱们兵力上的劣势将很快得到弥补。”
众人互相看了看,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恐怕还是不行!”南京兵部左侍郎任浚再次泼冷水道:“郑芝龙麾下兵马总数不过五万,且多为水师。就算他加入勤王大军的队伍,恐怕也无法和边军抗衡。”
倪元璐有些急了。
东林党本就对造反这件事没什么信心。
被任浚这么一说,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继续让他说下去,这反还造不造了?
他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对在场的人说道:“诸位,别把事情想复杂了。谢三宾和司礼监确实可以调动九边大军,但...能调动的兵力少之又少。”
任浚眯着眼睛问:“倪大人的意思是...?”
倪元璐笑着回答:“首先是平辽大军,建奴虽然被赶出了辽东逃到了朝鲜,但朝鲜和辽东只有一河之隔,他们随时都会卷土重来。而且辽东还有蒙古人以及数次犯边的罗刹,在解决他们之前,谢三宾绝不敢冒着风险大规模调动平辽大军。”
“按照十抽三的比例,只能抽调三万兵力。”
“其次是蓟州密云的兵马,他们首要任务是护卫京师,而不是南下打仗。即便抽调兵马,最多也只能动用数千。”
“然后是宣府大同,那边的情况和蓟州密云差不多,最多也只能抽调数千兵力。”
“最后是陕西三边,众所周知蒙古西土默特部内部权力正在更迭,为了防止他们出乱子,那边的兵马不会调动。况且吕大器为人谨慎,也不会轻信谢三宾。”
“综合各种因素,谢三宾能调动的兵马最多只有五六万!”
“太子殿下能调动的兵马却高达十万,如此一来,事情还复杂吗?”
......
“先生分析的好,分析的妙!”朱慈烺第一时间捧场道:“既然情况并不复杂,那就择日起兵吧。”
“咳咳,”倪元璐轻咳一声:“殿下不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务之急是筹备钱粮。”
“哦对!”朱慈烺拍了下脑门,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
打仗打的是钱粮。
有钱有粮不一定能打胜仗,但是在募兵制的政策下,没钱没粮一定打不了胜仗。
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本不想参与勤王这件事。
但根据目前得知的情况,京师朝廷很可能已经出了问题。
为了尽快结束混乱的局面,高弘图这才决定参与进来。
可是现在他有些后悔了。
南京这帮人组成的朝廷,给他一众草台班子的感觉。
太不专业了。
尤其是太子本人,给人一种很急的感觉。
他知道太子心急,可越是这种事越不能急。
否则只会自乱方寸。
见高弘图不说话,抚宁侯朱国弼忍不住问:“高大人,南京府库有多少银子?”
高弘图慢悠悠的回答:“约有五十万两白银。”
“五十万?这也太少了!”朱国弼立刻发起了牢骚:“单就饷银一项,十万大军一个月就要耗掉二十万两银子。”
“这只是饷银!十万大军每人每天三斤粮食,按照一石粮食六钱银子的价格计算,每天就要吃掉近一千二百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三万六千两。”
“除了人,还有战马,火药,炮弹,箭矢等等...”
朱国弼每说一句,众人脸色就难看几分。
他们既感慨耗银太多,又害怕被太子盯上。
不等朱国弼计算完数字,朱慈烺就失去了耐心。
他问在场的人:“诸位觉得此次勤王需要多少银两?”
朱国弼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回答道:“在顺利的前提下,至少要准备百万两银子。”
“百万两白银...”朱慈烺对这个数字有些难以接受:“这也太多了吧。”
倪元璐马上说道:“确实不少,但钱已经有了。”
“有了?在哪里?”朱慈烺问。
“大明钱庄南京分号,据说那里有不少银子,殿下可以征用一部分。”
听到倪元璐这句话后,朱慈烺又愣了一下。
他依稀记得倪元璐曾经问过他,大明钱庄南京分号有多少银子。
当时他回答说有六百万两银子。
现在看来...
倪元璐早就算到了这一步。
第1231章 倪元璐的布局(上)
大明太子朱慈烺决定起兵勤王。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兵马,其次是粮草。
在倪元璐的忽悠下,这两个问题都得以解决。
可起兵毕竟是大事,众人开始没日没夜的商量各种细节。
一连商量了五六天,看似有进展,实则进展不大。
最重要的领兵人选一直都没定下来。
勋贵们想自己领兵,而东林党则推荐马士英领兵。
双方为了争夺兵权开始内斗。
眼看再斗下去也没有结果,倪元璐索性建议让勤王大军兵分三路。
“兵分三路?”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一愣。
“没错!”倪元璐点头道:“东路军直接从南京北上徐州,经过山东进入北直隶。”
“西路军从南京抵达凤阳,经过河南进入北直隶。”
“第三路兵马为郑芝龙的水师,他的任务是在东路军进入北直隶后守住山东的登州和莱州,防止被平辽大军的水师从后方登陆,导致腹背受敌。”
“这样一来三路大军有三个统帅,诸位各率本部兵马,不必再争下去了。”
朱国弼皱了下眉,转过头和刘孔昭,徐文爵以及郑芝龙等人商议。
马士英也转过身,和在场的东林党人商议。
片刻后。
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说道:“我军兵力本就不多,分兵之后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届时如何应对?”
倪元璐笑了:“在起兵之初确实会遇到兵力问题,但每过一城,就能收拢不少兵力。虽然都是战力羸弱的守兵,可数量一多,战力上的问题就会被气势所掩盖。”
马士英继续紧皱眉头:“这句话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前提是民心所向。如果没有民心,各地的士兵根本不会加入咱们。就算暂时加入,在行军的时候或者到了战场上,他们也会伺机逃跑。”
“另外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如何稳定江南的局势?”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