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先是怀疑倪元璐。
随后怀疑南京的勋贵,东林党以及福建的郑芝龙。
紧接着又怀疑崇祯...
到最后甚至怀疑起了自己。
他在想...
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此之前他或许是为了继承皇位而活。
平辽之后,他与皇位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
以至于废太子的传闻闹的满城风雨。
朱慈烺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
等他再次抬起头时已经接近中午。
他叹息一声问:“先生刚才说的那些话...”
不等朱慈烺把话说完,倪元璐便承认道:“那些话虽然只是造反的借口,但陛下久未露面,且不回书信,显然并不正常。殿下如果不勤王,反而有些说不过去。”
“更何况殿下已经深陷龙袍案中,不得不反!”
朱慈烺若有所思道:“如果...如果起兵后父皇突然露面了,届时该如何是好?”
倪元璐摇头:“除非陛下亲自出现在面前,否则全都不可信。”
朱慈烺想了想,继续问:“咱们起兵后,京师必然也会派大军征讨。届时咱们打赢了,攻入京师后发现父皇无碍,届时又该如何是好?”
打赢了?
倪元璐对朱慈烺的担忧很是意外。
他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殿下放心,如果陛下身体无恙,咱们根本没有胜算。”
朱慈烺差点惊掉下巴:“没有胜算?没有胜算为何还要起兵?”
“因为咱们不清楚陛下到底怎么样了,所以只能用造反的方式求证!”倪元璐苦口婆心的劝道:“殿下如果不造反,朱国弼,徐文爵,郑芝龙以及南京的东林党就不会反。他们不反,大明朝就会像现在一样一直乱下去。”
“这对百姓,对朝廷,对整个大明,对当今陛下都极为不利!”
朱慈烺从倪元璐的话里找到了一丝端倪,他低声询问:“听先生的意思,这么做是帮父皇解忧?”
“咳咳!”倪元璐自知说错了话,连忙敷衍道:“差不多吧。”
朱慈烺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会,不过片刻后他又担忧起来:“如果...失败了呢?”
倪元璐意味深长道:“如果失败了,同样有一线生机。”
“此言何意?”
“造反这件事有两个前提,一是有人带头,二是名正言顺!殿下只需要在群臣面前带头喊出勤王的口号,这个口号名正言顺,南京这边肯定会一呼百应。”
“喊完口号剩下的就不用管了,行军打仗的事交给武将勋贵,钱粮的事交给南京的朝臣。”
“如果失败了,殿下只需要为勤王这句口号负责,其他责任既可以甩给朝臣,也能甩给武将勋贵。”
朱慈烺眨了眨眼睛,问:“先生的意思是放权?”
“对。”
朱慈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父皇收回我的监国之权时,先生说了一句让我做好被废和放权的准备。先生睿智,竟然能走一步,看十步!”
倪元璐笑了笑,“殿下想明白了?”
朱慈烺点头:“想明白了,我这就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倪元璐连忙摆手:“不急!”
“先生的意思是?”
倪元璐笑着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老练且稳重道:“殿下当务之急是立刻给陛下上疏,询问陛下的近况,并在信中写明如果陛下不回信,殿下会立刻举兵勤王!”
朱慈烺对着倪元璐深施一礼,发自内心说道:“多谢先生教诲,学生受教了!”
在倪元璐的谋划下。
深陷龙袍案的朱慈烺先是以儿子的名义,向崇祯写了一封奏疏(不是家信)。
内容和倪元璐交待的一样,让崇祯回信,否则就起兵勤王。
这看似是一封奏疏,实则是免责声明。
奏疏送出之后,朱慈烺反而成了南京城里最淡定的人。
最不淡定的当属勋贵和东林党。
他们害怕崇祯给太子回信,导致他们的计划全部落空。
可是他们又不敢单独造反,只能每天祈祷上苍,盼着崇祯病入膏肓或者...早点嗝屁。
福建的郑芝龙则没管那么多,又重新开始了走私业务。
走私就好比饮鸩止渴。根本停不下来。
一旦停下来,下面的人就会因为收入锐减而造他的反。
崇祯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大明太子朱慈烺的奏疏被人送到了内阁的办公地点:文渊阁。
“太子的奏疏?”内阁首辅谢三宾愣了一下,“他已经没有监国之权了,还上奏疏作甚?”
传达信件的太监双手高高举起:“太子殿下虽然没有监国之权,但身为储君,有参政之权。”
“也对,”谢三宾从太监手里接过奏疏,慢慢拆开开始阅读。
看着看着,他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
礼部尚书史可法发现了他的异样,站起身询问:“怎么了?”
谢三宾没说话,把奏疏递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看完之后也是一愣。
兵部尚书王家彦正在处理辽东的公务,见两人表情严肃一言不发,好奇的询问道:“怎么了?太子那边遇到麻烦了?”
两人还是不说话。
王家彦急了,站起来一边往他们身边走一边说:“天塌了?没塌的话你们倒是吱一声啊。”
史可法把奏疏塞到王家彦手中,嘴里低声嘟囔:“北边的天没事,南边的天快塌了。”
王家彦拿着奏疏快速看了一遍,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不停地嘬着牙花:“这...这...哪是勤王,这是造反啊!”
“不一定,”已经缓过神的谢三宾说道:“只要陛下给太子写一封回信,太子就没有造反的理由。”
“对,”史可法反应过来,:“咱们立刻将奏疏呈交陛下,请陛下写一封回信。”
第1229章 以勤王的名义
乾清宫。
王承恩走到崇祯身边,低声说道:“皇爷,内阁首辅和所有阁臣有要事相商,请求觐见。”
崇祯放下手里的参汤,撇着嘴说道:“不见!”
王承恩无奈,只能将崇祯的意思告诉了谢三宾等人。
谢三宾不死心,劝说道:“请王公公再去通禀一次吧,此事干系重大!”
王承恩直接拒绝:“要说你们自己说。”
“可以!”史可法点头,“只要让我们见到陛下,其他的不用你管。”
王承恩没有理会史可法,而是对着所有人说道:“陛下说了不见,诸位还是请回吧!”
“不见也行,”谢三宾把奏疏拿了出来:“这封奏疏乃太子殿下亲笔所写,务必呈交陛下。”
“好。”王承恩接过奏疏,回到了乾清宫。
崇祯懒得看内容,直接让王承恩念了出来。
念着念着,王承恩吓得立刻闭上了嘴。
崇祯问:“怎么不念了?”
“奴婢...奴婢怕念错了。”
崇祯已经从王承恩的反应猜出了奏疏的内容。
他淡定的吩咐道:“说吧,太子想干什么?”
王承恩低着头回答:“太子殿下在奏疏里说朝中有奸臣闭塞言路,如果陛下再不给他回信,他就要起兵勤王了。”
听到勤王二字,崇祯长舒一口气。
终于啊!
终于逼反了江南这帮人。
如果他们不反,崇祯还真没办法主动下手。
现在他们反了...
不对,距离造反还差一步。
崇祯吩咐道:“命司礼监用朕的口吻,模仿朕的笔迹给太子回一封信,就说朕身体无恙。另外最近南京盛传他要造反,并且准备好了龙袍,在信中质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这...”王承恩虽然有点笨,但是他已经意识到崇祯要坑他们。
司礼监就那么几个太监,模仿的再像也会露出破绽。
南京那边有一帮靠笔杆子吃饭的人。
轻易就能看出破绽,从而识破那封信并非崇祯亲笔所写。
如此一来不但不会安抚太子,反而会让太子加快勤王的速度。
同时...
内阁的人会被南京那边视作奸臣,司礼监的太监也会成为阉党祸患。
看着崇祯甩过来的大黑锅,王承恩根本不敢背,也背不动。
他跪在地上恳求道:“皇爷,奴婢以为这封信还是由您亲笔书为好。”
崇祯两眼一瞪:“怎么?你敢违抗朕的旨意?”
“奴婢不敢,奴婢只是觉得此事干系重大...”
“正因为干系重大,朕才把这件事交给司礼监来做!”
“可是...”
“没有可是,去写信吧。写完送往南京的时候告知一下内阁,让他们不必担心。”
王承恩虽然有万般无奈,却也只能遵照旨意行事。
在离开乾清宫的时候,王承恩扭头往肩膀上看了一眼。
虽然看不见黑锅的模样,但他确信自己已经背上了锅。
......
腊月十六,“崇祯”的信送抵南京。
大明太子朱慈烺召集南京的文武官员一起查看信函的内容。
朱慈烺第一个看,他看完之后没有表态,而是将信件递给了倪元璐。
倪元璐看完之后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当着众人的面轻轻摇了摇头。
东林魁首钱谦益由于并没有官职在身,所以不会出现在这里。
马士英第三个查看。
他看完之后轻声嘟囔一句:“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倪元璐问:“你也看出不对了?”
“嗯,”马士英点头。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