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2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王承恩想了想:“有,南京参赞机务的人选在年前定下来了,是马士英。”

“意料之中。”崇祯点头后接着问:“刘孔昭,朱国弼等人最近有什么举动?”

“太明显的举动倒是没有,不过操练士兵的频次比往常多了一些。之前每个月练十四天,歇十六天。现在每个月练十八天,歇十二天。”

“福建的郑芝龙呢?”

“也在加紧操练兵马,且与南京书信往来频繁。”

“郑成功呢?”

“还是住在泉州府衙内,既没有被定罪,也没有被免罪。”

崇祯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消息消化完。

就在他打算休息的时候,忽然想了一件事,“对了,内阁已经将强制推行货币改制的旨意下达,旨意上是截止到什么时候?”

“截止到今年的腊月三十。”

“也就是说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民间和官府就不能使用普通白银,只能使用大明圆宝了吧?”

王承恩苦笑一声:“回皇爷!旨意确实是正月初一,但实际却是截止到六月末就不能使用普通白银了。”

崇祯眨了下眼睛,心中顿时了然。

一般情况下,朝廷的旨意首先要送到布政使司。

也就是各个行省。

可是行省已经名存实亡。

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巡抚。

以山东为例。

朝廷旨意规定,山东在明年正月初一以后就不能使用普通白银了。

山东巡抚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在向各个府传达旨意的时候会将禁用日期提前到十月末。

给自己留两个月的缓冲时间。

能提前完成最好,无法提前的话还有两个月时间完善处理。

府向州传达旨意的时候又会提前到八月末,也给自己留两个月的缓冲时间。

州向县传达旨意的时候同样会给自己留两个月的缓冲时间。

于是禁用日期就来到了六月末。

第1214章 局势混乱

崇祯二十六年正月十八,崇祯让王承恩给李若琏送去两道口谕。

第一道口谕的内容是让南京锦衣卫做好抓捕徐文爵,朱国弼等人的准备。

第二道口谕的内容是让福建锦衣卫做好抓捕郑芝龙的准备。

不过只是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却没说什么时候抓捕。

也没说抓捕之后如何处理。

听完这两句话,李若琏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询问道:“王公公是不是传达错了口谕?”

王承恩两眼一瞪:“这是陛下的口谕,说错一个字都会掉脑袋,我岂会传达错?”

“可是这不有些对啊!”

王承恩问:“哪里不对?”

李若琏开始解释:“陛下已经知道南京锦衣卫里有叛徒。若想成功抓捕徐文爵等人,就应该派从京师派人南下,做到出其不意,而不是将消息告诉南京锦衣卫。”

“这个消息一旦被南京的叛徒知道,会第一时间泄露出去。等他们有了防备,就算再从京师派人也抓不住了。”

“抓捕福建的郑芝龙也是同样的道理!”

“呵呵,”王承恩学着崇祯的样子淡淡一笑:“李指挥使确实有点聪明,但还不够聪明。”

李若琏站在原地想了片刻,恍然大悟道:“王公公的意思是...陛下并不是真想抓他们,而是想让他们知道陛下要抓他们?”

“呵呵,”王承恩再次淡淡一笑:“我可不敢胡乱揣测陛下的旨意,李指挥使快点安排吧,别耽误了陛下的大事。”

“遵旨。”李若琏施礼后快步离开。

在回乾清宫的路上,王承恩遇到了内阁首辅谢三宾。

他手里抱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似乎装着十分珍贵的东西,

王承恩停下脚步开口询问:“谢大人这是?”

“我找陛下有要事上奏。”

“陛下龙体有恙,不便相见。有事告诉我就行,我帮你们转达。”

谢三宾无奈只能将木盒递给王承恩并说道:“朝鲜又派来了使者,请求陛下出兵朝鲜,剿灭建奴。”

王承恩指着盒子:“这里面是?”

“里面是一根百年老山参,是朝鲜国王的贡品。”

“真难得他这份孝心了,”王承恩将盒子捧在手里:“放心吧,我会一字不差告知陛下。”

当崇祯看到老山参后,腰顿时不酸了。

不过他只是收了礼物,没有答应朝鲜国王的请求。

时间很快来到了三月末。

此时朝堂上斗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和以往的党争不同,这次是南北大战。

南京朝廷联合起来,对付北京朝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官员的任免上。

当某个地方的官员因为各种原因离任后。

北京朝廷打着崇祯的旗号,推荐官员甲前去赴任。

南京朝廷则以监国太子朱慈烺的名义,推荐官员乙前去赴任。

由于双方都不让步,导致无法确定人选。

没有地方官的地方,很快就有了乱的迹象。

好在没有战事,不必加征赋税。

百姓们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倒不是很大。

四月初一,钱谦益收到了郑芝龙的亲笔信。

看完信的内容,钱谦益有些坐不住了。

郑芝龙在信里告诉他,崇祯让福建锦衣卫做好随时抓捕他的准备。

由于福建锦衣卫里有他的人,这才被他知晓此事。

他在信中威胁钱谦益,如果不帮他想个对策度过此劫。

一旦被捕,他会把所有人都拖下水。

看完信的内容,钱谦益开始害怕了。

他知道郑芝龙说的都是实话。

因为南京的锦衣卫前段时间也告诉他,上面让他们做好随时抓捕徐文爵和朱国弼等人的准备。

也就是说...

大明皇帝崇祯并不打算放过这些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保不住郑芝龙,他和许多人都会受到牵连。

该怎么办呢?

思索良久,钱谦益决定找刘孔昭商量一番。

还是老地方。

钱谦益带着马士英,刘孔昭带着朱国弼。

见面后不等落座,朱国弼便洋洋得意道:“钱老这是想通了呀!”

钱谦益冷哼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好好好,我不说。”朱国弼立刻闭上嘴,坐在椅子上开始品茶。

分别落座后,钱谦益率先问道:“你们和郑芝龙取得联络了?”

刘孔昭也不隐瞒,承认道:“我们都是有罪之人,只能联合起来才能自保。”

钱谦益沉默片刻后问:“说吧,你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什么也不想干,只想保命。”

“保命?”钱谦益冷笑一声:“没人能保你们的命,太子也不行。”

刘孔昭盯着钱谦益的眼睛:“太子登基之后呢?也不行吗?”

“你们想挟持太子造反?”

“我可没说。”

“你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见刘孔昭不承认,钱谦益继续劝道:“大明朝的天还没塌呢,此时必死无疑。”

看着钱谦益严肃的样子,刘孔昭知道钱谦益不会轻易造反。

没有文臣的帮忙,他成功的可能性完全是零。

他叹息一声道:“我不想造反只想保住性命,具体怎么办,还请钱老帮忙想个活命的办法。”

钱谦益很为难。

他本不想管南京勋贵的死活。

但刘孔昭和朱国弼等人与郑芝龙取得了联络,达成了攻守同盟。

南京勋贵一旦倒下,失去盟友的郑芝龙早晚也会倒下。

他若倒下,会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也就是说,帮南京勋贵就是在帮他们自己。

可是南京勋贵犯了死罪,如何让他们活命呢?

已经被拖下水的钱谦益犯了难。

想了很久,钱谦益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他站起身说道:“老夫想出个办法,不知两位愿不愿意听。”

刘孔昭和朱国弼同时起身施礼:“钱老请讲。”

第1215章 崇祯的目的

在刘孔昭和朱国弼期待的眼神中,钱谦益说道:“陛下要抓你们治罪无非有两种办法。”

“一是成立三法司,公开审理后定罪量刑。”

“二是命锦衣卫悄悄抓捕,关进诏狱审讯后定罪。”

“现在三法司尚未成立,两位不用担心被公开审理,唯一要担心的就只有锦衣卫了。”

刘孔昭和朱国弼同时点头,“没错!”

“实话实说,老夫在南京锦衣卫里有些关系。如果他们要抓捕两位,老夫会先一步得到消息。”

“届时两位只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就可以相安无事。”

刘孔昭眉毛一挑:“做准备?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