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2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因为没人信。”

“不可能!如果没人信,这则谣言是不会流传起来的。”

倪元璐意味深长道:“能流传起来的原因不是有人信,而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朱慈烺抓住了这句话的重点,他沉声询问:“谁在推波助澜?”

“臣不知。”

“那...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什么任凭谣言四起吧?”

倪元璐假装思考了一会,提议道:“臣有上中下三策,请殿下自行选择。”

朱慈烺眼前一亮:“请先生快讲。”

倪元璐向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后说道:“臣在回答问题之前还有两个问题,望殿下如实告知。”

“先生请问。”

“臣想知道国库今年的亏空是多少?”

“嗯?”朱慈烺对这个问题有些意外,不过他还是认真回答道:“国库今年的亏空预计在五百万两左右。”

倪元璐继续问:“大明钱庄南京分号的钱都放在南京府库之中,请问殿下年初时的存银和现在的存银分别是多少?不用太具体,说大致数字即可。”

“大明钱庄南京分号年初存银不到一百万两,上个月末清点了一次库存,存银高达六百万两。”

倪元璐眯起眼睛,心中腹诽道:竟然有这么多!看来崇祯是要玩一把大的。

在朱慈烺期待的眼神中,倪元璐开始说他的对策:“臣的上策是让殿下装病!”

朱慈烺嘴角不自觉的抽动了一下:“装病?”

“对,装病!”

“那监国的事怎么办?”

“交出去!政务交给朝中文臣,军务交给南京的勋贵。流言也好,蜚语也罢,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都与殿下无关。”

“这...这恐怕逃不过父皇的法眼!”

倪元璐微微一笑:“就算知道又如何?别忘了陛下也在装病。”

朱慈烺迅速上前低声提醒:“慎言,慎言啊!”

“无妨,这里没有外人。殿下不说,别人岂会知道?”

朱慈烺想了一会,继续问:“中策呢?”

“中策是派人调查谣言的来源,不过很难查清。所以只能做做样子,无法平息谣言。好处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了,坏处是陷入了自证的陷阱。”

“下策呢?”

“下策是写一封家信向陛下澄清此事,同时在信中询问陛下的身体状况......”

不等倪元璐把话说完,朱慈烺就连连摆手:“不行,这绝对不行!”

他可不敢在明知崇祯生病的前提下,询问崇祯的身体状况。

那会让崇祯以为他急着取而代之。

在倪元璐给出的上中下三策里,朱慈烺倾向于上策。

可是他又怕此举让南京乱起来。

想了一会后,他问倪元璐:“先生,南京勋贵和福建郑芝龙的事...该如何处理?”

“殿下想干什么?”

“帮父皇解忧。”

“殿下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为何?”

“因为殿下病了,继续养病。”

“可是...”

“没有可是,请殿下择一良辰吉时开始装病。至于装到什么时候,要看陛下那边的情况。”

第1213章 东林党内讧

崇祯二十五年腊月三十,除夕夜。

大明朝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男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酒吹牛。

女人在灶台旁忙碌不停。

孩子们则拿着家里用来祭祀的祭祀香,在外面燃放鞭炮。

滋——

砰!

鞭炮炸响的同时,新的一年也随之而来。

在这本应团聚的日子里,却有两个人在体验孤独。

分别是大明皇帝崇祯,以及大明太子朱慈烺。

两人都在装病。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在装病。

他们也知道别人知道他们在装病。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结束装病的打算。

尤其是崇祯。

他要坚定不移的装下去,直至各方势力浮出水面。

届时他只需要一道中旨...

不!严格来说只需要一个消息就能让各方势力自乱阵脚。

“皇爷!”王承恩给崇祯倒了一杯茶:“沈妃还等着您过去呢。”

崇祯刚要起身时发现腰部有些不适。

为了自己的身体,崇祯摆手道:“告诉沈妃一声,就说朕今日有些疲惫,就不过去了。”

“是,”王承恩点头,让一个亲信太监前去送信。

崇祯吃饱喝足后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在大殿内锻炼身体。

他一边锻炼,一边询问:“京师朝堂的局势如何?”

“回皇爷的话,京师朝堂最近的局势有些乱。”

“嗯,好事...”崇祯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

谢三宾是东林党。

他依靠东林党的钱当上了内阁首辅。

但根基不稳。

为了坐稳位子,他只能提拔东林党成员,打压其他党派。

其他党派既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坐视东林党做大。

会想办法发起反击。

如此一来,各党派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

如果崇祯上朝,他们只会暗斗。

可现在崇祯不但数月没有上朝,还不理朝政。

朝中大臣都有一个基本技能:看人下菜碟。

没了崇祯的约束,他们就会放下顾虑,将暗斗演变成明争。

岂能不乱?

崇祯停下脚步问:“朕听说最近谢三宾提拔了两个知府,五个知州,还有十多个知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东林党吧?”

王承恩摇头:“据锦衣卫说,这里面只有三个东林党。”

“嗯?”崇祯转过头,有些诧异的看向王承恩:“确定只有三个?”

“确定。”

崇祯更加疑惑:“这是怎么回事?谢三宾是官场的老油条了,不应该啊...”

王承恩解释道:“东林党内讧了。”

“内讧?”

“对,内讧了。”

在王承恩的解释下,崇祯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谢三宾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前几个月里,为了不来不必要的麻烦,并没有急于提拔东林党人。

就算提拔,也提拔的比较隐晦。

但是许多东林党官员没有耐心。

由于太子有监国之权。

为了尽快上位,他们决定两头押宝。

一边向内阁首辅谢三宾示好,一边向太子身边的东林党人行贿。

谢三宾对这种两面派的行为非常反感。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但没有提拔他们,反而对他们进行了打压。

再加上崇祯患病不上朝,身为太子的储君立刻成了官员眼里的香饽饽。

于是不少东林党人彻底倒向太子。

谢三宾见状开始对东林党内部下手。

拉拢向自己示好的,打压向南京投诚的。

南京的东林党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发起了反击。

于是乎,东林党产生了内讧。

以谢三宾为首的东林党成了北派,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成了南派。

两个派系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北京朝堂和南京朝堂都开始乱了。

“乱了好呀!”崇祯忍不住笑了。

看着崇祯脸上露出的笑容,王承恩很是费解:“皇爷,不能再乱下去了。朝堂的动荡很快就会蔓延到地方,如果地方上也跟着乱起来,恐怕...”

崇祯哼了一声:“放心,乱不了!就算乱起来,朕心里有数。”

崇祯的底气来自边军和京营。

九边大军和京营士兵加起来有二十万兵力。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精锐。

只要他一声令下,随时都能南下平叛。

看着崇祯自信的样子,王承恩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继续汇报:“南京传来消息说...太子殿下病了。”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忽然松了一口气。

如果朱慈烺还不病,等事情发展到最后一步时,朱慈烺会因此丧命。

好在他终于病了。

“还有其他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