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吴三桂的叛乱给明军带来了一万七千人的损失。
这不但削弱了明军实力,还严重打击了明军的士气。
最可恶的是,吴三桂带着精锐投降了建奴。
此消彼长,对明军来说又多了一个麻烦。
等众人把这些信息全部消化完,黄得功深吸一口气道:“接下来,咱们要讨论出兵计划。”
在场的人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黄得功带头笑了下:“诸位不必紧张,这次没有内奸可以畅所欲言。”
见大家还是有些紧张,黄得功带头发言道:“我的意思是兵分三路。两路实,一路虚。”
“这不还是和上次一样吗?”李宪忠忍不住说道:“上次出兵也是兵分三路,结果北路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中路军行军受阻,南路军被建奴趁机击溃。”
“不一样,”黄得功缓缓摇头:“上次虽然也是兵分三路,但三路只是兵力不同,没有虚实之说。其中北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五成,南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三成,中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两成。”
“总督大人的意思是?”李宪忠继续问。
“这一次咱们还是兵分三路,其中南路军为虚,北路军和中路军为实!届时南路军先先行一步,让建奴以为南路军为我军主力。等建奴主力进攻南路军时,我军的北路军和中路军齐头并进,杀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北路军受阻,则中路军快速前进牵制建奴兵力,为北路军解围。”
“若中路军受阻,则北路军快速前进牵制建奴兵力,为中路军解围。”
黄得功说完后,众将表现不一。
有人点头赞同,有人沉思不语。
还有两个人轻轻摇头,显然并不赞同黄得功的方案。
摇头的分别是李定国和郑成功。
“李定国,”黄得功问:“说说你的想法。”
李定国抬起头:“末将觉得应该一路实,两路虚。”
第1156章 不许投降
“一路实,两路虚?”黄得功没明白李定国的想法,他沉思问道:“具体怎么分兵?”
“北路军为实,中路军和南路军为虚。”李定国回答。
黄得功皱着眉:“这么分兵行倒是行!但问题是...一旦北路军进攻受阻,其他两路都帮不上忙,届时又该如何是好?”
李定国指着桌子上的地图说道:“建奴是挡不住咱们的!”
“为何?”
李定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朝着巴克勇摆了下手示意他说话。
巴克勇立刻站起身说道:“其实只要依靠火器步步为营,建奴根本挡不住咱们。上次出兵之所以受阻,主要是因为吴三桂消极作战。他在攻打界凡寨时故意胡乱指挥,葬送了许多兵马,我麾下至少有大几百人都是因此而死!”
“等等!”黄得功又想起了另一个问题:“抚顺东面全是山路,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无法在正面全部铺开,根本无法发挥出我军的兵力优势。这仗...怎么打?”
李定国迅速说道:“北路军虽然为实,但要营造出虚的假象来。中路军和南路军为虚,但是要营造出实的假象来。建奴一旦误判了我军的主攻方向,便会向错误的方向调兵。”
“等他们意识到我军主攻方向把兵马调回来时,我军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
“届时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建奴都无法发挥地形的优势。”
“没有了地形的优势,建奴只能和咱们比拼兵力。”
“我军兵力上的优势自然就能发挥出来了!”
“哦,原来如此!”黄得功虽然听的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认真点了下头。
沉寂片刻后,黄得功看向郑成功:“郑副总兵,说说你的想法。”
“不必了吧?”郑成功挠了下脑袋:“我打水战还行,陆战一窍不通啊。”
黄得功有些诧异,低声询问:“那你刚才为何摇头?”
“啊?”郑成功恍然大悟,他马上解释道:“刚才我是觉得没有水师发挥的地方,所以才摇头叹息。”
“这...”黄得功有些尴尬。
郑成功比他还尴尬。
其他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纷纷低下头强迫自己不笑出声。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等所有人没有笑意后,黄得功才对着郑成功说道:“我让你来是想问你一个问题。”
“总督大人请问。”
“你麾下水师有没有陆战的本事?”
郑成功琢磨了一会:“有倒是有,但是得看跟谁打!要是跟建奴打,很难在正面取胜!”
“和朝鲜人打呢?”黄得功及时问道。
“朝鲜人?”
“对。”
“哈哈!”郑成功大笑起来:“只要对方兵力不是特别多,我都有十成的把握取胜。”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大人的意思是?”
黄得功悠悠说道:“我的意思是在朝鲜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建奴向朝鲜分兵。就算不分兵,也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为我军接下来的战斗,增加胜算!”
李宪忠和刘肇基几乎同时说道:“攻打朝鲜可是一件大事,朝廷和陛下恐怕不会同意!”
“以我对陛下的了解,此事八九不离十。”黄得功拍着胸脯说道。
一直没说话的定王朱慈炯忽然开口说道:“据我所知,朝鲜已经派使者入京准备重新归附大明了。此时出兵朝鲜,完全没必要。”
“啊?”黄得功顿时愣住了。
前一刻他还在为自己的谋略高兴,下一刻便被这个消息泼了冷水。
但是黄得功没有气馁,他让李定国把计划详细写了出来。
然后自己口述,让朱慈炯代笔把李定国的计划和自己的计划融合到一起,加急送往京师。
四月初九,消息送抵京师。
在崇祯翻看作战计划的同时,朝鲜使者正跪在地上向崇祯道歉。
“陛下!当初朝鲜上下都不想投降建奴,但建奴两次出兵朝鲜,杀害无数百姓。为了朝鲜百姓免受建奴屠戮,这才投降了建奴。现在建奴龟缩在赫图阿拉苟延残喘,朝鲜威胁已除。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有意重新归附大明,成为大明的藩属。”
“望陛下成全!”
崇祯放下作战计划,对着那名使者说道:“不允!”
“啊?”朝鲜使者顿时慌了。
不止他慌,见过无数个大场面的王承恩也有点慌了。
他第一次见到别人主动归顺,崇祯却不同意的场面。
这太不正常了!
朝鲜使者连忙跪地磕头,并恳求道:“李氏朝鲜世世代代忠于大明,请陛下恩准!”
“朕说了不允,退下吧!”
朝鲜使者不敢不听,只能面如死灰的离开大殿。
使者刚离开,内阁首辅范景文便走了进来。
他对着崇祯施礼后问道:“陛下,您为何不同意朝鲜归顺?朝鲜本就是大明的藩属,现在重新归顺大明,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对建奴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崇祯笑了笑,没说话。
范景文眨了眨眼睛:“难道...陛下想出兵朝鲜?”
“朕确实有出兵朝鲜的想法,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陛下的意思是?”
“等!”崇祯毫不犹豫地说道:“等平辽大军攻下赫图阿拉,届时再出兵不迟。”
“陛下为何不现在出兵?现在出兵朝鲜不但能彻底截断建奴的走私通道,还能从朝鲜北上两面夹击建奴。两面夹击之下,建奴必败!”
崇祯让王承恩把黄得功的作战计划交到范景文手里。
等范景文看完,崇祯才说道:“黄得功也是这个想法,但朕觉得不妥。”
范景文再次施礼:“臣愚钝,请陛下释疑!”
崇祯笑了笑:“如果你是建奴,在丢掉赫图阿拉后会去哪儿?”
范景文一怔,“臣...臣会往山里跑。”
“人数少还行,人数如果很多,山里可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供你吃。”
范景文恍然大悟:“原来陛下在谋划平辽之后的事!”
第1157章 崇祯的谋划
崇祯为什么不允许朝鲜归顺大明?
又为什么不立刻出兵朝鲜,两面夹击建奴?
因为他要给建奴留一条后路。
为什么留后路?
因为他要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从国力角度分析,建奴失败是早晚的事。
当平辽大军攻入赫图阿拉之时,有人会选择以死殉国。
有人会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还有很多人会放弃城池,转身逃跑。
至于往哪里逃,建奴有两个选择。
一是逃入深山老林,躲避平辽大军的追捕。
二是投奔盟友。
若是逃入深山,问题便会接踵而来。
深山老林里的物资十分有限,尤其是粮食这种能物资。
如果逃入山中的人数少,建奴还可以在山中寻找一些合适的地方开荒种地。
种地收获的粮食加上打猎获得的猎物,可以勉强让少量人活下来。
吃饱是不可能的,最多是不挨饿。
不过...
人员密度一高,粮食和猎物就不够吃了。
因为山中能成为耕地的地方有限,同时山中猎物也有限。
所以。
无论有多少建奴跑到山中,最终只有少数人能活下来。
崇祯能想明白的道理,建奴也明白。
于是乎,多数建奴就只能选择第二个选项:投奔盟友。
建奴的盟友有两个。
分别是蒙古人和朝鲜人。
建奴以渔猎为生,蒙古人则是游牧民族。
建奴很难适应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再者。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