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83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第1154章 定罪

刘肇基看着高第的眼睛,大声问道:“高总兵为何偷袭?别忘了,咱们可是友军啊!”

高第睁大眼睛,反驳道:“我...我没有!你...你这是污蔑!”

“污蔑?”刘肇基被气笑了,他指着七八个受伤的士兵说道:“他们受了伤,不是你偷袭造成的难道是他们自己受的伤?”

高第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支支吾吾道:“当然不是我偷袭造成的!当兵嘛,身上带点伤是很正常的。”

“就是,”高第的亲兵们纷纷响应道:“哪个当兵的身上没伤?有伤是正常的。”

“少废话,”刘肇基拔刀怒视:“说,你为何要偷袭友军?”

“我没有。”高第继续否认。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自己不承认,刘肇基就不好直接对他下手。

可是刘肇基根本不管那么多,挥手下令让士兵们围了上去。

高第的亲兵顿时龟缩在一起,试图反抗。

刘肇基见状大声对所有人说道:“平辽总督有令,命山海关总兵高第进城商议作战事宜。但高第心中有鬼,拒不进城并试图逃跑。”

“高第犯有违抗军令,临阵退缩之罪,按照军法应斩立决!但念在其对朝廷有功的份上,本官要将其缉拿交由总督大人审讯。”

说到这,刘肇基顿了顿。

他指着高第身边的亲兵说道:“你们,凡下马投降者,皆视为无罪!负隅顽抗者,后果自负。”

“后果自负!后果自负!”周围的明军士兵挥舞武器,齐声大喊。

高第已经彻底慌了神。

他先是看向身边的亲兵,发现亲兵们已经开始动摇。

“不要相信他,他在骗你们。”高第试图挽回亲兵的忠心。

但亲兵们也不傻。

在不投降必死的前提下,投降并不寒颤。

更何况对方不是建奴,所以没有投降的压力。

在明军的喊声中。

高第身边的亲兵纷纷下马并扔下武器,走到明军面前投降。

高第又急又气,可是却无能为力。

“高第,”刘肇基起在马上问:“是你自己投降,还是我帮你投降?”

“我没罪为何要投降?”高第说着大义凛然的话,却做着相反的事。

他伸手将武器扔到地上,催马来到刘肇基面前:“走,带我去见总督大人,我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随着高第的投降,平辽大军内部终于稳定下来。

刘肇基并没有立刻把高第带到抚顺,而是先把高第的兵打散建制安插到各营之中。

确定后方不会出现问题后,才带着高第一起离开抚顺前往身上。

刘文秀则回师辽阳,等待军令。

四月初五,刘肇基带着高第来到了抚顺。

当天午后。

黄得功和定王朱慈炯召集众人。

刘肇基押着高第来到房间内时发现众人早已到齐,自己是最晚的一个。

他快速看了看,在场的人有很多。

黄得功坐在中间的椅子上,定王朱慈炯坐在旁边。

李定国,李宪忠和高一功坐在黄得功的左手边。

南路军的曾英,福建水师副总兵郑成功坐在黄得功的右手边。

刘肇基把高第向前一推,对着朱慈炯和黄得功说道:“启禀定王殿下,总督大人,末将已将高第擒来。”

黄得功点点头,说道:“刘总兵辛苦了。”

“不辛苦,末将只是做了该做的。”

黄得功再次点头,吩咐道:“给刘总兵搬个凳子。”

等刘肇基落座,黄得功才把目光挪到高第的身上。

此时的高第双手被绑头发凌乱,脸上满是灰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高第,”黄得功脸色阴沉:“你可知罪?”

“我没罪!”高第扯着嗓子喊,“我与你素来不和,你这是公报私仇!”

“呵呵!”黄得功冷笑一声:“有没有罪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高第同样冷笑:“那谁说了算?”

“证据说了算。”

“证据?”高第短暂的慌乱之后迅速恢复了正常,“有证据就拿出来!”

他与吴三桂有过约定,往来的书信阅后即焚。

他不相信黄得功有证据。

见高第死鸭子嘴硬,黄得功对着外面喊道:“请证人。”

话音落下,沉重的脚步声响起。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从门外走了进来。

看清对方的相貌后,高第差点直接昏死过去。

来者时吴三桂的心腹:巴克勇。

证人和证物一样,都可以作为证据。

“末将参见定王殿下,参见总督大人!”巴克勇先后朝着朱慈炯和黄得功施礼。

“高第有没有罪?”黄得功问巴克勇。

巴克勇笑着看了高第一眼,收起笑容后躬身说道:“回总督大人,高第在后方负责后勤时和吴三桂一起密谋向建奴走私了很多粮食。”

“你...你他妈的胡扯!”高第破口大骂道。

巴克勇没有理会高第,而是对着黄得功继续说道:“我朝二十四年三月...我朝二十四年六月...”

巴克勇开始说吴三桂向建奴走私物资的时间地点。

他每说一句,高第的脸就黑上一分。

说到最后,高第的脸已经比黑炭还要黑了。

巴克勇深施一礼:“末将刚才所说都是亲耳所听,亲眼所见,句句属实!望殿下和总督大人明察!”

砰的一声。

黄得功重重一拍桌子:“高第,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见高第还想狡辩,黄得功又重重拍了一下桌子:“住口!证据确凿,休要狡辩!来人,把他打入囚车即刻送往京师问罪!”

第1155章 虚实之间

随着黄得功一声令下,门外的士兵迅速冲进屋内将高第押了出去。

等待他的将是朝廷和崇祯的审判。

本就不大的屋子很快恢复了安静。

黄得功站起身对着所有人说道:“诸位,平辽大军内部出了奸细才导致我军在萨尔浒作战失利。现在内奸已除,后方也已稳固!接下来要重新出兵赫图阿拉,杀建奴复辽东!”

众将同时起身,双手抱拳:“请总督大人下令!”

“不,”黄得功摆了摆手:“具体怎么打应该商量着来,而不是由我一人说了算。”

众人互相看了看,重新坐下开始商议。

李宪忠率先说道:“其实没什么好商量的,无非是像之前一样分兵进攻。一路从抚顺出发,一路从清河堡出发,还有一路从宽甸堡北上。”

南路军的曾英立刻说道:“不能分兵,也没必要分兵,咱们完全可以一路横推过去!”

李宪忠白了曾英一眼:“之前南路军兵败是因为有吴三桂和高第这两个内贼,现在内贼已除,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曾英抬起头反驳道:“之前南路军失利确实有内贼的因素,但也有地形和战力的原因。宽甸堡那条路不但长还蜿蜒崎岖,若想快速行军,就无法携带大量辎重。”

“尤其是战车和火炮这类辎重!”

“少了这些东西,别说本就不太擅长陆战的水师了,就是其他精锐部队也无法和建奴正面抗衡。”

李宪忠气愤道:“别找借口,你就是想说水师不堪大用吧?”

“你...”曾英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水师也太弱了!”李宪忠没有打算就此放过,而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继续说道:“建奴就在眼前,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把它们荡平。眼看就要出兵了,你却告诉大家伙水师打不了硬仗,这也太可笑了。”

曾英是四川人,外号曾公子,曾经是秦良玉麾下大将。

被李宪忠这么一说,心中的火气也上来了。

他腾的一下站起身,拍了下桌子说道:“我没说水师打不了硬仗,只是说宽甸堡那条路无法携带大量战车和火炮,所以才导致很难打胜仗。”

“两位。”黄得功及时制止道:“仗还没打呢,发这么大火气干嘛?”

“我知道你们都想尽快剿灭建奴,但此事急不得。越是着急,越容易犯错。”

李宪忠哼了一声,闭上嘴没有反驳。

曾英转过身,用后背对着李宪忠,也没有反驳。

黄得功继续说道:“但也不能缓,毕竟数万大军每天都会消耗无数粮草。”

“那接下来的仗到底该怎么打?”刘肇基开口问道。

黄得功琢磨了一会,沉声说道:“考虑到地形因素,咱们还是要分兵。”

众将想了想,先后点头表示同意。

再次出兵的话,还是会面临上次出兵面临的问题。

抚顺东面的路又窄又长。

纵有再多部队,也无法在正面全部展开。

一旦前进受阻,所有部队都无法前进。

分兵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分几路进攻以及各路兵马都由谁统领。

如果还是像上次一样分三路进攻,如果北路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中路军和南路军也将没有进展。

众人带着这个疑问,同时看向黄得功。

黄得功等了一会,见没人主动献计后才缓缓说道:“诸位,我先说说吴三桂叛乱后的兵力情况。”

“总督大人请讲!”众人齐声说道。

黄得功清了清嗓子,说道:“吴三桂叛乱前,我军在抚顺一带的兵力约有六万,其中吴三桂的关宁军就占了近一半,约有两万七千人!”

“叛乱过程中,王永吉所部三千兵马全军覆没,其余各部伤亡近两千!”

“关宁军由于在溃败时发生了自相践踏,伤亡也不小,在四千左右。”

“不过...吴三桂叛乱时有一万两千多关宁军复降了朝廷。叛乱之后,又有三千多人复降了朝廷。”

“北路军总兵力是六万,阵亡和投降建奴的士兵加起来有一万七千人,诱捕高第时他又带来了一万人。”

“现在,北路军的总兵力在五万三千左右。”

众人听罢,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