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现在是时候把他们一起交给明廷了。”
多尔衮紧皱眉头,再次陷入深思。
他不反对交出鲁王,毕竟鲁王除了吃就是喝,对他没有任何用处。
但祖大寿不同。
他不但是吴三桂的舅舅,还是关宁军的前任统领。
固然上了年纪,但威望还在。
现在的关宁军在吴三桂的指挥下,已经做出了出卖明廷的行为。
如果放祖大寿回去,极有可能导致关宁军内部权力更迭,做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事。
范文程猜出了多尔衮的疑虑,在旁边解释道:“王爷不必多虑,放祖大寿回去有三个好处。”
“哪三个好处?”
“一是能延缓明军攻势,为大清争取筹备粮草的时间。”
“二是能打乱关宁军内部的关系平衡,对大清极为有利。”
“等等,”多尔衮打断了范文程的思路,“范先生确定对大清有利,而不是有害?”
“王爷何出此言?”范文程问。
“现在吴三桂已经做出了出卖友军的事!如果放祖大寿回去,他重掌兵权后不一定会像吴三桂那样出卖友军。这对大清难道不是害处吗?”
“非也,”范文程呵呵笑道:“崇祯素来多疑,祖大寿数次易主,已经犯了大忌。再者他年事已高,崇祯必然不会再次重用他。”
“万一呢?”多尔衮担心道。
范文程再次笑道:“吴三桂是一个贪得无厌,不堪居人之下的人!祖大寿是他舅舅不假,但是他已经掌控关宁军多达十年之久!”
“就算崇祯再次重用祖大寿,吴三桂表面上虽然不会说些什么,但心里必然会产生反抗情绪。”
“当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别说出卖友军了,没准还会率部投靠大清。”
多尔衮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皱着眉继续沉思。
范文程接着说道:“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臣之前说过大清缺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
“换回多罗武英郡王和遏必隆尸骨的消息传出去后,八旗将领对王爷的忠心会大大增加。”
“当这样的将领足够多时,王爷您的威望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届时您既能挽狂澜,也能扶大厦,成为大清的顶梁柱!”
第1004章 祖大寿和多尔衮
“本王还有一个疑虑,”多尔衮站起身说道:“放回祖大寿之后,八旗里的祖家军极有可能投降明廷,这该如何是好?”
从开战至今,八旗汉军逃跑的事经常发生。
祖家军之所以为大清卖命,跟祖大寿有很大关系。
一旦把他放回去,很多事可能会失控。
范文程摇着头说道:“祖大寿已经是七十有二的高龄,别说征战沙场了,就是上马都有些费劲。”
“回去之后明廷肯定不会继续重用他,祖家军得知后必然心灰意冷。”
“再者...距离他们投降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前祖家军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现在他们是成熟且都有了家室的中年人!”
“十年前,他们为国而战!十年后,他们只会为家而战!”
听到范文程这么说,多尔衮还是不放心。
范文程苦笑一声:“王爷,咱们没得选啊!想要实打实的拖住明军,就得交出祖大寿。如果王爷实在不放心,可以做两手准备。”
“什么准备?”
范文程认真说道:“一是和祖大寿约定好,他返回明廷之后不可再次踏入辽东一步,否则后果自负。”
“二是和吴三桂取得联络。如果祖大寿重返辽东,想办法对他下手。”
“难,太难了!”多尔衮摇着头,“祖大寿是他的亲舅舅,他不会对至亲下手?”
“不同意就加钱,直至加到他同意为止!”范文程老练的说道。
经过深思熟虑后,多尔衮同意了范文程的计划。
在启用计划之前,多尔衮率先找到了祖大寿本人。
祖大寿对多尔衮的到来非常意外。
他诧异的问道:“王爷有何贵干?”
“本王知道,你投降大清只是权宜之计,心里还是向着明廷的,对不对?”多尔衮开门见山道。
“王爷错会臣了...”祖大寿开始解释自己先后两次投降的原因。
听完祖大寿的解释,多尔衮突然哈哈大笑:“看来你确实是真心归顺大清。”
“王爷明察秋毫!”祖大寿开始拍多尔衮的马屁。
其实他本不想拍的,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既然你真心归顺大清,那本王有个极其重要的差事要交给你。”多尔衮开始说正事。
“王爷请讲。”
“本王打算用你换回阿济格和遏必隆的尸骨。”
“嗯?”祖大寿没法应过来,“王爷能否再说一遍?臣没听清。”
“本王想用你换回阿济格和遏必隆的尸骨!”多尔衮重复道。
“这...”祖大寿整个人有点懵。
他从军几十年,只听说过双方互换俘虏。
从未听说用活人换死人的骨头...
而且是用自己换!
“我朝元年(指顺治元年)入关劫掠时,本王俘获了明廷的鲁王全家。明廷得知后欲用阿济格和遏必隆等人的尸骨将他们换回去,本王没有同意。”
“现在明军仗着入辽打了胜仗,重提交换之事。”
“大清百废待兴,再加上本王重掌大权,所以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同意。”
“不过这次明廷要求加上你本人!”
为了自己和大清的颜面,多尔衮并没有说出是自己想交换的实情。
而是撒了个谎。
祖大寿第一反应是...抗拒。
无论祖大寿是否真心投降建奴,这已经成为了事实。
在建奴这里,他还可以好好地活着。
回到大明,能不能活下去就不好说了。
正纠结时,多尔衮再次说道:“这是本王给你的任务,希望你能完成。”
“可是...臣两次背叛明廷,如果回去,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啊!”祖大寿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本王也没办法,”多尔衮开始卖惨,“明廷那边指名点姓要换你,希望你能同意。”
看着多尔衮一脸认真的样子,祖大寿开始纠结起来。
说实话,他已经过够了这种久居人下的日子。
可他又怕回到大明之后会被杀掉。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年已七旬的他没必要向其他人证明什么。
毕竟已经过了那个满腔热血的年龄。
他只想静静地活下去,当一个历史的旁观者。
“王爷,臣是没得选吗?”祖大寿苦笑一声。
“本王也没得选!”多尔衮自知骗不了祖大寿,说了实话。
“那王爷打算如何处置祖泽润他们?”祖大寿问。
祖泽润是祖大寿的养子,祖大寿投降时他也跟着投了降,后被授予正黄旗汉军旗主。
位高权重。
“放心!他是本王的左膀右臂,只要他不做出不利于大清的事,本王活一天就会重用他一天。”多尔衮承诺道。
“那臣什么时候走?”
“越快越好。”
“走之前能见祖泽润一面吗?”
“可以见,但是需要本王陪同。另外你还要告诉祖泽润,是你强烈要求要回到大明的,并非本王胁迫。至于理由,你自己想。”
祖大寿点头:“王爷放心,臣会用落叶归根的理由搪塞他们。”
“那好,”多尔衮站起来拍了拍祖大寿的肩膀,给了对方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你准备一下,本王安排车马!”
......
崇祯二十四年六月初三,平辽总督王永吉正在大凌河堡内宴请众将。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宴请有两个原因。
一是朝廷下达了论功行赏的旨意,理应宴请。
二是京营的李宪忠,榆园军还有李定国麾下步兵入辽,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需要见见他们。
酒席宴上,李定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场上的焦点。
众人纷纷上前敬酒。
李定国怕自己喝多了误事,便想到了和黄得功形影不离的对策。
他去哪里,李定国就跟着去哪里。
众人敬完酒后发现黄得功就站在旁边。
为了表示尊重,他们不得不向黄得功敬酒。
黄得功是什么人?
嗜酒如命,酒量大的惊人。
别人敬他一杯酒,黄得功会拿着碗喝三碗酒。
黄得功用碗,他们也只能跟着用碗。
好不容喝完了三碗酒,黄得功又反敬他们的酒。
于是乎,敬酒的人越来越少。
就在李定国以为今天会相安无事的时候,李宪忠拿着酒杯走了过来。
他举起杯中酒对着李定国说道:“李总兵不去支援我家大哥(指李性忠),反而围魏救赵让我家大哥损失惨重。”
“这酒,你好意思喝吗?”
第1005章 李定国献策
李定国的官职是湖广团练总兵。
李宪忠的官职是京营副将,按照道理来说位在李定国之下。
但是...
地方官的品级无法直接和京官相比。
这也是李宪忠敢和李定国针锋相对的原因。
李定国已经猜到李宪忠会找他的麻烦,所以当他听到这番话后立刻说道:“李性忠总兵受伤并非我意!”
“当时的情况是建奴兵力是我军数倍!贸然支援不但解不了大凌河之围,还会中了他们围点打援之计!”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